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介绍了示波法血压测量方式的原理,分析了排气速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并通过用改变标准血压信号的心率值加以验证。结论排气速度慢,示波法电子血压计测量结果的准确不一定变好,但是测量结果的重复性会变好。

  • 标签: 示波法 排气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影响肝功能检验结果的准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55例患者进行探讨,根据其血液标本是否溶血将其分为非溶血组和溶血组,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中ALP、ALT、ALB、AST、DBIL、TBIL和GGT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非溶血组比较,溶血组患者血清中ALP、GGT、DBIL和TBIL等水平明显降低,而ALT、ALB、AST和TP等指标水平明显升高。结论溶血标本较易对肝功能检测结果的准确产生影响,因此临床上应在血液标本采集、送检和检测过程中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减少各种因素导致血液标本出现溶血,进而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准确

  • 标签: 溶血标本 肝功能 准确性 影响
  • 简介:目的:对比分析尿液白细胞仪器检测与人工检测结果的准确。方法:对我院的300例尿液样本分别使用人工镜检及仪器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在使用仪器检测法检测300例尿液样本中,呈阳性的例数为114例,呈现阴性的为186例,假阳性率为13.33%,假阴性率为9.00%,人工显微镜检测法检测300例样本中有99例呈阳性,201例呈阴性,未见有假阳性及假阴性例数,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人工镜检法和仪器检测法的使用原理存在差异。所以对尿液白蛋白的分析具有各自的优点及缺点,在临床检测上需要将仪器检测法与人工镜检法合理的结合起来使用,才能保证结果的准确

  • 标签: 尿液白细胞 人工检测 仪器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成功率,并探讨术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导管置入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对88例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置管;对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内静脉,分析并发症出现的原因。结果超声引导下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成功率为100%。导管留置期间并发症10例,4例出现感染;8例为导管血栓,其中超声发现导管外血栓4例。结论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法提高了穿刺准确,值得推广和应用;并且超声对术后评价也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超声 颈内静脉 穿刺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梅毒检验方法对梅毒螺旋体检验准确的影响。方法研究在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期间来我站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疑似梅毒案例80例,所有案例均运用梅毒螺旋体抗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梅毒酶联免疫吸附检验(ELIS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方式做检验,分析其各自检验的准确。结果在阳性率、特异度和灵敏度上,TRUST方式均低于其他两种方式,在早期检出率上,TPPA方式最高;2期梅毒检出率上,ELISA阳性率最高,在1期和2期的检出率上,TPPA和ELISA两者一致。结论不同的检验方式对于梅毒的检验效果有一定差异,大批量的标本检验可以运用ELISA方法,梅毒的疗效检验可以运用TRUST方法,而前两种的检验标本可以运用TPPA方法做验证检验。三种方式同时运用可以有利于降低漏诊或者误诊,提升检验的准确

  • 标签: 梅毒检验 梅毒螺旋体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B超检测妊娠晚期子宫下段厚度的准确。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产妇180例为研究对象,按手术史分为观察组(无子宫手术)和对照组(剖宫产史),分别对两组产妇进行B超检测,测量子宫下段厚度,并对比分析两组的子宫下段厚度。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检查,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子宫下段厚度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剖宫产史产妇的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小于无剖宫产史的产妇,并且在分娩前期,临床上对产妇进行B超检查,能够将其子宫下段厚度明显反应出来,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有助于改善产妇预后生活质量。

  • 标签: B超检测 妊娠晚期 子宫下段厚度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比较3.0TMRI与多层螺旋CT(MSCT)对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率。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5年11月收治90例胃癌并行手术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3.0TMRI与MSCT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T分期准确率。结果3.0TMRI胃癌T分期总准确率为91.1%(82/90),MSCT为75.6%(6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0TMRI与MSCT在胃癌术前分期中均具有较大价值,但3.0TMRI的T分期准确更高,因而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胃癌 术前分期 3.0T MRI 多层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医学免疫检验对临床医学免疫检验准确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5年6月到2016年10月接受治疗患者的血清样本100份,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质控处理,观察组则使用强化免疫检验质量管理,对二者的检验准确率以及各种变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各项变异指数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其样本的检验准确率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医学免疫检验对临床医学免疫检验准确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 标签: 医学免疫检验 临床医学 免疫检验 准确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免疫组化基数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及准确。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8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4名住院患者,患者均接受穿刺活检和免疫组化技术检验,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诊断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技术诊断准确率77.8%(42/54)显著高于穿刺活检70.4%(38/54)。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免疫组化技术 病理诊断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以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为研究对象,探讨超声诊断价值。方法:筛选医院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选取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共选取76例,于2020.1-2021.11入院,均进行超声检查、X 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X 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共确诊67例。超声准确检出61例,准确89.47%、敏感度91.04%、特异度77.78%。与X 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比较,超声检查的血栓总检出率、右侧血栓检出率、股静脉检出率、混合型检出率更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度怀疑老年患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第一时间进行超声检查,诊断准确高,鉴别诊断价值好。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超声 X 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准确检出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MRI与CT诊断隐匿性骨折患者临床价值,对比其准确。方法 纳入72例在本院接受检查的隐匿性骨折患者,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MRI检查、CT检查,两组患者均为36例。通过两种检查方式的检出效果对比其诊断价值。结果 MRI检查、CT检查检出隐匿性骨折患者例数分别35、27例,检出率分别为97.22%、75.00%,相较于CT检查,MRI检查准确率、灵敏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MRI 检查 CT检查 隐匿性骨折 临床价值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CT检查和MRI检查的诊断准确。方法:选取疑似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患者数量为63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全部患者均对其开展CT检查、MRI检查,总结其检查结果情况,就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予以对比。结果:(1)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确诊结果阳性43例,占比68.25%;阴性20例,占比31.75%。CT检查结果阳性41例,占比65.08%;阴性22例,占比34.92%。MRI检查结果阳性42例,占比66.67%;阴性21例,占比33.33%。(2)疑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MRI检查(97.67%、100.00%、98.41%、100.00%、95.24%)灵敏度、特异度、准确、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之于CT检查(83.72%、75.00%、80.95%、87.80%、68.18%)得以提升,能够明显发现组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水平,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MRI检查效果显著,其准确水平高于CT检查。

  • 标签: 缺血性脑卒中 急性 CT检查 MRI检查
  • 简介:摘要:目标:研究和分析加强临床试验和生物化学试验质量控制管理的有效手段和应用效果。该方法使用计算机随机抽样,从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采集的82个血液样本中进行选择,并将其分为两组,即研究组和参考组,每组使用41个样本,参考组使用的是管理方法在两组试验中,并比较生化试验的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因此,研究组测试的效率、重复性和有效明显高于参考组测试,两个组的比较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p < 0.05);研究组的误差值明显低于参考组,两个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有显着(p < 0.05);研究组生化检验质量优于参考组,两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着(p < 0.05);工作队的服务满意率(100%)大大高于参照组(83%),两个组之间的差异在统计上很大(p < 0.05)。结论临床血液生化标本分析中影响检查结果准确的因素较多,包括检查前饮食准备不足、压力过大或运动过度、血液标本采集方法不当、溶血标本、检查时间长、标本处理错误等,必须加强预防措施,提高检查的准确,以提高临床检查的效果。

  • 标签: 生化检验 质量控制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肝脏肿瘤患者采用CT增强延时扫描方法完成诊断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2年5月阶段的70例肝脏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临床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CT增强延时扫描操作,并且将其结果同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之间展开对比。结果:对于所有肝脏肿瘤患者完成手术病理诊断后,属于肝囊肿患者12例,属于原发性肝癌患者19例,属于肝内转移瘤患者6例,属于肝血管瘤患者17例,属于肝母细胞瘤患者6例,属于肝脏局灶结节增生患者10例,诊断准确率为100%;完成CT增强延时扫描后,属于肝囊肿患者12例,属于原发性肝癌患者19例,属于肝内转移瘤患者5例,属于肝血管瘤患者17例,属于肝母细胞瘤患者6例,属于肝脏局灶结节增生患者9例,诊断准确率为97.14%;同手术病理结果比较,CT增强延时扫描结果准确率未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对肝脏肿瘤患者在实施疾病鉴别诊断期间,CT增强延时扫描方法的合理运用,可将肝脏肿瘤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

  • 标签: 肝脏肿瘤 CT增强延时扫描 应用准确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借助ERP(即事件相关电位)这种高科技且无创、方便易用的神经电生理测量方法,已经能够广泛地运用到临床诊疗之中,尤其在精神疾病的诊断、筛选与疗效评估等环节展现出了显著的优越。本文将对ERP技术在精神病学临床评估中的应用准确及其可靠展开深度而全面的讨论,以期为广大的精神病学临床从业者,在实践操作过程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 标签: ERP技术 精神科评估 准确性 可靠性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静脉血与末梢血的准确。方法随机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到我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180例受试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静脉血、末梢血检验,对比两组血液采集方法的准确。结果数据显示,相对于末梢采血来说,静脉采组Hct、RBC、Hb等血常规参数明显较高;其PLT、WBC等血常规参数明显较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静脉血均可发挥一定的价值,但是静脉血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临床应该推广使用。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 末梢血 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就TCD(经颅多普勒超声)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诊断准确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急性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40例)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2年1月止于2023年1月,在其诊断中分别TCD检查。结果:将TCD检查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中后,参照DSA检查结果,呈现的差异 不大(P>0.05),诊断符合率较高。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诊断中,TCD的应用价值,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TCD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颅内动脉狭窄 诊断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