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玉米须提取物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采用限量法的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90天经口毒性试验,致畸试验。结果 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须提取物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的LD50大于15.0g/kg.bw,根据急性毒性剂量分级标准,该样品属实际无毒级;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体外哺乳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玉米须提取物以0.83g/kg.bw、1.67g/kg.bw、3.33g/kg.bw的剂量经口给予大鼠90天,受试动物一般情况良好,体重、食物利用率、脏器重量、脏器系数均无异常改变;眼部检查未发现异常变化;尿液指标、血液学指标及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各脏器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与受试样品有关的病理改变。玉米须提取物对大鼠未见母体毒性、胚胎毒性和致畸性。结论 玉米须提取物长期食用是安全的。

  • 标签: 玉米须 急性经口毒性 遗传毒性 90天经口毒性 致畸 安全性
  • 简介:  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生儿护理需求的日益增长,新生儿护理安全问题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新生儿作为特殊的护理对象,其生理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免疫力低下,因此护理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新生儿护理中护理安全管理的策略及其效果评价,为新生儿科护理实践提供参考。通过文献回顾和实地调查,本文分析了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策略。同时,通过实施这些策略,对护理安全管理效果进行了评价。本文旨在为新生儿科护理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以提高新生儿护理的安全性和质量。

  • 标签: 新生儿护理 护理安全管理 风险管理 效果评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慢性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危害程度也在不断加重,给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内接受治疗、随访、康复、教育及健康管理等服务,社区慢病患者与其他患者相比具有依从性差、不能按时用药等特点。为提高社区慢病患者用药依从性,降低用药风险,本文对社区慢性病患者安全用药管理方案的构建策略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 标签: 社区 慢性病患者 安全用药管理 方案 构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对高危孕产妇风险控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随机抽取2023年8—12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孕产妇58例纳入对照组,2024年1—4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孕产妇58例纳入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在孕期、分娩前、产程中及产褥期采用安全护理进行风险控制。比较两组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治疗依从性。结果两组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危孕产妇实施安全护理,有利于改善分娩结局,减少母婴并发症,提高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提高高危孕产妇治疗依从性。

  • 标签: 安全护理 产科 高危孕产妇 风险控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索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以降低护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并提高家长满意度。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涉及500名2至12岁儿童,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应用护理风险警示标识,对照组则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安全事故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1.2%对比4.8%,P<0.01),家长满意度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4.6对比3.7,P<0.01)。护理相关的不良事件如跌倒和误吞在实验组亦显著较低。结论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有效提高了儿科病患的护理安全和家长满意度,证明其在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儿科护理 护理风险警示标识 护理安全 家长满意度 护理相关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探讨有效的处理措施。方法:本文的调查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院骨科的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共80例。将80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手术室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护理干预,总结两组患者手术室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比较两组患者分别经不同方法护理后的护理效果。结果:脊柱骨折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包括手术操作细致且复杂、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多、患者疼痛感强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干预方法可消除脊柱骨折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缩短手术时间及减少出血量,进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脊柱骨折 手术室护理 不安全因素 处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骨科护理的不安全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对策。方法以我院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90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全部患者的医疗记录;对执行护理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对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安全事件进行处理;针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改进计划,并落实到术后的护理工作中去。结果:骨折患者的护理常见的危险因素有下肢静脉血栓、床上跌倒、磕碰、褥疮等;褥疮发生率较高;其次是磕碰,下肢静脉血栓。结论加强对骨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预防和控制,增强了患者的护理安全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骨科护理 不安全因素 对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神经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分析,并对采取的预防措施达到的效果进行总结。方法  从神经内科收治的患者中选出200例进行观察与研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护理管理方法,而研究组中则分析科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隐患问题,并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对比两组安全隐患发生情况、护理质量评分及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各个指标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形成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对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问题,通过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能够大大减少隐患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推动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管理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预防接种中应用安全预防接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我院进行预防接种的90例儿童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常规护理与安全预防接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接种依从率为95.56%较对照组的82.22%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较对照组的13.33%更低(P<0.05)。结论:安全预防接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儿童接种依从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儿童预防接种 安全预防接种护理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针灸治疗对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我们于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进行随机对照试验,招募我院60名脑出血康复期患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针灸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结果:实验组在治疗结束后显示出的效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更加有效(P<0.05)。结论:针灸治疗在脑出血康复期患者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因此,针灸治疗可作为脑出血康复期患者综合康复治疗的一部分。

  • 标签: 针灸治疗 安全性 随机对照试验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医院实施手术治疗、担负抢救工作和处置突发事件的重要场所。规范各种医疗护理行为,确保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安全、准确和高效,建立完善工作制度和管理监督机制,更好地维护患者与自身的权益。本文作者通过对手术室护理不安全因素的分析,探讨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的防范措施,即通过完善管理体系、健全手术室护理制度、提高手术室工作人员素养来降低手术室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时间介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开展,将该期间在我进行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作为研究纳入样本,涉及人数60例,依据奇偶数分组方式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即对照组(传统刮宫治疗)、研究组(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后整合归纳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并引用统计学工具完成分析检验,观察差异所在。结果:相比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并发症发生率显低,组间P值均达到<0.05标准,统计学意义确切。结论:宫腔镜治疗可明显减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对并发症的控制具有良好效用,安全性更佳,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