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肝豆状核变性(又称肝脑变性)是1912年由英国神经学家wilson首先发现的,所以又叫做Wilson病,1912年正式命名为肝豆状核变性。本病是一种可治的铜代谢障碍引起脑、肝病变为主的全身性疾病,系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由于本病属少见病,多为隐匿起病,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困难,易漏诊、误诊,为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年10月至1997年10月收治的肝豆状核变性24例临床分析如下:

  • 标签: 肝豆状核变性 临床分析 诊断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 铜代谢障碍 少见病
  • 简介:我院于1996年1月至12月共收治肝炎肝硬变59例,其中并发糖尿病者24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24例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40岁以下2例(8.3%),40~50岁14例(58.3%),50岁以上8例(33.3%)。诊断标准:(1)按照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肝炎肝硬变诊断标准;(2)即往无糖尿病史;(3)糖尿病的诊断符合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6.7mmol/L),24例均确诊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 标签: 肝炎肝硬变 临床分析 合并糖尿病 空腹血糖 诊断标准 肝性糖尿病
  • 简介:目的研究24h食管阻抗-pH监测中,熟练配合及护理对检查成功的重要性。方法通过对637例患者行24h食管阻抗-pH监测,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结果637例患者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均取得监测成功。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熟练的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直接关系到监测的成功与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食管阻抗-pH监测 胃食管反流病 护理
  • 简介:瞄准:在二个不同耐心的位置调查在食道的测压法和pH加速方法之间的协议。方法:十八个题目在学习被包括。首先,到更低的食道的括约肌(LES)的近似边阶的从鼻子的距离被测量压力计的联盟者。然后一个不同调查者,被使看不见第一研究的结果,用pH加速方法测量了一样的距离,与病人在一起正直并且背卧位。对在二种技术之间的同意的一个评价被执行。结果:在背卧位,仅仅一个题目的测量在为正确的放接受的范围(对LES3厘米远侧或近似的<=)外面。在正直的位置,在测量的错误在五个题目被认出。Bland-Altman阴谋表明在大小之间的好同意获得了压力计的联盟者并且由在与在背卧位的病人一起的方法上面的pH步。结论:在情况中非压力计的察觉设备的可获得性,pH加速方法能便于放在背卧位与病人一起监视导管的24hpH。如果我们的结果被进一步的研究支持,这应该与怀疑的胃的食道的倒流疾病为题目在临床的实践增加pH-metry的使用。

  • 标签: PH检测 食管测压法 胃食管回流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