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生临床决策中的指导作用,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患者满意度。通过分析微生物检验结果,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疾病类型、感染源以及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抗生素滥用和医疗资源浪费。方法:1. 微生物检验:采集患者感染部位分泌物或血液标本,进行微生物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比不同检验方法的结果,分析其准确性。2. 临床决策:根据微生物检验结果,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记录患者治疗过程和预后情况,评估治疗效果。3. 数据统计:整理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检验方法对临床决策的指导作用。结果:1. 微生物检验准确性:微生物培养法、分子生物技术等检验方法在疾病诊断、感染源确定等方面的准确性较高。2. 临床决策改善: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指导下,医生对感染性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更加准确、有效。与未采用微生物检验技术的对照组相比,治疗有效率提高了10%。3. 抗生素使用减少:在微生物检验的指导下,医生能够更准确地判断感染源和耐药性,从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耐药菌株的产生。结论: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医生临床决策中具有显著的指导作用。通过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减少抗生素滥用,微生物检验技术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患者满意度。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微生物检验技术在其他疾病领域的应用价值,以及与其他医疗技术的融合发展。

  • 标签: 微生物检测技术 敏感度 准确度
  • 简介:摘要:目的:在护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护理理论,而且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在这两方面的能力,以达到以下目的: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增强他们的临床决策能力,以及提升他们的整体护理实践水平。方法:1.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角色扮演、模拟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时,定期组织讨论和反思,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决方法,以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2. 临床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让他们在真实的护理场景中,根据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这将有助于他们理解护理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同时培养他们的临床决策能力。3. 反馈与评估:建立有效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定期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在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方面的进步。根据评估结果,教师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这两方面的能力。结果: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临床实践的结合,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护理理论,更准确地分析问题,更果断地做出决策。同时,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自我反思能力也得到了提升。结论: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是护理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通过有效的培养方法,学生的这些能力可以得到显著提高,从而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护理教学中,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和临床决策能力的培养。

  • 标签: 护理教学 学生批判性思维 临床决策能力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性极强,此次疫情波及全国,这次疫情防控工作充分显示了公共治理机制的重要性。公共治理机制能够对疫情进行预测、控制和干预,在治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起到重要作用。公共治理机制涉及到医院、政府、社区等多个环节,以多元主体建立秩序集体行动,有利于对疫情进行有效防控,同时也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治理提供参考方案。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防控 公共治理机制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医学技术领域也迎来了喜人的变化。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正朝着智能化、網络化、自动化、信息化的方向推进。在诊治疾病的过程中,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已经成为临床医生诊治患者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本文对当前临床医学基础检验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解决策略。

  • 标签: 当前 临床医学 基础检验 技术应用 存在问题 解决策略
  • 简介:摘要:现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的时代,社会各个领域在自身的发展中基本都融合了信息技术,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疾病控制机构是国家医疗卫生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流行疾病的调查、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疾病危害因素的监测等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合理利用信息资源对于疾控机构工作的开展意义重大。因此,各疾控机构应提高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然而当前很多疾控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现状并不乐观,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并据此提出有效的信息化建设策略。

  • 标签: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信息化建设 问题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2021年7月—2022年7月收治的100例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为研究对象,对病人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采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对病人实施评价,据此将病人分为低水平组、中高水平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确定护理对策。结果: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为(98.32±15.49)分,低水平组53例,中高水平组47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Hunt-Hess(H-H)分级、家庭人均月收入、术后并发症、疾病了解状况、社会支持水平、疾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水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的独立影响因素有高中以下文化水平、家庭人均月收入≤3000元、术后并发症≥2种、疾病了解不全、社会支持低水平、消极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低水平(P<0.05)。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家属存在决策冲突,疾病不确定感处于中水平,决策冲突与疾病不确定感呈正相关。

  • 标签: 神经内科 ICU 家属疾病不确定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实习护生实施护理伦理再教育,对其护理伦理认知水平及护理伦理决策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在医院实习的96例护生开展本次研究,将全部护士通过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分别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其中接受常规护理临床带教的为参照组,接受护理伦理再教育的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评分以及护理伦理决策能力评分,研究组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实习护生实施护理伦理再教育,能够有效强化他们的护理伦理决策能力,提高他们的护理伦理认知水平,有必要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实习护生 护理伦理再教育 护理伦理认知水平 护理伦理决策能力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过程中行会阴切开后对其产生的影响,并研究影响助产士做出会阴切开决策的因素。方法:平均将50例疤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按照是否行会阴切开,分为非切开组和切开组,每组25例,对比两组分娩结局,并通过访谈方式了解助产士做出会阴切开决策的影响因素。结果:切开组产妇的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会阴损伤程度等指标均较非切开组表现为更差的情况,P<0.05。同时能够了解到,影响助产士对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作出行会阴切开决策的影响因素包括助产士个人因素、产妇因素、医生因素、环境及质量控制因素。结论: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时行会阴切开后,对其分娩结局有不利的影响,而通过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笔者更加建议加强对疤痕子宫产妇阴道分娩的产程管理,提升助产士的工作经验,以此改善助产质量,使助产士减少作出会阴切开的决策

  • 标签: 助产士 疤痕子宫 阴道分娩 会阴切开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在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依照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急救护理措施进行配合急救,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记录两组患者45min好转率、60min显效率、住院时间、抢救费用、抢救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45min好转率及60min显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抢救费用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观察组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总体健康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共享决策模型的优化护理模式应用于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急诊抢救干预后,可有效提高患者干预治疗及预后质量,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共享决策模型 老年急性心力衰竭 急诊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联合共享决策的作用。方法:使用抽签法将在2020 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我院接收的80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入组病人40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及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联合共享决策。对比指标涉及到SAS、SDS评分、满意度。结果:两组病人经过慢性疾病轨迹模式的护理联合共享决策和常规护理方法后,联合组别的病人明显各项指标更优(P

  • 标签: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诊一氧化碳(CO)中毒患者采用共享决策完成医护一体化护理干预后获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94例急诊CO中毒患者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采用常规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和研究组(采用共享决策一体化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救治成功率以及健康认知度评分(观察阶段健康知识、紧急救治配合、康复阶段健康知识)。结果:研究组救治成功率(97.87%)高于常规组(80.85%)(P0.05);护理后,研究组观察阶段健康知识、紧急救治配合、康复阶段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常规组(P

  • 标签: 急诊一氧化碳中毒 共享决策 救治成功率 健康认知度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保定市某体检中心40岁及以上体检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构建并验证脑卒中高危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于2021年6月~2022年8月采用便利取样,对733例体检人群进行脑卒中高危筛查,调查其一般资料和生活方式信息。应用CART决策树算法,基于建模集构建脑卒中高危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体检人群脑卒中高危检出率为37.79%,吸烟年限、年龄、饮酒情况、膳食模式、体力活动水平、睡眠障碍是其预测因子。模型对建模集和验证集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75.31%和70.06%,ROC曲线下面积为0.751。结论 开发的脑卒中高危风险决策树模型可有效预测个体未来成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可能性,为识别高危人群高风险对象提供了可视化的筛查工具。

  • 标签: 脑卒中 高危人群 预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