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不典型疼痛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有不典型疼痛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0例。采用常规心肌梗死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在期间期间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心肌梗死病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心肌梗死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共计住院接受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患有不典型疼痛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疾病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综合护理 不典型疼痛部位 急性心肌梗死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骨科手术部位出现的感染情况,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其预防过程中的效果。方法结合我院324例患者,按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区分,对照组采用简单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综合性的护理方法。对比护理的感染、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在感染方面,观察组有8例患者出现感染,其感染率为4.94%;而对照组有19例,其感染率为11.73%;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满意率达到了156(96.29%),对照组为141(97.03%),二者之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降低患者感染率的同时,还有效的提升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骨科 手术部位感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在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部位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置入PICC管肿瘤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微波理疗,对比两组穿刺部位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0.00%),显著偏低(P<0.05)。结论针对行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通过开展微波理疗,能有效减少穿刺部位感染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微波理疗 肿瘤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观察优质护理模式对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8年 11月到 2019年 11月,随机收取本院手术室收治的 300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优质组,对照组 150例给予基本护理服务,优质组 150例给予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优质组的手术部位(创口浅部、创口深部以及腔隙 /器官)感染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 P< 0.05)。优质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可有效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模式 基本护理服务 手术部位感染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探讨和了解阑尾炎术后各部位疼痛的性质,有利于早期做出诊断,及时解除患者的痛苦对阑尾炎术后各部位的疼痛。临床上表现各式各样,但都有其规律和特殊性,在临床工作中如果能准确无误的进行判断,找出疼痛的因素,及时解除,这是整个手术宣告成功,如果对疼痛的性质不能明确诊断及时处理,是阑尾切除手术失败的表现,如果有些疾病发展到晚期如肠疝,粘连性肠梗阻,肠间脓肿,治疗的不及时,还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每一个外科医师,必须学会去判断阑尾炎术后患者各部位疼痛的性质及引起的原因,并给予及时的治疗,这样才算一名合格的外科医生。

  • 标签: 阑尾炎术后 各部位疼痛 定性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婴幼儿接种疫苗部位的选择及其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本院进行疫苗接种的120例婴幼儿分成甲、乙、丙3组,每组例数同等(n=40)。并分别选择股外侧肌部位、上臂三角肌部位、臀肌部位接种。比较并分析3组婴幼儿在选择不同疫苗部位后30min、72h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比较显示,3组婴幼儿30min、72h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相较于乙、丙两组,甲组婴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结论相较于上臂三角肌与臀肌部位,选择股外侧肌部位在婴幼儿疫苗接种中具有更高安全性。

  • 标签: 婴幼儿 疫苗接种 不良反应 安全性
  • 简介:本文分别对东北梅花鹿股骨粉、髋骨粉和髌骨粉进行了无机元素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梅花鹿骨粉中Ca、P、Mg含量相对较高,尤其是Ca、P含量,同时富含微量元素Zn、Fe、Cu、Mn。分析测得的无机元素在上述3种不同部位的骨粉样品中多数差异显著,可以作为评定东北梅花鹿骨粉的内在质量依据。

  • 标签: 东北梅花鹿 骨粉 无机元素 比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实验分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部位感染的影响,以期今后为手术患者实行优质护理提供科学根据。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外科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其中开展优质护理前手术患者2060例,开展优质护理后手术患者2140例,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率及感染程度。结果开展优质护理后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率明显下降与开展优质护理前相比具有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优质护理后,外科空气质量、物体表面检测、手消毒、普通洗手、环境卫生等合格率较之前相比明显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手术部位感染情况,降低感染率,且护理满意程度较高,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优质护理 手术部位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接受手术后创口部位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60例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我院接受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患者,通过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癌症分期、糖尿病史、创口感染人数、引起创口感染的病原菌类型等临床资料来确定引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共有13例患者的手术部位发生感染情况,其创口的感染率为21.67%,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与患者伴有糖尿病、引起感染的细菌类型、接受手术治疗的时间、结直肠癌的临床分期有关。结论当结直肠癌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期,患者的手术创口易受多种因素影响引发感染,为了减少患者术后创口感染的机率,确定引发患者手术部位发生感染的相关因素并为患者有目的的进行预防在临床上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结直肠癌 手术部位感染 相关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感染现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查阅资料、对医院多年来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结果近3年以来,我院剖宫产新生儿428例,无一例臀部注射部位感染脓肿。结论该新生儿在我院出生后臀部注射部位感染脓肿,为个体差异,药物不良反应致局部组织坏死。早期积极预防避免或可能减轻症状。

  • 标签: 新生儿 注射部位感染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175例脑卒中病人进行分析,研究血管性痴呆与受损部位的关系。结果在血管性痴呆的患者中多个病灶反复梗死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发生痴呆几率高,其次是左侧基底节、丘脑。左侧半球发病率高于右侧半球。从而得出结论血管性痴呆与梗塞部位及脑白质变性和脑萎缩有相关性。

  • 标签: 血管性痴呆 受损部位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特殊部位小肝癌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100例特殊部位小肝癌患者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治疗手段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实验组(X2=8.5514,P=0.0000)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X2=7.5236,P=0.0000)并发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特殊部位小肝癌患者采用CT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疗效确切,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CT引导下微波消融 特殊部位小肝癌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静脉留置针不同部位留置效果对比及护理疗效。方法:在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护理效果观察,同时对发生并发症情况予以统计。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00%(3/50),明显低于对照组22.00%(11/50),患者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6.00%(48/50),好于对照组82.00%(41/50)。结论:实施静脉补液治疗的患者选取优质的血管留置针,固定后不易滑动、静脉回流更佳,还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

  • 标签: 静脉留置针 不同部位 效果对比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疤痕部位再次妊娠应用不同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4月~2015年1月我院子宫疤痕部位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住院单双号顺序分为2组50例研究组和50例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优质的产程护理。对比(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2)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窒息率。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2)研究组和对照组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窒息率结果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本次研究认为良好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子宫疤痕部位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手术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对减少新生儿的窒息率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子宫疤痕 再次妊娠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观察不同部位静脉留置套管针导致静脉炎的情况,并总结相关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发生的237例静脉套管针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穿刺部位以及套管针留置时间与静脉炎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并总结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锁骨下静脉穿刺未发生静脉炎;其他三个部位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4.35%、22.09%以及29.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套管针留置时间≤3d、4-6的、以及≥7d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5.60%、16.85%以及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穿刺部位发生静脉炎的几率不同,以锁骨下静脉穿刺静脉炎的发生率最低,而且套管针留置时间越长,静脉炎的发生率也越高。

  • 标签: 不同部位 套管针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保守治疗时出血的影响因素。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在我院接受保守治疗的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患者在治疗期间的出血量将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出血量大于200ml,对照组患者出血量小于或者等于200ml,比较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妊娠包块大小、是否有胎心、瘢痕厚度、治疗前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以及甲氨蝶呤(MTX)用药方法等。结果8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超过200ml,为实验组,52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量低于200ml,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的包块直径比对照组患者大,有胎心例数、治疗前β-HCG水平超过50000U/L例数、清宫术前β-HCG水平超过5000U/L例数,均多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停经时间、瘢痕厚度、甲氨蝶呤用药方法等无明显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块直径大、存在胎心、治疗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0U/L、清宫术前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超过5000U/L,均为影响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血多的因素。

  • 标签: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保守治疗 出血 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