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200 个结果
  • 简介:李纯一先生是音乐学界颇受学人敬重的老一辈专家学者。我们这一代人大概都是读着纯一先生的史学著作成长起来的。值此先生95岁华诞庆典之时,看到先生依然健硕敏捷,文思灵动,不禁感念顿生。捧读先生的《困知选录》(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其间所收29篇文稿浸润着的“困知”精神,着实让笔者心动不已。今仅将其间与自己所从事研究关系密切的、与乐律学史有关的几篇文稿析出,静心拜读,

  • 标签: 治学思想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精神 感悟 专家学者 史学著作
  • 简介:欧阳修中期音乐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审美论方面,其核心审美观念是"淡和"。"淡和"不但在中国传统的音乐审美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也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个性特色的集中体现。这种"淡和"音乐美学思想是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化基础之上的产物,在传统诸子百家的思想流变中,道家与儒家逐渐在中国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其中道家的美学观点"淡"与儒家审美观点的"和"也在传统思想的长河中得到融合,其融合的起始在目前学者的观点中多把周敦颐当成"淡和"的首创者。本人通过对欧阳修音乐美学思想进行全面研究发现,其中期音乐美学思想集中体现在"淡和"方面,而且,欧阳修在26岁时就明确提出了"淡和"的观念,其时周敦颐在刚满16岁,因此,"淡和"之美的始作俑者应该欧阳修。"淡和"不但是一个音乐审美的概念,而且是一种哲学观,一种人生态度,一种世界观,一种自然观。由于"淡和"的内涵丰富,因此,历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都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涉及到"淡和"的本质研究,正是历代学者对"淡和"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扩展,因此,"淡和"的内涵意蕴也在不断的丰富之中。

  • 标签: 欧阳修 音乐美学 淡和
  • 简介:2006年11月17日下午,我院作曲系与音乐学系联合举行了纪念已故作曲系杰出的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盂文涛教授的学术思想研讨会。我院党委书记杨锋教授、副院长彭志敏教授出席,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我院教师和学生代表、盂文涛教授的家属和生前好友共40多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学术思想 音乐理论家 音乐教育家 党委书记 作曲系 音乐学
  • 简介:音乐是什么?音乐的本质如何?音乐的表现世界有什么特殊性?这些饶有兴味又异常烦难、千百年众说纷纭、始终困惑美学家和音乐美学家的理论问题,居然被一位从事音乐实践(高胡演奏)的年青少壮的演奏家余其伟深刻地思考着,并渐形成着余氏特色的答案和表达方式。令人惊喜不已。

  • 标签: 余其伟 音乐美学家 音乐实践 音乐美学问题 苏珊·朗格 演奏实践
  • 简介:《道德经》蕴含了老子丰富的美学思想,其中不乏许多被我们后世推崇的音乐美学思想。本文通过对老子思想核心范畴—"道"的分析,浅谈老子"文不多释、情不多欲"的音乐美学思想

  • 标签: 老子 音乐 美学
  • 简介:高师的钢琴课是一个历练学生钢琴素养的殿堂,而且,能够征服听众耳朵的演奏,不仅仅需要娴熟的钢琴技巧,更需要先声夺人的情感洋溢,所以,动听的钢琴演奏不单单是每一位钢琴演奏者的荣耀,更应该是每一位音乐爱好者的追求,于是音乐思想与内涵代表着一个人的音乐境界,培养良好的音乐情操和音乐素养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尤其是作为高师的一份子,更应该严格的把握乐音的内在,努力培养音乐思想以及涵养。

  • 标签: 高师教程 钢琴教学 音乐思想 内涵精髓 培养发展
  • 简介:青主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颇有建树的音乐美学家和作曲家。基于独特的音乐美学观和音乐功能观,他认为,音乐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拯救人类的灵魂,复归异化了的人性;在于提倡正当的、实在的艺术音乐感化国人,使之得到一种音乐般的艺术化的生活,使人的精神进入尽真尽善尽美的境界。而欲实现该目标,应当突出音乐的审美自律性物质,不再走乐以载道的传统老路;各类学校的音乐教育必须以此为原则,确保教育质量。

  • 标签: 青主 音乐教育 思想 人性
  • 简介:中国戏曲艺术思想史研究、特别是戏曲艺术思想的发展和流变的研究,是一个至今尚未全面、系统地深入发掘和开展的课题。与传统的戏曲理论批评史偏重于理论材料的分析和总结不同,戏曲艺术思想史研究不仅把历代曲论家撰写的剧论、曲论等理论形态的材料作为考察对象,还把与戏曲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发展相对应历史时期的其他艺术理论,纳入考察的范畴;而且更注重从一个时期戏曲作家在创作活动中所形成的共同的创作倾向和审美追求入手,总结其在创作方法、审美情趣、艺术风格和表现技巧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戏曲艺术观念的变化,将戏曲艺术观念的研究与戏曲作家、作品研究紧密结合,针对具体的戏曲艺术现象概括出其所反映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思想,并进而上升到理论批评的层面进行阐释。同时,戏曲艺术思想史的研究是一个“开放式”的研究,通过多层面、多角度的入思方式,来探讨戏曲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的形成、发展及其演变规律,对拓展戏曲艺术理论的研究路径、深入了解中国戏曲独具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观念,加深对戏曲艺术所拥有的哲学精神和美学原则的理解和把握,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戏曲艺术思想史 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研究价值
  • 简介:王少林是江西省著名的二胡演奏家、二胡作曲家和教育家,是中国著名二胡大师马友德早年的得意传人。1963年他在第四届“上海之春”首次全国二胡比赛中获奖(预赛第一名)。在该年的第7期的《人民音乐》中,中央音乐学院的张韶教授对最优秀的四位选手做了高度评价,王先生是其中之一,且文中用了“最为突出”的字眼对他的演奏艺术给予肯定。几十年来,先生对江西的二胡音乐艺术做出了突出贡献,把江西的二胡艺术从一个非常落后的局面引领到现在人才济济的崭新界面。其出色弟子众多,在全国二胡界均有一定影响。

  • 标签: 二胡演奏家 教学思想 《人民音乐》 中央音乐学院 江西省 演奏艺术
  • 简介:陆机《文赋》为批评文病,使用了"应"、"和"、"悲"、"雅"、"艳"五个音乐美学范畴,并由此构成一个有机的音乐美学范畴体系。前人对"应"、"和"、"悲"、"雅"、"艳"有所讨论,但主要从文学审美角度切入,没有将其作为独立的音乐美学范畴进行研究,也未能揭示其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史上的价值。本文从《文赋》出发,并联系陆机其他著作中的音乐资料,分别阐明这五个范畴的音乐美学内涵。陆机首次把"应"、"悲"、"艳"作为音乐美学范畴明确提出,这是他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的重要贡献。

  • 标签: 《文赋》 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著名音乐教育家陈洪(1907—2002)先生,是我国新音乐实践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开拓者之一。他将毕生精力投入在音乐教育中,他的教育思想、音乐理念和高尚的人格情操,深深影响着一代代音乐学子,时至今日,他的音乐思想仍有学习和借鉴的价值所在。

  • 标签: 音乐教育思想 价值论 陈洪 当代 现代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家
  • 简介:黄自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与音乐教育家。本文对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考察与研究。全文分黄自对音乐的本质的认识,黄自论音乐的美与审美两大部分,对黄自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与思想实质进入了深入的论述。

  • 标签: 黄自 音乐美学 内容 形式 自律主义 他律主义
  • 简介: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与矛盾从它们相遇那天开始便从未停止过,东、西方人民也从未放弃过对彼此文化与内心世界的探究。整部歌剧融入了大量的东方元素,使剧情带有神秘感、新鲜感。本文从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总体特征对这部歌剧进行探究。

  • 标签: 《图兰朵》 中国音乐美学思想
  • 简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的发展前景也越来越好,自然而然招收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了,各大高校主攻的专业各有不同,其中高校专业中的舞蹈专业发展时间较短,所以,高校在对于舞蹈专业教育的过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拥有科学、合理、完善的教学理念,才能充分保证在教学过程中的种种问题可以在科学、合理、完善的教育理念下得以顺利解决.将舞蹈专业在高校里发展得越来越好。本文就综合类高校舞蹈专业的教学理念中的人本化教育思想进行探究,分析了人本化教育理念在综合类高校舞蹈教育中的意义,希望可以给各大高校舞蹈教师们提供一些舞蹈教学上面的建议。

  • 标签: 综合类高校 舞蹈 人本化教育思想 意义
  • 简介:魏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和音乐家嵇康(223—263)撰写的《声无哀乐论》,自问世后其思想向为历朝历代人关注。直至20世纪的近代中国,当人们在学习、研究了中国以及西方、东方的音乐美学思想之后,对《声无哀乐论》这一笔古代遗产的思想价值,不但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并且在对具有不同民族文化特征的音乐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中,看到了这一古代智慧的不朽。从其在思想史上的价值来看,《声无哀乐论》的思想,也为今天建设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音乐美学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参照。即使从今天中国音乐美学的学科理论建设来看,这部论著也从学理层面提供了至今看来仍然富于启迪、依然具有很高学术价值的认识成果。

  • 标签: 《声无哀乐论》 音乐美学思想 思想评价 民族文化特征 民族文化特色 学科理论建设
  • 简介:傅山极看重品性修养,主张"作字先作人",并为扭转妍媚书风而呐喊,提出"四宁四毋"之说,开启欣赏书法的"另一扇窗"。"四宁四毋"是经过傅山长期书法艺术的实践得出来的,其具有深远的美学内涵。关键是在空间分割,重点在于字和字的对比关系、笔法、字势、章法等方面,将字与字的对比关系罗列出来,加以组合,即可加强作品给人带来的视觉效果。

  • 标签: 傅山 "四宁四毋" 启示
  • 简介:特奥多·W·阿多诺(1903—1969)的音乐美学观散见于其著作《美学理论》、《音乐社会学导论》等,本论文中,笔者将以《音乐社会学导论》为解读蓝本,结合我国当代大众音乐生活状态,剖析其对民族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的诸多思想精髓,以期对中国当代音乐发展起到启示作用。

  • 标签: 大众音乐生活 消费音乐 安慰功能 精神
  • 简介:孔子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他的思想对中国历代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褒是贬,孔子及他的思想言语始终是中国文人们争论的焦点。孔子对音乐的喜爱和对教育的重视,使其为后人留下的丰富的乐教思想。教育对象全体性的直接表白"有教无类";音乐审美体验性的典范代表"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音乐育人功能性的规范要求"尽美矣,又尽善也"、"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音乐内涵层次性的经典阐释"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等五个方面是孔子乐教思想的基本内容。

  • 标签: 孔子 乐教思想 音乐教育
  • 简介:在浩瀚的戏曲艺术大海里,多少表演艺术家用心血凝铸的万斛珍珠,闪灼着五彩缤纷的毫光。有的集珠成品,贮进了神圣的艺术殿堂,有的口传身授,溶入了后起者的心灵;然而,更多的却散积在艺海里边,或消融于巍巍礁林,或沉埋在莽莽沙滩……这严竣的历史敦促我们这些浮游在艺海里的有心人,品味,珍惜,拾缀,积累,然后将它公诸于世,让那奇异的珠光照射曲苑艺廊,为我们民族的精神宝库增添奇光异彩。

  • 标签: 艺海 美学思想 川剧艺术 曲苑 口传身授 艺术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