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5 个结果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的规定,结合本刊文稿中常见的一些不妥情况,将计量单位的书写规范介绍如下。

  • 标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睡眠医学中心是进行睡眠医学研究和睡眠疾病诊断的重要医疗机构。健全、优质、高效的睡眠医学中心是临床及科研基础。目前我国只有少数医院成立有独立的临床睡眠医学中心,且存在建设不规范问题。本文将从建立专业团队、必备的仪器、场地设置,感染控制和应急措施、开展多学科协助及完整的随访系统等方面,深入思考我国睡眠医学中心的规范化建设。

  • 标签: 睡眠医学中心 规范化建设
  • 简介:目的:贯彻落实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神和重庆市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培养高素质实用型护理人才。方法:我院作为重庆市护士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以“巩固基础、强化技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为目标,通过建章建制,强化师资力量,严格过程管理等一系列措施,扎实开展护士规范化培训工作。结果:2015年7月第一批本科护士规范化培训结束,共有55人参加并通过重庆市卫生计生委组织的结业考试,合格率100%。年度测评中,2014年度规范化培训学员对规范化培训管理满意度为93.5%,2015年度为94.3%。护士规范化培训学员流失率为9.71%。结论:护士规范化培训管理工作需要明确培训目标,加强过程管理,强化师资队伍,继续完善保障机制,持续改进,不断提高护士规范化培训质量。

  • 标签: 新毕业护士 规范化培训 管理
  • 简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的规定,结合本刊文稿中常见的一些不妥情况,将计量单位的书写规范介绍如下。

  • 标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
  • 简介:近年来关于糖尿病性癫痫已多有文献报道.而由非酮症性单纯高血糖所引起的癫疴发作则鲜见论述。我院自1996年2月-2006年8月诊断、治疗非酮症性高血糖癫痫患者3例,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非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性癫痫 临床分析 癫痫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森田疗法心理小组的方法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运用森田疗法心理小组方法对30例强迫症病人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痊愈17例,好转8例,治愈率56%,好转率27%,总有效率83%。结论:森田疗法小组方法治疗强迫症有效。

  • 标签: 森田疗法小组 治疗 强迫症 观察报告 SCL-90量表
  • 简介:胶质肉瘤(gliosarcoma,GSA)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是胶质母细胞瘤亚型的一种,WHO分级为Ⅳ级,约占胶质母细胞瘤的1.8%~8.0%。它既含有恶性胶质瘤成分,同时合并间叶组织肉瘤成分,预后极差。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仍是手术切除,但该肿瘤进展极快,术后早期易出现恶性脑水肿,治疗困难.现报道我院收治的1例胶质肉瘤术后合并恶性脑水肿的治疗经验。

  • 标签: 胶质肉瘤 恶性脑水肿 治疗
  • 简介:目的分析裂隙脑室综合征临床过程和病理生理学机制,探讨裂隙脑室综合征的适当临床诊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术式选择以及预后;其中6例行更换分流管系统或重新脑室腹腔分流,25例行腰大池.腹腔分流。结果术后所有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症状完全缓解,视力损害的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预后良好;3例术前检查发现有横窦狭窄或闭塞的,术后半年复查头MRV显示横窦重新开放。结论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相对简易、安全,适用于裂隙脑室综合征患者;蛛网膜囊肿或者脑积水分流手术应选择可调压抗虹吸的分流管系统,利于后期调整合适压力,减少裂隙脑室综合征的发生率;裂隙脑室综合征可以出现颅内静脉窦变窄,随着颅压恢复正常后,静脉窦狭窄可以消失。

  • 标签: 裂隙脑室综合征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静脉窦狭窄
  • 简介:椎管脓肿临床多指硬脊膜外腔的脓肿,硬脊膜外腔内有丰富的血供及脂肪组织,在第二腰椎以下至第1、2骶椎处硬脊膜腔最大,为脓肿好发部位,通常急性起病.发病缓慢者,可持续数天至2~3月不等.硬脊膜下腔脓肿临床极为罕见,慢性硬脊膜下腔脓肿尚未见文献报道,现将我们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例报告如下.

  • 标签: 脓肿 硬脊膜外腔 慢性 腰骶部 临床 好发部位
  • 简介:嗅神经母细胞瘤临床少见,文献报道较少,我院于2002年3月-2003年3月收治2例颅鼻沟通型嗅神经母细胞瘤(olfactoryneuroblastomas,ONB),结合文献报道如下。

  • 标签: 嗅神经母细胞瘤 沟通型 文献报道
  • 简介:患者女.32岁,因“四肢抖动5年,发作性四肢抽搐伴言语障碍1年”于2008年6月30号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内科诊治。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不对称、急速、短时的不自主抽动,常因体位改变、做精细动作、声光刺激、睡眠差、情绪改变时诱发或加剧,曾在外院诊治,服用中药及抗免疫药物(具体不详)无好转。于1年前妊娠后.患者四肢抽动明显加重,进行性加重的站立和行走困难,并有四肢抽搐发作4次,发作时牙关紧闭,意识丧失.

  • 标签: 肌阵挛 共济失调 癫痫
  • 简介:大型小脑幕脑膜瘤是指瘤基底附着于小脑幕或小脑幕切迹处,瘤径大于3cm的脑膜瘤,由于该位置毗邻重要的血管神经结构,全切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的手术难点。近年来我科采用显微手术切除12例该部位脑膜瘤,取得了较好的手术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脑膜瘤 小脑幕 手术入路 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髓母细胞瘤显微手术治疗技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7月至2011年7月显微手术治疗的28例髓母细胞瘤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和MRI检查。19例经小脑蚓部入路手术,9例经小脑延髓裂入路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21例(75.0%),次全切除7例(25.0%);出院时GOS评分5分18例(64.3%),4分6例(21.4%),3分3例(10.7%),1分1例(3.6%)。结论髓母细胞瘤以显微手术治疗为主;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避免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损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其临床预后。

  • 标签: 髓母细胞瘤 显微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前颅底沟通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前颅底沟通肿瘤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理分型、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结果肿瘤全切除19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2例,术后所有病人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结论采用前颅底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可提高前颅底沟通肿瘤的切除率。

  • 标签: 前颅底肿瘤 沟通瘤 显微神经外科
  • 简介:目的报告1例室管膜下瘤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与结果男性患者,54岁。突发意识障碍,全身抽搐,短暂失忆。MHI检查显示左侧侧脑室内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部分区域明显强化,脑室扩张、积水。手术中可见肿瘤组织呈灰白色,边界清楚,血运中等,质地柔软,分块切除。光学显微镜观察,肿瘤细胞成团、成簇分布于致密胶质纤维基质中,并可见许多微囊腔结构形成,微囊腔中有少许嗜酸性蛋白蓄积物;肿瘤细胞大小均匀一致,无明显异型性;胞核呈圆形或卵圆形,未见核分裂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巢蛋白表达阳性,但不表达神经元核抗原,Ki-67抗原标记指数〈1%。结论室管膜下瘤是发生于脑室系统、生长缓慢的少见良性肿瘤,以成年男性高发,手术完全切除肿瘤预后良好。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室管膜下 侧脑室 免疫组织化学 病理学
  • 简介:患者女性,70岁,因间断发热1月余伴意识改变18d入院.否认酒精和药物滥用史。患者于2009年12月份因“排便异常”检查发现乙状结肠癌并于2009年12月28日行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第8天患者出现高热,血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诊断为金葡菌败血症,予以抗感染治疗2周,体温渐正常。但患者长期进食差,以肠外营养为主,于2010年1月30日起逐渐出现精神差、昏睡,伴小便失禁,予脑保护等相应治疗,但昏睡症状改善不明显,并呈加重趋势。

  • 标签: 小脑疾病 WEMICKE脑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感染因其反复发作,最终分流管梗阻而致手术失败;可导致颅内感染,形成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最为严重的并发症脑室炎;抗感染治疗以及治疗后再分流时机的选择较困难.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5年1月共治疗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并发感染患者9例,现对其诊断及治疗分析如下.

  • 标签: 感染 脑室-腹腔分流术 诊断 治疗
  • 简介:例1男,17岁.因头痛3个月,发热、呕吐20余天,于1994年10月10日入院.患者3个月前出现间歇性头痛,以右颞部为主,经对症治疗症状缓解.20余天前复发,呈持续性剧烈头痛,并伴发热、呕吐,体温38℃左右,病情渐进性加重.既往有劳累后气急、口唇发绀等症状,曾诊断为先天性心脏病.无中耳乳突炎病史.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并发症 脑脓肿 血液黏稠度 脑组织
  • 简介:急性弥漫性脑肿胀(acutediffusebrainswelling,ADBS)指颅脑损伤后脑组织充血、肿胀造成脑移位和颅内压增高,死亡率和致残率高.我院自1997年1月至2001年6月共收治ADBS患者35例,占同期收治颅脑损伤患者总数的4.5%.

  • 标签: 颅脑损伤 弥漫性脑肿胀 合并症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