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基于微信公众的移动健康教育应用效果。方法按入院时间将患者分为对照组120例、观察组12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集中式健康教育与阶段式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基于微信公众的移动健康教育。通过设计制作标准化的健康教育数字资源并发布到"荣综合病区移动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强化健康教育的标准化、可重复性和可互动特性,实现线上和线下健康宣教的有机结合。结果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优秀率对照组62.5%、观察组90.0%,患者对健康教育满意度非常满意对照组66.7%、观察组93.3%。结论基于微信公众的移动健康教育能提高健康教育的有效率和患者的满意度。

  • 标签: 微信公众号 移动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措施分类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1.01——2022.01收治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患共计50名,以信封法分设常规组、实验组每组25名。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增加护理措施分类工作,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生活质量评分、总体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治疗开展护理措施分类干预可保证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建议普及。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护理措施分类 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应用护理措施分类方法得到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2月间曾在我院接受化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48例,将选择的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以观察组与对照组表示,对照组患者在化疗过程给予其常规护理,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同时给予其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治疗及护理结束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为75.0%,而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达到91.6%,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明显。结论: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护理,应用护理措施分类的方法可以得到满意的效果,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患者康复,并且可以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临床护理 护理分类措施
  • 简介:目的改善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敬老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方法将86例敬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实施整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整体护理的基础上,注重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结果观察组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满意度调查,不仅能及时了解护理服务的不足,而且能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促进整体护理的健康发展、满足患者的需要、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住院患者 人文关怀 满意度
  • 简介:提高疗养护理质量控制是疗养护理管理者时代所赋予的责任和任务。近年来,我院护理工作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把坚持为人民服务,提高护理工作质量作为全院护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内容,强化护理质量管理,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全面提高,笔者将经验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标签: 护理质量控制 疗养院 护理工作质量 护理质量管理 护理管理者 为人民服务
  • 简介:总结了前长途转运患者的主要方法、注意事项及急救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出诊、转运前的准备,救护车派发的注意事项,急救现场的评估,患者长途转运途中的特点及注意事项,以及目的地交接患者的处理,认为高效、快速、安全的前急救方案,可赢得挽救患者生命的宝贵时间,提高院前长途转运的成功率。

  • 标签: 院前急救 长途转运 急救护理
  • 简介:医改是一个宏大系统工程,也是重大制度创新。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关于医改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推进,推动基本医保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基层机构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公立医院改革由“局部试点”转向“全面推进”,医疗卫生建设由“重硬件”转向“重服务”。

  • 标签: 国务院 医改 基本医疗卫生制度 十二 中西医并重 系统工程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医疗护理行业也日趋完善,但在发展较慢的农村,卫生患者护理工作尚存在诸多较为突出的问题有待解决。认真分析农村卫生患者护理存在的问题对完善医疗护理工作、卫生自身的建设以及护理人员自身保护都十分有意义。

  • 标签:   农村卫生院 护理工作 人性化护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前急诊护理的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患者随机选择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44 例,观察组实施前急诊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结果: 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指标、抢救效果、护理 7d 后 HAMA 评分均明显改善,P < 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前急诊护理,患者护理效果明显提升。

  • 标签: [ ]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前急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方法 将我院急诊科收治(2020.03-2021.03)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n=40)和实验组(n=40)。对照组未接受前急诊护理,直接送去医院就诊,另一组使用前急诊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并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7.50%较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  前急诊护理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时,更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适合推广于临床。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护理 护理模式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以及研究感监测对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 本次研究之中选择以及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时间段之内在我院内进行了治疗的94例患者为对象,研究内的患者来自不同的科室当中,将其平均分为了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进行常规感染管理措施,观察组进行院感监测措施,对比两组患者医院感染概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当中患者的医院感染概率比观察组当中患者更高,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之上的意义(P<0.05)。结论 医院在实施感染质量管理期间采取感监测的方式可以达到较好的效果,能够使患者的医院感染概率降低,值得进行推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是受污染和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仪器和物品的集中场所。消毒供应中心的核心工作是对这些具有潜在感染风险的医疗器械进行再加工,通过专业化、规范化的再加工,达到临床科室的无菌状态和安全使用。因此,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点部门。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各种高精度、尖端的仪器设备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广泛应用,与之配套的各类可重复使用的设备也越来越多。可重复使用设备结构复杂、材料特殊、价格昂贵。如何在供应保障过程中保证其安全高效,是消毒供应中心面临的新挑战和挑战。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医院感染质量控制 重点和难点 分析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来稿的表、均须置于正文中,切勿单独放与文后。统计表格一律采用“三线表”格式,不用纵线、斜线。图片应清晰(不用复印、打印图片),的宽×高为7cm×5cm,并于的下方和文内注明序编号。表、须有表题、题,若文献识码为“A”的论著,应同时标注出、英文的标题、题。

  • 标签: 统计表格 三线表 图片
  • 简介:目的: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前急诊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并分析其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2年7月,在我院接受前急诊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按照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均接受常规前急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个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急救时间、出诊反应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67%,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急诊护理实施个性化护理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急性心肌梗死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凶险,进展极快,急救工作必须争分夺秒,前急救是为患者赢得宝贵救治时间的重要时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需求存在较大差异性,因而有必要采取个性化的服务模式。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路径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抢救环节前急救护理实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患者,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类。其中对照组34例采用直接入院抢救方式,不予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实施前急救护理,对抢救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昏迷程度较轻(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患者抢救时给予前急救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有效优化抢救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实践要加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梗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抢救环节前急救护理实施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患者,选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类。其中对照组34例采用直接入院抢救方式,不予前急救护理干预,观察组34例实施前急救护理,对抢救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轻、昏迷程度较轻(P<0.05)。观察组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患者抢救时给予前急救护理干预是十分有必要的,能够有效优化抢救效果,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实践要加以研究和应用。

  • 标签: 院前急救护理 急性脑梗 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