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5 个结果
  • 简介:研究针对汉语(二语)教学会话语料语义功能的检索需求,基于汉语国际教育动态语料库,探讨了一种语料库语言信息标注框架。围绕日常口语交际的主要目的以及教学范围,提出19类对答结构,刻画了引发语与应答语的基本形式。以此为基础,开展对答结构的自动识别算法研究,选取问候、感谢、祝贺、赞扬、介绍5个类别进行试验,实验测试在准确率和召回率上均取得较好的成绩。对答结构的标注框架对于会话语料相关表达式的抽取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自动识别算法可用于语言信息的自动抽取以及语料库扩展应用软件研发等。

  • 标签: 汉语二语教学 标注框架 对答结构 语义功能 自动识别
  • 简介: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听说分立的教学模式不利于两种技能的协调发展.本文提出了“交融一分层一互动”的听说一化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理论依据是图式理论、输入输出理论和互动理论.文章结合具体课件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内容和实施流程,并对该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听说课 交融 分层 互动
  • 简介:汉语动结式是在句法中生成的结构,本文从补语对述语的“完结”功能出发,提出补语在汉语动词短语内部投射为“完结短语”,是述语最近的功能短语,是动词的“内部”,补语给述语动作一个“完结”状态。并通过分析名词短语的受影响性,指出动结式的宾语是补语指派的论元。“完结短语”这一理论假设解决了将补语处理为句子第二谓语所产生的很多理论问题,使动结式分析具有语言类型学的普遍意义。

  • 标签: 动结式 补语 内部情态体 “完结短语”假设
  • 简介:针对职前培养与职后教育脱节问题,在师范教育人才培养措施上,首先专业知识方面,需做到博而精,并对此加以建构和管理;在专业技能训练上,在"请进来"和"走出去"模式以及具体技能课程的引领下,不断提升,迅速成长;在专业责任人负责制上,以仁爱待学生,平等交流,与时俱进,反思自我,及时补充纠正,从而推动"终身教育"进程,达成两者的一化。

  • 标签: 职前培养 职后教育 衔接 师范生 专业成长
  • 简介:书信文章经常被选入教材之中,苏教版也不例外,六年级教材中就有一篇,那是巴金爷爷写的《给家乡孩子的信》。遇上这样的课文,既是老师的幸事.更是学生的幸事,因为老师因此而多了一次指导学生强化练笔的好机会,而学生也多获得了一次锻炼习作能力的好机会。一般地,就来往的形式来看,人与人之间的信件有两种形式,或来信,或回信。不管哪种形式,都是练笔活动的好材料。如果是来信的话,就可以顺着它的意思写一封可能的回信:

  • 标签: 书信体 教材 孩子 家乡 改写 逆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