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在机械通气重症肿瘤病人镇痛镇静效果。方法取74例重症肿瘤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7例,均予以机械通气,对照组行右美托咪定镇静,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布托啡诺镇静,对比效果。结果观察组镇静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机械通气重症肿瘤患者镇静、镇痛处理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布托啡诺方式,可显著提升镇静效果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布托啡诺 重症肿瘤
  • 简介:目的:评价曲安奈德复合镇痛液对硬膜外麻醉神经损伤后根性疼痛患者的镇痛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行硬膜外麻醉置管或穿刺时因多次刺激神经

  • 标签: 复合镇痛 奈德复合 安全性评价
  • 简介:目的研究持续硬膜外阻滞在分娩镇痛中的效果以及对产程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进行硬膜膜外阻滞无痛分娩的152例产妇临床资料,随机抽取同期152名行普通分娩方式的产妇共同作为研究对象,将无痛分娩的产妇定义为阻滞组,将正常分娩方式的产妇定义为普通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调阅阻滞组产程受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效果,同时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健康状况,了解持续性的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方式对产程以及新生儿健康的影响。结果阻滞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普通组产妇,组间疼痛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阻滞组产妇第一产程活跃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长显著长于普通组,组间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产妇新生儿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硬膜外阻滞在分娩过程中可以有效缓解产妇疼痛,第一产程时间缩短,可以有效降低刨宫产比例,且不会对新生儿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无痛分娩 产程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氢吗啡酮在硬膜外麻醉自控分娩镇痛(PCEA)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240例单胎足月妊娠,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随机分为三组0.1%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组(即S组),0.08%盐酸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8ug/m1(即Q组),0.08%盐酸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4ug/ml组(即q组);三组产妇自愿要求分娩镇痛,麻醉采用PCEA方法镇痛,观察产妇镇痛中BP、P、SPO2、一般情况、镇痛效果、宫缩强度变化、镇痛时长和第二产时间,药物临床不良反应。结果镇痛效果镇痛前后BP、P、SPO2、胎心率和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S组、Q组比较,q组的镇痛时长、第二产程时间,短于S组和Q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Q组比较q组的皮肤瘙痒、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明显降低(p<0.05),结论0.1%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和0.08%盐酸罗哌卡因+盐酸氢吗啡酮8ug/m1及0.08%盐酸罗哌卡因+4ug/ml盐酸氢吗啡酮应用PCEA分娩镇痛均安全有效,而盐酸氢吗啡酮组对产妇宫缩和第二产程干扰影响更小,0.08%盐酸罗哌卡因+4ug/ml盐酸氢吗啡酮不良反应少,因此,后者是PCEA分娩镇痛的良好选择用药。

  • 标签: 盐酸氢吗啡酮 分娩镇痛 宫内压 第二产程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芬太尼皮下注药病人自控镇痛用于耳鼻喉科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Ⅱ级耳鼻喉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芬太尼+氟哌利多5mg镇痛组(A组n=30例)、芬太尼+氟哌利多25mg镇痛组(B组n=30例)、对照组(C组n=30例),现察术后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A、B组镇痛效果满意,与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B组药物不良反应低于A组,结论芬太尼皮下注药病人自控镇痛用于耳鼻喉科手术的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安全可靠,芬太尼+氟哌利多联合用药药物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芬太尼 PCSA 耳鼻喉科 术后镇痛 皮下注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近,一项来自中美两国心理学者的研究证明,金钱不仅有它的货币价值,凝视或触摸金钱还可以减轻人们在生理上的疼痛和因社会排斥造成的压力。反之,如果回忆花掉的钱,将增加这两种痛苦。

  • 标签: 心理学家 镇痛 社会排斥 金钱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 分析临床分娩镇痛中应用导乐无痛分娩的效果及临床 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7月至 2019 年 6 月收治的 分娩正常单胎初产妇 110 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相同例数的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 ,每组 55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分娩,研究 组分娩时采用非药物分娩镇痛的导乐仪分娩,比较两组产妇的镇痛效果、总产程、产后出血量及两组新生儿状态。结果 研究组镇痛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 96.36% VS 76.3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总产程以及产后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两组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临床分娩时,实施导乐无痛分娩止痛可以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 有效缩短产妇产程,减少出血量 ,且对胎儿无不良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无痛分娩 导乐仪 非药物分娩镇痛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肿瘤内科)与临床药师参与治疗病房(放疗科)癌痛药物的DDDs构成比,观察癌痛药物应用的规范性和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合理用药的促进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至2017年肿瘤内科与放疗科癌痛药物的使用数据,计算药物DDDs构成比,分析肿瘤内科与放疗科癌痛药物的使用情况。以肿瘤内科的癌痛药物的构成比为对照,比较临床药师在放疗科参与癌痛药物管理的效果。结果2012-2016年肿瘤内科和放疗科阿片类镇痛药、癌痛辅助治疗药、非甾体抗炎药DDDs构成比分别为51.66%和29.52%(P<0.01);25.81%和24.16%(P>0.05);22.52%和46.32%(P<0.01)。2017年临床药师参与癌痛药物管理后,肿瘤内科(对照组)与放疗科(观察组)阿片类镇痛药、癌痛辅助治疗药、非甾体抗炎药DDDs构成比分别为43.82%和43.36%(P>0.05);19.13%和17.50%(P>0.05);37.05%和39.14%(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放疗科的癌痛药物管理前,阿片类药物的使用低于肿瘤内科、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高于肿瘤内科;临床药师参与放疗科的癌痛药物管理后与肿瘤内科癌痛药物的构成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临床药师的参与促进了放疗科(癌痛非规范化治疗病房)癌痛用药的合理性。

  • 标签: 癌痛药物 用药频度(DDDs) 构成比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2001年~2003年门急诊麻醉性镇痛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3年中门急诊麻醉性镇痛药处方,对处方的一般情况、药品用量、肿瘤患者用量、药品的使用频度进行分析.结果:硫酸吗啡控释片和哌替啶注射液在肿瘤患者中的用量远高于非肿瘤患者,2003年哌替啶注射液的使用频度出现明显下降.结论:应合理使用麻醉性镇痛药,减少肿瘤患者哌替啶的使用.

  • 标签: 麻醉性镇痛药 硫酸吗啡控释片 哌替啶 药物利用
  • 简介:目的观察多模式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运用的效果。方法90例(ASAI-II级)经腹子宫全切或次全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实验组1(M1组)和实验组2(M2组),每组30例。镇痛方法为:C组术毕配静脉镇痛泵(芬太尼1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配至80ml);Ml组切皮前10min静注凯纷(氟比洛芬酯)50mg,术毕配静脉镇痛泵(芬太尼0.75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配至80ml);M2组切皮前10min静注凯纷50mg,切皮前5min静脉注入氯胺酮0.5mg·kg^-1加生理盐水共2ml,术始以0.569%甲磺酸罗哌卡因10ml行局部浸润麻醉,术毕配静脉镇痛泵(芬太尼0.5mg+氟哌利多2.5mg+生理盐水配至80ml)。各组术毕均由镇痛泵抽取5ml作为负荷量推注,背景量2ml·h^-1。结果VAS评分M2组于4h和8h时点优于C组与M1组(P〈0.05),C组与M1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BCS评分C组8h时点低于M1组和M2组(P〈0.05)。C组、M1组与M2组相比不良反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多模式超前镇痛在妇科手术中效果满意。

  • 标签: 超前镇痛 氟比洛芬酯 甲磺酸罗哌卡因 氯胺酮 多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甾体抗炎药的合成工艺以及其在住院手术患者术后的抗炎镇痛活性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3月1日到2016年3月1日期间接收入院的54例住院手术患者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将其平均纳入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的患者给予氯诺昔康进行抗炎镇痛,对照组的患者常规给予芬太尼消炎镇痛。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炎镇痛效果及药物应用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患者1小时以及3小时疼痛程度评分、各项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甾体抗炎药的临床抗炎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非甾体抗炎药 氯诺昔康 合成 抗炎镇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镇静镇痛标准化护理方案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3月-2022年1月80例ICU镇静镇痛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标准化护理组实施标准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分、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三天内浅镇静达标率、谵妄、意外拔管发生率。结果:标准化护理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对照组,镇静评分高于对照组,三天内浅镇静达标率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的时间、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谵妄、意外拔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ICU镇静镇痛患者实施标准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镇静镇痛效果,减少谵妄和意外拔管,缩短治疗和住院时间。

  • 标签: ICU 镇静镇痛 标准化护理方案 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右美托咪定在产科麻醉与镇痛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在2021年4月份到2022年4月份之间产科所接收的60名产妇作为本文主要调查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即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前者实施常规药物的镇痛以及麻醉,后者给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以及镇痛。对比分析组间患者麻醉和镇痛有效率以及平均动脉压、心率。结果:组间患者镇痛与麻醉有效率进行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组间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进行对比差异存在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产科麻醉以及镇痛之中进行应用,可以获得良好效果,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变化波动比较小,建议在临床之中进行推广。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产科 麻醉与镇痛 有效率 平均动脉压 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