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复合法和化学法建立大鼠溃疡结肠炎模型的优劣,寻求更接近人类发病机制的溃疡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免疫复合组前3周每周给予抗原乳化液(含异体抗原8mg)注射1次,共注射3次,第4周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均用100mgTNBS/kg+50%乙醇灌肠。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14天、第56天取材,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复合组与化学组在造模后第1天均出现稀溏便、溃疡、炎性反应等典型溃疡结肠炎病变,但免疫复合组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剧烈,维持时间长达8周,化学组溃疡较免疫复合组深,但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强度不及免疫复合组,溃疡持续时间短,2周后趋向自愈。结论:免疫复合法模型表现稳定,重复性好,病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更类似人类溃疡结肠炎,是较为理想的溃疡结肠炎模型。

  • 标签: 免疫复合法 化学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和对照组(开腹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及残端肿瘤残余情况更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局部复发率更低,而存活率更高,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弥补了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不足,预防吻合口漏和残端肿瘤残余,降低局部复发率,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建议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 标签: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结肠癌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于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60例结肠癌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结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所需时间和手术中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清除数量多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生存率(95.9%)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肿瘤复发转移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应用于治疗结肠癌能取得显著的疗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右半结肠切除术 结肠癌 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UC患者结肠黏膜中ARE的结合活性及HO-1表达的变化,分析ARE、HO-1的表达与UC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小儿穿孔阑尾炎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66例阑尾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率100.0%较对照组护理满意率72.73%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04,P<0.05)。结论对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阑尾炎患儿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提升其预后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小儿穿孔性阑尾炎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综合护理在溃疡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6月-2016年1月,根据我院80例UC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顺次编号,再应用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观察组(n=40,接受中医综合护理)、对照组(n=40,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达97.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85.00%(P<0.05)。结论中医综合护理对改善UC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疗效及满意度均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综合护理 中医症状积分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溃疡结肠炎患者中抽取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配合中医治疗。结果2月后对比治愈率与治疗总有效率,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溃疡结肠炎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西医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将中医针灸应用到慢性溃疡结肠炎治疗中的有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到2016年6月这一期间到我院就诊的慢性溃疡结肠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分析组40例施予中医针灸治疗,基础组40例施予西药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分析组治疗总有效率是97.5%,明显比基础组的80%高,且分析组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是2.5%,明显比基础组的22.5%低,(P<0.05)。结论将中医针灸应用到慢性溃疡结肠炎治疗中,不但可实现显著疗效,而且不会有严重不良反应出现,安全性理想。关键词慢性溃疡结肠炎;中医;针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溃疡结肠炎患者药物灌肠改良方法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溃疡结肠炎患者10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灌肠方法,实验组采用改良的灌肠方法,对两组的灌肠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59.6%显著低于实验组92.3%,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溃疡结肠炎治疗方面,改良后的灌肠方法治疗效果更佳,药液起效快,停留时间长,患者痛苦小,满意度高,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炎 溃疡性 改良方法 保留灌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清热利湿益肠汤治疗溃疡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溃疡结肠炎患者66例,对比采用清热利湿益肠汤(观察组,33例)与柳氮磺嘧啶(对照组,33例)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清热利湿益肠汤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96.97%;对照组患者为75.76%,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愈人数其组间差异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溃疡结肠炎时,可以给予患者清热利湿益肠汤治疗,能够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且预后质量较好,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清热利湿益肠汤 柳氮磺嘧啶
  • 简介:摘要目的重点剖析在治疗UC(溃疡结肠炎)时,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的有效。方法抽取本院在2015年1月至11月收治的58例UC病人,依据治疗方法将其分成中医和西医两组,中医组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西医组使用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法的有效。结果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中医组为93.55%,西医组为79.31%,两组数据比较存在较大差异性,有统计学研究方面的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的症状情况均得以改善,中医组病人在腹痛、血便、腹泻等方面的症状积分明显优于西医组(P<0.05)。结论在治疗UC时,为病人选择采用灌肠及中药内服治疗法效果明显,且中药治疗与西药治疗相比更具安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UC 灌肠 中药内服 西药 有效性
  • 简介:摘要溃疡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肠病,目前认为和免疫调节紊乱、遗传易感性、感染及环境等因素有关。西医上多采用美沙拉嗦、柳氮磺胺毗啶、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治疗,但总体效果欠佳,副作用明显1。而中医针灸治疗UC疗效确切,本文主要总结了针灸治疗该病的选方特点,以及相应中医理论进行探讨,望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针灸治疗 穴位 中医理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采用中医疗法对溃疡结肠炎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一年内入院溃疡结肠炎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9例。实验组给予中医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柳氮磺吡啶。采用SPSS16.0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有效率为82.8%,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疗法对溃疡结肠炎进行治疗具有良好效果,疾病的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中医治疗 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