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使用简单易行的骨折风险预测工具FRAX评估患者的骨折风险,针对高风险人群进行及时干预,大大降低其危害。国外有关FRAX应用研究逐渐精细和深入,有关FRAX在不同疾病患者中的适用性,及结合、不结合股骨颈BMD对FRAX预测结果影响的研究逐渐增多。本文就FRAX在国外类风湿关节炎、绝经后女性和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FRAX在不同病种的应用为临床医生及护士积极采取防治及护理措施提供决策和依据。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折风险性 风险因子 FRAX
  • 简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及医疗管理水平的提高,原发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明显延长。随着生存期延长,临床治疗中转移性骨病(metastaticbonedisease,MBD)患者增加。脊柱是MBD常见受累区域。约有28%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脊柱转移,其中10%~20%会进展为转移性脊髓压迫(metastaticspinalcordcompression,MSCC)。

  • 标签: 脊椎肿瘤 肿瘤转移 预后 综述文献
  • 简介:作者指出颈椎损伤大多数根据力学或形态学进行分类,不能对稳定性进行量化。同神经功能一样,稳定性是关系到治疗和预后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本文的目的是研究一种针对下颈椎(C3~7)损伤的稳定性进行量化的方法的可信度。在该量化系统中,每一脊柱节段被分成4部分(前、后、右柱和左柱),每一部分均根据骨折移位和韧带损伤的严重性单独进行评分,

  • 标签: 损伤严重度评分 颈椎损伤 可信度 评估 稳定性 神经功能
  • 简介:目的检测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成年女性的骨密度,探讨其骨密度变化的规律。方法随机选取当地268位20岁~60岁成年女性,按不同年龄分组,每组5岁,共8组。应用韩国生产跟骨超声骨密度测定仪,测定跟骨骨密度。采用SPSSl6.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68例全部进入分析。(1)女性的峰值骨密度处于36岁~40岁年龄组,峰值组的骨密度高于绝经后组(P〈0.05),且随年龄的增加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2)女性的骨密度随年龄的增加而减少,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升高。(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女性的sI和年龄呈现出负相关(r=-0.193,P〈0.01),和身高有显著关系(r=0.157,P〈0.05),并未发现与体重和BMI有关系。结论广西巴马地区20岁~60岁女性SI值与年龄和身高均有显著相关性,本研究获得的sI值为进一步探讨长寿地区成年女性的骨密度状况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跟骨 骨质疏松症 广西巴马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表面肌电图(surfaceelectromyography,sEMG)技术评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本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31例,其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为21~59岁,平均45岁。患者分别在入院时及手术治疗1个月后接受肱二头肌等长收缩测试,记录患侧与健侧肱二头肌的sEMG中位频率斜率(medianfrequencyslope,MFs),平均肌电图(averageelectromyography,aEMG)波幅。结果术后1个月,27例患者症状缓解,患侧MFs的衰减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侧MFs的衰减无明显改变;术后健侧aEMG波幅无明显改变,患侧有增高趋势,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例症状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MFs及aEMG波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EMG可用作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颈椎 脊神经根 颈椎病 肌电描记术
  • 简介:目的对自行设计的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的测量稳定性进行评估。方法由A、B医师分别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颈椎屈伸、侧屈、旋转活动度进行2次重复测量,得出本组受试者颈椎三维活动度的平均值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得出A医师重复测量的组间相关系数(intraclasscorrelationcoefficient,ICC)和95%CI,得出A医师与B医师间重复测量的ICC和95%CI。结果本组受试者的颈椎活动度均值为:屈伸123.0°±8.3°,侧屈86.3°±8.9°,旋转135.1°±8.3°。观察者内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2),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4);观察者间屈伸活动度一致性非常好(ICC=0.87),侧屈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0),旋转活动度高度一致(ICC=0.91)。结论本实验证实颈椎三维活动度测定仪具有良好的观察者内信度和观察者间信度,是一种简单实用、稳定精确的颈椎活动度测量工具,适合临床和科研使用。

  • 标签: 颈椎 头部运动 活动范围 关节 可重复性 结果
  • 简介: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发病率国家之一,疫情较为严重[1]。骨结核占所有结核病例的1%~2%,其中脊柱是最常见的受累部位,约占全部骨结核的50%[2-3]。儿童作为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其脊柱结核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如诊治延误,致残率较高[4-6]。生长期儿童脊柱结核如无法得到有效控制,易继发后凸畸形和神经损伤,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7]。由于儿童脊柱生长发育的特殊性,其解剖特点和成人不同,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式和成人也有所差异。本文结合近年儿童脊柱结核相关研究进展,从儿童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作如下综述。1疾病特点及诊断1.1儿童脊柱解剖特点骨结核病累及脊柱与脊柱生理特点密切相关。脊柱椎体承担身体质量,且以松质骨为主,易形成损伤,而动脉供应主要来自于椎动脉、肋间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等终末动脉,血液流速相对较慢,结核分枝杆菌易累及脊柱椎体[8-10]。

  • 标签: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儿童 综述文献
  • 简介:腰痛为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脊柱领域的权威杂志《Spine》在1996将腰痛列为关系人类健康的世纪难题——80%的人一生中至少经历1次腰痛。据保守估计,美国每年用于腰痛的医疗支出约900亿美元。腰痛因其巨额的医疗支出引发经济压力而成为重要的科学问题、临床问题,乃至社会问题。

  • 标签: 椎间盘 细胞外基质 分子生物学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后路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必要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4月—2013年11月由同一组术者施行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并获得随访的157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防方法分为物理预防组和分级预防组。物理预防组共71例,术后常规给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血栓;分级预防组共86例,采用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对术前危险因素进行评估,根据静脉血栓栓塞(VTE)风险等级给予分级预防,观察并比较2组术后VTE的发生率。结果物理预防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为(176.25±80.21)mL,分级预防组为(209.15±101.70)mL,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理预防组术后VTE的发生率为8.5%(6/71),分级预防组为1.2%(1/86),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的腰椎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后静脉血栓分级预防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脊椎滑脱 减压术 外科 内固定器
  • 简介:本文目的为了分析腰椎后外侧内固定及融合术后未作融合节段的长期影像学改变。由于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可能系手术后生物力学改变及患者体质所致,多数研究只分析了紧邻融合区域上下节段的运动变化,未对紧邻内固定的运动节段与其他未作融合节段行对照研究。

  • 标签: 内固定融合术 腰椎节段 影像学评估 腰椎后路 邻近节段退变 融合节段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及周边地区健康中青年男性骨密度现状。方法2007年4月至8月对上海及周边地区来我院健康体检的304名中青年男性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测,对其结果尤其是中青年的骨密度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体检健康男性腰椎骨密度峰值出现在60~69岁(0.992±0.121g/cm^2),其余各部分骨密度峰值均出现在20~29岁[总髋骨(0.979±0.149)g/cm^2、股骨颈(0.890±0.172)g/cm^2、大转子(0.712±0.123)g/cm^2、Ward氏区(0.742±0.159)g/cm^2];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该研究发现30~39岁骨质疏松患病率为11.27%,40~49岁为7.34%,50~59岁为17.65%。参照最新文献报道的三组(上海、长沙、香港)国内男性骨密度峰值分别得出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比例仍然较高,即使在骨量减少最少的一组数据(上海)中,其所占比例也分别高达26.67%(20~29岁),21.13%(30~39岁),22.02%(40~49岁)和25.88%(50~59岁)。结论本研究对象为上海及周边地区男性公司职员或私营企业主,其各年龄段骨质疏松患病率均高于国内其他各地的报道,而且30~39岁和40~49岁年龄组都有半数骨密度不正常。吸烟、饮酒、疲劳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对现代中青年人骨密度的严重影响不容忽视。

  • 标签: 骨密度 中青年男性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通过调查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现状,来寻找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方法。方法对478例老年(≥70岁)男性进行问卷调查和骨密度检测,并调查OP患者的用药情况,然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男性OP发病率高达25.31%,但OP患者的药物治疗率仅为18.48%。医患双方OP防治知识欠缺,老年男性OP患者用药依从性低、治疗药物匮乏。结论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很低,而加强OP防治知识的宣教,提高OP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不断丰富抗OP的药物种类,可能是目前提高老年男性OP患者药物治疗率的主要方法。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药物治疗 老年男性
  • 简介:周围神经损伤在临床十分常见.对于长段神经干缺损的修复目前自体神经移植是最基本的手术方式,但自体神经材料来源有限,常无法满足较大神经缺损或较广泛神经缺损修复的需要,且增加了手术创伤,造成该神经支配区的功能障碍.因而近年来一些学者的研究重点已转向同种异体移植,异体神经来源广、容易获得,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同种异体神经移植修复成功,主要取决于如何降低神经移植体的抗原性,从而减轻宿主的排斥反应.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在抗免疫排斥方面进行了许多研究工作,预处理供体神经成为研究的焦点.目前在此领域已取得良好的进展.

  • 标签: 同种异体神经移植 预处理 神经原位预变性 冷冻法 冷冻干燥法 冻融法
  • 简介:目的评价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3月-2011年6月治疗的老年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4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6例采用伊班膦酸钠治疗,观察组48例采用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骨密度均明显上升,观察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对照组为8.7%,两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伊班膦酸钠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少,能明显升高患者的骨密度,是临床首选的药物治疗方案。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伊班膦酸钠 辛伐他汀
  • 简介:目的探讨骨折风险评估工具(FRAX)预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对其骨折风险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经确诊的7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76例的相关临床指标以及骨密度值;评估FRAX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骨折风险预测值以及FRAX与类风湿临床风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类风湿组股骨颈、腰椎的骨密度值均低于对照组,而类风湿组中10年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概率和10年髋部骨折发生概率均高于对照组。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提示FRAX评分与易激动、口味偏淡、体重指数、S-CTX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FRAX工具对临床评估RA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预后评价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密度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肌少症是一种以骨骼肌质量减少及其功能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复杂的老年综合征.在全球其发病率逐年增高,目前已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诊断标准主要由欧洲老年人肌少症工作组、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国际肌少症会议工作组提出的,通过骨骼肌质量、肌肉力量和身体活动能力进行诊断.肌少症前期仅有肌肉质量减少,肌少症期包括肌肉质量减少伴随肌肉力量下降或身体活动能力降低,重度肌少症期肌肉质量以及身体活动能力均会降低.早期对骨骼肌进行定量测量成为诊断肌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骨骼肌定量测量方法主要有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双能X线吸收法、生物电阻抗测量、超声等方法.计算机体X线层摄影在骨骼肌质量的研究中主要应用是作为金标准来校准其他方法;磁共振成像在肌肉定量测量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和生物电阻抗方法是目前公认筛查肌少症的手段,并且有诊断的阈值,然而精确性欠佳;超声有经济、易携带、高效等优点,但其对体成分的检测价值有限.本文探讨了骨骼肌定量测量研究的现状及其进展.

  • 标签: 肌肉减少症 骨骼肌 定量测量
  • 简介:目的观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密度(BMD)的变化以及FRAX评估AS患者10年内发生骨折的概率的情况。方法AS组:2010年6月~2011年6月,住院的AS患者42例,其中男29例、女13例,男:女=2.2:1,年龄34.57±13.67岁;健康对照组:40例,其中男27例、女13例,男:女=2.1:1,年龄32.96±12.58岁。分别检测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T值;AS组患者均检测血清CRP、Ca2+、P3-、ALP含量与ESR;AS组患者双侧骶髂关节做CT扫描并分级;根据FRAX测定两组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和主要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概率。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相关分析、方差检验及χ2检验。结果①AS组男性、女性双股骨颈的BMD值(0.938±0.176,0.942±0.150)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80±0.139,1.172±0.123);AS组男性、女性的腰椎.一。BMD值(1.040±0.183,1.071±0.198)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1.170±0.117,1.181±0.113);②AS组骨质疏松及骨量减少分别是45.24%和66.67%;③AS组双股骨颈、腰椎1-4BMD与血清Ca2+含量呈正相关性(r=0.435,0.566);④AS组CT第Ⅳ级的双股骨颈BMD值(0.731±0.087)明显低于第Ⅰ、Ⅱ级的值(0.991±0.137,1.002±0.140);而各级腰椎1-4BMD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⑤应用FRAX评估As组10年内的髋部骨折概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A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BMD的降低,导致继发性OP或骨量减少,FRAX测评结果显示AS患者10年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应引起医生与患者的足够重视,积极采取防治措施。

  • 标签: 强直性 脊柱炎 骨密度 FRAX 骨折 危险性
  • 简介:目的探讨大连市内四区中老年女性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跌倒风险,为本地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大连内四区41至70岁的女性487名进行骨密度测定并进行相关跌倒风险评估。结果年龄、绝经年限、BMI、运动时长及服用激素类药物等对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高低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女性跌倒风险的高低与年龄、绝经年限和BMI、运动时长、口服激素类药物等密切相关。

  • 标签: 跌倒风险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 简介:Watanabe调查了一组日本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1例,全部患者均进行了脊柱矫形手术,随访时间〉2年。手术后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协会疗效评定方法(SRS-24)结合每一例患者手术后影像学资料测量参数和自我形象改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力图找出术后脊柱畸形残留与手术后影像学测量参数之间的关系。

  • 标签: 脊柱侧凸患 脊柱畸形 术后疗效 特发性 残留 日本
  • 简介:目的研究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情况;分析患病的分布情况及致病危险因素;探讨预防对策。方法对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1078人,进行颈椎病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有关颈椎病的流行病学资料,参照1992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调查抽样人群的颈椎病患病率。对本研究涉及的与颈椎病患病有关的因素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X^2检验及t检验。将所有资料输入计算机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调查人群颈椎病患患者数为189人,患病率为17.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工作姿势不当、情绪紧张、伏案时间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差为颈椎病的致病危险因素,并且组间差异有显著性,而吸烟、饮酒、高枕、不参加体育锻炼、经常咽喉感染对颈椎病有危险作用,但未达到统计显著程度。性别和家族史对颈椎病无致病危险作用。结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融从业人员的颈椎病患病率较普通人群高,为高发人群。年龄、伏案时间、情绪、工作姿势及办公场所通风情况为颈椎病致病危险因素,并有显著意义。针对该地区金融从业人员的工作单元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安排伏案工作时间、调整工作姿势、培养良好生活习惯以及改善工作环境等颈椎病预防对策。

  • 标签: 颈椎 流行病学研究 危险因素 患病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