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2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肤护理用于ICU重症失禁性皮炎的价值。方法:对2020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ICU接诊重症失禁性皮炎病人(n=80)进行随机分组,试验和对照组各40人,前者采取皮肤护理,后者行常规护理。对比SAT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SAT,在干预结束时:试验组数据(4.17±0.91)分,和对照组(5.94±1.05)分相比更低(P<0.05)。关于满意度,试验组数据97.5%,和对照组80.0%相比更高(P<0.05)。结论:ICU重症失禁性皮炎用皮肤护理,病人的皮肤状况改善更加明显,满意度提升更为迅速。

  • 标签: 失禁性皮炎 价值 ICU 皮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维持性血透患者皮肤瘙痒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维持性血透皮肤瘙痒患者取样62例,收治时间2020年11月至2022年03月,入组者均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抽签分组,给予综合护理(观察组,31例)和常规护理(参照组,31例),对比皮肤瘙痒时间、评分、总有效率,WHOQOL-BREF评分 ,并发症率。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皮肤瘙痒时间比参照组少,皮肤瘙痒评分(3.35±0.96)分,比参照组低, WHOQOL-BREF评分和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率9.68%,比参照组38.71%低,P<0.05。结论:维持性血透患者皮肤瘙痒配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优化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有效缓解皮肤瘙痒症状。

  • 标签: 护理体会 皮肤瘙痒 维持性血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科门诊护理中护患沟通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我院诊治的面部皮肤病患者80例,按照治疗时间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患沟通,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和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标签: 皮肤科 门诊护理 护患沟通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讨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新生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100例足月新生儿,均来源于本院2019年2月-2019年12月期间收入,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和试验组,组内分别有50例。常规组采取产科常规护理,试验组在产科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对比两组新生儿不同时间点的体温情况、啼哭次数、啼哭持续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以及吸吮持续时间。结果 试验组新生儿出生时体温为(34.21±0.12)摄氏度和常规组新生儿出生时(34.19±0.11)摄氏度没有显著差异,试验组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6.47±0.5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6.51±0.29)度、常规组新生儿出生后一小时体温为(35.18±0.31)度、出生后两小时为(35.19±0.26)度、试验组出生后一小时、两小时体温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啼哭次数比常规组少,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比常规组短,吸吮持续时间比常规组长(P<0.05)。 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采取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能够有效维持新生儿体温,减少啼哭次数,缩短啼哭持续时间和开始母乳喂养时间,延长吸吮时间。

  • 标签: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 护理效果 体温 母乳喂养 啼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袋鼠式护理)对新生儿护理的正面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期间接诊的82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1例在接受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袋鼠式护理(护理方案A),视为观察组,其余41例接受常规护理(护理方案B),视为对照组,对比两种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夜间睡眠(10.85±0.72)h,夜醒(2.48±0.61)次,腹胀2例,喂养困难1例,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2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鼓励早期母婴皮肤接触可以进一步提高新生儿护理效果,建议推广。

  • 标签: 新生儿 早期母婴皮肤接触 睡眠
  • 简介:摘要: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但放疗过程中常伴随着皮肤损伤。皮肤损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可能影响治疗的进行和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对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的皮肤损伤进行及时和有效的护理非常重要。在急性反应阶段,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斑、干燥、脱屑、瘙痒等症状。这些急性反应一般会在放疗结束后的几周内逐渐消退。而在慢性反应阶段,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纤维化、色素沉着、毛细血管扩张等持久性的皮肤损伤。本文旨在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皮肤损伤的护理措施和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头颈部恶性肿瘤 放疗期间 皮肤损伤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本文总结了门诊皮肤科手术护理的体会和经验,并提出了构建合理路径的建议。通过分析手术护理中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探讨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的方法,进而对未来的发展提出展望。

  • 标签: 门诊皮肤科 手术护理 体会 路径构建
  • 简介:摘要:本研究深入探讨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皮肤护理管理,强调了综合护理策略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PHN患者的皮肤特点及需求,本研究提出了包括疼痛管理、皮肤屏障功能恢复、感染预防及心理支持在内的关键护理因素。此外,研究还强调了个性化护理管理、多学科团队合作以及先进技术应用在提升护理质量和效果中的作用。通过实施这些优化策略,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皮肤恢复,从而显著提升PHN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本研究为PHN患者提供了一个全面、科学的皮肤护理管理模式,为临床护理提供了重要指导。

  • 标签: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皮肤护理 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 目的 结合自身专业,与相关中医医疗人员 2018 年 1 月—2020 年 12 月对患者局部使用针刺疗法,并配合专科护理,针对神经性皮炎患者治疗 120 例,并辅以专门的护理。方法应用比较传统的针灸疗法,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结果120名危重病人经过3个周期的治疗和细心的护理,治愈68人,28人有效,12人有效,仅12人出现无效,有效率90%(108/120),无副作用,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目的探讨中药针灸对神经病理性皮肤病的治疗作用。

  • 标签: 针刺疗法 神经性皮炎 中医护理学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患者皮肤护理对其血压管理的影响,以期为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 皮肤护理方法:为患者提供日常皮肤清洁、保湿、防晒等基础护理措施。同时,针对不同类型的皮肤问题,如瘙痒、湿疹、皮炎等,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2. 血压监测:采用标准的电子血压计,定期为患者测量血压,记录血压数值和测量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管理方案。4. 数据收集与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变化情况,评估皮肤护理对血压管理的影响。结果:经过研究,得到了以下结果:1. 皮肤护理前后,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所下降,且护理后的血压水平明显低于护理前。2. 不同类型皮肤问题的患者在接受皮肤护理后,血压变化情况也存在差异。例如,瘙痒和湿疹患者血压下降更为明显,而皮炎患者的血压变化相对较小。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皮肤护理对其血压管理具有积极影响。通过日常皮肤护理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因此,在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管理中,应重视皮肤护理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健康指导。

  • 标签: 高血压 皮肤护理 血压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芦荟胶减轻放疗引起的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160例鼻咽癌接受放射性治疗的病人进行随机分组作对照研究。实验组每天放疗前于放疗部位皮肤先涂芦荟胶再接受放疗;对照组放疗部位皮肤清洁后直接接受放疗。[结果]实验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损伤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芦荟胶可有效减轻放射性治疗对局部皮肤的损伤。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芦荟胶 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新生儿护理中将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方法进行应用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正常分娩产妇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8月——2020年8月,共选取人员70例,将其进行随机分组,一组给予常规护理,为对照组,另一组则给予早期母婴皮肤接触护理,为实验组,对两组产妇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母乳喂养成功率更高,为94.28%,而且乳汁量评分更高,新生儿的啼哭次数和啼哭持续时间更少,数据差异均较为显著,P

  • 标签: 早期 母婴皮肤接触 新生儿护理效果 影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皮肤接触持续 1h对出暖箱早产儿体温、首次进食时间和再入暖箱率的影响。方法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将 120例出暖箱早产儿过随机抛硬币法分为干预组 (n=60)和对照组 (n=60),干预组早产儿在出暖箱后给予母婴皮肤接 1h, 对照组给予常规包被包裹,分别监测出暖箱时体温,出暖箱后1h、 2h的体温、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母乳喂养成功率和再入暖箱率。结果 两组患儿出暖箱前体温无差异( P>0.05),干预组皮肤接触 1h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均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在提升皮肤科病区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专科特点,构建亚专业护理小组,针对病种实施护理亚专业小组管理模式。比较实施前后患者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护士核心能力指标的差异。结果 护理亚专业组管理模式实施后,患者护理质量及护士核心能力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

  • 标签: [] 皮肤科 亚专业 护理质量 核心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分析皮肤激光美容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随机对照试验,选取本院于2019年12月-2022年12月收治的88例皮肤激光美容术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44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与实验组(44例,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红肿消退时间、开始脱痂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皮肤激光美容术 针对性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长期住院卧床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对于皮肤压疮的作用。方法:选取自2020年9月~2022年9月到我院就诊的82例长期住院卧床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41)。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压疮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均好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

  • 标签: 长期住院卧床 皮肤压疮 精细化护理
  • 简介:摘 要:目的:评价综合护理对皮肤激光美容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皮肤激光美容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指导、防晒护理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焦虑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焦虑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激光美容治疗如果配合综合护理,可以增强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缓和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推广综合护理的应用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皮肤激光美容 治疗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该研究的目的是监测靶向抗肿瘤药物的副作用和护理。我们科室分析了60名抗肿瘤分子药物患者的治疗方法。一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如对照组,而另一组患者则接受有效的护理干预。手足综合征。脱发和脱发是不正常的。与两组相比,皮肤干燥和甲状腺炎症有负面反应。对照组的皮肤副作用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肿瘤靶向治疗患者 皮肤不良反应 管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患沟通技巧在皮肤病护理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 在我院接受过治疗的 102 例 皮肤病患者 作为本次医学试验的研究对象,入院时间为 201 7 年 8 月~ 201 8 年 8 月 整一年,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一组观察组,一组对照组,每组 51 例。 对照组 的 皮肤病患者采用 普通的 常规护理,观察组 皮肤病患者 则运用含有 护患沟通技巧因素的特别 护理 ,对两组的具体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在治疗结束后, 观察组 患者 住院环境达标率 为 100.00% , 总有效率 为 82.35 % , ; 对照组 患者 住院环境达 标 率为 9 6.86 % ,总有效率 仅为 66.67 % ,两组 患者在差异显著,具有可比性 ( P < 0.05 )。 结论:合理的运用 护患沟通技巧 可以在 皮肤病患者 诊治中为患者带来较为良好的效果 , 极大程度上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心理、生理各方面消极因素的也都得到了相对的改善,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 标签: 护患沟通 皮肤病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