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05 个结果
  • 简介:介绍了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概念和评估方案,并据此估算和分析了1990年和1997年黄土高原地区130个县市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分布现状;然后利用IPCC推荐的最新GCM模拟结果确定了我国西北地区未来2010~2050年气候变化情景,在现有和设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情景下分析了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可能变化,并讨论了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 农业生产 气候脆弱性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甘肃省1998年小麦生长农业气象条件的主要特点是:去年伏秋(1997年8~10月)降水明显偏少,麦田收墒严重不足,封冻前底墒很差;冬季气候温暖,降水少;开春后,作物生长关键期降水场次多,适时适量。总体来看,1998年小麦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2月份以前...

  • 标签: 农业气象条件 土壤相对湿度 小麦生产 甘肃省 关键期降水 旱作农业区
  • 简介:“国际农业气象与食物安全研讨会(InternationalSymposiumonAgrometeorologyandFoodSecurity)”于2008年2月18~21日在印度共和国安德拉邦首府海德拉巴(Hydera—bad)举行。本次会议由印度农业气象学家(者)协会和旱地农业中心研究所(CRlDA)组织举办,由印度农业研究委员会(1CAR)、国际热带半干旱地区作物研究所(1CRISAT)、世界气象组织(WM0)、印度科技部科技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安恩德(Anand)农业大学、AcharyaN.G.Ranga农业大学、

  • 标签: 农业气象 食物安全 印度 国际 世界气象组织 空间研究组织
  • 简介:WMO农业气象学委员会(CAgM)第14次届会于2006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召开。2006年10月28日上午10时CAgM主席P.R.Motha先生(美国)宣布会议开幕。以中国气象局副局长许小峰博士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一行6人出席了此次届会。代表团成员包括预测减灾司副司长翟盘茂研究员、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与生态室主任王建林、国家气候巾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张强、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姜朝阳博士后和国际合作司双边处钱鑫,此外,中国气象局还派出4名外事服务巾心的翻译担任会议同声传译工作。会议期间,大家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圆满完成了会议各项议程。

  • 标签: 农业气象学 委员会 WMO 中国代表团 中国气象局 国家气象中心
  • 简介:为了充分利用光能和空间,充分利用土壤养分保持地力,减轻病虫草害,增加复种指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考虑目前农业生产安排,可在花生、大豆、红薯、西瓜及蔬菜中间套种一季玉米.本文以花生套种玉米为例,介绍玉米套种的农业气象条件和主要技术措施:1适期播种据调查,套种玉米苗比平作玉米苗光照少20%,地表温度低2~4℃,气温低3~8℃,空气湿度高13~37%,套种玉米的梗越窄,不利的小气候特点越明显,使套种玉米苗小、弱、黄、瘦,发育缓慢,在选择玉米播收应掌握两个原则,一是尽量缩短共生期,做到共生期内玉米不进入拔节,二是套种玉米能正

  • 标签: 农业气象条件 主要技术措施 间作套种 套种玉米 空气湿度 小气候特点
  • 简介:农业气象信息技术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气象知识的丰富积累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农业气象信息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是现阶段解决农业生产的分散性、时空变异性、灾害性等问题的有效手段,它的应用将能部分改变农业生产的被动局面.改革开放以来农业气象信息系统在信息监测、采集、处理和信息服务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进步.进入21世纪,农业气象信息技术又在网络的普及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条件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 标签: 农业气象 信息服务 天气预报 灾害预防
  • 简介:受科技部委托,中国气象局科技发展司2005年7月1日组织专家组对“农业气象灾害(干旱和冷害)综合应变防御技术成果转化”项目进行了验收。专家组认为,该项目超额完成了合同书规定任务,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该项目用定量化、信息化、综合应变技术代替原来传统的单一、经验、半经验性的措施,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改变传统的灌溉制度和方式。该项成果在初步的业务化和生产实践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 标签: 技术成果转化 农业气象灾害 应变 防御 冷害 干旱
  • 简介:近百年来,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正在使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显著增加.这些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氯氟烃和一氧化二氮等,这将使温室效应增加,平均来说,会使地表更加变暖.中国作为全球环境的一个地区,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相似,尤以北方地区冬季变暖明显.那么,江西气候变化趋势如何?冬季气温是升还是降?对农业生产将产生什么影响呢?这一问题已为各有关部门重视.为此,揭示我省冬季气温变化的本质,将为我省

  • 标签: 冬季气温 对策分析 农业生产 江西省 中国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趋势
  • 简介:气象灾害与粮食生产──1995年乌盟农业气候分析董关水(乌盟气象处)1995年乌兰察布盟先后遭受了严重的春旱和初夏干旱、秋涝、早霜冻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灾害涉及全盟14个旗县市的254个乡镇(苏木),占89.4%。受灾面积1224.4万亩,占总播面积的...

  • 标签: 气象灾害 粮食生产 热量 光温条件 霜冻
  • 简介:根据欧亚地区大尺度环流调整,应用天气学原理对鄂尔多斯地区2007年9月26日-10月13日持续性阴雨天气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持续性阴雨天气与历史同期相比特点、距平百分率、几个主要大尺度天气系统的演变及中低纬度天气系统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对今后中秋季节持续性降水天气的预报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大尺度天气系统 持续性阴雨天气 主要影响系统
  • 简介: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的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的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 水资源利用现状 可持续利用
  • 简介:阐述了黄花菜的生育特性及其对气象条件的要求,并分析了湖口县黄花菜生产中的农业气象灾害,从而提出了具体的减灾对策.

  • 标签: 气象灾害 黄花菜 开发 对策
  • 简介:农业气象观测规范》自1994年正式使用以来,我们发现《规范》中有两点规定会给实际工作带来计算数据不能反应真实情况的现象,必将影响到观测质量.现提出改进方法,供其他台站人员参考.1、农作物播种出苗后,第一次测生长量,按《规范》规定,要求算作物分器官或单株干重.以水稻为例,由于水稻三叶期植株较小,所得单株干重在0.05克以下,而《规范》上要求其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如按要求则计算结果将以0.0克记入观测薄,这就表示农作物没有干物质积累,但实际上作物一定有干物质积累.如下表1所示: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应保留二位小数,才能合理地解决测定结果,同时也保证了业务质量.

  • 标签: 农业气象 观测规范 两个问题 作物生长率 《规范》 干物质积累
  • 简介:用柴达木盆地南缘3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7年≥0℃、≥5℃、≥10℃界限温度资料,分析了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各界限温度的初日、终日、积温及初终间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发现柴达木盆地南缘各界限温度时空变化均呈现初日提前、终日推迟、积温和初终间日数增加的趋势,地区和年代际不同各界限温度变化不一致。

  • 标签: 界限温度 积温 气候变化
  • 简介:利用江苏省及周边地区地面气象站和探空站气象要素及PM_(2.5)质量浓度数据,对2013年12月上旬影响江苏及周边地区的一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持续性雾霾天气过程中,925hPa和850hPa西南气流维持时间较长,使得中低层逆温结构持续维持。强冷空气是驱散雾霾的主力军,弱冷空气造成贴地逆温维持,对连续雾霾没有清除作用,反而增加了雾霾的持续性。冷空气影响前为上升气流,结束后转为下沉气流,垂直速度小及下沉气流造成逆温持续维持。持续性逆温或等温是雾霾长时间维持的热力条件,小风速及弱垂直运动是动力条件。东南风为大范围雾的形成和维持提供充足的水汽条件。

  • 标签: 持续性 雾霾 边界层 逆温 冷空气
  • 简介:1引言从2005年6月17日傍晚起到22日闽北地区(本文闽北地区包括南平市及三明北部三县,下同)出现了历史罕见的连续五天的区域性暴雨、大暴雨天气过程。其中有17个站次出现大暴雨、1个站出现特大暴雨;过程平均雨量达到460毫米,强降水中心在建宁(雨情详见表1);南平下里庵站最大三天洪水流量为历年洪水总量第一,超过“98.6”洪水。由于这次暴雨天气过程降水范围大、强度强、

  • 标签: 闽北地区 演变分析 暴雨过程 持续性 “98.6”洪水 暴雨天气过程
  • 简介:利用中国站点日降水资料对1981~2011年我国南方地区区域持续性暴雨(PHREs)进行了分类研究。按照区域内至少连续5d或5d以上有不小于10个格点[分辨率0.25°(纬度)×0.25°(经度)]出现大于等于50mm降水且相邻两日雨带重合率不小于20%的标准,采用客观分析的方法分别挑选出我国江淮区域和华南区域PHREs。江淮区域非台风影响的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6月中旬到7月中旬,平均持续8.29d,华南非台风影响的PHREs34例,集中发生在6~7月,平均持续6.24d,这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强度均呈年代际增长。江淮区域受台风影响的PHREs4例,集中发生在7月中下旬到8月初。华南受台风系统影响的PHREs31例,集中发生在7~9月,此类事件的发生频次和系统强度在2000年以后均明显上升。采用场相关的客观分类方法对非台风影响的PHREs进行较为细致的分类,将江淮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A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南)、B型(主雨带在长江以北)和C型(主雨带在长江沿江地区),将华南区域持续性暴雨事件分为E型(主雨带在云贵高原以东)和F型(主雨带位于云贵高原和广西),该分类将为下一步的机制研究提供帮助。

  • 标签: 持续性暴雨 客观方法 江淮 华南
  • 简介:利用气象探测资料和环境监测数据,采用统计分析、环流演变分析、物理量诊断以及后向轨迹法分析了长春市浮尘发生的气候特征和2011年5月12日长春市出现的一次持续时间较长、污染程度较重的浮尘天气过程。结果表明:长春地区浮尘天气整体上呈波动性减少趋势,3—5月是主要发生时期;本次浮尘天气过程沙源来自蒙古国中部和内蒙古中东部,并随高空急流的输送影响东北地区,本地沙源没有补充;高空急流明显、地面风速较小、温度露点差较大、内蒙古东部辽宁省北部存在弱风区、整层大气稳定是该区域未出现沙尘暴而出现浮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浮尘 沙源 后向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