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小儿肠道菌群失调与抗生素使用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70例非胃肠道感染性疾病的住院患儿分别在使用抗生素后第3、7、10天进行肠道菌群检测。结果62%的患儿出现不同程度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多发生在抗生素使用1周内。其中婴儿组肠道菌群失调率最高,与幼儿及儿童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生素使用与小儿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

  • 标签: 抗生素 肠道菌群失调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肠道肿瘤患者纳入研究,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CT诊断的定位准确率为90.00%,定性准确率为95.83%,且在明显显示肿瘤供血血管的概率上,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肠道肿瘤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肠道肿瘤诊断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合并消化道癌临床病理特征。方法选择我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5例GIS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的标本均行光镜检查,分析其中存在合并消化道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在受检的55例GIST患者中,合并消化道癌的患者共计13例,占病例总数的23.6%,13例GIST合并消化道癌患者的间质瘤直径均为1.5~7.0cm之间,平均直径为3.3cm;并且其中有11例患者的肿瘤细胞形态为梭形细胞型,危险程度均表现为低或极低;在13例患者中,有10例是在胃部发现GIST,3例在食管发现GIST。结论GIST患者并发胃癌、食管癌等消化道癌的几率较高,为此,临床需高度重视GIST的早期诊断,并尽早采取有效的措施控制合并消化道癌的发生几率。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消化道癌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频点治疗对老年卧床患者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对130例患者进行分组观察,通过使用中频电治疗仪及单一服用清肠药物进行对比。结果经过干预后,治疗组患者肠道清洁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大大的增加了肠镜检查的成功率、降低了医疗风险、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结论在肠镜检查前使用中频电治疗能提高清肠效果。

  • 标签: 中频电治疗 老年 卧床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正常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的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肥胖组)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正常组)的粪便样品,同时测量肥胖和正常儿童的BMI、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菌属的关系。结果肥胖组儿童BMI、LEP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ADP平均水平低于正常组(P<0.05)。肥胖组拟杆菌属及梭菌属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和H'指数均低于正常组样本,差异显著(P<0.05)。结论人类肠道菌群拟杆菌属和梭菌属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

  • 标签: 儿童肥胖 肠道菌群 指纹图谱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及治疗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针对2006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5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分别给于相应的病理诊断及手术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有30例为恶性的胃肠道肿瘤,占总人数的66.7%。3例为良性的肿瘤,占6.7%。12例为交界性的肿瘤,占26.6%。免疫组化。结果CD117阳性率95%,CD34阳性率71%,c-kit阳性率22%。所有患者均给予手术切除治疗,其中3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有10例在术后的6至40个月内复发,其复发的位置在于腹腔或者肝转移。良性以及交界性肿瘤的患者,均无1例复发;后期术后10例患者给予格列卫治疗靶向治疗,亦均无一例复发。另外,采用内镜、超声、CT以及钡餐检查,能清楚发现肿瘤的位置。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均无明显特异性,术前诊断比较困难,其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是确诊GIST的金标准;手术是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肿瘤靶向治疗能提患者高无复发生存时间。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思密达对红霉素注射过程中对所产生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抑制效果进行比较分析。方法抽取110例在我院就诊的患有呼吸道感染疾病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5例。A组患者采用单独注射红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先静脉注射思密达后静脉注射红霉素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是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主要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B组患者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采用静脉注射红霉素对患者进行治疗之前冲服思密达,可以使由于注射红霉素对患者胃肠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现象起到很好的抑制效果,可以做为今后临床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首先方法。

  • 标签: 思密达红霉素胃肠道不良反应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护理干预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62例肠道喂养早产儿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31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另31例为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早产儿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满意率、肠道喂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研究组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胃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日增加体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论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经针对性护理干预,满足了早产儿护理需求,改善了其临床症状,值得推广。

  • 标签: 早产儿 肠道喂养 不耐受 护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药联合的方法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雷莫司琼治疗,观察化疗后缓解胃肠道反应的效果。结果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肿瘤化疗后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中药药源广泛,价格低康,针刺简便易行,是值得推广的一种方法。

  • 标签: 针药联合 肿瘤 化疗后胃肠道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小型肿瘤的技术优势以及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自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胃肠道小型肿瘤患者72例,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内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小型肿瘤的优势。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89%,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仅为63.89%,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双镜联合应用于胃肠道肿瘤小型的治疗,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好,无明显并发症,有效减轻了患者痛苦。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腹腔镜 胃镜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化疗,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方案。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和预防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奥沙利铂 护理 化疗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2012-2013年黄山地区流行的肠道病毒71型(EV71)基因型情况。方法利用RT-nPCR检测两年43份临床诊断为手足口病患儿的咽拭子标本。结果43份标本中检测到13份阳性EV71RNA,检出率为30.23%;经过测序证实13份标本均为EV71C4型。结论黄山地区2012-2013年手足口病主要由C4型EV71病毒引起且存在很高的同源性。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手足口病 基因型 同源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多排螺旋CT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例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定的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资料。结果26例中单例,其中胃17例、小肠6例、直肠1例;多发(胃及肠系膜)2例。有3例进行了胃肠道钡餐造影。例行多排螺旋CT扫描,影像表现为增强扫描,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全部病例并对比手术后病理或内镜检查病理结果。结论多排螺旋CT影像学检查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具有诊断价值。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影像表现 多排螺旋C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为有效预防中小学生肠道疾病提供可靠数据。方法选取我县4所中小学校9个年级组36个班级的1440名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良加藤厚涂法对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并记录学生肠道感染率。结果经过调查,在1440名学生中,出现肠道寄生虫感染共4种,其中蛔虫感染率为0.97%、钩虫感染率为0.72%、鞭虫感染率为0.65%、蛲虫感染率为0.41%,各寄生虫感染率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男学生感染率为2.73%,女学生感染率为2.66%,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据统计分析,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3.13%,中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为1.85%,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多重感染,轻度感染30例,中度感染9例;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者主要集中在10~13岁,占感染人数的69.2%。结论经调查,我县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控制良好,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同时对学生的卫生状况做好长期监督,预防中小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另外,国家应该提倡卫生部门在平时病症诊断过程中提高警觉性,减少对肠道寄生虫疾病的漏诊、误诊,从而保障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 标签: 中小学生 肠道寄生虫 感染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结肠镜下检查肠道清洁效果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实验法,选取120例我院收治的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进行研究,将所有患者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采取优质护理,对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结果采用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肠道清洁程度及肠道的清洁范围明显比对照组好,通过比较分析后发现差异明显(P<0.05),在临床上具有可比意义。结论采取优质护理对结肠镜下检查肠道清洁效果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优质护理 结肠镜 肠道清洁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在肠道门诊患者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全部1293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实行生理舒适护理、心理舒适护理及社会层面的舒适护理。结果干预组患者在穿刺前心率异常、血压异常情况均显著好于对照组(χ2=114.178,P=0.000;χ2=51.233,P=0.000);干预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5.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1%(χ2=110.91,P=0.000)。结论表明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输液前的焦虑恐惧心理,减少血压和心率的波动,提高患者对门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舒适护理 肠道门诊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乳果糖用于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拟行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用磷酸钠盐清洁肠道,研究组30例用乳果糖清洁肠道。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患者对药物主观评价。结果两组肠道清洁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均不甚严重,不影响肠道准备的完成。乳果糖口感更佳,患者再次服药意愿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乳果糖可作为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替代药物,单瓶乳果糖肠道清洁效果尚可,安全性及依从性较好。

  • 标签: 结肠镜检查 乳果糖 肠道准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功能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促进脑梗死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临床作用分析。方法在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实施治疗脑梗死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功能锻炼恢复方法,观察组患者结合吞咽功能训练方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偏高,差异对比P<0.05;和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的吞咽指数、摄食指数、配合指数及整体指数具有显著优势,差异对比P<0.05.结论功能训练配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吞咽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功能训练 吞咽功能训练 脑梗死 吞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