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6 个结果
  • 简介:<正>2004年3月29日至30日,适值张庚辞世暨《张庚文录》七卷本出版半年之际,北京和全国各地文艺团体、研究机构与大专院校及有关方面的领导、专家学者、新闻记者一百余人出席了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行的"张庚学术思想研讨会",这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戏剧家协会及中国戏曲学会联合主办。张庚的辞世,使人们更加意识到他在当代戏剧发展中的作用;《张庚文录》的出版,使人们得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张庚的学术思想。这次研讨会是对张庚先生的祭

  • 标签: 戏剧理论 戏曲学 学术思想研讨会 中国戏剧家协会 当代戏剧 中国戏曲
  • 简介:本文从小提琴专业课教师的视觉角度出发,例举了各时期中外有代表性的小提琴作品,指出其中蕴涵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内容。作者认为,在小提琴专业课教学当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专业课育人的优势,注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 标签: 小提琴作品 爱国主义内容
  • 简介:阿多诺认为好的音乐形式应该以“实践-艺术-实践”的创造过程,能够真实体验并再现人类真实情感与经验,获得受众的共鸣呼应,也以其深刻内涵与真理性内容,能够使受众从被动式的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与接受。受众所思考的对象也正是艺术期望解决的人、社会、自然之间相互关系与问题的解决办法。本文以音乐审美的内在属性、审美的三个层次以及通过审美建立音乐与社会批判的联系逐一展开论述。对阿多诺为何肯定文化工业的对立面——现代音乐进行理论分析。

  • 标签: 音乐 审美 社会 现代音乐
  • 简介:从《音乐杂志》看国乐改进社──兼谈刘天华的国乐思想梅雪林"国乐改进社"是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民族音乐团体。它所编刊的《音乐杂志》,则是继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编刊的同名《音乐杂志》之后,又一份以民族音乐一"国乐"为主要传达内容的音乐期刊。从...

  • 标签: 刘天华 国乐思想 民族音乐 音乐创作 西洋音乐 中国音乐
  • 简介:苏轼是北宋文人中的杰出代表,研究苏轼的音乐思想对整体把握北宋文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有积极作用。个人的音乐思想必然会受到他所在的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苏轼也不例外。中国古代"民本主义"思想就影响着苏轼的音乐思想,形成了他较同时代人而言比较独到的音乐审美意趣。笔者以苏文中关于民间音乐的材料为依据,从苏轼考证民歌、创作民歌,以及他所记录的民间歌舞等方面,对苏轼在"民本主义"思想影响下所形成的音乐审美意趣作初步探讨,力求为近一步研究北宋文人的音乐美学思想提供参考。

  • 标签: 民本主义 音乐审美意趣 民歌 民间歌舞 音乐美学思想 苏轼
  • 简介:朱长文编纂的《琴史》为中国古代琴史与琴学史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朱氏在《琴史》中灌注了深厚的儒学旨趣,可以说《琴史》总体上即是在儒学思想的框架内展开记载论述的,具体表现在其琴学观强调尊圣重道、崇古尚雅、观政易俗三个方面。《琴史》既是专门的琴学专著,又是对儒家思想文化尤其是儒家音乐思想的一个具体表述。

  • 标签: 儒学视野 朱长文 琴学思想 《琴史》
  • 简介:奥尔夫音乐和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学方法深受各国的学生和老师喜爱,通过对他们教学法的共性和个性进行深入的探究,了解到他们特别注重学生在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造能力上的培养,可以将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综合的运用到笔者今后的音乐教学中,使我的音乐课堂内容丰富多彩,同时学生在笔者的音乐课堂中能充分的享受音乐带来的魅力。

  • 标签: 音乐教学 奥尔夫达尔克罗兹 个性共性
  • 简介:庄子和卢梭生活年代相差两千余年,但两个人的生活经历、个人遭遇、人格特征等方面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庄子和卢梭一生都同样过着贫苦的生活却有着卓越超群的才华,都有淡薄功名利禄、不向权贵低头的高贵品格等等.他们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有着极其相似的方面,同时也有一些不同.笔者在本文中试图将庄子和卢梭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比较,并着重深讨一下庄子的'自然之乐'和卢梭的'返于自然'的联系与区别.

  • 标签: 庄子 卢梭 自然 名利 个人 人格特征
  • 简介:三、因材施教,以人为本——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引导和思想教育周先生说过,人们一提到钢琴教学,首先就会想到怎样教学生弹琴,其实学习钢琴的过程中包含多方面的知识和学问。作为教师,首先要抓学生的头脑,而不是手指,因为头脑是人的司令部。

  • 标签: 钢琴教学 教育教学思想 周广仁 桃李 仁爱 因材施教
  • 简介:张师勋的《韩国音乐史(增补)》中涉及音乐思想方面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几点,即音乐与“天”、音乐与宗教、音乐与政治、音乐与情感、音乐与美学、音乐与教育、音乐与民族。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韩国古代音乐思想和中国古代音乐文化的密切关系。张师勋认为韩国音乐应该走自己的路,提倡韩国的乡乐创作,否定因袭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的做法,这是正确的。但是历史无法抹除,本文认为应积极地看待中韩关系;而反对西方中心主义也正是中国所要做的。

  • 标签: 韩国音乐 中国音乐 雅乐 正声 玄琴
  • 简介:江永是康乾时期学术由宋明理学转向考据学的关键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律学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分析江永不同时期的律学著作,系统梳理了他从最初排斥十二平均律与三分损益并创立“今律”,到晚年时放弃“今律”转而接受十二平均律的律学思想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他能接受十二平均律的两方面原因:一是从江永极为重视的返宫标准上看,十二平均律比“今律”更加完善;二是江永在接触十二平均律之前,就认可河洛之学与方圆相函理论在律吕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朱载靖十二平均律也正是在这两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源头的一致性,使得江永容易理解朱氏新法的内涵,他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几何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 标签: 江永 律学 新法密率 《律吕新论》 《律吕新义》 《律吕阐微》
  • 简介:《乐记》作为古代音乐教育论述,其价值是很高的。文章旨在探索这种教育理论价值,对其教育思想基础,如人性论,“感于物而动”,教学思想与方法等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 标签: 《乐记》 音乐教育思想 人性论 教学思想 方法
  • 简介: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学》杂志社主办的“郭乃安先生追思会暨学术思想研讨会”于2016年10月14号在北京召开。郭先生的同事、朋友、学生及众多青年学人,齐聚一堂,缅怀先生,共同追忆先生的生平往事,总结先生为中国音乐学术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

  • 标签: 郭乃安 学术思想
  • 简介:《太平经》作为早期道教重要的经典文献,书中记载着最早的道教音乐言论资料,其中蕴含了音乐"和善"论、"神明"论等理论命题,对后世道教音乐的作品、行为及理论体系的构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产生影响具体陈述为好)。

  • 标签: 《太平经》 道教音乐资料 理论命题 音和者善 通达神明
  • 简介:音乐本体论是禅宗音乐美学的核心,它主要包括音乐生成论和音乐本质论两个部分。禅宗哲学的生成论建立在“缘起”概念之上,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之相合,音乐的生成便是器、手、意等各种要素在特定时空相遇合的产物。这种非实在的生成论直接导致禅宗“五蕴皆空”的“空”观,但其用意并不在“空”本身,而是以“空”化“有”、以“死”化“生”,以前缘之了尽来迎新缘之发生。这一思想影响到音乐,就形成以“定心息虑…‘心无尘翳”为前提的艺术创造论。禅宗哲学和音乐美学的真正本体是“心”,音由心生,心随境变,故而声无定式,音无常法。心既是音乐的本原,也是音乐意义的建构者。

  • 标签: 缘起 音乐本体论 禅宗音乐美学
  • 简介:萧友梅的音乐思想及其现实意义(下)——有“罪”还是有功魏廷格五、萧友梅理论表述中的问题——关于三个观点的讨论尽管怀有某种苛求前人之嫌的担心,我还是想从严格的理论表述角度,对萧友梅的三个观点,提出讨论。第一,当年他怀着“爱之深,责之切”③1心情力陈中国...

  • 标签: 中国现代音乐 现代音乐创作 萧友梅 专业音乐教育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思想
  • 简介:为中国音乐史学界久所企盼的《萧友梅音乐文集》(陈聆群、齐毓怡、戴鹏海编,以下简称《文集》)已于1990年底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收录了萧友梅自1907年至1940年散见于国内外有关书谱、报刊的音乐论文、短论、序言、讲演稿及教材等计56篇。它们从多角度反映出这位音乐家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和深层思考,特别是他对建设、发展中国音乐教育事业的诸多精辟见解,几乎渗透在《文集》主要论著的字里行间。这些有关著述,为我们全面研究萧友梅音乐教育思想,提供了许许多多具有说服力的理论观点和

  • 标签: 萧友梅 音乐教育思想 中国音乐史学 戴鹏海 中国音乐教育 音乐人才
  • 简介:由于佛教的传入和禅宗思想的形成对于中国文人士大夫的思想觉醒作用而导致了山水画的萌生与发展。禅宗在吸收了中国本土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后形成了自己的独特文化内涵,它不再只是作为一种宗教而存在,而是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元代传统山水画在个人精神世界上的觉醒,逐渐在文化环境、文人气质、艺术旨趣上影响着山水画的发展,加上禅理、禅悟与山水画的相互融合与相互渗透,从而深刻地影响了山水画的意境。

  • 标签: 禅宗思想 元代 山水画 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