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7 个结果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采用牙周序列治疗方式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 2017年 7月至 2019年 7月接受正畸治疗的 80例牙周炎患者,并将其分为对照组( n=40)及研究组( n=40),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正畸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前者基础上联合牙周序列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 PD(探诊深度)、 PLI(菌斑指数)、 BI(出血指数)、 CAL(临床牙周附着丧失)等指标水平更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 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采用牙周序列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在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的牙周健康指标。    【关键词】牙周炎 ;正畸 ;牙周序列 ;治疗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sequential periodontal therapy in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periodontit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who received orthodontic treatment in our hospital from July 2017 to July 2019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40) and study group (n = 40).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orthodontic treatment only, whil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periodontal sequential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er.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Pd (probing depth), PLI (plaque index), Bi (bleeding index), cal (clinical periodontal attachment los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more ideal after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5.00%,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00%,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it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use periodontal sequence therapy in the orthodontic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which can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periodontal health indicators of patient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牙周序列治疗应用于牙周炎患者正畸过程中的疗效及预后研究。方法:研究时间段:2018年7月到2020年2月,入选此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我院接受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选取其中108例作为此次研究样本,在这108例患者当中,将正畸治疗前采取牙周序列治疗的54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剩余患者纳入参照组。分析在不同治疗方案应用下患者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以及总治疗有效率。结果:经治疗后对比,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出血指数明显优于参照组;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距较大,P<0.05。结论:通过对正畸治疗的牙周炎患者治疗前应用牙周序列治疗,在稳定患者各项指标的同时有助于正畸治疗有序的开展,临床应用价值显著,可借鉴。

  • 标签: 牙周序列治疗 正畸治疗 牙周炎 菌斑指数 探诊深度 出血指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 : 时间序列分析法是通过特定时间内对监测到的指标进行列值,通常情况下,在进行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后使用性能衰变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需要运用时间序列法,时间序列法主要是对某个指定变量进行其他影响因素预测指标的分析,提高预测指标的全面性和整体性。本文对沥青路面养护维修后使用性能衰变的具体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照影响因素分析了沥青路面性能预测模型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建立的沥青路面使用性能衰变预测模型的方法。

  • 标签: 时间序列分析法 沥青路面使用性能预测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输血风险管理联合危险因素分析对山区地震患者护理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4月至 2019年 4月在某院就诊的山区地震并接受输血治疗的患者 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即对照组 50例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 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输血风险管理联合危险性因素分析。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输血不规范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10.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26.00%;观察组患者输血不规范总发生率 6.00%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输血不规范总发生率 2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观察组核对不规范、配血报告填写不规范、申请单不规范均 1例,且无执行单不规范的情况。结论:输血管理联合危险因素分析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用于山区地震并接受输血的患者中,能够显著降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输血不规范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输血风险管理 危险因素分析 不良反应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查明复杂地质条件下采区内断层以及主采煤层的断裂构造,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勘探区内断层地质构造及断层位置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反射波效果较好,可以连续追踪,且能较好地反映出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资料处理选用合理的处理模块,处理中坚持高信噪比、高保真和高分辨率的原则,尽量提高分辨率,资料解释使用全三维解释系统,对采区内的构造发育情况、主采煤层赋存状态以及小断层的展布规律做出了符合实际的解释,为煤矿的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 标签: 三维地震勘探 安全高效生产 资料解释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就是地震灾害,它会导致大量建筑物倒塌,破坏力较大,加之余震频繁发生,地震救援难度较大。选择合适的救援方法对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地震救援中常用的人员搜救方法,并对其应用进行了展望。

  • 标签: 消防救援 地震救援 人员搜救
  • 简介:摘要 : 随着我国 互联网 + 时代 的来临,各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为社会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而地震应急信息技术在 互联网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地震仪器装备等的飞速发展,百万道采集地震仪器能够满足高密度地震勘探技术要求。近年来,地震勘探方法在地区能源勘探方面,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复杂山区地震勘探的效果欠佳,如何获取极复杂地区良好的原始数据和如何做好极复杂地区的资料处理工作,一直是地震勘探工作者努力的目标。

  • 标签: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 应用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地震灾害为我国地质、建筑以及人员生命的危害非常大。本文通过四个方面对消防救援队伍在地震中的人员搜救办法进行研究,指出不同的环境和地震情况下在救援工作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对救援中的各种情况给予合适的搜救方式,提高救援水平并保证消防救援人员的安全。

  • 标签: 消防救援 地震灾害 仪器探测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煤炭勘探领域,以高精度叠前深度偏移成像技术为核心的“两宽一高”(宽频、宽方位、高密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已成为主流和方向,导致三维地震勘探资料采集、处理成急剧上升。尤其是在非常规资源勘探,其经济性是制约地震勘探的主要因素。

  • 标签: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复杂地质条件 应用
  • 简介:摘 要:本文以某煤矿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利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查明某煤矿首采区的地质构造和煤层赋存情况,为某煤矿以后的矿井开拓、采区设计提供地质依据。

  • 标签: 三维 地震勘探技术 复杂地质 应用
  • 简介:摘 要 : 本论文以这一命题为科学问题开展对徐州区域内及其周围地区的苏 02 井、苏 03 井、丰县 23 井、宿迁苏 05 井研究 工作,试图揭示地下水位水温同震变化规律、影响因素、相互关系和产生机理。

    关键词 地下水水位 ;动态特征;影响因素;同震变化 0 引言 本论文首先选择徐州及其周边代表性井点,对其多年连续观测数 据进行细致分析,研究一震多井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特征和同丼水位水温变化的组合类型;并挑选出以国内汶川 M8.0 级近 震和 2016 年新西兰 M8.0 级远震, 引起的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对水位和不同深度的水温动态变化进行对比观测,探讨 了水温动态的影响因素,分析探讨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的机理。

    1 水位同震变化的研究 水位同震变化可分为振荡和阶变(包括上升和下降)。水位振荡是含水层对地震波的弹 响应,这里主要关注阶变型同震变化。本论文主要选择的徐州苏 02 井、苏 03 井、丰县 23 井、宿迁苏 05 井为研究对象 ,对水位同震阶变上升和下降变化特征进行研究; 然后系统收集了井水位在、 2008 年汶川 M8. 0 的国内地震和 2016 年新西兰 M8.0 级远震 的同震变化观测资料,分析对比了近震和远震引起的水位同震变化的异同。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对于远震还是近震来说,水位同震下降的比例大于同震下上升变化;相比于远震,近震引起的水位同震阶变井点数量大大增加,水位同震升降的方向不因地震的远近、大小、震源机制或地震方位的变化而改变,更多地受控于本地的地质构造环境和水文地质条件。 2 水温同震变化的研究 水温同震效应有上升和下降变化,但没有观测到振荡现象。分析结果显示,水位水温同震变化主要存在 2 种组合 , 它们分别是:水位下降水温上升型、水位振荡水温上升型。然后系统收集了水温响应资料进行分析;最后在 2008 年汶川 Ms8. 0 的国内地震和 2016 年新西兰 M8.0 级远震 地震前后的同震变化观测资料,分析对比了近震和远震引起的水温同震变化的异同及其影响因素。

    分析认为,井孔水温探头下方可能存在热的含水层,它与断层的共同作用,控制着井水位、水温的变化。当地震波激发井水沿断层外泄时,水位下降引起的水温降低与含水层补给热水产生的水温升高中和平衡,温度不发生明显变化(稳定 ); 地震波过后井水沿断层外泄减少,而含水层中的热水继续流向丼内,井水位上升,温度上升;井水位上升停止后,含水层中的热水也停止流向井内,受地温梯度的控制,井水温下降恢复到正常状态。 水温同震下降的主要原因。水温探头一般放置在较深的部位,在正常情况下温度较高。当受到地震波的作用 时,井孔中水体对流加速,深部热水体上涌,而浅部较冷水体下沉,水温探头将先观测到温 度下降现象。随水震波的逐渐平息,探头附近井水温逐步恢复上升。 3 不同深度井水温对比观测及水位水温动态关系的研究 通过对井水位水温同震变化的系统观测和分析研究,本研究取得的认识如下: 同一口井水位同震升降的性质主要受井孔局部水文地质条件控制,不因地震方位、 大小、距离和震源机制的不同而改变,上升的井总是上升,下降的井总是下降。 单井水位升降幅度随震级的增大而增大,随井震距的增大而减小, 3 者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地震波跨越断层或者说来自于某个方向的地震波、季节性的降水会使同震变化的 幅度偏离总体统计关系;井孔附近孕震可能使同震响应能力发生改变。 同一口丼的水位同震变化是水温同震变化的必要条件,水温同震变化的幅度受到震级、井震距、季节、地温梯度、探头放置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参考文献 : [ 1 ]穆慧敏,程冬焱,胡玉良等,山西省地下水位干扰异常特征分析, 山西地震 .2013(1):16-19 作者简介 :刘晶, 女, 出生年月: 1980 .5 ,助理 工程师, 主要从事形变、 地下流体工作 .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掌握复杂地质条件下的主采煤层的赋存状况及采区内断层、褶曲、陷落柱的基本特征,以某煤业为试验点,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试验区内地质构造进行探测,设计了可靠的数据采集参数及合理的观测系统。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反射波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出煤层的起伏形态与地质构造。鉴于此,本文就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应用展开探讨,以期为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 标签: 三维地震勘探 安全高效生产 资料解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集合序列(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ilation,MAGiC)用于青年志愿者骶髂关节扫描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30名青年志愿者分别行骶髂关节MRI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扫描。首先由2名研究者分别对常规序列(T1WI-FSE、T2WI-FSE、STIR)和MAGiC序列(T1WI、T2WI、STIR)图像质量进行评分,采用Kappa检验评价一致性。然后测量信号噪声比(signal 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arrier to noise ratio,CNR);最后利用MAGiC T2-mapping序列测量骶髂关节面下骨髓T2值。结果60侧骶髂关节纳入本研究。常规序列和MAGiC序列图像质量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者间一致性检验Kappa> 0.60。MAGiC序列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序列(P<0.05)。MAGiC T2-mapping测得骶髂关节面下骨质的T2值(83±8) ms,且髂侧稍高于骶侧(P<0.05)。结论青年志愿者骶髂关节MAGiC序列的图像质量评分较常规序列稍低,但SNR和CNR较优且能获得多组定量参数,可用于骶髂关节MR扫描。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骶髂关节 诊断技术和方法
  • 简介:摘要: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定量分析和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方法,属于统计学。随着时间推移观测得到的一系列数据称为时间序列,本文通过 GNSS-RTK 技术采集相关观测数据,并经过分析研究建筑物的变形情况

  • 标签: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实时动态差分 超高层建筑 时间序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技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双胎反向动脉灌注(twin reversed arterial perfusion, TRAP)序列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接受RFA治疗的TRAP序列征病例,共59例。分析这些病例的手术并发症、围产儿近远期结局以及母体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9例患者年龄(28.4±4.0)岁,TRAP序列征初次诊断孕周为(17.0±4.1)周,其中23例(39.0%)于孕16周前诊断。(2)45例(76.2%)为单绒毛膜双羊膜囊(monochorionic diamniotic, MCDA)双胎,5例(8.5%)为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 MCMA)双胎,4例(6.8%)为单绒毛膜三羊膜囊(monochorionic triamniotic, MCTA)三胎,5例(8.5%)为双绒毛膜三羊膜囊(dichorionic triamniotic, DCTA)三胎。54例(91.5%)为无头无心型,4例(6.8%)为部分头无心型,1例(1.7%)为无定形无心型。(3)RFA相关的母体并发症主要是未足月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the membrane, PPROM)[25.4%(15/59)],其中7例(11.9%)早于孕28周,5例(8.5%)发生于孕28~34周。6例因PPROM导致胎儿丢失。RFA术后1周、2周、1个月内PPROM累积发生率分别为5.1%(3/59)、6.8%(4/59)和10.2%(6/59)。本研究未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出血需要输血、胎盘早剥、败血症及肠穿孔等并发症。(4)术后孕期MRI随访均未发现胎儿神经系统异常。59例自RFA手术至终止妊娠的时间为(14.9±7.1)周。59例中,12例(20.3%)术后泵血胎儿丢失,47例(79.7%)继续妊娠至分娩,生后28 d均存活(包括18例早产儿和29例足月儿)。8例早产儿收住NICU,其中发生脑室内出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各1例,治疗后均康复。(5)59例患者中的56例(94.9%)在孕16周后宫内干预,泵血胎儿存活率为78.6%(44/56)。3例(5.1%)在孕16周前宫内干预,泵血胎儿均存活。(6)45例MCDA胎儿中,37例(82.2%)存活,分娩孕周为38.0(26.5~41.0)周;5例MCMA中的3例存活,分娩孕周为33.5(32.0~37.0)周;9例三胎中,7例存活,分娩孕周为37.1(29.2~40.0)周。(7)59例中,23例(39.0%)RFA术中穿刺针穿过胎盘,36例(61.0%)穿刺针避开了胎盘。剔除4例术后要求引产的病例后分析发现,不论RFA手术中穿刺针是否穿过胎盘,泵血胎儿PPROM、胎死宫内及生后28 d存活等结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8)随访至2019年12月,47例存活泵血儿生长发育正常,未发生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RFA是治疗TRAP序列征相对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泵血胎儿的围产结局。

  • 标签: 双胎输血综合征 射频消融术 双胎反向动脉灌注
  • 简介:【摘要】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中,强调人们在行进过程中的空间感受,利用道路将山、水、景物、建筑等有韵律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丰富的空间序列。对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序列的特征和组织手法进行解析,将其运用于现代建筑设计,使建筑的空间设计更具趣味性,设计思路也更加开阔。

  • 标签: 古典园林 空间序列 现代建筑空间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杭州市首例感染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病例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方法采集杭州市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咽拭子和深咳痰液呼吸道标本,对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提取和实时逆转录PCR检测,对病毒进行高通量基因组测序;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GenBank数据库中获取29条(分别来自武汉、深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芬兰)2019-nCoV基因组序列和其他物种来源的30条β冠状病毒基因组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对15株武汉地区毒株基因组以突变位点进行分组,鉴定其他地区相同和特异性突变位点。结果获得29 833 bp长度的杭州首例感染2019-nCoV病例病毒的基因组序列,覆盖病毒编码区全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该病毒与云南蝙蝠中分离到的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样冠状病毒RaTG13株最为接近,相似性为96.11%;相较其他基因,E基因间相似性最高(99.56%),而编码病毒表面刺突蛋白的S基因间相似性最低(92.87%)。与来自武汉、深圳、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芬兰的29株2019-nCoV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相似性均大于99.9%,但在一些毒株中也发现了一些单位点核苷酸多态性。结论杭州首例感染2019-nCoV病例病毒基因组序列和来自国内外疫情早期病毒基因组高度近源。

  • 标签: 基因组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患者行终丝切断术后脊髓圆锥的漂移情况,分析脊髓圆锥漂移度与腰骶椎序列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20例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予终丝切断术治疗。行术前和术后腰骶部MRI平扫,测量腰骶角(LSA)、腰椎前凸角(LLA)以及腰骶椎间盘角(LSDA)以评估腰骶部脊柱序列情况。计算手术前、后脊髓圆锥弯曲角(BA)[脊髓圆锥长轴线与腰段脊髓长轴线之间所夹锐角]的差值(△BA),即脊髓圆锥漂移度。比较腰骶部脊柱序列各角度手术前、后的差异。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脊髓圆锥漂移度与腰骶部脊柱序列各角度之间的关系。结果20例患者的术前LSA、LLA、LSDA分别为69.3°±7.4°、30.0°±9.5°、12.0°±4.5°,术后分别为69.8°±7.0°、30.3°±9.1°、11.9°±4.5°,手术前、后腰骶椎序列各角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术后的BA分别为22.3°±6.8°和20.1°±6.7°,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53,P<0.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提示,20例患者术前的LSA与术前LLA呈正相关(r=0.576,P<0.01);手术前、后的△BA为2.3°±1.1°,其与术前LSA呈负相关(r=-0.610,P<0.01),而与术前LLA呈高度负相关(r=-0.812,P<0.01)。结论对于单纯终丝牵张型脊髓拴系患者,脊髓圆锥漂移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终丝切断对脊髓拴系的松解情况;腰骶部脊柱序列对术后脊髓圆锥漂移存在影响,有助于术前预判终丝切断缓解脊髓拴系的程度。

  • 标签: 神经管缺损 神经外科手术 终丝切断术 脊柱序列 圆锥漂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