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系统护理干预在预防住院糖尿合并消化道出血压疮效果方面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12月来住院糖尿合并消化道出血11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及时进行危险因素的评估等多方面的护理措施。统计两组患者的压疮情况、患者及家属对糖尿压疮预防相关知识的了解、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护理的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中压疮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糖尿压疮预防知识了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依从性与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住院糖尿合并消化道出血进行系统护理干预,可以极大的降低压疮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具有较高的市场推广价值。

  • 标签: 糖尿病合并消化道出血 压疮 系统护理干预 效果评价
  • 简介: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主办、辽宁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消化系学术会议(CGC2018)”将于2018年9月27—29日在大连世界博览广场召开。本次会议是中华医学会一类学术年会。会议将以大会、分会交流等形式展示我国近年的消化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及新技术应用等学术成就,同时介绍当今国际消化领域新概念、新进展。演讲者既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也有成长中的中青年医师和研究生。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系病 学术年会 会议 十八 中青年医师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与结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应用二甲双胍治疗效果及预后。方法:选择2型糖尿与结直肠癌合并发生的患者60例,均为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应用磺脲类口服降血糖类药物治疗(对照组,n=30)与应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n=30)总有效率、血糖水平、分化类型、淋巴结转移率、不良反应率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并结直肠癌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明显高于对照组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糖指标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无差异(P>0.05),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分化率和淋巴结转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粒细胞下降1例,恶心呕吐2例,周围神经毒性1例,腹泻2例,不良反应率为20%;对照组粒细胞下降3例,恶心呕吐3例,周围神经毒性2例,腹泻4例,不良反应率为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2糖尿合并结直肠癌的患者,取二甲双胍治疗,可提高改善症状体征效果,促血糖水平下降,阻碍肿瘤发展进程,且具较高安全性。

  • 标签: 2型糖尿病 结直肠癌 二甲双胍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汕头市高三学生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的患病率和依从性情况。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汕头市3300名高三学生进行流行学问卷调查,估算符合罗马Ⅲ标准IBS的期间患病率、依从性和危险因素。结果IBS的患病率为13.39%,女性患病率显著高于男性(17.0%vs10.3%,P〈0.05);在符合罗马Ⅲ标准的IBS患者中,38.01%(168例)为腹泻型;26.70%(118例)为便秘型;15.61%(69例)为混合型;19.68%(87例)为不定型;肠道感染史和进食辛辣食物等可能是危险因素。结论IBS是高三学生的常见及多发病但大多数没有专科诊治,依从性差。

  • 标签: 肠易激综合征 患病率 危险因素 依从性
  • 简介: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新诊断2型糖尿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87例新诊断2型糖尿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成3组:罗格列酮组(A组)29例,予罗格列酮4mg,每日1次,不加或加用除二甲双胍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二甲双胍组(B组)31例,予二甲双胍肠溶片0.5g,每日3次,不加或加用除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对照组(C组)27例,予除二甲双胍及噻唑烷二酮类以外的降糖药物治疗。3组均在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的基础上用药,疗程为24周。结果3组肝脾CT比值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1),A组升高最明显,B组次之。血浆Hcy水平、Fins在A组治疗后降低明显(P均〈0.05),B组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血浆Hcy水平降低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Fins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R)A最低,B组次之,C无明显改善。各组ALT、AST、TC、TG、LDL-C、FPG、2hPG、HbAlc各指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或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治疗2型糖尿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且对肝功能无明显损害。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胰岛素抵抗 非酒精性脂肪肝 罗格列酮
  • 简介:目的探讨治疗难治性FGIDs的可行方案。方法选自来院就诊、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经常规治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难治性FGIDs患者,采用单一或联合用药、小剂量、短疗程的个性化服药方法进行治疗。结果123例患者抗抑郁剂治疗后躯体症状明显好转,抑郁(SDS)/焦虑(SAS)评分指数明显下降,其中以黛力新单用或黛力新联合SSRI治疗的患者起效快,约3~4d,单用SSRI的患者起效较慢,大约20d左右。结论单一用药、小剂量、短疗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FGIDs患者的躯体化症状,使焦虑和/或抑郁的情绪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 标签: 功能性胃肠病 抗抑郁剂 SDS/SAS
  • 简介:目的探讨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合并糖尿前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4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84例NAFLD合并糖尿前期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片或二甲双胍联合葛根素治疗,观察3m.常规检测血C反应蛋白(CR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和HOMA-IR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92±0.51)mmol/L、(6.01±0.81)mmol/L、(5.90±0.62)mmol/L和(1.52±0.42)对(6.32±0.35)mmol/L、(6.39±0.71)mmol/L、(6.72±0.83)mmol/L和(1.71±0.39),P〈0.05];血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15±0.14)mmol/L、(1.12±0.22)mmol/L、(1.91±0.12)mmol/L对(4.56±0.21)mmol/L、(1.31±0.13)mmol/L、(2.14±0.11)mmol/L],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1.31±0.22)mmol/L对(1.11±0.09)mmol/L,P〈0.05];AST和ALT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分别为(49.71±4.75)U/L和(52.16±4.93)U/L对(59.13±4.30)U/L和(77.52±7.15)U/L,P〈0.05];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葛根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NAFLD合并糖尿前期患者疗效显著,可能与调节血糖和血脂代谢,改善肝功能有关.

  • 标签: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糖尿病前期 二甲双胍 葛根素 治疗
  • 简介:中华医学会消化学分会全国幽门螺杆菌(H.pylori)共识和流调工作会议于2003年10月10-14日在安徽省桐城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中华医学会肖梓仁副会长、消化学分会名誉主委萧树东教授、绝大部分顾问和常委、H.pylori学组和H.pylori科研协作组全体成员,以及各省市消化分会主委等

  • 标签: 中华医学会 消化病学分会 幽门螺杆菌 流调工作会议 消化不良
  • 简介: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托比利治疗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refluxdisease,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3例GERD病人随机分为A组和B组,分别采用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和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治疗。3周后评价临床疗效,6周后评价胃镜下有效率。结果治疗3周后A组和B组病人临床症状总改善率分别是92.9%和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A组和B组病人胃镜下有效率分别是97.6%和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镁、铝碳酸镁和伊托比利治疗GERD优于奥美拉唑、铝碳酸镁及伊托比利。

  •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埃索美拉唑镁 铝碳酸镁 伊托比利
  • 简介:目的探究对糖尿合并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血糖监测和整体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糖尿合并急性胰腺炎的患者8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分别给予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以及常规的血糖监测和护理。结果干预后,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住院天数以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护理服务满意度则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血糖监测和护理措施相比,对糖尿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实施连续性的血糖监测和整体性的护理措施可以保持合适的血糖水平,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住院天数并提高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糖尿病 急性胰腺炎 血糖监测 护理
  • 简介:消化是近二十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特别是诸如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早期诊断与治疗、消化领域的新技术、新药物以及中西医结合新的治疗等不断涌现。为了便于我国消化学界特别是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工作者交流经验,了解国内外消化诊断和治疗的新技术、新方法,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消化病学 学术研讨会 早期诊治 癌前病变 胃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