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40 个结果
  • 简介:工程建设所产生的废弃土石料需要专用的场地进行堆放,本文选取了广东省大型水利项目的弃渣场从渣场的类型到具体的设计进行剖析与论证,提出不同类型的弃渣场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的相关技术要求。

  • 标签: 广东省 水利工程 弃渣场 水土保持
  • 简介:摘要为科学开展深圳市天然气高压输配系统工程水土流失治理,寻找适用本项目的水土保持技术和方法,设置长2000m,宽20m的试验示范段。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类型的生物砖排水沟,喷播适生草本和灌木,实现黄土裸露面有序排水和快速复绿,为该项目全线的生态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宝贵经验。

  • 标签: 天然气 输配系统工程 水土保持 生物砖排水沟 成效
  • 简介:雨淋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大坝加固、输水涵加固重建、溢洪道重建、大坝观测设施新建。按地形地貌划分1个一级水土流失防治分区,根据施工单元划分主体工程防治区、弃渣场防治区、土料场防治区、施工便道防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共5个二级区。针对工程水土流失特点,提出了各分区水土流失防治对策,以期为工程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 标签: 水土保持 水土流失 防治对策 雨淋山水库
  • 简介:根据水电工程建设中存在的水土流失呈现块状、条状分散分布;水土流失严重;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等特点,如何进行水土流失监测.以永泰县大洋水电站水土流失监测为例,对水电工程建设的水土保持监测的区域范围、内容和对象、监测方法、监测时段及应提交的成果进行了分析探讨.

  • 标签: 水电工程 水土流失监测 内容 方法
  • 简介:在坡地上通过坡面水系工程设计与建设,可改变水系紊乱的局面,达到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利用坡面径流水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实现旱涝保收的目的;其技术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基层单位推产。

  • 标签: 低丘红壤 工程措施 坡面径流水 资源
  • 简介:为提高水土保持遥感调查中的分类精度,基于虚拟地理信息系统(VirtualGIS)软件平台,构建伊洛河流域的虚拟现实环境,以SPOT5卫星2.5m空间分辨率的影像为数据源,在卫星影像的三维可视化观察的基础上,选择训练样地并定义分类模板。通过与传统二维环境下的分类模板定义技术进行比较,发现前者分类模板定义褴体精度可以达到95.48%,而后者最高达88.19%;认为虚拟现实技术可增强解译人员对遥感影像的认知能力,有助于提高分类精度,表明其在遥感影像分类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虚拟现实 遥感 水土保持 分类模板
  • 简介:本文利用闽东南沿海遥感调查实例解析“3S”在水土流失遥感调查中的作用,并具体分析GIS与RS,GIS与GPS如何相互结合,为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服务。

  • 标签: 水土流失 遥感调查 3S 信息系统
  • 简介:针对采矿工程临时占用土地的特点、恢复林草植被的可能性,按照《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对该类工程设计水平年林草覆盖率达到的可能性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建议;结合采矿工程特点和项目区地形地貌,对排矸场、排土场、尾矿库等场址比选和措施布设优化时应考虑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提出尾矿库建设期和闭库后的治理方案。

  • 标签: 水土保持方案 侧重点 采矿工程 开发建设项目
  • 简介:永泰县是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之一,根据水利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要求,结合当地实际,共同探讨以封育为主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模式,通过精心组织实施,做好总结推广,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模式 永泰
  • 简介:在分析施工区渣土容重的基础上,用微型剪力仪对其抗剪强度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①弃渣堆积平台和运渣道路的渣土容重〉开挖边坡〉弃渣堆积边坡,其均值分别为1.85g/cm^3、1.45g/cm^3和1.05g/cm^3,说明运渣道路经不断碾压,渣土密实,弃渣边坡的自然堆积渣土,疏松多孔。②随着堆积年限的不同,弃渣边坡抗剪强度的大小有显著差异,堆积3年的弃渣其抗剪强度〉2年弃渣〉1年弃渣;同一坡面不同堆积部位的弃渣,其渣土抗剪强度呈坡上〈坡中〈坡下的趋势。③渣土堆放时间越长,植被恢复程度越好,渣土抗剪强度就越大。④施工区不同类型植被覆盖下原生土壤的抗剪强度大小依次为:高山松林〉灌木丛和草地〉乔灌木混交林,分别为当年堆渣坡面的9.25、8.75、8.75和6.50倍,也是弃渣平均抗剪强度的1.68倍。

  • 标签: 吉沙水电站 施工区 渣土容重 渣土抗剪强度
  • 简介: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发生、发展和控制是一个变化的过程,随着工程的进行,各个水土流失影响因素也处于动态变化中.本文针对工程建设的规模、扰动地表面积的特点及施工不同阶段产生水土流失情况,采用定点和动态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监测,以更好地掌握各阶段的水土流失发生规律及流失强度,为治理新的水土流失提供依据.

  • 标签: 工程建设 水土保持监测 水电站 水土流失 建设过程 动态变化
  • 简介: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始的同时,其监测工作也同时展开。贵州省发改委组织协调水利、林业、农业各部门按各自职责分工将监测工作开展起来,在全省上下形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的石漠化监测组织实施及监测成果的管理、监督网络,从而保障监测工作全面有序地展开,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亟待我们探索解决。

  • 标签: 石漠化 水土保持 监测 贵州
  • 简介:随着《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防治标准》(GB50434—2008)的出台,6项水土流失防治指标有了新的定义,本文根据新的定义,结合输变电工程的实际情况,分别从水保方案编制和水保竣工验收角度探讨扰动土地整治率、水土流失总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拦渣率的不同标准值的理解,并指出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在某些输变电工程中难以达到标准的原因。

  • 标签: 输变电 水土流失 新标准 6项指标 水保方案 水保验收
  • 简介:以沈阳市天柱山附近的工程弃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对25°坡面上不同土壤颗粒级配的工程弃土在1.0、1.5和2.0mm/min3种不同降雨强度作用下产生的径流量和产沙量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试验所用Ⅰ~Ⅴ组土样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加(从1.5增加到2.0mm/min),累积产沙量分别增加12.55、7.56、12.00、8.81和10.41g,而在3种降雨强度作用下,3个最大与最小累积产沙量差值分别为6.39、11.64和13.78g;2)产沙量随细度模数的增大而减少;3)在降雨强度、坡度、降雨历时等因子一定的条件下,土壤颗粒级配对径流量的影响比较小,不同颗粒级配土壤的累积径流量差异不明显。

  • 标签: 颗粒级配 降雨强度 产沙量 细度模数
  • 简介:“两区三线”道路两旁延伸10m宽的造林,不仅是福清市的首次,福建省也少有。本文在阐述“两区三线”道路现状和造林地特点的基础上,对其造林树种的确定、造林技术要点以及如何制定造林地管护措施进行探讨。

  • 标签: “两区三线” 道路造林 绿化工程 探讨
  • 简介:左长清,男,汉族,生于1956年1月,湖南省衡阳市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81年底毕业于中南林学院林学系,1982年分配到江西省水利厅从事水土保持管理工作。1989年12月调至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工作,现任江西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兼任江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理事、江西省水土保持学会秘书长、江西省农业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江西省农业大学兼职教授等职。

  • 标签: 高级工程师 水土保持专家 教授 科学研究所 科学技术协会 江西省
  • 简介:河流水沙特征与流域降水量和下垫面变化密切相关。为揭示流域降雨以及退耕还林对延河流域水沙特征的影响,本文以延河甘谷驿站控制区1960—2010年流域降水量、河流径流量和输沙量实测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延河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降水量的响应,并对比分析了退耕前、后(以2002年为界)延河水沙变化。结果表明:在1960—2010年间,延河甘谷驿站控制区年及汛期(6—9月)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呈波动递减趋势,汛期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值约占年值的64.8%、71.7%和98.1%;年及汛期输沙量与径流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径流量变化可分别解释年及汛期87.6%和92.2%的输沙量变化,降水量变化可分别解释年及汛期22.7%和23.6%的输沙量变化;退耕后流域年及汛期平均输沙量、径流量和径流系数显著低于退耕前,剔除退耕前后降水量差异影响,退耕工程对年及汛期累计输沙量变化分别贡献87.5%和86.9%,对年及汛期累计径流量变化分别贡献77.4%和75.4%。研究阐明退耕可显著降低年及汛期平均径流量、径流系数和输沙量。

  • 标签: 河流水沙特征 降水 退耕还林还草 黄土高原
  • 简介:当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除草剂多种多样,但均以农业农作物生产为主,而针对林业森林苗圃所使用的除草剂较少,而且应用推广也比较少见。森林苗圃中针叶树育苗所需的苗木量大,因此育苗面积也大,特别是南方地区的几个主要树种,如杉木、马尾松、柳杉各地每年都有大量需求。市场经济推动林业育苗工作向省工省成本方面发展。为了探索苗圃育苗工作中最困难、最花工的除草工作的解决途径,我们于2007年底开始对禾耐斯、果尔和烯草酮这三种化学除草剂进行大田育苗除草试验。通过3年试验对比,认为禾耐斯、果尔和烯草酮比较适应我区苗圃育苗,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苗圃 除草 禾耐斯 果尔 烯草酮
  • 简介:摘要2010年实验结果表明: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采用种植行距为2m的香根草等高绿篱水土保持措施,可使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分别减少46.7%、75.8%以上;可使临界侵蚀量增加50.6%;可使土壤分散率降低28.1%;可使水稳性团聚体增加27.6%。说明香根草等高绿篱能有效地防治大别山南麓黄棕壤坡地水土流失。

  • 标签: 香根草等高绿篱 土壤侵蚀 土壤抗蚀性
  • 简介:自2003年来,在国家水利部、财政部的关心支持下,赣县实施麂山项目区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5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91.48km^2,项目区水土流失面积由治理前的100.65km^2下降到41.01km^2,下降了59.25%,年土壤流失量下降了62.08万t,保土减沙效率达70.3%。同时发展了流域经济,改善了基础设施,提高了服务新农村建设水平,促进了社会的全面进步。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总结形成了赣县特色的项目实施和管理的经验体会: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强化监督,巩固治理成果;创新思路,加快治理步伐;加强管理,规范建设程序;科学治理,建设精品流域;严格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广泛宣传,营造工作氛围;强化监督,巩固治理成果。

  • 标签: 水土保持 重点治理 成效经验 赣县麂山项目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