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萨克斯四重奏作为一种小型的木管室内乐合奏形式近年来越来越被重视,但由于萨克斯本身的构造及个人演奏技术问题,导致演奏中的音准问题时有发生。本文通过对"加键"技巧的概述、萨克斯四重奏中容易出现的音准问题以及如何解决音准问题这三方面进行论述,试图找出如何运用这一技巧来解决萨克斯重奏中出现的音准问题。

  • 标签: 萨克斯管四重奏 音准问题 "加键"技巧
  • 简介:钱钟书论乐论艺数则续──读《锥编》札记之二寇亚强编者按本文系今年第一期《交响》所载《钱钟书论乐论艺数则》一文的续篇,就钱先生在其《锥编》一书中对“大音希声”、“声一无听”、“无一无听”等哲理的思辨阐释中所展露的慧识卓见,条分缕析,精论并陈,以飨读...

  • 标签: 《管锥编》 钱钟书 “大音希声” “和”与“同” 正言若反 比喻
  • 简介:德彪西《狂想曲——为萨克斯与管弦乐而作》是现今萨克斯演奏曲目的代表作之一。它的手稿与之后的多个编辑版乐谱之间呈现出一些细微的差异,透过这部作品的手稿和编辑版乐谱的比较研究,更能窥见德彪西创作的原始意图和作品风格,对表演具有建设性意义。本文结合历史资料、手稿标记、编辑版乐谱、音乐分析,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演奏中的一些问题的探讨,阐释了这部作品的创作风格和表演风格。

  • 标签: 德彪西 狂想曲 萨克斯管 手稿乐谱 编辑版乐谱 演奏
  • 简介:新媒体平台对于音乐学术类编辑提出了很多诸如量化效率优先、面向搜索引擎以及全媒体整合分析等新要求和新挑战。文章以中国音乐学网的得失经验为例,阐明了在全媒介融合重整的时代进程中,特别呼唤具有广博胸怀、创业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复合型编辑人才。

  • 标签: 新媒体 网络编辑 人才培养 媒介融合 中国音乐学网
  • 简介:在对泉港北“唱曲”的源流考溯中,笔者发现其中有相当多的曲牌、曲目都与江浙一带的【鲜花调】、【孟姜女调】有紧密关联。本文试图对【鲜花调】、【孟姜女调】在泉港北“唱曲”中的运用、变易及其所体现的规律性略作分析,以求教于同行、方家。

  • 标签: 泉港北管 唱曲 【鲜花调】 【孟姜女调】
  • 简介:<正>罗忠镕《涉江采芙蓉》的发表(《音乐创作》80年第2期),为十二音技法与中国传统音乐风格的兼容,作了有益的尝试。继之,国内更多采用十二音技法的作品陆续问世,也就有了理论家们对中国十二音作品民族风格的探讨。赵金虎同志在《均场与中国现代十二音级音乐》(载《中国音乐学》92年第2期)一文中(以下简称赵文),及“均场”理论讨证中国现代“十二音级”(实为序列十二音)音乐与传统乐学之种种关系,给人不少启发。然笔者在如下若干方面对赵文的论点存有疑问,现以自己的浅见就教于赵金虎同志:

  • 标签: 均控场 十二音技法 中国音乐学 《音乐创作》 民族风格 音乐风格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从两本不同作者笔下有关音乐人类学的书籍进行对比:一本为艾伦.帕.梅利亚姆著、穆谦译、陈铭道校的《音乐人类学》,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本为建华著的《音乐人类学导引》,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并表述笔者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梅利亚姆 管建华
  • 简介:音乐民族志书写以共时性研究为基础平台,以“社会一个体”一维为核心,其中也或隐或显地蕴含着历时性研究的意图和任务。结合文本符号学视角看,云南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研究系统包含“当代共时研究文本〉多元历时研究文本〉共时态可读文本〉共时态可写文本”四种互文性文本类型,它们在三个层级的“元文本-对象文本”关系平台上依次展开对话交流。在此多重互文性过程中,云南与东南亚跨界族群音乐文化的文本二重性、历时文化语境中由隐而显的政治边界以及当下社会语境中跨界音乐文化格局的“解构-重构”等学术话题也一一展现出来。

  • 标签: 音乐民族志书写 共时性平台 “显-隐”历时研究观 云南与东南亚 跨界族群音乐文化 可写文本-可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