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镇江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及与临床的相关。方法选择镇江地区HBV感染者257例,其中慢性HBV携带者49例,慢性乙型肝炎轻度52例、中度38例、重度32例,重型肝炎22例,肝硬化41例,原发性肝癌2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检测HBV的基因型。结果257例HBV感染者中B基因型112例(43.6%),C基因型140例(54.5%),B+C基因型5例(1.95%),未发现A、D、E、F、G和H基因型。C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重型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中占绝对优势,分别占65.6%、72.7%、68.3%、78.3%,显著高于慢性HBV携带者的38.8%,P〈20.05。C基因型HBV感染者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262.3±319.7u/L)、总胆红素(TBIL)水平(69.9±35.8μmol/1)、HBeAg阳性率(67.1‰)、HBVDNA定量中位数绝对值(6.02±1.34)显著高于B基因型(141.5±206.1u/L)、(38.3±22.4μmol/l)、46.4%和4.18±1.10,P〈0.05。B基因型HBV感染者的血清白蛋白(ALB)水平(39.6±9.6g/l)显著高于C基因型(30.1±7.3g/l),P〈0.05。结论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技术可用于HBV基因型的临床检测。镇江地区HBV感染者基因型以单一的B型或C型为主.含少量B+C型。C基因型为本地区优势基因型。并在严重肝病和原发性肝癌中比例较高,其引起的ALT、TBIL、病毒血症水平均较高,HBeAg血症持续时间长,故预后较差。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基因型 聚合酶链反应 核酸杂交
  • 简介:赵荣莱教授从医50余载,学贯中西,是全国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消化专家和名老中医之一,在诊治中医脾胃病和功能胃肠病等方面颇有建树。余随赵老学习数年,悉心观察,仔细揣摩,体会颇深。现将赵老治疗中医脾胃病和功能胃肠病的学术经验总结如下,以兹同道共勉。

  • 标签: 赵荣莱 治疗 中医 脾胃病 功能性胃肠疾病 学术经验
  • 简介:肝硬化腹水系一常见疾病,因病情发展或诊疗不当等出现顽固腹水(RA),又名“抗利尿腹水”,易于发生肝肾综合症(HRS),治疗上极为困难,作者采用自体腹水超滤浓缩后腹腔回输治疗RA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治疗 腹腔回输 顽固性腹水 临床疗效观察 自体腹水浓缩 RA
  • 简介:目的分析探讨超声与术中肉眼评估胰腺癌肿瘤大小的准确。方法以137例经病理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胰腺癌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96例在术前7天内行超声检查且显示有肿块大小记录,97例行根治术病人有病理组织学肿块大小记录,56例既有超声结果又有病理组织学结果。运用配对资料t检验分别评价肿瘤大小的差异有无显著。结果超声显示肿块大小与病理组织学大小差异无显著,而超声与术中结果、术中与病理组织学结果差异有显著。结论超声评估肿块大小较之术中更为准确,其结果较为接近实际大小,是一种可以信赖的检查结果。

  • 标签: 超声诊断 术中 肉眼评估 胰腺癌 肿瘤大小 准确性
  • 简介:目的探索减少老年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tuepancreatitis,SAP)并发症,降低其病死率的新途径。方法1994—10/2002—02用区域动脉灌注(Rigionalarterialinfussion,LAI)四联给药方法治疗SAP91例,其中≥60岁44例,死亡2例,均为70岁以上病人,病死率4.54%(2/44);结论老年胰腺炎病人症状不典型,合并症多,手术风险大,区域动脉灌注给药为主的治疗方法尤其适用于老年胰腺炎病人。

  • 标签: 区域性动脉灌注 老年人 重症急性胰腺炎 病人 临床体会 病死率
  • 简介:萎缩胃炎(AtrophicGastritis,AG)是临床常见病,主要表现为炎症、粘膜腺体萎缩和胃功能损害,最近研究表明Hp与这一过程密切相关。我们此项研究目的是评价清菌治疗对于伴Hp感染的萎缩胃炎胃粘膜组织的长期影响。

  • 标签: 治疗 萎缩性胃炎 HP感染 胃粘膜组织 逆转 观察
  • 简介:评价^99mTc-hIgG象法在炎症肠病定位、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4例临床确诊的炎症肠病病人在正规治疗前、41例经治疗症状得“控制和16例随访过程中症状复发者分别作^99mTc-hIgG核素显象检查。结果:①54例炎症肠病病人中,50例出现阳性改变,其中2例假阳性,2例因发现新的放射异常浓集修正丁诊断,4例假阴性,总灵敏度925%,特异性902%,准确率为88.9%;②41例临床缓解病人中,同位素显象出现相应减轻者38例,总符合率92.6%:④16例症状复发者中核素有异常浓集者15例,与临床的符台率为91.6%。结论:在炎症肠病的诊断方法中,^99mTc-hIgG是一种非创伤的辅助方法,具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优点,在疗效随访和预测复发方面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诊断 随访 ^99MTC 临床应用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40例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综合分析。结果85%病人血清总胆红素(SB)升高,SB平均值为454.9±293.2μmol/L重型肝炎发生率为32.5%;病人肝病病情与甲亢病程长短和病情轻重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病前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SB显著高于未使用抗甲状腺药物者(P<0.01);在综合护肝治疗同时加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治疗后,82.5%病例肝功能恢复、甲亢症状控制。结论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黄疸程度深,重型肝炎发生率高,但肝病病情轻重与甲亢病程和病情无显著差异,在加强护肝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使用小至中等剂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使大部分病例病情恢复。

  • 标签: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病毒性肝炎 预后
  • 简介:二次胆道手术中发生致命大出血,术前没有发现明显的全身原因和局部因素,如肝硬化、门静脉解剖变异、凝血功能障碍等病变,临床较少见。作者遇到1例手术二次中都发生出血性休克,再次手术及术后血管造影证实为血管瘤。现作分析报告如下。

  • 标签: 大出血 术中 胆道手术 致命性 解剖变异 凝血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了解我国内镜治疗的临床科研现状。方法逐期逐页手工检索《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84~2002年)及《中国内镜杂志》(1996~2002年)中发表的临床对照实验,按cochrane协作网RCF、CCT资料库中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评价。结果《中华消化内镜杂志》19卷87期中共刊临床文章1196篇,其中RCTs85篇(7.17%),CCTs4篇(0.34%)。《中国内镜杂志》7卷37期中共刊临床文章1122篇,其中RCTs51篇(4.54%),CCTs6篇(0.53%)。结论我国临床内镜治疗的防治研究RCTs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临床实践的需要。

  • 标签: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临床治疗性文章 质量评价 经验医学 循证医学
  • 简介:自发性细菌腹膜炎(spontaneousbacterialperitonitis,SBP)是肝硬化最具有特征的感染并发症,其发生率大约10%~20%.此前,腹腔内并无原发性感染灶.SBP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肝硬化病情较重,可能提示已进入病程后期,预后颇差.伴有SBP者,病死率约50%左右,其中三分之一直接死于SBP.

  • 标签: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肝硬化 病原治疗 诊断 感染性并发症 SBP
  • 简介:雷公藤制剂在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有重要作用,但仍不清楚雷公藤是否通过调节DC免疫功能而发挥药理作用。本实验将研究雷公藤内酯醇对炎症肠病患者DC表面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为MHC-I主要成份之一)和免疫分子B7表达水平及DC免疫功能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该影响在雷公藤制剂调节机体免疫状态中的可能作用及其机制。

  • 标签: 雷公藤内酯醇 免疫功能 炎症性肠病 患者 机体免疫状态 雷公藤制剂
  • 简介:目的分析非酒精脂肪肝(NAFL)临床及生化特征,以探讨NAFL可否成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方法对85例NAFL患者测体重指数、腰臀比、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以43例非脂肪肝的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1.在NAFL患者中,中心性肥胖占70.59%,高血压病占31.77%,高TG血症占62.35%,低HDL-C占36.47%,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5~0.01),而DM/IGT/IPG的患病率,两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血清FINS水平和IR脂肪肝组也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3.在128例研究对象中,有21例患者患有代谢综合征,其中脂肪肝者占85.71%,中心性肥胖者占90.48%,高血压者占76.19%,血脂紊乱者占100%,DM/IGT/IPG者占38.10%.结论NAFL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可作为代谢综合征的一个组成部分.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肝 代谢综合征 胰岛素抵抗 诊断 血脂紊乱
  • 简介:十二指肠溃疡较常见的并发症是十二指肠狭窄及胃排空障碍,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腹痛、胃潴留等,既往对十二指肠溃疡狭窄通常采用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结果表明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而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病人中,部分病人容易发生残胃炎、胆汁反流、胃食管反流病等术后并发症[1-3].

  • 标签: 内镜引导 沙氏探条扩张 治疗 十二指肠溃疡性狭窄
  • 简介:患者,女,37岁。肝炎肝硬变失代偿数年,曾3次住我科治疗好转出院。1994年3月9日自服利尿药(量不详)之后,当夜尿频,8次尿量达3000ml以上,彻夜未眠,次日上午突然右上肢抽搐、表情淡漠、木呆。随后昏迷跌倒,急诊以肝硬变失代偿并发肝脑病、肺部感染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史。入院检查:T35.8℃,P80次/分,R20/次,BP12/10KPa,神志清楚,精神萎靡,慢性肝病面容,消瘦,皮肤粘膜干燥,弹性差,眼球张力低,无球结膜水肿,巩膜微黄,颈软,呼吸无酮味,心音低钝、律齐,右肺可闻及湿罗音,腹稍膨,腹水征(+),

  • 标签: 肝硬变失代偿期 糖尿病昏迷 非酮症 高渗性昏迷 慢性肝病 肝炎肝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