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本文有感于当代教育形势的发展及近年来国家教育改革大潮的掀起,各大艺术院校扩招带来的学生普遍基础下降的实际问题对艺术教育进行分析,并着重从这两方面展开思考。时代对教育提出了什么新要求?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专业人才?涉及到高等教育的定位问题。时代需要的这种专业人才我们如何培养?涉及到我们的学科建设。各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什么样的条件基础?又涉及到我们的基础教育问题。笔者将学科建设的能指和基础教育的所指放到当代的语境中去思考,试图寻找其中的内在错位,由此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科建设和基础教学提出个人粗略见解。

  • 标签: 艺术教育 学科建设 审美 创造力
  • 简介:现代建筑的民族主义是基于19世纪初的浪漫主义而兴起的。对于1900—1940年意大利现代建筑的民族主义主题,可以从两方面来进行认识。首先,它呈现出了在早期的浪漫民族主义文化与晚期政治上的法西斯民族主义之间相互影响的问题。其次,它表现了建筑和装饰艺术现代主义风格发展的多元化观念。

  • 标签: 1900-1940年 意大利 建筑艺术 民族主义 现代主义 艺术风格
  • 简介:当前,美术作品拍卖越来越热,拍卖业日益繁荣。拍卖由于其组织严密、公开性强、影响面广等特点,在美术作品各种交易形式中最具吸引力,受到美术家和美术品投资者和收藏家的广为关注。美术作品拍卖,是一种充分利用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的美术作品交易方式,是美术作品买卖双方通过专门的中介企业——拍卖行,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商业

  • 标签: 美术作品 拍卖人 法律问题 拍卖行 委托人 所有权
  • 简介:中国画在其独立自存的文化系统里.按照自身的发展逻辑,在不断地发展演变过程.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有民族传统的绘画程式。虽然这套程式也注重师法自然.但它有别于西方绘画中的写生。这是因为“在中国画中.自然受制于程式,一切自然形象都要在程式得到改造”。“由于中国古典哲学的宏观性把握和非科学序列性.中国画家在认识世界时.一开端就排除了时空的序列性制约,将客体世界纳入视觉加工性心理综合之中.形成了一种非单层次的表象性复合结构。”

  • 标签: 中国画 临摹方法 绘画教育 绘画技巧
  • 简介:在本文中,我要简略阐述的一个问题旨在关注我们缘何将一位画家视为创作作品的个性之人,其创作迥异于他人,所处之总体文化环境为其提供了创作的源泉.我谨以15世纪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PierodellaFrancesca)为例,来说明此问题.

  • 标签: 画家 创作 阐述 源泉 题旨 他人
  • 简介:美术史论家的自画像——《百美图》选辑()包立民颊上三毫我认识刘曦林在80年代初,读他的第一篇大作是《艺海春秋——蒋兆和传》。当时我刚从文学圈转向美术圈,正在试着为工笔重彩老画家潘挈兹、刘凌沧撰写回忆录。记得有一篇写刘凌沧的拙作,与他的《蒋兆和传》(...

  • 标签: 美术史论家 刘凌沧 蒋兆和 工笔重彩 刘曦林 颊上三毫
  • 简介:1874年春天,在法国巴黎有那么“一伙儿”画家,用不着沙龙评委会的许可,165件作品吊起了巴黎人的胃口。这是一个包容浪漫情调的天下,他们享受纯朴的阳光,感悟自然的气息,即热情洋溢,又豪迈奔放地炽爱自然,以绚丽多姿的色彩写生阳光。在当时学校派律定画风的时期。在法兰西学院门前,德拉克罗瓦与安格尔矛戈相见的时期,固守学院精神,已到了相当固执的程度。因

  • 标签: 戴士和 油画作品 印象主义 绘画风格 现实主义 艺术精神
  • 简介:尽管无论是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建筑都是人类文明的初始点,但对建筑的历史研究却大大地晚于其他学科史的研究;这不能不被看作是建筑学令人扼腕的一个侧面.但是在今天学科界线越来越模糊的时代,对于构成历史学这门有关人类全部文化经验的学科之重要分支的建筑史学而言,历史学的各种学理性探讨都无不给建筑史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观念.

  • 标签: 建筑史学 中国 西方 建筑艺术 建筑风格 学科建设
  • 简介:美术作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对于一个国家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世界各国通过国内法律和国际条约来规范和调整美术作品的国际贸易行为。本文就贸易实践中出现的一系列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阐述了我国美术作品进出口管制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情况。

  • 标签: 法律 美术作品 国际贸易 权利 合同 鉴定
  • 简介:是人类的文明将“性”这个生物的自然属性变得复杂而暧昧,成为最能体现社会权力关系的领域。但是现代社会把“性”作为知识进行理性探讨,使之走出单纯的道德伦理范围,当代社会进一步改变了对“性”的漠视和遮蔽.“性”似乎更加自由自主了,但商品经济社会又不可避免地更加导致了“性”的异化和权力化。“性”在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讳莫如深的领域.虽然在现实并不是完全没有对它的表现.可是这种表现不是处于边缘位置,就是以某种遮蔽与暧昧的方式微妙的呈现着.只有深入细致的解读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意味。当代对性的研究以及艺术上对它的表现已经逐渐合法化.但是这个转变过程充满了复杂微妙极有意思的戏剧性变化.本文通过若干作品的分析,探讨其中耐人寻味的关系及其意味。

  • 标签: 作品指向 表现策略 “性”意识 中国 当代艺术
  • 简介:水彩课过去在美术师范系、科教学,始终都是色彩基础训练的主要课程,大约从"文革"开始,水彩课的地位就被水粉取代了。但经过二十余年的教学实践检验,人们对这一变动,似乎早就持怀疑和否定态度了,继之也就提出了在美术院校——尤其是在美术师范系、科教学,恢复水彩课原有地位的建议。其实,不少院校,已经先后自发地把水粉改回到水彩了。由水

  • 标签: 美术师范 水彩画 形象教学 基础训练 颜色调整 地位
  • 简介:在古代,对笔法的重视是不言而喻的。书法的用笔犹如中医的脉法,武术的拳法,军事的阵法一样重要。甚至到了有人因为想得到笔法诀要而唾血掘墓的程度,如传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记载的,作为钟繇弟子的宋翼竟然是在钟殁后人掘其墓,他得读钟所撰《笔势论》而“名遂大振”,笔法的神秘与珍贵远超乎今人所能想象的程度了。淸包世臣在《艺舟双楫》里不是也说:“古人于笔法,无不自秘者。然亦以秘之甚,故求之者心挚而思锐,一得其法,则必有成.”

  • 标签: 笔法 用笔 笔阵 诀要 包世臣
  • 简介:主持人按:崇尚批评的学术性、艺术化向度与批评的独立意识和自主状态,弘扬批评主体精神,坚持书法批评的本位性,一直是“点击·2003”栏目努力的方向。至本期,该栏目已编发了对王镛、韩天衡、王冬龄、石开、孙伯翔、林健、周俊杰、徐正廉、马世晓、马士达、郭子绪、李刚田诸位书法家、篆刻家的10余篇品评文章。作为编者,很高兴有众多的朋友关心、支持这个栏目,惠赐大作。对此,我们深表谢意。本期该栏目推出了《观念与实践——郭子绪书法创作的矛盾性格》、《望崦嵫而勿迫——郭子绪书法蠡评》、《李刚田篆刻直解》、《至乐无乐至誉无誉》4篇文章,希望读者朋友喜欢。若有见仁见智高论,请撰写成300字左右短文,惠寄本刊“点击·2003”栏目,我们将择优在“点击·2003精彩回应”刊发。读者朋友:期望你一如既往支持本栏目。大河诸子

  • 标签: 观念 矛盾性格
  • 简介:  10多年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无论从经营规模还是经营模式和理念,都在不断与国际艺术品市场接轨.……

  • 标签: 中艺 中国艺术 导向标
  • 简介:随着新技术新媒体以及全球市场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强调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国际化的设计师,那么这样的设计师应具备什么呢?从人的品质到艺术美学功底,再到设计水平、技术知识,还有客户协调能力等等,涵盖的方面太多了。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既应该能够精通视觉设计的语言通性,又能够在设计充分展示文化个性,越

  • 标签: 文化个性 视觉传达设计 设计师 视觉设计 学生 设计水平
  • 简介:由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发展的城市文化形象”学术论坛,于2005年12月17日在中央美术学院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教授和中央美院客座教授、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陈刚主任,带领中央美院“建筑与城市文化研究”博士班成员,与20余位学者、艺术家和建筑规划专业人士一道,深入地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积极地探讨当代中国城市发展的可行模式。在全天的讨论,与会者的观点屡次出现了激烈的交锋和碰撞,这种既热烈又理性、既尖锐又包容的学术讨论气氛在学界也是罕见。

  • 标签: 城市文化形象 学术论坛 中央美术学院 建筑规划 客座教授 城市化进程
  • 简介:水墨是传统绘画的精髓,积淀了中国文人画的内核。当代围绕着水墨进行了正反两方面的辩论,所以如此,是因为水墨自身和新时期的大背景所至。首先,传统水墨大都重视笔墨韵味而相对轻视物象,故而显示出宜看而不耐观,把握有趣而展出效果欠佳。其次,新时期画家们不囿于传统水墨所既定的模式,变革的观念愈演强烈。就水墨而言,需要解决一个中心问题:如何面对现代生活和现代人精神追求,能否将水墨的发展成为中国现代文化的参照物。

  • 标签: 水墨 人物画 墨韵 中国文人画 传统绘画 笔墨
  • 简介:美术在数学教学的渗透──小学数学《图形教学》的问世杨立群人类美术的起源,是从简单的图形符号开始的。时代发展到今天,造型艺术已经是极高境界的形态。但是,美术应该从画家的圈子里扩展开去,使广大百姓都能重新掌握那些最简单、原始的图形符号,使之更广泛地成为...

  • 标签: 数学教学 美术基础 图形符号 杨立群 进位加法 小学低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