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1 个结果
  • 简介: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对输血医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临床输血作为输血方向专业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该门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总结和探索,以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输血方向 临床输血学 探索
  • 简介:肿瘤转移是一个涉及肿瘤细胞本身、肿瘤细胞与其周围的微环境及宿主免疫状态的相互作用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并有许多因素参与调节。既往的单因素研究难以反映肿瘤转移过程中的本质,无法准确预测临床病程。

  • 标签: 肝肿瘤 组学技术 转移 机制
  • 简介:医学研究中常需对观察对象测量一系列指标以进一步进行诊断或治疗,测量结果一般可分为3种类型资料,即计量资料(measurementdata)、计数资料(enumerationdata)和等级资料(rankeddata).

  • 标签: 诊断研究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 计数资料
  • 简介:实验诊断是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医学生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涉及几乎全部基础课的内容,又直接与临床课程相联系,是医学生步入临床医学殿堂的阶梯。因此,搞好实验诊断课的教学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实验诊断技术不断提高。仪器不断更新,检验项目日益增多,已经给医学检验及实验诊断赋予崭新内容,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摆在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严峻任务是,不断学习,更新知识,跟上形势,改革旧的教学观念与方法,围绕临床进行教学。使医学生在从基础课过渡到临床课学习之际,能尽快进入角色。就此,以下谈谈个人的看法。

  • 标签: 实验诊断 数学改革 建议
  • 简介:探讨现代医学高等教育开卷考试的新模式。通过考试模式的改革,促进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即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考试题目,由教师命题,学生抽签决定考试题目,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并结合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教育手段,让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材料,最后采用多媒体形式或以演讲形式对考题进行汇报,并回答老师和同学的问题,考试成绩由教师和学生按评分规则进行评定。此种考试模式能够真实评价学生对医学免疫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水平。

  • 标签: 医学免疫学 开卷考试 多媒体课件 考试方法
  • 简介:髋关节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impingement,FAI)的概念直至20世纪90年代初才形成,并由Ganz等于2003年正式提出[1-3]。FAI由股骨近端和髋臼长期非正常相互碰撞而导致,股骨近端和(或)髋臼的形态结构异常是其诱因,这种长期非正常接触和碰撞早期,可引起关节盂唇和关节软骨的退变,

  • 标签: 髋关节 撞击综合征 凸轮型 钳型 混合型
  • 简介:随着检验医学的发展,实验诊断的教学内容不断扩充,现有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当前医学发展的需要,郧阳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诊断教研室充分利用该校生物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优势教学资源,开展实验诊断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实验诊断学 教学改革
  • 简介:胃肠感觉是内脏感觉的一部分.广义上的胃肠感觉可分为感知性感觉和非感知性感觉两部分.本文中“胃肠感觉”一词仅指感知性胃肠感觉,包括胃肠特异感觉和胃肠痛觉两种,是狭义上的.胃肠感觉是胃肠感觉神经的活动在各级中枢内的整合结果.胃肠道受内在感觉神经和外来感觉神经的双重支配,这是胃肠道神经支配的特点.但这两种感觉神经在产生胃肠感觉中的作用不同,内在感觉神经不直接参与胃肠感觉的形成,而外来感觉神经的活动则经过各级中枢的整合作用,引起胃肠感觉和广泛的胃肠分泌与运动反应.本文简要介绍产生胃肠感觉的外来感觉神经的解剖基础.

  • 标签: 内脏感觉 内脏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下神经节 脊神经节 牵涉痛
  • 简介:与时俱进,适应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和社会竞争的需要,提高学生独立思维及动手能力。为此,对每届到医院实习的检验专业学生进行一次临床标本的技能考核,并不断的完善考核内容。结果令人满意,效果明显,充分说明考核方法的可行有效。

  • 标签: 微生物学 检验技能 检验技术 考核大纲
  • 简介:基因工程实验教学具有自身的特点。通过带教几届学生,笔者认为在教学活动中,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系统性,在操作过程中要狠抓实验技能训练,对时间安排上应具有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并对学生进行实验的安全性教育,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实验基本技能,为将来进入科研领域和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 标签: 基因工程学 实验教学 系统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病原特点及与气道炎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并保持随访完成整个实验的74例支气管扩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中有51例患者出现急性加重,对比分析支气管扩张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特点、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气道内细菌与气道炎症的关系。同时选择同期40名健康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比较支气管扩张稳定期、急性加重期患者及正常对照气道中性粒细胞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结果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患者诱导痰细菌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稳定期,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而二者阳性细菌种类构成比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急性加重期培养阳性的37例患者中有18例患者在稳定期已有细菌定植,而其中11例患者病原菌与稳定期细菌培养结果为同一细菌,其中铜绿假单胞菌6例,肺炎克雷伯菌3例,大肠埃希菌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稳定期及急性加重期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三烯B4(LTB4)水平均明显较健康受试者明显增高,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而急性加重期患者各指标均高于稳定期,其中气道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8、LTB4水平较稳定期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细菌培养阳性患者诱导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IL-6、IL-8、TNF-α、LTB4值均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患者,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支气管扩张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阳性率较稳定期定植菌检出率明显升高,而细菌种类无明显差别,但具有一定的关联;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内存在以中性粒细胞为特征的气道炎性反应,且稳定期细菌定植、急性加重期病原菌感染者炎性反应程度明显高于细菌培养阴性者。

  • 标签: 支气管扩张 病原学 气道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PG)高水平持续时间与梗死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Acutecerebralinfarction)患者108例为病例组,选取同时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病例组于入院第1、7、14天,对照组于体检当日,采取静脉血5毫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在病例组中分析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NIHSS评分、脑梗死部位、梗死面积大小及预后mRS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血清骨保护素水平分别为553.44±34.49、478.67±27.36、431.18±24.36pg/mL,与对照组65.71±7.77pg/mL相比,其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入院第1、7、14天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NIHSS评分均呈正相关;血清骨保护素水平与急性脑梗死面积呈正相关;血清骨保护素高水平持续时间与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血清骨保护素高水平持续时间与脑梗死不良预后呈正相关;结论血清OPG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功能预后不良呈正相关,OPG是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

  • 标签: 骨保护素 急性脑梗死 NIHSS 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不同时间延迟断脐对阴道分娩早产儿的临床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来我院进行阴道分娩的160例早产儿为观察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即甲组(n=40)、乙组(n=40)、丙组(n=40)、丁组(n=40)。甲组早产儿分娩后10s内立刻断脐,乙组早产儿延迟断脐60s,丙组早产儿延迟断脐120s,丁组早产儿延迟断脐150s,对各组早产儿出生后24h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贫血率、输血率进行统计比较。结果甲组早产儿出生后24h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明显低于乙组、丙组、丁组早产儿,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甲组早产儿贫血率、输血率明显高于乙组、丙组、丁组早产儿,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阴道分娩中,早产儿延迟断脐60s~150s时非常安全,可有效提高早产儿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减少贫血、输血情况,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阴道分娩 早产儿 延迟断脐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交锁髓内钉与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及治愈时间。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份到2018年4月份收治的120例胫骨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外固定支架来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取交锁髓内钉来进行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意义。结论采用交锁髓内钉对胫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可以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和缩短患者的治愈时间,在临床中值得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交锁髓内钉 外固定支架 胫骨骨折 疗效 治愈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全程护理干预对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患者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收治住院接受LC术治疗的7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综合、全面的全程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排气时间为(2.05±0.36)天,住院时间为(3.96±0.67)天,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时间(3.67±0.47、7.88±1.32),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为27.03%,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通过全程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全程护理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并发症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护理对侧卧位长时间手术患者急性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抽取120例于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进行侧卧位手术治疗的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护理组,每组6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性压疮形成率(术后即刻、术后30min、术后24h)、压疮面积和术后舒适度。结果护理组患者术后即刻、术后30min、术后24h的形成率分别为3.30%、3.30%、5.00%,均显著低于常规组的10.00%、13.33%、20.00%,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护理组压疮面积(6.30±2.10)cm2,小于常规组的(11.12±3.70)cm2,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舒适度为86.67%,护理组为96.67%,护理组显著高于常规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术中护理的实施及加强可显著减少长时间手术患者急性压疮的形成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术中护理 侧卧位 急性压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快速康复(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急性胆囊炎(Acutecholecystitis,AC)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2月我院AC患者67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3)。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将对照组作基础进一步实施FTS理念护理干预。对比两组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负性情绪焦虑(SAS评分)、抑郁(SDS评分)及护理效果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护理效果满意度97.06%(33/34)高于对照组75.76%(25/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能促进术后康复,缓解负性情绪,且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满意度。

  • 标签: 快速康复 急性胆囊炎 肛门排气时间 负性情绪
  • 简介:概要性描述人体微生态的历史、进展与现状,提出现代人体微生态的编纂提纲,期待同道们的批评、斧正与加盟。结合作者近年来的研发与产业化实践,对人体微生态在肠道和阴道这两个微生态区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认为在现代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中,人体微生态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不可低估的发展前景。

  • 标签: 微生态学 人体 消化道 泌尿生殖道
  • 简介:近年来,随着检验项目的增多、检验手段的高度自动化,以及医疗经济和循证医学的不断深入发展,原有的实验诊断教学模式远远不能适应临床需求的发展,为此我们以多媒体编程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为基础,利用计算机文本、动态数据库管理等技术构建了实验诊断虚拟检查,采取人机交互方式实施实验,具有创新性、仿真性、开放性和可扩展性等优点,在提高实验诊断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临床思维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 标签: 虚拟 实验诊断学 实验室检查
  • 简介:实验诊断是临床医学各专业诊断教学的主要内容,为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桥梁课程,是解释疾病规律以及诊断和防治疾病最基本的理论和方法。实验诊断教学存在学时数少而内容多的矛盾,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实验诊断的教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标签: 实验诊断学 教学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