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间歇低氧对小鼠代谢的影响以及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将3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间歇空气组(对照组)和间歇低氧组.每天给予8h的间歇空气或间歇低氧处理。造模7周后检测小鼠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空腹胰岛素,并行经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糖耐量。采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ting)技术检测小鼠肝脏中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以及胰岛素信号通路中关键激酶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结果:间歇低氧组小鼠空腹血糖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组空腹血清胰岛素无显著差异(P=0.637)。葡萄糖耐量试验表现为间歇低氧组糖耐量受损。间歇低氧组肝脏中炎症激酶JNK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45.24±8.95比8.98±1.71,P〈0.01),而Akt磷酸化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46.93±4.25比66.92±11.49,P〈0.01)。结论:间歇低氧可导致小鼠代谢异常,胰岛素敏感性下降,肝脏中炎症信号通路被激活,JNK磷酸化水平显著升高.胰岛素信号转导受到抑制,通路中重要激酶Akt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JNK的激活可能在间歇低氧所致的代谢异常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间歇低氧 糖代谢 葡萄糖耐量 胰岛素敏感性
  • 简介:最近一系列大规模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糖耐量异常会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显著上升。但脑血管疾病与高血糖之间的关系却少有研究,为了解脑血管病患者的代谢异常流行情况,本研究于2005年3月开展了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调查,现报告该研究的基本概况。

  • 标签: 脑血管病患者 糖代谢异常 缺血性 心血管疾病 糖耐量异常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并分析糖尿病营养教育对糖尿病人代谢的影响。 方法: 选择 2015 年 07 月— 2017 年 07 月这一时间段在我 院进行治疗的 糖尿病患者 60 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 2 组,对照组( n= 30 )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 n= 30 )给予常规治疗与营养教育措施,对这两种治疗措施对糖尿病人代谢的影响进行对比。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比对照组优,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糖尿病营养教育对糖尿病人代谢有着较好的影响,可有效控制患者血糖,值得推广。

  • 标签: 糖尿病 营养教育 糖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心血管住院患者发生代谢异常的情况。方法以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2011年8月~2013年8月期间确诊收治的300例住院患者,其中共100例糖尿病患者,其余200例患者代谢状况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进行评价和判断。结果200例非糖尿病患者经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价,共115例患者出现代谢异常,占抽样人数的57.5%;总病例300例患者中,共215例患者出现代谢异常,约占总数的71.6%。结论心血管住院患者中大部分患者出现代谢异常,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能使确诊率大幅度提高,减少漏诊率,值得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 标签: 心血管 住院患者糖代谢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重肥胖女性青少年代谢的特点,并分析其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07-01至2023-09-30就诊于我院内分泌代谢科年龄为13-17岁的超重肥胖女性青少年19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同年龄范围的正常体重女性青少年28例为对照组。记录受试者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记录两组月经初潮时间,并测定空腹静脉血糖(FBG)、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及雌二醇(E2)、睾酮(T),计算体脂率(Fat%)、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观察组月经初潮年龄要比对照组提前,且观察组BMI、Fa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Ins和IR分别高达37.12±15.26(U/L)和8.48±8.96(pmol/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3.11(U/L)和1.46±0.57(p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雌二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睾酮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女性超重肥胖者FIns与T呈正相关关系(r=0.484,P=0.036),且Fat%亦与T呈正相关关系(r=0.51,P=0.025)。结论:女性超重肥胖青少年代谢水平高,且空腹胰岛素水平与睾酮水平呈正相关关系。

  • 标签: 超重肥胖 女性青少年 糖代谢 性激素
  • 简介:目的调查东南沿海某部在职干部人群的代谢异常与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状况;探索代谢异常和MS与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制定和评价卫生政策、干预措施提供数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进行横断面调查,获得有效调查人数958人。所有研究对象依次完成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学及实验室检查,同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及胰岛素释放试验(0.5h与2h),并计算HOMA—IR、HOMA-β、△I30/△G30等。结果糖代谢异常患病率为11.38%(男性11.84%,女性7.08%);MS的患病率为11.9%(男性12.54%,女性7.08%)。Logistic回归分析:代谢异常的患病风险与年龄、收缩压、腰围、BMI、三酰甘油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01),但与TC、LDL-c无显著相关性。MS的患病风险与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睡眠剥夺及HOMA—IR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规律运动是MS发生的保护因素(P=0.003)。结论东南沿海某部在职干部IGR、DM和MS的患病率均较全国平均水平低。其中作训部队较非作训部队的MS患病率低。OGTF试验可更加灵敏、准确地反映代谢异常和MS的严重程度,因此在部队体检中,尤其是对年龄〉50岁或合并高TG血症、SBP升高的体检对象应常规行OGTT检查,以期早期发现有无代谢异常。

  • 标签: 军队干部 糖代谢异常 代谢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右旋酐是葡萄脱水聚合物,分子量大,可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作用强度与维持时间依中、低、小分子而逐渐缩小。低分子右旋酐是6%的等渗液,能抑制血小板和血细胞密集,降低血液黏滞,因而能防止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环,临床应用偶有过敏反应,现将我院抢救的一例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酐后,出现过敏反应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过敏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右旋酐治疗羊水过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孕晚期(24~38周)羊水过少孕妇,在B超监视下行低分子右旋酐治疗,将80例羊水过少的孕妇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孕妇给予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酐500ml,5%葡萄注射液500ml加VitC2g注射液,林格氏液1000ml静脉滴注,1次/d,7d为1个疗程,对照组行日常饮食。两组分别于治疗或观察前1d、第8天测定AFI。此后治疗组仍坚持饮水疗法(2000ml在1h内喝完,3次/d,每天饮水≥4000ml),两组均每2周动态监测AFI1次,直至分娩。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治疗组7d后第8天AFI和分娩前AFI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1;观察组观察前1天,第8天和分娩前AFI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于第8天、分娩前AFI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Apergar评分≤7分者2例,剖宫产9例,对照组Apergar评分≤7分者4例和剖宫产21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右旋酐静脉输液治疗羊水过少简便有效,并能促进胎儿发育,减少新生儿窒息,降低剖宫产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低分子右旋糖酐 B超 羊水过少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肾综高凝状态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我科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共收治肾病综合征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凝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抗凝治疗外,给予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酐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PT)以及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等主要凝血指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主要凝血指标以及总有效率相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治疗中,低分子肝素钠联合低分子右旋酐的应用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低分子右旋糖酐 肾综高凝状态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对比剂在祼鼠体内代谢曲线的精确描绘。方法使用ImageJ从DICOM图像中获取裸鼠肝脏感兴趣区信噪比;利用Matlab编程从DICOMHeader中读取精确的采集时间;利用水模得到线圈接收信号在轴向空间的校正系数对肝脏信号进行空间校正。结果实验绘得校正后能正确反映裸鼠肝脏代谢的4类曲线:信号强度、信噪比、信号强度增强率和信噪比增强率代谢曲线。结论经过精确代谢时间测定和空间校正后,信噪比增强率代谢曲线最能反映对比剂在裸鼠体内的实际代谢过程。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代谢曲线 对比剂 空间校正 表面线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代谢异常情况及干预后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5月-2009年7月我院妇产科门诊产检并已分娩的孕妇1268例,在孕24-28周,常规进行葡萄负荷试验,异常者行75g糖耐量试验以确诊GDM(46例)及GIGT(86例),并对筛查出糖耐量异常的孕妇进行干预,设(GDM+GIGT)血糖控制满意106例为A组,血糖控制不满意26例为B组,随机抽取50g筛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三组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50g筛阳性260例,阳性率20.5%确诊GDM46例,检出率3.6%,GIGT86例,检出率6.8%,(GDM+GIGT)132例,检出率10.4%,代谢异常孕妇饮食控制满意106例A组,占80.5%,饮食加用胰岛素治疗12例,占9.1%。孕期血糖控制满意的A组母儿并发症、新生儿体重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血糖控制不满意26例B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应常规进行糖尿病筛查,GDM及GIGT经治疗血糖控制满意后其母儿并发症明显降低,应重视对其进行血糖监测和控制。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筛查 血糖 母婴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国不同地区代谢状态的归因死亡风险和疾病负担。方法本研究数据基于2012—2015年中国高血压调查和2013年中国居民死因监测数据。共纳入22 702名35岁及以上无心血管疾病史的中国高血压调查对象,并于2018—2019年对其随访心血管死亡结局。利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代谢状态与死亡的风险比进行估计。采用人群归因百分比(PAF)评估不同代谢状态造成的心血管疾病负担。结果在随访时间内,共有479例心血管病死亡。与正常血糖人群相比,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人群的心血管病死亡风险[HRs(95%CI)]分别为1.37(1.04~1.80)和1.36(1.06~1.75)。2013年我国心血管死亡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PAF分别为2.48%(95%CI:2.31%~2.66%)和2.96%(95%CI:2.79%~3.13%),归因于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死亡人数分别为11.99万和13.97万。此外,不同代谢状态的PAF存在地区和省级差异,心血管病死亡归因于糖尿病的PAF最高为东部地区[3.73%(95%CI:3.44%~4.04%)],其次为西部地区[2.62%(95%CI:2.24%~3.01%)],最低为中部地区[2.42%(95%CI:2.16%~2.68%)]。结论我国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带来的心血管疾病负担较重,且存在地区和省份差异,应当采取相应措施,减少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造成的疾病负担。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 归因死亡 人群归因百分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海拔地区不同暴露时间下大鼠肝脏代谢过程中相关指标的变化。方法将60只无特定病原体级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低海拔对照组(海拔400米,C组,10只)与中海拔组(海拔2 260米,M组,50只),再将M组按暴露时间分为1 d(M1)组、3 d(M3)组、7 d(M7)组、15 d(M15)组、30 d(M30)组,每组各10只。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葡萄、丙氨酸转氨酶(ALT)、血乳酸、肝乳酸、肝三磷酸腺苷(ATP)和肝糖原的含量。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肝脏异柠檬酸脱氢酶(ICDH)、葡萄-6-磷酸酶(G6Pase)、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肝脏ICDH、G6Pase、AMPK和HIF-1α蛋白的表达情况。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与C组相比,M1、M3、M7、M15和M30组大鼠血浆中ALT、血糖、血乳酸及肝乳酸的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1、M3、M7组肝糖原含量及ICDH、G6Pase的mRNA表达量高于C组(P<0.05)。M3组肝ATP及ICDH蛋白含量高于C组(P<0.05)。M3、M7组的G6Pase蛋白表达量高于C组(P<0.05),M15、M30组均恢复至C组水平。中海拔各暴露时间组AMPK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低于C组水平(P<0.05)。M1、M3、M7、M15组HIF-1α mRNA表达量高于C组(P<0.05),M30组降至C组水平。M1、M3组HIF-1α蛋白表达量高于C组(P<0.05),M15、M30组降低至C组水平。结论中海拔急性缺氧期(1~7 d),SD大鼠的代谢指标发生迅速变化,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这些变化趋于平稳并逐渐接近对照组水平。

  • 标签: 大鼠 中海拔 糖异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程度对代谢的影响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2018.9-2019.9,本院收治新生儿窒息 10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分析患儿的窒息严重程度、代谢水平,分别给予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结局。结果:新生儿窒息中轻度窒息的占比高于重度窒息占比( P<0.05)。 轻度窒息新生儿的低血糖率、高血糖率与重度息息新生儿比较有差异(P<0.05)。 护理后,干预组的新生儿血糖异常发生率小于常规组(P<0.05)。 结论:新生儿窒息会增加患儿的代谢异常发生率,但及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改善患儿的代谢情况。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糖代谢 针对性护理 常规护理 低血糖 高血糖
  • 简介:目的探讨中国冠心病病人代谢异常的流行状况。方法选取北京、上海等7个城市共52家三级甲等医院为合作研究中心,其心内科2005年6月1日至2005年9月31日间所有符合冠心病诊断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连续入选为研究对象,共收集有效病例3513例。非过去确诊为糖尿病的对象均需进行OGTT试验,以判断代谢状况。结果冠心病住院病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52.90%,调节受损患病率为24.0%,总的代谢异常患病率为76.9%。若不进行OGTT试验,仅依靠检测空腹血糖,将有87.4%调节异常患者和80.5%糖尿病患者被漏诊。结论中国冠心病住院病人中绝大多数合并代谢异常(约3/4),并且需要通过OGTT试验来准确地发现这些合并代谢异常的患者。

  • 标签: 冠心病 糖尿病 糖代谢异常 口服葡萄 糖耐量试验 患病率
  • 简介:目的了解安徽省慢病监测点成人代谢异常的流行特征。方法在监测点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8岁及以上的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空腹和给予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血糖检测。结果共调查3575人,代谢异常(GA)患病率为30.9%,糖尿病(DM)患病率为10.9%,调节受损(IGR)的患病率为20.0%,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受损(IGT)患病率分别为13.4%和11.6%。代谢异常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超重、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均与代谢异常密切相关。结论安徽慢病监测点成年人群代谢异常患病率高。健康促进、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和体重、血压、血脂、血糖的监测与控制、IGR早期筛查等综合干预措施应成为代谢异常防控的重点。

  • 标签: 糖代谢异常 疾病监测 成人 危险因素
  • 简介:临床上发现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血糖升高已有多年,并有患者因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而死亡。因此,应重视HFRS患者代谢紊乱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和适当的治疗。我们对1995年10月至2004年7月丹东市第一医院和丹东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87例HFRS患者代谢异常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肾综合征出血热 糖代谢紊乱 临床分析 HFRS 高渗性昏迷 糖代谢异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