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结果中草药制备成中药制剂之后具有较差的稳定性、缺乏科学合理的制剂工艺、在临床使用时不对症、没有合适的配伍和剂量、不恰当的操作等都是导致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结论在临床上应用中药注射剂时,应该严格加强用药监护,使用之前应该对患者的过敏史有一个详细的了解,使用时严格依据药品的适应症范围,对注射剂的质量进行认真的检查,尤其注意配伍应用,只有这样才能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低到最低限度。

  • 标签: 中药注射剂 不良反应 原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结合具体情况,对防范对策进行分析。方法在本次研究中对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妇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现状,对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制定针对性的解决措施。结果导致妇产科护理出现安全隐患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由于患者自身因素34例、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差43例、医疗设施存在安全隐患24例、护理人员素质低19例。结论在妇产科护理阶段安全隐患比较多,为了减少不良因素的消极影响,医护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结合护理内容和具体要求,探究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其落实到实践中,满足患者的个性要求,进而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对策 原因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总结防治经验。方法我们将1999年—2015年以来不同时期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病例按时间分为两组,对两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对照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4%,改进组再出血发生率5.6%。两组再出血发生率两组有显著的差异,改进组再出血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采取对加强术者的培训、引进显微技术、改进手术方式、规范操作流程等一系列防范措施,能够明显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发生。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术后再次出血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见差错的原因,并根据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的对应方法,提高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方法从医师、护士、药师等几方面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常见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率明显降低,工作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结论要提高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工作质量,需要对常见差错的医院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 标签: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差错 原因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病房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分析儿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采取相应措施。结果提高了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及专业水平。结论通过对儿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消除不安全因素,提高了护理质量,为患儿创造一个安全的就医环境,改善护患关系,减少纠纷发生。

  • 标签: 儿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及其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发生不安全现象的7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同期进行护理的15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股骨骨折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护理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缺陷为主,占91.03%,其次为老年股骨骨折患者的不安全因素,占88.46%;骨科护理人员不安全因素防护知识的来源以院内学习培训为主,占93.33%,其次为同事间交流,占80.00%。结论加强护士技能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加强医护人员责任心教育,合理调配医护人员,加强护患之间沟通与交流及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减少不安全现象发生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股骨骨折 护理 不安全因素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科护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方法抽取我院58名急诊科护士,通过调查问卷,总结和归纳,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结果通过对护理人员的问卷调查,发现急诊护士的专业知识、自身因素、工作管理制度、环境因素、与患者的沟通是影响急诊护理安全的主要因素。结论应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在临床上有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急诊科护理 安全因素 调查与分析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手术室常见护理安全隐患、落实防范措施、防止差错事故发生、保障护理安全。方法从手术室护理管理、制度完善、人员专科知识和新技术的培训、沟通能力、实习生的带教、术后患者的护理等方面分析手术室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结果针对护理安全隐患采取防范措施,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无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各种仪器,全面提高护理工作质量。结论找准手术室护理安全隐患,采取有效预防措施,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提高医疗安全水平。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安全隐患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药房药品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防范监管措施。方法2016年12月—2017年8月我院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药品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加强安全用药的宣传力度,对药房人员进行专业培训。结果抗生素类药物的退回记录显著多于其他类别(P<0.05)。结论重视由药物的不良反应而引发的一系列事故,增强药房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改善药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 标签: 药物 不良反应 防范监管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类型和原因,提出相应措施减少差错的发生,提高门急诊药房的管理水平。方法对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门急诊药房2011年9月至2012年8月记录的处方调配差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处方调配差错224例,其中处方未消方105例,占46.88%;划错价39例,占17.41%;把处方消到别的药房26例,占11.61%;错拿药架上临近位置的其他药品3例,占1.34%;取了相同成分不同厂家的药品24例,占10.71%;药品规格的错误8例,占3.57%;药品剂型的错误5例,占2.23%;药品剂量的错误1例,占0.45%;不同患者药品混发3例,占1.34%;收错发票或漏收发票8例,占3.57%;因药名相近取错药2例,占0.89%。结论加强管理是减少门急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的有效措施

  • 标签: 处方 调配差错 防范措施 门急诊药房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临床观察及文献查阅,分析、归纳和总结出当前手术室护士所面临的四大类安全隐患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及制定可行的、科学的管理方法,旨在提高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因素的认识,树立自我保护意识,规范操作,并确保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安全。

  • 标签: 手术室 护士 安全隐患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潜在风险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共计120例,在该组患者中实行有效的潜在风险防范措施,比较进行护理管理前后患者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实行相应的护理管理后,该组患者临床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内科护理管理中,采取有效的护理管理风险防范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医患纠纷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 标签: 内科 护理管理 潜在风险 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针对基层医院儿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努力排除影响护理安全的重要因素,采取有效的监控手段,防患于未然,提高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科 护理安全 隐患分析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娩引起会阴III度裂伤的原因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对6例会阴III度裂伤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同时制定相关的预防措施。结果会阴出现III度裂伤的主要原因包括梗阻性难产、手术助产以及急产,结论提倡产妇住院分娩,密切观察产程的变化,对各项技术熟练操作,最大限度的降低会阴III度裂伤发生的机率。

  • 标签: 分娩 会阴Ⅲ度裂伤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站进行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的342例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献血中的安全防范措施。结果通过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后,342例机采血小板互助献血者中,有4例(1.17%)在献血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均属于轻度反应,表现为恶心、盗汗、头晕、面色苍白等症状,无重度反应。结论机采血小板的捐献人员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反应的预防和预后处理时特别重要,在采集前认真做好捐献人员的筛选工作,在采集血小板的过程中,密切关注献血者的情况,一旦发生献血反应,及时做出相应的处理,防范于未然。

  • 标签: 机采血小板 互助献血者 安全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住院患者口服药物落实“看服到口”既是整体护理的体现,又是护士的基本职责,临床工作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此项工作未落实,影响病人的治疗及康复。经过对住院患者口服药物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最终达到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 标签: 住院患者看服到口问题防范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标本溶血对新生儿黄疸检验结果的影响,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新生儿黄疸检测的40例新生儿血液标本,平均分为两管,一管作为对照组,直接离心后测定血清黄疸指标。另一管作为观察组,用竹签搅拌模拟标本溶血,采用相关生化仪器分别测定正常血液血清及竹签搅拌溶血后血清中直接胆红素(DB),总胆红素(TB)的值。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标本溶血对于新生儿黄疸检验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溶血的发生。

  • 标签: 溶血 新生儿黄疸 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