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96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高频声像图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结果浆细胞性乳腺炎大多表现为低回声、囊实性团块,外形不规则,无包膜回声,均有血流信号检出.结论浆细胞性乳腺炎高频声像图部分具有特征性表现,诊断符合率高,但部分表现不典型,较易误诊.通过总结分析诊断率有望进一步提高.

  • 标签: 浆细胞性乳腺炎 高频声像图 病理
  • 简介: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我国1982年12地区流调结果显示[1]抑郁症的患病率为1.3~1.5%,有10~15%的抑郁症患者死于自杀.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1倍以上,特别是妇女在前期、产褥期、更年期更容易发生抑郁障碍.我国抑郁症占总疾病负担的1/5,在精神疾病负担中始终占首位,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抑郁障碍在综合医院的识别率较低,导致很多抑郁障碍患者被误诊.作者对妇女前期、产褥期、更年期发生抑郁障碍的特点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经前期 产褥期 更年期 抑郁障碍 发病特点
  • 简介:1病例报告患儿女,8岁。因运动性心悸气短5年于2003-05-20入院。查体:发育较差,无紫绀和杵状指,颈静脉轻度怒张。血压100/50mmHg。心前区隆起,心界增大,心率110/min。节律整齐。胸骨左缘第2-3肋间有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尖部有Ⅱ/Ⅳ级收缩期返流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增强分裂。两肺呼吸音粗糙,有干

  • 标签: 导管法 封堵术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 简介:目的探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探讨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手术适应证、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并与同期腹腔子宫肌瘤剔除术相比较。结果86例符合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适应证,拟行经阴道手术,其中83例(96%)成功的阴道剔除了子宫肌瘤;切除肌瘤数目中位数2个;子宫大小中位孕10周(孕8~16周大小);平均手术时间52min;平均术中出血230ml;平均术后最高体温38.4℃;平均术后住院日7天;随访12个月复发率1%。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体温高于同期腹腔肌瘤剔除术,但一般24~48h恢复,其他参数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已婚育龄妇女阴道子宫肌瘤剔除基本可以替代腹腔途径。

  • 标签: 子宫肿瘤 妇科外科手术/方法 对比研究
  • 简介:3年来用针刺穴配合推拿治疗急性腰扭伤940例患者,总有效率达98%,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本组940例中,男726例,女2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6岁;发病率最高见于18~50岁之间的体力劳动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最短2h,最长20h。腰部扭伤史明确,受伤部位多见于腰骶、骶髂关节和两侧骶棘肌部,功能活动受限,局部可触及条索样剥离或弥漫性钝厚或见于棘突偏歪,压痛点明显,根据年龄和临床症状酌情拍摄X线摄片或CT以协助诊断。方法:(1)针刺:取患者站立位,刺患侧“跗阳”穴,中强度刺激,以针感向上向腰部放散传导效果更佳,待针刺得“气”后,嘱患者尽可能做摇臀动作,伤重者可由助手扶持协助,摇臀速

  • 标签: 急性腰扭伤 推拿治疗 刺经 骶髂关节 临床症状 骶棘肌
  • 简介:目的探讨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在内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患者显微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5年内海绵状血管瘤继发癫痫患者15例,术中采用ECoG监测测定致痫灶的准确部位和范围来进行显微外科手术。结果随访发现10例患者停药后1年以上无癫痫发作,4例以术前药量的1/4~1/3量即可控制,1例在药物控制下偶有癫痫发作。结论ECoG监测可发现肿瘤周边的癫痫棘波灶,并指导对癫痫棘波灶进行皮层电灼或多软膜下横切。对控制术后癫痫发作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颅内海绵状血管瘤 继发性癫痫 皮层脑电图监测
  • 简介:脑疝是内高压后所引起的一种危及伤员生命的综合征。我院1998年8月~2000年3月采用急诊CT定位锥引流术治疗重度颅脑损伤后脑疝患者31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例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17~69岁。病因:车祸伤15例,挤压伤1例,击伤7

  • 标签: 急诊 CT定位 锥颅引流术 重度颅脑损伤 脑疝 临床资料
  • 简介:目的比较评价2DDSA、3DDSA(MIP、SSD、VR)及CTA(SVR)几种方法对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对3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经常规DSA、3DDSA及CTA检查诊断内动脉瘤28例,检出动脉瘤33个。回顾性分析对比2DDSA、3DDSA及CTA几种方法对33个动脉瘤的显示情况,分别对动脉瘤的检出率和动脉瘤颈的可见度及与载瘤血管位置关系进行评价。结果就动脉瘤检出情况,2DDSA与CTA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3DDSA的SSD、VR与CTA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对于瘤颈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的显示,2DDSA与CTA间存在显著性差异。3DDSA的SSD、VR与CTA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2DDSA与CTA在动脉瘤的检出率方面无显著差异,但在瘤形态、瘤颈及与载瘤血管的关系方面,CTA优于2DDSA。3DDSA在瘤的检出率、瘤颈及与载瘤血管的显示方面均较CTA有明显优势。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三维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阴囊内男性附件疾病在各种附件的发生比例及其疾病的声像学特点。方法应用菲利普公司生产的IU22及HDL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2MHz;选择160例具有睾丸鞘膜积液的阴囊进行扫查,以同侧睾丸及附睾为一个受检单位,共有200个受检单位可供检查。结果阴囊内男性附件疾病发生的四种类型中,睾丸附件发生率占73%,附睾附件发生率占36%,旁睾发生率占10%,迷管发生率占3%;睾丸附件及附睾附件疾病依声像学特点可分为囊肿型、钙化型、回声强弱不均型三种类型,迷管及旁睾疾病声像学表现为管壁的回声增强。结论高频超声是检查阴囊内男性附件及其疾病声像学特点的较好的影像学方法。

  • 标签: 附件 男性 超声
  • 简介:  患者男,61岁,发现左侧阴囊肿胀2年,伴坠胀感,无发热、疼痛、尿频、尿急、尿痛等不适,9个月前在当地医院因"睾丸鞘膜积液"行手术治疗,40d后症状复发,为进一步治疗来我院就诊.门诊以"左侧睾丸鞘膜腔积液"收入院.查体:左侧阴囊明显增大,睾丸肿大,大小约6.0cm×5.0cm×5.0cm,质地韧,无压痛.超声检查:左侧睾丸体积明显增大,大小约5.9cm×4.9cm×4.6cm,边界尚清,形态饱满,内回声不均匀,未见正常睾丸组织回声,代之以多处回声减低区及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图1),结节大者约3.4cm×2.6cm×2.4cm,边界尚清,内回声不均匀(图2),右侧睾丸及附睾未见明显异常;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左侧睾丸内血流信号明显增多,测及动脉血流频谱,Vmax=35.7cm/s,RI=0.62(图3).……

  • 标签: 外浆细胞 浆细胞肉瘤 睾丸髓
  • 简介:目的探讨肾脏恶性肿瘤的超声及其他影像学诊断.方法对28例B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B超定性诊断肾癌20例(20/28);螺旋CT定性诊断10例(10/17);MRI定性诊断7例(7/10).结论对于大于1cm的肾癌,B超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定性诊断率相差不大;熟悉肾脏恶性肿瘤的二维及多普勒超声表现,结合临床病史及其他影像学检查,是减少漏、误诊,提高超声诊断水平的关键.

  • 标签: 肾癌 超声诊断 影像学检查
  • 简介: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微波凝固治疗肝癌的远期疗效.方法1994年5月至2001年7月,共有234例肝癌患者339个结节进行了微波凝固治疗,其中男208例,女26例,平均年龄54.8岁.肿块大小1.2~8.0cm,平均(4.1±1.9)cm.治疗后利用超声、CT、MRI、穿刺活检及化验检查对患者的生存状况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91个月,平均27.9个月.结果治疗后,彩超检查结节血流消失率为92.0%(263/286);89.2%(190/213)的结节治疗后增强CT无强化;89.1%(41/46)的结节治疗后MRI无强化;治疗后再活检结节的完全坏死率为92.8%(180/194).1、2、3、4和5年的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2.70%、81.60%、72.85%、66.37%和56.70%.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的生存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肿块的大小有关.结论超声引导下皮穿刺微波凝固治疗肝癌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该方法须注意适应证的选择.

  • 标签: 治疗后 微波凝固治疗 结节 肝癌 超声引导 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