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个国家(或民族)是否对本身的文化拥有自觉与自信,决定其文化是越来越繁荣还是逐渐走向衰亡的关键。对于文化的认知和发展,必将经历一个自知——自信——自觉的过程。文化的普及教育即“文化自知”,是文化自信到文化自觉的根基。学校教育是人们学习文化、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在民间自然传承这个主渠道已面临断裂的濒危时刻,怎样更好地开展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承教育,解决好“传”与“承”的关系是值得探究的课题。

  • 标签: 文化的自知 自信 自觉 民族音乐 普及教育 传承关系
  • 简介:文章试摘取库塔克不同时期、不同编制的几部室内乐作品,通过对其分析与梳理,看库塔克在创作的技术运用中的借鉴,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延伸式创新。具体如对巴托克"对称"技术的借鉴运用,以及作曲家偏爱的半音阶、"裁截音程"等技术。这些技术的运用并非"激进"的革新,却同样具有创新性与启发性。

  • 标签: 库塔克 作曲技法 对称技术 半音阶 裁截音程
  • 简介:当代社会音乐文化,是指存在于当下社会中的音乐文化现象,具有当代社会的时效性和创新性。大学校园音乐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音乐文化形态,是社会音乐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音乐文化的整体视野和视角的影响下,

  • 标签: 社会音乐文化 大学校园 当代 人文素养 大学生 音乐文化现象
  • 简介:二十多年来,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中国民族民间文化十大集成志书的编撰工作,这项工作已经进行了二十多年,取得了丰硕成果。文化部的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在这方面起着有力的领导作用,开展了大量的保护和发展的工作。比如举办几届南北民歌擂台赛这样的活动,让人民群众认识到蕴藏在民间的传统艺术之美,引导人们喜爱自己的传统艺术。此外,近年我们国家还成立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保护中心建立以后,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保护工作。该中心推动全国各省市列出保护工程的名录,并设立国家支持的项目,引起了各地对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很多省、市、县已经行动起来,建立起了各自的保护工程名录,并切实地进行工作。

  • 标签: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 民间传统文化 保护法 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 笔谈
  • 简介:<正>和周杰伦这么多年的朋友了,感觉他对音乐有一种绝对的自恋。很多时候他写了一首新歌,我还没有看完,他就会先说:"怎么样,很diao吧?"本来你想说什么,他已经

  • 标签: 自恋 杰伦 崔健 王力宏
  • 简介:拿到《曲艺》第5期,首先吸引眼球的是这个标题:《有感而发话拜师》。我一口气读完了这篇文章,文中对曲艺的拜师进行了精辟、独到、创造性的阐述,引经据典,句句走心;条分缕析,丝丝入扣。扬州,从艺术院团到基层文化站,从曲艺演员到编剧导演,大家拿到第5期《曲艺》后,不约而同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有感而发话拜师》对当前及以后中国曲艺的传承与弘扬,在理论上梳理了一条宏观而清晰的发展脉络,在方法上给出了一套简明而务实的操作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实价值。

  • 标签: 曲艺演员 中国曲艺 艺术院团 清风闸 皮五辣子 午亭
  • 简介:本文以创新中学音乐教育为出发点,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创新思维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希望能够为广大音乐教育者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 标签: 创新 中学 音乐教学
  • 简介: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作为极具地方特色和民族特点的苏州评弹,是苏州地区乃至江浙沪地区的一面文化旗帜,而扛起这面旗帜的是苏州评弹团,这是当之无愧的。苏州评弹团迎来了六十年,而这六十年是人才辈出的六十年,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六十年。

  • 标签: 苏州评弹 创新 传承 民族特点 江浙沪地区 精神家园
  • 简介:参加这次会议,有一个明显的感觉,与会者通过各自作业,不仅对有关问题有比较成熟的看法,而且或多或少已经开始影响新一代学人。可以说,这是一个历史的拐点,甚至于还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断代的前兆。为此,我感觉我们学者之间不仅要有充分的相互尊重,而且更可贵和更重要的是要有足够的彼此欣赏。比如说,本来也要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张振涛博士和萧梅博士,他们俩是我昔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同事,尽管我和他们的专业不同,但并不妨碍我对他们的关注,他们的学术行踪几乎一直在我的视野当中,并且常常感动我。于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相互尊重与彼此欣赏是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学科关切。

  • 标签: 音乐文化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 修辞 叙事 书写 相互尊重
  • 简介:“木卡姆”不仅在新疆维吾尔族地区流行,而且在中亚、西亚、北非等其它地区的民族中亦余辉长存。综观其特点,无论从表演形式,还是从音阶、调式,它们都有极为相似的共性。笔者认为,这些特点的形成与伊斯兰教审美价值观不可分割,也与阿拉伯文化的广泛传播密切相关。基于这样的一个认知,本文试图从史的角度分析其生成、衍变与发展,并通过对“木卡姆”的比较研究,期望寻找往昔丝绸之路上文化交流对音乐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 标签: 陕西 丝绸之路 伊斯兰教 阿拉伯文化 “木卡姆” 旋律模式
  • 简介:宋代词人张炎的《风入松—听琴中弹樵歌》,把烂柯山与琴曲《樵歌》联系了起来。《樵歌》是宋代琴人毛敏仲(衢州人,名逊,以字行)的作品。本文从烂柯山文化、琴师毛敏仲、《樵歌》中类似民歌部分的复原三个方面对琴曲创作的时代背景,琴曲与民族民间音乐之间的联系,以及毛敏仲本人进行了探讨。

  • 标签: 烂柯山 毛敏仲 樵歌
  • 简介:南音"中和"之美的形成有其社会、文化根源,深受儒家礼乐思想影响。福建由于朱熹及其门人的影响,至今儒学底子深厚。礼乐思想首先从思想观念上对弦友产生影响,而后通过日复一日的中和礼乐之浸润,培养中和之礼节、中和之性情,从而完成儒家一再强调的对"人"的塑造。传统南音的学习是伴随着南音文化的学习和浸润而逐渐养成的,与传统南音文化密不可分。传统方式培养出来的南音人,从思想到性情到美感都稳固不易变易,能够自觉地维护南音传统的中和风格和地位。

  • 标签: 南音 中和美感 礼乐思想
  • 简介:本文概略叙述了自先秦以来,历代王朝为开通西、南夷道,开通蜀--身毒国道所作的努力,和藏彝民族走廊中因氐羌南迁而形成的民族亲缘关系。考察队通过多次自驾车对南丝古道全线的田野考察,搜集到不少珍贵资料,并由此选定了8个重点研究题目。拟通过对古道沿线民族音乐的考察研究,来进一步论证西南丝绸之路对中、外、川、滇民族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作出的历史贡献。

  • 标签: 西南地区 丝绸之路 音乐文化 考察报告 民族音乐 民族文化交流
  • 简介:余少小喜乐,赋性所然,追逐乡音,魂飞魄散;"黄口"从乐,击乐肇端,丝竹并弄,学曲民间;"弱冠"习乐,直奔"上音",恩师教诲,尊导是从,活剥生吞,人云亦云;年届"不惑"则萌生疑乐而懵懵懂懂,华乐西乐,何谓吾宗;"知命"痴乐,情系中华,诚重劳轻,求深愿达,①虽时久情笃,并未敢志萎,

  • 标签: 音乐文化 中华
  • 简介:在中国戏曲史上,有两种非常独特的现象,即"禁而不止"和"不禁则止"。"禁而不止"主要指一定时期的统治者对戏曲演出和某些剧目反复查禁,但戏曲演出并没有停止,反而愈来愈受民众欢迎;一些剧目,可以说从其出现之初,就反复被查禁,而至今,这些剧目仍作为很多剧种的代表作常演不衰,《牡丹亭》即为突出代

  • 标签: 中国戏曲 戏曲创作 《牡丹亭》 戏曲作品 马伶 文化探析
  • 简介:<正>本文全面深入揭示传统图形元素对于现代包装设计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了如何更加科学合理的把中国传统文化观念通过传统图形元素融入到现代包装设计中,从而带来具有中国特色的视觉文化大餐。在包装设计领域,传统图形元素的合理应用极大的丰富了包装设计的形式,同时也提升了包装商品的视觉文化内涵和品位。新观念的不断引入、新技术的不断创新以及新型环保材料的使用都为包装设计提供了更多样的形式法则,我们只要能把握住传统图形元

  • 标签: 传统图形 包装设计 视觉文化研究 图形元素 图形表现 视觉符号
  • 简介:本文以流行音乐所具有的基本文化属性为依据,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既从社会文化环境、受众层面的需求角度肯定其存在、发展的积极文化功能,也从其对社会文化环境反向影响的角度指出流行音乐的消极文化功能。并对流行音乐文化功能之间的转换作出一定的理论分析。

  • 标签: 流行音乐 文化功能
  • 简介:前段时间,笔者有幸拜读了孙文辉教授的一部专著《草根湖南——湖南民族民间文化解读》,书中谈到了湖南民间文化的区域构成问题。孙教授认为湖南民间文化由湘江文化圈等五大文化圈构成,他从自然环境到历史发展对五大文化圈进行了详细地解读。

  • 标签: 湖南 文化阐释 传统音乐 板块 民间文化 文化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