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探析临床微生物形态检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做为入组样本,对比两组患者感染程度和治疗效果。结果:通过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可以准确评估患者的感染程度,为医生提供针对性抗生素治疗方案,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临床微生物形态学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可为医生有效指导临床抗生素用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诊断效果 微生物形态学检验 感染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专业人员对医疗机构内负压病房配置的意见,探索负压病房在呼吸道传染性疾病防控中的运用。方法:通过向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形式,根据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中98.27%的认为集中救治医院需要配置负压病房,其中50.29%的支持全部负压,47.98%支持部分负压,1.73%的被调查对象认为不需要负压病房。结论:医疗机构内需要配置负压病房是确定的,医疗机构内负压病房究竟怎么建,怎么配(布局)更合适,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定出更加细化的标准。

  • 标签: 负压病房 呼吸道传染性疾病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验证护理干预对小儿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成功率的作用。方法:实验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开展,数据选取96例呼吸道阻塞性疾病患儿为例,遵循奇偶分组原则,将其均分为A、B两组,每组纳入48例,分别对其施以不同形式的干预策略,而后进行数据整理,实施比对。结果:干预过后,两组在抢救成功率、重症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度方面呈现差异显现,B组更优。结论:对于呼吸道阻塞性疾病的患儿来讲,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的融入,可有效提高患儿抢救成功率,降低病死率,使患儿住院时间缩短,值得科学利用与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小儿呼吸道 阻塞性疾病 抢救成功率 影响
  • 简介:感染性疾病科是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和传染病科的整合。2011年,笔者在对全省二级以上综合医院的检查中发现,感染性疾病科的建设较前已有较大的改观,但并不完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感染性疾病科功能设置中的选址和平完善,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综合医院 二级以上 设置标准
  • 简介:前列腺癌和良性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的疾病,如何用无创检查鉴别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对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磁共振成像(MRI)具有良好的组织对比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能较好地显示前列腺的解剖结构和病变。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是检测前列腺代谢信息的无创性方法.提高了前列腺疾病诊断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本研究对23例前列腺疾病患者进行了MRI及MRS,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 标签: 良性前列腺增生 良恶性疾病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诊断价值 前列腺良恶性病变
  • 简介:甘露糖结合蛋白(MBP)是一种ca2+依赖性(C型)凝集素,由肝脏分泌,可与甘露糖丰富的病原体表面及巨噬细胞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可识别大多数G-和G+细菌及病毒、真菌等,发挥调理素及诱导巨噬细胞的作用,并能激活补体,导致病原体裂解。亦可清除循环免疫复合物。人MBP基因突变,干扰MBP的二级结构,产生无功能的蛋白质,引起血清MBP水平低下和调理缺陷,减弱细胞吞噬作用。研究表明,MBP基因突变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以及HIV、细菌感染均有一定的相关性。

  • 标签: 甘露糖结合蛋白 基因突变 感染 相关性
  • 简介: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和健康的分布,探索影响分布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预防策略和措施的一门学科.一直以来,流行病学在感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感染性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和控制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二三十年来,生物学技术尤其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逐渐渗透到各个医学领域.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不断应用于传统的流行病学,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分子流行病学.

  • 标签: 中的应用 分子流行病学 感染性疾病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血浆置换在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治疗中出现的的不良反应,为今后神经内科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将前来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 46例患者平均分为组 1和组 2,分别给予血浆置换疗法及血浆免疫吸附疗法,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出现的各项不良反应都具有显著地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血浆置换疗法在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应用过程中应做好充分的控制工作。

  • 标签: 血浆置换 神经内科 自身免疫疾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应对耳鼻喉科顽固性疾病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择耳鼻喉科所收治的顽固性疾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和针对性的新型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医护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4%、92.86%,相比于对照组85.71%、80.95%均有显著差异,组间数据比较P

  • 标签: 新型护理干预 耳鼻喉科 顽固性疾病 护理满意度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对白血病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科室50例白血病患者,时间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5例,常规护理)与观察组(25例,慢性疾病轨迹护理),干预后对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分别为88.00%、96.00%,均较对照组的64.00%、76.00%明显较高(P<0.05)。结论:在白血病患者护理中,采用慢性疾病轨迹护理方案,能够提升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有利于患者对医护工作更积极的配合,同时对科室护理服务质量也有提升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慢性疾病轨迹护理 白血病 依从性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是现代临床医学研究重点、热点,也是现代临床中一种普遍高发的感染性疾病,随着病情发展,可导致脓毒症,危及患者性命。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由于抑菌、杀菌作用突出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不仅抗菌活性较强,而且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稳定,受到了临床广泛青睐。本研究重点阐述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特点,探讨其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期望为现代临床有效防治提供循证支持。

  • 标签: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喹诺酮类抗菌药物 综述
  • 简介:目的:长期以来,基于对神经退行性病变机理的研究,人们一直以神经细胞为作用对象,以单一靶点为作用目标,试图以神经保护的治疗策略来阻止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然而,针对神经系统的疾病,单一的细胞内途径或细胞类型是远远不够的,有效的治疗策略必须超越单一的治疗靶点。神经血管单元——提供了一个大脑发生退行病变后更为全面的整合的治疗靶点。

  • 标签: 神经血管单元 血脑屏障 神经退行性疾病
  • 简介:目的研究新喹诺酮类药物加替沙星在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7年6月-2018年9月本院接诊的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患者60例,并将之按照数字抽签法分成实验和对照两组(n=30)。实验组应用加替沙星,对照组应用左氧氟沙星。分析两组的治疗情况,比较细菌清除率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0%、细菌清除率为86.67%,同对照组的86.67%、83.33%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加替沙星具有抗菌活性强、药物副作用轻以及抗菌谱广等特点,将之合理用于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中,可取得显著疗效,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 加替沙星 应用价值 细菌清除率
  • 简介:苯丙素苷类化合物是一类分布较广的天然糖苷,越来越多的资料表明,苯丙素苷具有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的作用,该文就近年来此方面研究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苯丙素苷 退行性疾病 帕金森病 老年痴呆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3年5月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60例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的65例患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ODI功能障碍指数、腰腿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而TLIF组患者术后腰痛和腿痛的VAS评分明显低于LPF组患者;②TLIF组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明显高于LPF组患者;③术后两组患者的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而TLIF组患者其腰椎前凸角和相对椎间隙高度均较LPF组明显增大(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和腰椎后外侧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经椎间孔行椎体间融合术患者其术后腰腿疼痛的缓解程序、融合率以及椎间隙高度的调整均优于腰椎后外侧融合术,因此可将经椎体间融合术作为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方案。

  • 标签: 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临床疗效
  • 简介:由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社、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主办,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合理用药分会、INRUD中国中心组临床安全用药组、北京药理学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联合承办的&quot;第九届药源性疾病与安全用药中国论坛妇女和儿童专题论坛&quot;于2017年3月30至4月1日在北京举办.来自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医药学工作者、科研和管理工作者近500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中国药理学会 药源性疾病 论坛纪要 安全用药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