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制备间胺(MXDA)技术的研究进展。通过对反应机理的深入探究,观察加氢催化剂,固定床连续工艺流程和分离工艺,并总结有效抑制副反应发生和提高催化剂长周期运行的可行策略。

  • 标签: 化学工程 间苯二甲胺 反应工艺
  • 简介:合成了新的三氮烯试剂--2-羟基-4-磺氨基-3-(4-硝基)-三氮烯.研究了在TritonX-100表面活性剂存在下与汞的显色反应.在pH=10.0-11.0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与汞形成2:1型浅黄色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λ=535nm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21×105L·mol-1·cm-1.Hg2+的浓度在0-12μg/25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相关系数r=0.9994.该方法的检出限量为0.5μg/25mL.用拟定方法测定工业废水中的汞,五次测定的RSD<3%,加标回收率为98.2%-102.5%.

  • 标签: 2-羟基-4-磺酰氨基苯-3-(4-硝基苯)-三氮烯 显色反应 光度法
  • 简介:[摘 要] 硝基(NB)是聚氨酯材料的基本原料和精细化工的重要中间体,其生产废水中主要的污染物为NB等。NB为生物难降解化合物,我国要求工业排放废水中NB物质的质量浓度≤2mg/L,因而NB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很受关注。目前NB废水处理方法主要有化学氧化法、生物降解法及物理法,近年来外对这3种处理方法的研究都有了新进展。

  • 标签: [] 硝基苯 化学氧化 生物降解 吸附 萃取 废水处理
  • 简介:本文从药包材材料、印刷油墨类型、相关法律法规出发,探讨了药包材中溶剂残留可能的来源,发现从目前市场上收集到的部分无油墨中检测出有溶剂(主要为甲苯)残留,部分药包材企业生产中所用的油墨原料并未达到工信部及YBB标准中有关无溶剂残留的要求,导致部分药包材产品中溶剂残留量超标。并且食、药包材相关标准中尚无对油墨原料进行规定,质检系统也没有强制规定印刷用油墨中应无溶剂残留,药包材印刷所用油墨的生产处于交叉监管的盲区。

  • 标签: 药包材 印刷油墨 苯类溶剂残留
  • 简介:2-(2-氧基氧基)-1-氯乙烷是合成卡维地洛的一个重要中间体,以2-(2-氧基氧基)乙醇为原料,合成了该化合物,并对合成溶剂、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1,1-二氯乙烷为溶剂,当原料氯化亚砜和乙醇配比为2:1,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1.5h时产品转化率最高,达95.2%。

  • 标签: 卡维地洛 二氯亚砜 2-(2-甲氧基苯氧基)-1-氯-乙烷
  • 简介:摘要:本文用流点法、粘度曲线法等方法对12%维氯虫甲酰胺悬浮剂的配方组成进行筛选,最终确定的配方为:维盐有效成分含量为3%、氯虫甲酰胺有效成分含量为9%、ZX-556 2%、ZX-EP311 3%、黄原胶0.2%、硅酸镁铝1.5%、乙二醇4%、防腐剂S-30 0.3%、消泡剂TIS-382 0.3%、水补足至100%。

  • 标签: 甲维盐 氯虫苯甲酰胺 悬浮剂 配方
  • 简介:目的:建立快速、准确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羟、乙、丙、丁酯中的有关物质。方法:采用C18柱,流动相为甲醇-1%的冰醋酸(60:40),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254nm。结果:羟、乙、丙、丁酯的自身对照溶液在各供试品溶液0.25%~4%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对羟基苯甲酸、羟酯、羟苯乙酯、羟丙酯、羟丁酯的检测限分别为0.5065。0.4935,0.4900,0.4975,0.5430ng,5组分之间的校正因子均在0.8~1.3范围内,5组分的响应因子(峰面积/供试品的浓度,y)与其化学结构侧链上含碳数(n)成正比,Y=-0.0727n+1.2179E-09,r=0.9932。结论:该方法简单、快捷,灵敏度高,同时适用于羟、乙、丙、丁酯有关物质的测定。

  • 标签: HPLC 有关物质 羟苯甲酯羟苯乙酯羟苯丙酯 羟苯丁酯
  • 简介:摘要:建立一种专属、灵敏的气相质谱分析方法,用于测定奥利司他中磺酸酯。实验结果表明,磺酸酯检测限是1 ng/ml,在1~60 n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 为0.9981,在33.36~50.04 ng/ml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80.7~104.6%之间。本方法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奥利司他中磺酸酯的检测。

  • 标签: 奥利司他 苯磺酸甲酯 气相质谱
  • 简介:本文通过对存在于纤维蛋白原和其他内源性整合素内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序列结构的分析,在前文N-取代-O-对脒苯胺基羰甲基-L-酪氨酸酯的基础上,为了探讨空间臂极性的变化对化合物活性的影响,以氧乙基代替胺基羰甲基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含有酪氨酸骨架的非肽模拟物,本文还测定了化合物抗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的抑制率,结果表明,12个化合物中有9个在10^-6mol.L^-1时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Ii抑制作用最强。

  • 标签: 非肽类纤维蛋白原受体拮抗剂 N-取代-O-对甲脒苯氧乙基-L-酪氨酸甲酯 合成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 简介:摘要解原体(UU)属于机会致病微生物,广泛定植于育龄期女性生殖道,可通过垂直传播造成胎儿感染。新生儿UU感染后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如肺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脑膜炎及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因此,了解UU的生物学特性、流行病学特点及与UU感染相关的新生儿疾病,重视UU的早期筛查和早期干预,把握最佳治疗时机,对避免新生儿期UU感染的严重后果和改善远期不良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新生儿疾病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 简介:原体(UreaplasmaUrealyticum简称UU)主要寄生在人体泌尿生殖道中,可引起男性和女性不育,目前国内外对UU与不育关系的研究较多,但对于临床治疗UU感染问题报道甚少,UU无细胞壁,对干扰细胞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敏感,本文就感染UU的不育夫妇的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治疗对象:UU培养为阳性的不育症病人313例,其中女性150例,随机分三组;男性163例,随机分四组。1.2药物选择:分别选用美满霉素、土霉素、吡哌酸、氟哌酸。

  • 标签: 溶脲脲原体 美满霉素 治疗体会 转阴率 女性不育 科研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殖道解原体(UU)感染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在雅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就诊并愿意接受检测的不孕患者65例、同期因早孕行人工流产者随机抽取58例作对照进行解原体(UU)检测。结果不孕组65例中UU阳性者32例,占49.23﹪,对照组58例中UU阳性者9例,占15.5﹪。结论不孕组UU阳性检出率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盆腔粘连、反复自然流产和不孕与生殖道解尿原体(UU)感染有关。

  • 标签: 解脲脲原体 不孕 盆腔炎 异位妊娠 复发性流产
  • 简介:虽然培养法是Uu检测的,邹先彪[12]用夹心法检测Uu抗原并与传统的培养法相比较,实时PCR技术对于Uu的定量检测和简单分群的发展

  • 标签: 原体诊断 技术研究进展 脲原体
  • 简介:目的收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疑似非淋球菌尿道炎泌尿生殖道标本130份,分析支原体感染的情况及耐药状况,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提高疗效。方法对130份标本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计数及药敏试验试剂盒(比色法)(MycoplasmaIST2)进行支原体的检测、计数及药敏试验。结果在130份标本中,检出支原体共59份,检出率为45.4%。解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uu联合Mh的阳性率分别为42.3%(55份)、1.5%(2份)和1.4%(2份)。uu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分别为多西环素(100)、四环索(98.2%)、交沙霉素(89.1%)、克拉霉素(87.3%)等。耐药率最高的是环丙沙星(73.4%),其次是氧氟沙星(47.3%)。结论在支原体导致的非淋球菌尿道炎中,主要由uu引起(93.2%,s5/S9);临床治疗推荐使用多西环素、四环素、交沙霉素、克拉霉素。

  • 标签: 泌尿生殖道 支原体 非淋球菌性尿道炎 药敏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氨蝶呤(MTX)治疗眼瘢痕性天疱疮(OCP)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6年9月至2019年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眼科行MTX治疗的OCP患者5例(10眼),其中男2例,女3例。观察MTX治疗6个月、12个月OCP炎症的进展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患者OCP平均发病年龄51.8岁(38~66岁),开始免疫治疗年龄54.4岁(39~68岁)。MTX治疗6个月,OCP好转3例,OCP部分活跃1例,OCP活跃1例。MTX治疗12个月,OCP好转4例,OCP活跃1例。活跃患者OCP睑球粘连进展,在MTX治疗12个月后加用利妥昔单抗联合治疗。治疗过程中,1人(1眼)在MTX治疗10个月时发生角膜病毒感染。另有2例应用MTX后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1例转氨酶轻度升高。随访期间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出现。结论:对于OCP患者,MTX耐受良好,早期应用有助于控制眼部病情。

  • 标签: 眼瘢痕性类天疱疮 免疫治疗 甲氨蝶呤
  • 简介:由于3-(异丁烯氧)丙基三氧基硅烷具有能同时进行自由基聚合的乙烯基和水解-缩合反应的硅氧烷基,因而它是制备兼具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优良性质杂化材料的优良单体。利用其硅氧炕基水解-缩合或者进一步缩合反应的性质,将其与其它材料聚合或接枝可达到优化材料的目的。

  • 标签: 3-(异丁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偶联剂 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