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与病理特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合并或不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全部患者中54例患者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所占比例为21.77%;通过开展单因素分析可知,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女性构成比,手术开展前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以及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水平高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小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分期低于单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性别、TPOAb水平、TSH水平以及临床分期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中大部分为女性,且肿瘤偏小、临床分期较早,提示合并桥本氏甲状腺炎并不会明显增加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性,预后较好。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桥本氏甲状腺炎 病理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PECT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将SPECT骨显像特征与X线、CT影像进行比较。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8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SPECT组(29例)、X线组(29例)和CT组(29例),分析各组患者的影像学特征,结合手术病理诊断结果,评价SPEC、X线、CT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能。结果SPECT骨显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96.55%、0和3.45%。X线片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79.31%、10.34%和10.34%。CT影像在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诊断中的确诊率、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为89.66%、6.90%和3.45%。结论在多发性骨髓瘤的影像学诊断中,SPECT是一种良好的选择,根据SPECT骨显像特征,能够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为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SPECT骨显像特征 X线 CT
  • 简介:目的:对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预后进行分析,探讨临床指标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根据AnnArbor分期,Ⅰa期为22例(44.90%),Ⅰb期为6例(12.24%),Ⅱa期为14例(28.57%),Ⅱb期为2例(4.08%),Ⅲa期为3例(6.12%),Ⅲb期为1例(2.04%),Ⅳa期为1例(2.04%)。病理类型,B细胞来源40例,占81.63%,T细胞来源9例,占18.37%。全组病例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84%、81.63%、73.47%。临床资料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肿瘤数目、首次治疗疗效、国际预后指数(IPI)均为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IPI是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扁桃体非霍奇金淋巴瘤预后较好,IPI是重要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

  • 标签: 非霍奇金淋巴瘤 扁桃体 预后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的病原学特征进行总结以及溯源分析。方法2017年衡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报一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从疫情病例以及外环境水源共采集30株志贺菌菌株,进行药敏试验以及聚类分析,围绕菌株间的相关性展开分析。结果采集到的30株志贺菌菌株均为宋内Ⅰ相;19种常用抗生素药物中耐药率80%及以上者11种,占比57.89%;由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患者分离的25株菌株与5株分离自井水的菌株100%同源。结论该起水源性细菌性痢疾暴发疫情为饮用/使用被宋内志贺菌污染的水源所致,药敏试验后筛选疗效确切的抗生素药物有助于控制病情进一步扩散。

  • 标签: 水源性细菌性痢疾 病原学特征 溯源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的3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作为对照组,同期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室心肌梗死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分析右室心肌梗死对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42.86%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13.33%,对照组院内死亡率10%(3/30)低于观察组院内死亡率34.29%(1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20%,溶栓治疗的病死率14.29%,对照组患者急诊PTCA治疗的病死率为6.67%,溶栓治疗的病死率3.33%,两组患者的两种不同方案治疗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心肌梗死合并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临床特征更为严重,能增加院内病死率。

  • 标签: 右室心肌梗死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临床特征 预后
  • 简介:目的:对血管免疫母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肿瘤细胞和微环境病理学特征进行全面认识和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AITL和20例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病理学资料,并以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作为对照。运用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分析肿瘤细胞形态学特点、滤泡辅助T细胞(TFH)相关抗原表达情况,观察微环境中血管、滤泡树突状细胞(FDC)、巨噬细胞、B免疫母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的增生情况,同时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EB病毒。结果:19例(95%)AITL和6例(30%)PTCL-NOS肿瘤细胞核多为圆形或卵圆形,1例(5%)AITL和14例PTCL-NOS常见肿瘤细胞核扭曲或折叠;16例(80%)AITL出现透明细胞,所有PTCL-NOS病例未见透明细胞;20例AITL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11例(55%)、16例(80%)、17例(85%)和20例(100%),共表达≥3项的有90%(18例),共表达≥2项的占100%(20例)。20例PTCL-NOS表达CD10、Bcl-6、CXCL13和PD-1分别为0例、2例(10%)、2例(10%)和4例(20%),共表达≥3项的占5%(1例),共表达≥2项占20%(4例)。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0例AITL和20例PTCT-NOS出现杂乱增生FDC网的分别为19例(95%)和1例(5%);血管内皮肿胀分别为20例(100%)和4例(20%);大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分别为15例(75%)和5例(25%);血管密度(MVD)平均值分别为45.93和29.28;肥大细胞平均数分别为14个/10HPF和5个/10HPF;EB病毒(EBV)感染分别为10例(50%)和4例(20%)。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ITL肿瘤细胞的免疫表型及微环境各项特征有助于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少数PTCL-NOS表达TFH相关抗原提示TFH肿瘤谱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淋巴瘤 滤泡辅助T细胞 免疫组化 原位杂交 肿瘤微环境
  • 简介:摘要目的胎儿唇裂及唇腭裂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胎儿12000例,对所有胎儿的临床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二维超声正确诊断胎儿11例,漏诊3例;三维超声正确诊断胎儿13例,漏诊1例。结论在临床胎儿唇裂和唇腭裂的检查中,为保证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应当将二维超声检查和三维超声检查进行联合使用。

  • 标签: 唇腭裂 二维超声检查 三维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门诊部收治的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就诊资料总共94例,其中强迫症患者4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4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表现形式。结果强迫症患者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混合状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4.4%、23.9%以及21.7%;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及混合状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9.2%、45.8%以及25%。两组患者的强迫思维比例与强迫行为比例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状态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在临床表现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可以根据其临床差别帮助进行早期疾病诊断。

  • 标签: 强迫症 伴强迫症状 精神分裂症 临床特征对照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及其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用灰阶超声造影评估49例PTC患者的50个结节,并根据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将其分为颈部淋巴结未转移组和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主要观察癌结节的灌注情况,并分析造影时间-强度曲线(time-intensitycurve,TIC),探讨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与颈部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结果:灰阶超声造影显示,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有关的超声特征主要是灌注动力学和造影TIC的始增时间(T0)、峰值时间(TP)及始增时间差。结论:特定的灰阶超声造影特征可在一定程度上提示PTC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对外科手术的术式选择有一定指导作用。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癌 淋巴结转移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祁阳县2017年共报告流腮病例480例,较2016年上升389.80%,较2008年上升805.66%,为全面了解祁阳县近10年来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找出流行规律及原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近10年祁阳县网络直报系统中的流腮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结果近10年祁阳县累计报告流腮1576例,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发病率为15.04/10万,低于全国同期水平的22.00%『1』。发病以城区为多,城边次之,边远农村发病较少;发病时间以每年4—7月最多,11月—12月次之;人群分布男女比为2.031,年龄以4—14岁的中小学生为主。结论流腮在祁阳县仍呈中低度流行状态,应改变流腮疫苗接种的剂次,加强学校疫情监测。

  • 标签: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征 预防与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血症和卒中样发作(MELAS)中癫痫发作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某医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间收治50例MELA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颅脑磁共振是否产生新发卒中样病灶,将患者分为无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并根据首发癫痫的年龄分为癫痫首发年龄成年组(≥18岁)和癫痫首发未成年组(<18岁),探讨耐药性癫痫与首发症状及首发癫痫发作与新发卒中样病灶的关系。结果在进行行脑电图检查过程中,21例出现癫痫样放电,29例出现非特异性异常,其中新发卒中样病灶组的癫痫发作比例明显高于无新发卒中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成年组的耐药性癫痫发作率明显高于成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耐药性癫痫在无新发卒中病灶组和新发卒中样病灶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AS的临床首发症状是癫痫样放电,最常见为非特异性脑电波,癫痫首发年龄和新发卒中病灶是MELAS的主要危险因素。

  • 标签: 耐药性癫痫 MELAS综合征 脑电图 卒中样病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类型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流动力学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月到2017年4月收治的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150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共计涉及到四种类型肺动脉高压患者,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对病历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本研究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例数最多,为72例,而且年龄相对最小,体质指数最低,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7例,年龄相对最大,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28例,女性多于男性,还有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23例。结论通过本研究调查得出提示,先天性心脏病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心功能和肺动脉压力以及肺血管阻力不一致,结缔组织相关肺动脉高压患者多发于女性,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确诊的时候病情相对较重,临床就诊相对较晚,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相对来说年龄一般较大,所以临床需要予以重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临床特征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临床特征的区别以及防止方法。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0例为研究组,再选取同一时间内本院收治的酒精性肝硬化患者20例为实验组,比较分析两组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防治方法。结果研究组肝硬化患者出现肝大,肝掌,蜘蛛痣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等指标低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虽然都为肝硬化患者,但是临床特征明显不同,应该根据患者特征给予针对性防治。

  • 标签: 肝炎后肝硬化 酒精性肝硬化 临床特征,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宜章县流行性出血热疫情流行情况,掌握其流行规律,为制定相应的仿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4年宜章县共报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93例,年均发病率为0.91/10万,无死亡病例。各年的发病率分别为0.81/10万、0.89/10万、1.11/10万、0.771/10万、0.76/10万、0.69/10万、0.97/10万、1.00/10万、1.1.24/10万、0.87/10万。报告病例主要集中在一六、黄沙、笆篱、岩泉、栗源五个乡镇。2005年-2014年宜章县共报告出血热病例数93例,其中男58例,女35例,男女性别比为166100;绝大部分病例集中在26岁以上占报告总病例的91%(85/93),其中46岁以上青壮年病占总报告病例的68%(63/93),16岁以下青少年儿童占1%(1/93)。(结论)重点乡镇重点人群接种出血热疫苗;提高医师出血热的诊疗水平和处置能力;开展人间疫情监测及疫点处理工作;开展鼠间疫情监测等综合措施是控制疫情的关键。

  • 标签: 流行性出血热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超声检查中不同年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的特点。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甲状腺超声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76例,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与中青年组,各38例。对上述患者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对比其血流相关指标及病灶钙化情况。结果老年组平均收缩期流速、阻力指数均低于中青年组,老年组超声检查总钙化率(34.21%)明显低于中青年组(84.21%),两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年龄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超声检查图像出现差异的因素之一,与老年患者相比,中青年患者甲状腺超声具有血流阻力大、病灶血流信号表现丰富等特征

  • 标签: 年龄 结节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癌 甲状腺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经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7月至2017年12月的妊娠亚临床甲减患者共186例为亚临床组,其中140例采用药物治疗,46例未采用药物治疗,并纳入妊娠期甲减患者共52例为甲减组,纳入同期的分娩正常的孕妇共84例为对照组。对比三组受试者的妊娠结局的围产儿情况。结果三组受试者的年龄、胎次、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体重、妊娠期糖尿病、TPOAb和TgAb阳性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甲减组的体重高于其余两组(P<0.05),亚临床组的临床低于其余两组(P<0.05),甲减组和亚临床组的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TPOAb和TgAb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的早产、Apgar评分和出生低体重人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无明显的影响,甲状腺替代治疗对妊娠结局及围产儿未见明显的影响。

  • 标签: 妊娠期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甲状腺激素 妊娠结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及非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自身抗体、非自身抗体,并与健康体检对照组的检测结果比较,观察这两种种抗体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特征,并分析其对整个免疫系统的破坏程度。方法选取临床上已确诊为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90例及非自身免疫性疾病但自身抗体阳性52例。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抗核抗体阳性的非自身免疫病组两者的类风湿因子总活性检测比较,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结论抗核抗体及类风湿因子这两种自身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及类风湿关节炎中都有可能检测出,类风湿因子在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一定的特异性,并且只破坏部分免疫系统,不破坏整个免疫系统。

  • 标签: 抗核抗体 类风湿因子 抗链球菌溶血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预防和处置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7年深圳市A街道学校传染病疫情,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共报告学校传染病疫情76起,其中乙类传染病4起,丙类传染病49起,其他传染病23起;散发病例2例,聚集性疫情40起,暴发疫情34起,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有发病人数429人,住院3人,总罹患率为9.25%,总住院率为0.70%,无重症及死亡病例。传染病疫情主要集中5月和6月;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病场所,占61.84%;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为主;主要病种有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水痘。结论学校传染病疫情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托幼机构,因此,须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卫生监督工作,推动落实“教卫联动”机制,提高学校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尤其是托幼机构。

  • 标签: 学校和托幼机构 传染病 流行病学研究
  • 简介:目的:分析206例初发髓细胞白血病,急性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亚型(M4E0)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患者细胞形态学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采用细胞形态学(M)结合细胞遗传学(C)和分子生物学(M)检查方法检测患者骨髓标本.结果:细胞形态学特征:M2b为异常中幼粒细胞增生,M3为异常早幼粒细胞增生,M4E0为异常嗜酸性粒细胞增生,CML为粒系细胞增生.染色体及融合基因检测表明:M2b、M3、M4E0、CML分别与各自特异性染色体及融合基因t(8;21)(q22;q22)/AML1-ETO、t(15;17)(q22;q21)/PML-RARα、inv(16)(p13;q22)/CBFβ-MYH11、t(9;22)(q34;q11)/BCR-ABL密切相关.结论:①M2b、M3、M4E0、CML4种白血病患者不论在临床特点上,还是细胞形态学上都有各自一定的特征.②4种白血病分别与特定的染色体及融合基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③特定的染色体和融合基因可作为白血病的标记物,对白血病的诊断、预后估计、监测治疗和微小残留白血病等都具有一定价值.

  • 标签: 伴特异性染色体髓细胞白血病 细胞形态学特征 临床表现 融合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自身的维生素D与骨转换标志物产生转变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85例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的资料,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及维生素D、骨转换标志物间的关联性实施监测,观察比较其结果。结果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逐步下降,胶原C端交联物(CTX)与骨转换标志物骨钙素(OC)也逐步降低,而维生素D极度不足组患者,其OC小于维生素D充分组患者,P<0.05,维生素D极度不足组患者,其股骨颈与腰椎髋部骨密度(BMD)小于维生素D充分组患者,P<0.05。结论2型糖尿病肾病老年患者自身的维生素D大多过少,且与尿白蛋白间具备负向的关联性。骨转换标志物与25(OH)D、尿白蛋白间具备相应的关联性。

  • 标签: 维生素D 2型糖尿病肾病 骨转换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