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邓小平作为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他重新确立和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新时期的战略起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伟大征程的顺利推进;立足国际局势和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作出两个影响深远的重大战略判断;抓住三个关键历史节点的发展机遇,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乘风破浪。从战略上解读邓小平,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领略他目光远大、举要驭繁的战略家风采,对于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改革开放 战略思维
  • 简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对扶贫开发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思想深邃、战略高远的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习近平新时代扶贫开发战略内蕴着三个层面的科学思维方法:在顶层设计维度体现为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和辩证思维;在规范要求维度体现为人民中心思维、党建思维、底线思维、法治思维;在具体实践维度体现为创新思维、精准思维、务实思维、合作思维。对这些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和归纳总结,并在实践中充分掌握和运用这些科学思维方法,对于我国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习近平 新时代 扶贫开发 科学思维
  • 简介:邓小平高度重视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创建和发展立下了不朽功勋。其石油工业发展战略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考虑石油工业发展的问题,多次视察油田,关心石油生产,提出战略东移的思想;要提高石油工业的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认为石油工业要建立在科学进步的基础上,重视提高职工素质,进行石油企业管理制度改革;要从多方面来保障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石油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更好地实现石油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邓小平的石油工业发展思想既高瞻远瞩又切合实际,对我们当前进一步推动石油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石油工业发展 战略思想
  • 简介: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为实现这个历史使命,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作出了艰辛探索,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和具体途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设历程,就是围绕着推进、实现这个宏伟目标而展开的。今天,站在民族复兴的历史门槛上,回顾老一辈革命家为这个伟大战略的提出、完善所作的历史贡献,无疑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

  • 标签: 毛泽东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战略构想
  • 简介:重新反思毛泽东时期农村治理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十分重要。这一战略的产生基于人多地少、农业生产条件落后、国家工业化压力空前的基本国情。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合作化而集体化,实现农民组织化;通过农业上的“精耕细作”和“社队企业”的发展,实现农村产业形态的多样化,从而创造“在地工业化”和“在地城镇化”的有利条件。这是一条既不同于苏联集体农庄,也不同于西方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它坚持在民族和国家战略目标下去思考农治问题;坚持把“组织起来”作为实施农治的根本基础;坚持把“农工并举”作为农治中发展生产和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基本思路;坚持农民主体论;坚持以农民的解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农治的根本价值。我们不能忽视中国农民与西方国家农民在人均生产要素拥有状况方面的不同,也不能混淆社会主义与自由主义在纠错和救济方面的不同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我们更需要继承、发展毛泽东的农治战略

  • 标签: 毛泽东农治思想 乡村振兴 合作化 人民公社
  • 简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保障在于乡村有效治理,而有序的农民政治参与是乡村有效治理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环节。通过实地调查发现,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存在着参与能力较弱、目的功利性较强、非制度化现象较严重和成本较大等问题,严重影响乡村有效治理,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当前,需要采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降低农民政治参与成本,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制度、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加强农村工作队伍建设,发展农民政治文化、开创乡村文化新局面等措施来提升西部贫困地区农民政治参与的质量,推动乡村治理的有效治理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 标签: 乡村振兴战略 西部贫困地区 农民政治参与 乡村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