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基因多态性通过影响药物的代谢、转运和作用靶点从而导致药物疗效和毒性的个体差异,寻找明确的生物学标记来识别获益人群已成为最大的挑战。本研究旨在观察谷胱甘肽-S-转移P1(GSTP1)基因多态性与以顺铂(DDP)为基础的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经病理学确诊的晚期胃癌患者59例。所有病例化疗前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脱氧核糖核酸(DNA),用连接检测反应技术(PCR-LDR)检测研究对象的GSTP1基因型。所有患者经多西他赛(DOCETAXEL)/DDP/5-氟尿嘧啶(5-FU)联合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观察疗效及其与GSTP1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结果59例晚期胃癌患者中,15例(25.4%)为GSTP1G/G基因型,21例(35.6%)为GSTP1G/A基因型,23例(39.0%)为GSTP1A/A基因型。其中4例完全缓解,14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22例进展,总有效率为30.5%(18/59)。GSTP1G/G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73.3%)明显高于G/A基因型患者(19.0%)(χ2=10.616,P=0.005),同样明显高于A/A基因型患者(13.0%)(χ2=14.202,P=0.001)。G/A基因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与A/A基因型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P=0.856)。突变基因型(G/G+G/A)对化疗较敏感,其化疗有效率是野生基因型(A/A)的3.2倍(95%CI1.442~7.302,P=0.004)。结论GSTP1基因型对预测以DDP为基础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胃肿瘤 谷胱甘肽转移酶 药物疗法 联合 顺铂 多态性 单核苷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6-西格玛管理模式应用于供应室器械交接管理工作中的先进性和优势,旨在为提高供应室护理工作质量,健全医院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提供新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2013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供应室器械以普通管理模式进行器械交接25380次设为对照组,2014年1月-2014年12月供应室以6-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器械交接35536次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器械交接的发放准确率、器械损耗率、器械混淆率、器械丢失率、器械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临床科室对供应器械满意度。结果实验组器械交接环节工作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在器械发放准确率、损耗率、混淆率、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器械丢失率、临床科室对供应器械满意度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供应室器械交接中采用6-西格玛管理模式,强化了质量控制基础,做到了标准的可衡量性和可控制性,工作流程严谨细密,器械交接环节管理规范有序,清洗、灭菌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得到加强。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管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Sigma管理模式 器械交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6-磷酸果糖(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心肌损害的疗效。方法62例HIE合并心肌损害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0例,两组常规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FDP250mg/(kg·d),静脉滴注,1次/d,连用10~14d。结果治疗组在心电图和心肌谱恢复率、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治疗第7d、第10dNBN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FDP治疗HIE合并心肌损害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1,6-二磷酸果糖(FDP)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心肌损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探针技术,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动态、定量测定细胞外高钙、钙拮抗剂条件下,正常、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素、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素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的变化。结果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素、高浓度葡萄+高浓度胰岛素培养的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明显升高,在细胞外高钙条件下各组Ca2+i均降低,在细胞外钙拮抗剂条件下各组Ca2+i均再次下降。结论高浓度葡萄和高浓度胰岛素均能使视网膜Müller细胞胞内Ca2+i明显升高,而钙拮抗剂通过干扰细胞外钙离子进入细胞来降低Ca2+i。

  • 标签: 葡萄糖 胰岛素 钙离子 视网膜Mü ller细胞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缺铁性贫血患儿应用葡萄酸亚铁治疗,并且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缺铁性贫血患儿80例进行研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80例患儿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患儿,为对照组患儿应用琥珀酸亚铁片进行治疗,为实验组患儿应用葡萄酸亚铁糖浆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铁蛋白及血红蛋白情况,并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5.0%。实验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儿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实验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两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葡萄酸亚铁对小儿缺铁性贫血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提升患儿的血红蛋白及血清铁蛋白,并且不良反应少,因此,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缺铁性贫血 葡萄糖酸亚铁 琥珀酸亚铁 血红蛋白 血清铁蛋白
  • 简介:葡萄酸铬经口给小鼠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LD50为10000mg/kg,为实际无毒物质。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等4种),结果均阴性,表明其无遗传毒性。

  • 标签: 葡萄糖酸铬 小鼠 急性毒性 遗传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患者使用微量注射泵及手工静脉推注葡萄酸钙的患者,观察应用后的血管变化及对疼痛的敏感性,探究一种能减轻葡萄酸钙静脉注射所致疼痛及相关并发症的方法。方法将46例肾脏病终末期需静脉输注葡萄酸钙纠正低钙血症的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使用手工推注,B组使用微量注射泵推注,观察对比使用后的情况。结果使用微量注射泵能明显减轻患者的疼痛,对注射血管的刺激及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注射泵 葡萄糖酸钙 应用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酸锌佐治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1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和34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思密达、常规补液纠正脱水及对症支持疗法,观察组加口服葡萄酸锌。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1.89%和73.5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葡萄酸锌佐治轮状病毒性肠炎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治疗作用 轮状病毒肠炎 治疗 轮状病毒 柯萨奇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肌酐比值与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NAG)肌酐比值联合检测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2例患者测定尿常规、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尿NAG肌酐比值,检测结果阳性率进行卡方检验。结果肾功能+尿常规组阳性率16.1%,尿mAlb/Cr+NAG/Cr组阳性率33.0%,采用卡方检验X2=14.0,P<0.01,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mAlb/Cr、NAG/Cr联合检测可提高肾脏早期损伤的检出率。

  • 标签: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NAG酶肌酐比值 肾病 早期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两种溶液稀释局部麻醉药物对外周神经阻滞作用的影响。方法前臂或手部手术的患者180例,随机分为两组,生理盐水(N组)和5%葡萄溶液(G组),用两种溶液将1%盐酸罗哌卡因稀释成0.5%进行腋窝臂丛神经阻滞,记录患者感觉、运动神经阻滞的起效、恢复时间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80例病人参与了这项研究,5%葡萄组18.3+6.1分钟相对于生理盐水组的22.5+6.4分钟(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5%葡萄稀释盐酸罗哌卡因对于腋路神经阻滞起效较快。

  • 标签: 生理盐水 5%葡萄糖 盐酸罗哌卡 腋窝神经阻滞
  • 简介:摘要:目的 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使用葡萄酸锌进行治疗,并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在 2017年 2月 -2019年 1月间,选取我院收治的 11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即应用常规治疗方式的患儿为常规组( n=58例)与应用葡萄酸锌治疗方式的患儿为研究组( n=58例),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患儿的,两组数据对比( P

  • 标签: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 葡萄糖酸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酸锌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葡萄酸锌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儿止泻时间明显较短,总有效率明显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葡萄酸锌辅助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婴幼儿 秋季腹泻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酸锌佐治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5月收治的80例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患儿,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常规组两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组的治疗方法上给予患儿葡萄酸锌佐治,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7.5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在患儿的止泻时间与总治疗疗程方面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小儿迁延性、慢性腹泻病症给予口服葡萄酸锌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儿腹泻时间、提高治愈率、治疗方法简单易行,其中葡萄酸锌的口服利用率较高,且对患儿胃肠道刺激作用较小,性价比高,是辅助治疗小儿迁延性和慢性腹泻的较简单易行的治疗方法,可以大力推广并应用。

  • 标签: 葡萄糖酸锌 腹泻 迁延性 慢性 小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服葡萄酸锌对治疗和预防小儿冬季腹泻效果。方法随机将164例小儿冬季腹泻患儿分成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葡萄酸锌片治疗,连续治疗10天。并随访3个月观察其再次发生腹泻情况。结果治疗组患儿临床发热、呕吐、和腹泻的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访期内治疗组再发10例(11.9%),对照组再发例再发28例(35%),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口服葡萄酸锌辅助治疗小儿冬季腹泻临床疗效确切,同时可以在短期内预防腹泻的再次发生。

  • 标签: 口服 葡萄糖酸锌 小儿冬季腹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葡萄酸钙过敏引发急性喉头水肿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葡萄酸钙过敏引发急性喉头水肿的患者8例,对他们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护理体会。结果葡萄酸钙过敏引发急性喉头水肿患者在经过全面、科学的护理措施后,均痊愈出院,且有效地减轻了痛苦,没有一例出现并发症。结论葡萄酸钙过敏引发急性喉头水肿患者经过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葡萄糖酸钙过敏 急性喉头水肿 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