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是前列增生症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具有患者不在下腹开刀、痛苦小,恢复快、手术适应症相对扩大、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增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研究对象40例,均为本院治疗的良性前列增生患者,治疗时间在2022年5月—2023年6月。所有患者以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结果: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7.28±10.93)min,出血量为(21.36±5.17)ml,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9.08±1.23)d,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17.63±1.82)h,住院时间为(12.59±2.03)d。患者术后的IPSS、QOL、残余尿量降低,最大尿流率增加,对比术前,P<0.05。术后这些患者中有1例(2.50%)发生短暂性尿失禁,有1例(2.50%)发生膀胱痉挛,有1例(2.50%)发生尿路感染,并发症的总发生例数为3例,发生率为7.50%。结论: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增生能够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性,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使患者术后康复更快。

  • 标签: []经尿道 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增生。方法:回顾分析本人工作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 收入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 2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治疗良性前列增生。方法:回顾分析本人工作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 收入的患者资料,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 2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改良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有效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改良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经尿道前列钬激光剜除术与前列汽化电切术两种方式对患有前列增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患有前列增生疾病的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采用前列汽化电切术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尿道前列钬激光剜除术方式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前列增生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尿道前列钬激光剜除术方式对患有前列增生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术 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前列腺增生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尿道前列汽化电切术(TUEVP)和经尿道前列钬激光剜除(HoLE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BPH)患者的疗效比较。方法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110例BPH患者分为HoLEP组和TUEVP组,每组各55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个月国际前列症状(IPSS)评分及最大尿流率(Qmax)。结果HoLEP组手术时间明显高于TUEVP组,术中出血量、置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TUEV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及Qmax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患者IPSS评分显著下降(P<0.05),Qmax评分显著升高(P<0.05);术后两组患者的IPSS评分及Qmax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oLEP术治疗前列增生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

  • 标签: 经尿道前列腺钬激光剜除 前列腺汽化电切 前列腺增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对比分析经尿道前列钬激光剜除(HOLEP)与前列汽化电切(TURP)治疗良性前列增生(BPH)的临床效果,为治疗BPH患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方法选取在2014.10月-2015.9月我院确诊为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38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HOLEP组与TURP组,每组均为19例。观察HOLEP组与TURP组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QMAX(最大尿流量率)以及QOL(生活质量评分)。结果HOLE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以及膀胱冲洗时间显著低于TURP组,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接受HOLEP方法以及TURP方法后在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最大尿流量率等方面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钬激光剜除与前列汽化电切治疗前列增生的临床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在手术时间以及膀胱冲洗时间等方面HOLEP的治疗方法优势更为显著。

  • 标签: HOLEP TURP BPH 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前列增生应用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 70 例 2016 年 1 月 -2018 年 8 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前列增生患者进行分组,对其采用抽签方法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 35 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研究组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较研究组患者长,术中出血量较研究组多,组织切除量较研究组患者少, P<0.05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研究组患者, P<0.05 。 结论 :对前列增生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等离子剜除术效果更佳,可以有效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可以完全切除组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应用前列安通片联合应用前列按摩治疗Ⅲ型前列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0例患者均采用前列安通片联合前列按摩治疗治疗,1个月为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慢性前列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和EPS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临床治愈22例,显效31例,有效2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1.25%。结论前列安通片联合应用前列按摩治疗Ⅲ型前列炎的有效组合安全可靠。

  • 标签: 前列安通片 前列腺按摩 Ⅲ型前列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列增生与前列癌的MRI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前列增生27例、前列癌12例患者的MRI资料,分析总结MRI表现。结果前列增生组前列增大变形,球形15例,椭圆形12例。均见中央叶增大,周围叶受压变薄。T2WI、压脂中央叶4例为等信号,6例为稍高信号,17例斑点状、结节状高信号。DWI等低信号22例、稍高信号5例。合并膀胱壁增厚19例。前列癌组前列形态不规则,边缘凹凸不平。T2WI、压脂周边区增大并见低信号结节,DWI结节为高信号。合并精囊侵犯9例,膀胱侵犯7例,周围血管束不对称7例,盆腔内淋巴结增大5例。结论MRI对前列增生、前列癌病变征象及周围结构显示良好,应用价值重大。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癌 磁共振成像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凝胶电泳和质谱技术在高级别前列上皮内瘤(high-gradeprostaticintra-epithelialneoplasia,HGPIN)和前列癌(PCa)患者血清蛋白表达研究中的应用。探索HGPIN向PCa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研究组为11例HGPIN患者,对照组为15例PCa患者。用二维电泳(two-di-mensionalgelelectrophoresis,2-DE)和质谱分析(massspectrometry,MS)对两组患者的血清蛋白质组学进行研究,并用ELISA方法进一步确认。结果在两组中发现了12个差异蛋白质点,其中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um-derivedfactor,PEDF)在PCa患者中显著下调。结论蛋白组学研究方法对HGPIN和PCa患者的血清进行差异比较是有效、可行的。PEDF可能与HGPIN向PCa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密切相关。

  • 标签: 前列腺上皮内瘤病 前列腺肿瘤 蛋白质组学
  • 简介: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蛋白质芯片技术探讨联合前列特异抗原(PSA)早期诊断前列癌的方法。方法以病理确诊的45例前列癌和45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血清为研究对象,采用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血清的蛋白表达图谱.分析差异蛋白。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PSA,对所得差异蛋白联合PSA进行分析。结果在前列癌和良性前列增生患者血清中检测到9个差异蛋白(P〈0.01),前列癌患者差异蛋白7个高表达,2个低表达。联合相对分子质量3771.14和4481.59两个差异蛋白诊断前列癌,其敏感性为86.67%,特异性为88.89%。3771.14蛋白与血清PSA诊断前列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结论通过SELDI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筛选出前列癌的潜在标志蛋白。多个差异蛋白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前列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3771.14蛋白与血清PSA可以更好地早期诊断前列癌。

  • 标签: 前列腺肿瘤 早期诊断 蛋白质阵列分析 前列腺特异抗原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Ferr)与前列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10月我院收治的27例前列癌(PCa)患者作为PCa组,另选取同期34例健康男性体检者纳入对照组、25例前列良性病变患者纳入良性组,三组研究对象全部行Ferr、总前列特异性抗原(tPSA)、游离前列特异性抗原(fPSA)水平,并计算fPSA / tPSA比值。结果 PCa组的Ferr、tPSA、fPSA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组与对照组,fPSA / tPSA明显低于良性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前列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中,联合检测血清铁蛋白前列特异性抗原检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检测结果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前列腺癌 血清铁蛋白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临床诊断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老年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前列液病原菌,并分析各类病原菌的耐药性及检出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 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老年患者标本 450 份, 对所有患者实施病原菌、致病菌耐药性检测。 结果: 450 份送检标本共检出病原菌 345 份,其中检测出 495 次病原菌,包括革兰阴性菌 278 次,革兰阳性菌 217 次。革兰阴性菌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革兰阳性菌对头孢类药物、氨苄西林药物的耐药性均超过 85% 。高血压、高血脂症、体重指数不是前列液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糖尿病、慢性肾病、泌尿系结石、年龄是前列液标本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因素( P < 0.05 )。年龄大、有糖尿病、慢性肾病、有泌尿系结石,是影响前列液病原菌 感染 的独立因素( P < 0.05 )。结论: 老年良性前列增生并发慢性前列炎的前列液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屎肠杆菌,且菌株对头孢类药物的耐药性偏高,需针对 前列液病原菌 感染 的影响独立因素,对老年患者展开合理检测。

  • 标签: 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炎 病原菌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分析钬激光前列剜除术与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良性前列增生的患者 6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32)和观察组( n=32),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前列电切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钬激光前列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值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良性前列增生患者临床中采用钬激光前列剜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手术指标值下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良性前列腺增生 临床疗效
  • 作者: 孙凌风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2-12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2期
  • 机构:          (六安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  安徽六安 237005)  【摘  要】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疗效。方法:以8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管理组、对照组,各40例。管理组患者予以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管理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7±10.4)ml,膀胱冲洗时间为(12.4±3.1)h,住院时间为(4.6±1.5)天,P<0.05。管理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0 %,对照组为17.5 %,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前列腺剜除术在前列腺增生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更理想,安全性更高。  【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电切术和前列剜除术对良性前列增生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3月~2021年10月接收的66例良性前列增生患者,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33例,对照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前列体积和血清总前列特异抗原、总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相比对照组明显较少,且术后膀胱冲洗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较短(P

  • 标签: 经尿道双极等离子前列腺剜除术 前列腺增生 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