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7 个结果
  • 简介:2007年11月27日晚,作为纪念黄海怀逝世四十周年·新世纪二胡艺术传承与发展学术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胡志二胡独奏音乐会”在武汉音乐学院编钟音乐厅成功举行,舞台上胡志物我两忘的心境,演奏中所体现出的虚实动静、妙味神韵撼动着每一位听众的心灵。胡志平作为一位学者型的演奏家,长期以来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些审美范畴以及许多民间乐种的曲目、风格、表现手法的深入研究,都在这场令人关注的音乐会上再次得以可靠应证并注入可贵的新的诠释。文章从“揽古今于一怀,抒‘新文人音乐'”、“一曲《江河水》,万马追海怀”、“骨象之境、怀琴若风”三个方面对音乐会进行了评析。

  • 标签: 二胡 新文人音乐 胡志平 音乐会
  • 简介:闵惠芬老师以器乐演奏声腔化为主题举办了二胡专场音乐会暨闵惠芬二胡艺术学术研讨会。音乐会上声腔化的典型范例《游园》等作品,不仅让我们充分认识到了中国民族拉弦乐器声腔化作品的艺术魅力,而且,也让我们感知到了古人对“唱”艺术形式喜爱的原由。尽管时代不同,但“器乐演奏声腔化”与“唱”对于艺术的追求却同根同源,同时,也彰显出我国民族音乐悠远的历史渊源。

  • 标签: 闵惠芬 二胡音乐 声腔化 唱调 《游园》 传统音乐
  • 简介:《故宫博物院藏清宫南府昇署戏本》已由故宫出版社出版,这套书分上、中、下三编,共计450册,将故宫图书馆所藏全部清宫戏本,除筛选出个别不易扫描的本子及重复本以外,一并完整出版,再现了清代近300年宫廷戏曲演出的盛况。

  • 标签: 故宫博物院 出版社 清宫戏 编目问题 南府 形态
  • 简介: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性别主义批评渗透到音乐史写作中,它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研究模式,打开了从“性别”认识音乐历史的大门,也顺应了新音乐学偏重批评性史学的潮流。姚亚教授《性别焦虑与冲突:男性表达与呈现的音乐阐释》一书于2015年6月出版,是国内音乐学界第一部关于性别批评的原创性史学论著。然而,它不能完全置于性别批评的研究模式中予以审视,更确切地说,是从“性别”角度对十九世纪音乐观念的解读,这种以新视角介入传统史学、走进新音乐学而又坚持原有学术路径的实践对学界具有启发意义。

  • 标签: 性别思维 女性主义 双性同体 姚亚平 柏辽兹 浪漫主义
  • 简介:米卡埃拉这个在梅里美的小说《卡门》中原本没有的人物,但在比才的歌剧《卡门》中却成了一位不可缺少的角色,米卡埃拉在全剧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她的著名咏叹“我说,我是什么也不怕”也是广为流传。本文主要针对这首咏叹的演唱进行分析。

  • 标签: 米卡埃拉 咏叹调 演唱分析
  • 简介:教授《走进美国音乐》一书(2008年9月由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是继他另一部专著《音乐的本质与发展》(2007年10月人民音乐出版社)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如果说后者以论为主,即从中外音乐人物及作品的比较来窥觅音乐本质及其发展的话,那么,前者则以史带论,史论互摄,带着一种现象学意义上的“意向性”滤光镜,抓住美国音乐发展的脉动,

  • 标签: 美国音乐 音乐文化 滤光镜 历史透视 教授 何平
  • 简介:素有“天书”之称的中国古琴减字谱,是否可以借助电子计算机技术对之进行定量研究,实现其音高模拟和自动翻译,是本文着重讨论的课题,为此,作者特提出减字谱的电脑编码、音高翻译程序流程图等的设计方案及一系列尚特解决的技术难题,以期有更多的人关注并参与到这一技术改关活动中来。

  • 标签: 古琴减字谱 音高信息 电脑自动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