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对淋巴化疗病患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一年内收治的淋巴化疗病患9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和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通过护理干预后,对护理后对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淋巴化疗病患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护理方式进行临床护理,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护理过程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治疗护理推广。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淋巴患者检查诊断中应用PETCT的效果研究。方法:把2022年1月作为开始日期,直到2022年6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110例淋巴癌病人当做研究对象,且选取同一时间段实行体检的70例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两小组成员都实行超声检测与PETCT,并查看其诊断效能。结果:实验组的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ETCT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表明(P<0.05)。结论:对淋巴癌患者实行PETCT检查,灵敏度、特异度极高,诊断所取数据更为精准,值得在临床广泛推行。

  • 标签: 淋巴瘤 PETCT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原发性肝脏淋巴患者的影像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收集10例原发性肝脏淋巴患者病案资料,患者都采用CT及MRI影像检查。分析患者影像图片,结合病理活检结果,比较原发性肝脏淋巴采用CT及MRI影像的检出正确率。结果:在原发性肝脏淋巴检出正确率方面,CT影像为60%,MRI影像为80%,两种影像检查方法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脏淋巴的影像表现不具有特异性,CT及MRI影像表现出乏血管肿瘤,大部分增强扫描有轻度强化表现,CT及MRI具有一定诊断价值,还需要结合穿刺活检或病理等方法进行确诊。

  • 标签: 影像诊断 原发性肝脏淋巴瘤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诊断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MALT)的表现及临床表现。方法:对象以病理确诊114例MALT患者为例,时间以2018年5月至2021年1月为起止,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总结分析其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结果:本组114例患者以黑便、呕血、腹痛为表现的病灶处于外分泌腺者;以无痛性包块为表现的病灶处于浅表及内分泌腺者。超声中血流信号:较丰富48例,不丰富66例;病灶边界清晰60例,形态规则50例,可见强回声、呈斑片状6例,10例等回声,32例低回声、呈管网状,60例表现为低回声。结论:通过对MALT的临床表现和超声表现进行分析和了解,有利于提升超声对该病症的诊断准确性,可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超声诊断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淋巴瘤 临床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罗华联合CHOP方案治疗B细胞淋巴的观察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18例淋巴患者应用美罗华,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采取护理对策。结果18例患者中3例出现发热、寒颤,1例出现过敏反应,8例出现恶心、呕吐。结论使用时应重视用药前患者心理护理、掌握正确给药方法,用药过程严密观察和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恰当的护理措施可预防和减轻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脑淋巴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对2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脑淋巴的CT、MRI影像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9例患者单发肿瘤23例,多发6例,共检出39个病灶,肿瘤常位于脑表面或中线附近。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影,边界较清。MRIT1呈等信号,T2呈等或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部分病灶可见囊变,钙化少见。有2例患者胼胝体受累。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与其他颅内病变有重叠及类似之处,认真分析其特点,可提高早期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脑肿瘤 原发性 淋巴瘤 非霍奇金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不同B淋巴细胞株中syk的表达情况,为分析B细胞淋巴发生、发展及预后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采用RT-PCR法半定量检测Raji、Ramos和Namalwa3种淋巴细胞中syk基因水平的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3种B淋巴细胞中Syk蛋白的表达。结果Raji和Namalwa细胞sykmRNA(514bp)表达阳性,而Ramos细胞sykmRNA(514bp)表达阴性;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Raji和Namalwa细胞胞浆呈阳性染色,Ramos细胞胞浆未着色;Westernblot印迹分析结果显示,Raji和Namalwa细胞检测到特异性Syk蛋白的表达,而Ramos细胞未检测到Syk蛋白的表达。结论Raji、Namalwa细胞syk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表达阳性,Ramos细胞syk基因和蛋白水平均表达阴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腮腺腺淋巴的声像图特点,旨在提高其临床诊断符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经手术和病理实验证实的38例腮腺腺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声像图特点。结果38例患者共发现51个病灶。内部回声类型A型7个,占13.73%,病灶呈现均匀低回声,无明显分隔;B型16个,占31.37%,病灶呈现低回声,被线状强回声分隔为“细网格状”。C型28个,占54.9%,病灶呈现混合回声,“粗网格状”结构伴有较大的囊腔。后方回声4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强,9例无变化。血流分级0级7个,占13.73%;Ⅰ级18个,占35.29%;Ⅱ级15个,占29.41%;Ⅲ级11个,占21.57%。结论腮腺腺淋巴声像图表现主要基于其病理特点,超声检查结合临床资料可以进一步提高该病的临床诊断准确率。

  • 标签: 腮腺腺淋巴瘤 超声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1例脑淋巴的数字病理远程会诊,探讨远程会诊对基层医院疑难病理诊断的重要性,并进一步展望手术中病理诊断和快速冰冻切片的远程会诊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优纳全自动数字切片扫描系统和远程会诊系统,全息高清扫描病理切片并通过互联网传送给解放军总医院的病理专家进行读片会诊。结果全息高清扫描的数字病理切片能达到用显微镜读片的同等效果,上级医院专家读片后可即时发出病理报告。结论数字病理远程会诊对基层医院疑难病理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并可进一步进行手术中病理诊断和快速冰冻切片的远程会诊。

  • 标签: 脑淋巴瘤 数字病理远程会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淋巴化疗患者重度癌因性疲乏的护理经验。方法对20例淋巴化疗伴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加强对癌因性疲乏的宣教,使患者正确认识癌因性疲乏,评估癌因性疲乏,加强饮食护理、运动锻炼、中医调护、心理护理等。结果患者癌因性疲乏减轻,重度癌因性疲乏1例,中度癌因性疲乏3例,轻度癌因性疲乏10例、无疲乏6例。住院时间为20~28天。结论对淋巴化疗伴重度癌因性疲乏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可消除或减轻患者癌因性疲乏的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淋巴瘤 重度癌因性疲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观察12例老年(年龄大于65岁)弥漫大B细胞淋巴用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的情况,分别用R-CHOP方案治疗2-8疗程,之后用美罗华单药维持(每3个月一次,最长维持2年);分析美罗华联合化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2例均达完全缓解(CR),无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老年大B细胞性淋巴可以提高疗效,并不增加毒副反应,可以改善DLBCL缓解的CR率及生存期,药物耐受好。

  • 标签: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美罗华 联合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超在脾脏淋巴疾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47例疑似脾脏淋巴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然后分别对这47例疑似脾脏淋巴患者采用CT检查以及彩色超声检查,以手术所见作为诊断的标准,观察并比较两种不容检查方式的诊断效果。结果彩超诊断方式的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显著优于CT诊断的诊断结果,(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脾脏淋巴患者来讲,采用彩超进行诊断的临床诊断效果良好,诊出率较高,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脾脏 淋巴瘤 彩超 诊断
  • 简介:摘要对弥漫性大B淋巴的治疗传统上受到临床参数的指导。虽然国际预后指数(IPI)代表了最大程度上公认的预后模型,但是具有相同IPI亚组的结果仍然有着显著的差异,反映了这种恶性肿瘤的异质性。DLBCL分子层面的分类可能会导致具有相似的生物学特性、临床行为及结果的特殊疾病本质的分类。一旦经验定有效,新一代的预后模型将成为日常医学实践整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现有的临床预测模型提供有效的辅助信息。

  • 标签: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PrimarypulmonaryanaplasticlargecelllymphomaALCL)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方法通过对本病例及复习相关的文献资料,分析病例的临床特征,组织形态学和免疫染色特点。结果肺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的临床特点以咳嗽、咳痰伴胸痛为主;病变多发生于较大的支气管,左侧较多。组织学见细胞体积较大,核呈明显多形性。免疫组化示ALCL表达T细胞抗原、CD30及ALK。结论肺原发性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罕见,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点无特异性,容易误诊,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化,预后较差。

  • 标签: 淋巴瘤 间变
  • 简介:中图分类号R7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444-02摘要目的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淋巴患者临床CT诊断方法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2014年10月期间所收治的28例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患者临床资料,28例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扫描,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MSCT检查可见28例患者均存在肠壁增厚情况,其中肠腔狭窄及扩张6例,腹腔、肝门、脾门淋巴结肿大6例,软组织肿块16例。结论MSCT是当前诊断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的最佳选择,其能够明确显示患者病灶特征,提升小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的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为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提供较好参考依据,值得进一步应用推广。

  • 标签: 小肠 恶性淋巴瘤 MSCT 影像特征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1998年以来收治的5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病理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2.5岁,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界限清楚、质地中等、表面光滑、与皮肤或胸肌无粘连;针吸细胞学及术前冰冻病理学检查常不能明确诊断,5例手术标木经病理切片检查,光镜下均确诊为乳腺恶性淋巴。结论本病易误诊,病理学提示本病来源于乳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病理切片常发现淋巴上皮损害,免疫组化检查可确定诊断,经手术+化疗和(或)放疗取得较好疗效。

  • 标签: 乳腺 淋巴瘤 原发性 手术 免疫组化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R-CHOP、CHOP方案治疗套细胞淋巴的疗效。方法68例初治套细胞淋巴患者分2组。A组R-CHOP组;B组CHOP组。结果A组的总CR率32.3%高于B组的总CR率8.1%(P<0.025),总有效率83.8%高于B组的总有效率62.2%(P<0.05)。结论在套细胞淋巴的治疗中R-CHOP方案疗效优于CHOP方案。

  • 标签: R-CHOP CHOP 套细胞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