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涎腺肿瘤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一类肿瘤,该类肿瘤结构复杂,组织学形态与生物学行为变异较大,目前治疗仍以手术为主。但除良性肿瘤及部分低度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效果较好外,大多数涎腺恶性肿瘤因缺乏特异性治疗手段,术后常出现复发、转移。近年来,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DNA甲基化作为表观遗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认识和研究也在不断深入。本文旨在探讨DNA启动子甲基在涎腺肿瘤的发生、治疗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

  • 标签: 涎腺肿瘤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转化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BMSCs)增殖和矿的影响。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股骨来源的BMSCs,二次离心法提取大鼠富血小板血浆,采用含体积浓度为10%PRP的培养液培养BMSCs作为实验组,不含PRP者为对照组,检测大鼠BMSCs的增殖和矿情况。结果PRP组在MTT法检测中较对照组具有更高的吸光度(OD)值,但是其在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活性值和矿结节形成数上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富血小板血浆可促进大鼠BMSCs增殖,而早期可抑制其矿

  • 标签: 骨髓基质干细胞 富血小板血浆 成骨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全程数字扫描、设计和制作不加饰瓷的新型全锆冠在前牙修复中的应用前景。方法:结合2例要求前牙修复的患者,1例常规牙体预备,分别采用不加饰瓷的全程数字新型全锆冠和传统的数字切割二氧化锆内冠加人工饰瓷方法制作全瓷冠,对比两种修复体在口内的修复效果差异。1例采用微创牙体预备,保存牙髓活力,全程数字设计制作完成新型全锆冠,唇侧冠厚度仅为0.6mm。结果:新型全锆冠可通过在唇侧上透明釉方式,或在冠唇侧厚度仅为0.6mm情况下,获得较为自然的仿生美学效果。结论:新型数字全锆冠在获得较为良好的美学效果的同时,能完成微创修复和咬合关系不良等一些复杂病例的修复。

  • 标签: 全程数字化 全锆冠 全瓷冠 修复
  • 简介:本病例介绍了如何利用种植体外科规划软件设计种植体的植入位点.临床上在数字化外科导板的指引下.精准地植入12颗Straumann@种植体。最终修复时采用一体式氧化锆桥架的固定修复.利用现代的烤瓷工艺恢复患者的粉白美学,达到仿生的美学修复效果.

  • 标签: 固定修复 外科导板 种植体 数字化 无牙颌 导向
  • 简介:目的:探讨牙源性干细胞研究的现状。方法:在WebofScience核心数据库,以“SU=dentalstemcell”为检索式,共检索出3221条记录。在CiteSpace中,分别选择“Country”、“Institution”、“Author”来分析发文的国家、机构分布及作者发文情况,选择“Keyword”、“CitedReference”进行关键词共现和引文共现分析。结果:自1999年以来,牙源性干细胞研究论文数量持续上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中国的第四军医大学,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美国南加州大学的ShiST。近5年出现次数较多(≥10次)的突变关键词有immaturepermanentteeth、exfoliateddeciduousteeth、humanperiodontalligament、osteogenicdifferentiation、mineraltrioxideaggregate等。结论:牙源性干细胞研究是近一段时间口腔基础研究的热门,研究集中在牙髓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脱落乳牙干细胞等实现牙髓再生、牙再生、骨再生及其他组织细胞的再生。利用CiteSpace软件可以简捷地理顺学科领域脉络。

  • 标签: 牙源性干细胞 Web of Science数据库 Cite Space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技术在创伤外科和正颌外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2009级口腔医学本科生62名,其中男生24名,女生38名,采用分层随机原则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男生12名,女生19名。对照组结合多媒体幻灯片,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讲授课本内容;实验组采用数字技术结合具体病例进行讲授、实际操作。2个学时授课结束后,针对课堂指出的教学重点内容进行测试,同时对每组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自我评价。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分数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考试分数为73.29±8.75分,对照组为67.29±8.96分;实验组学习兴趣评分为8.33±0.80分,对照组为6.33±1.13分,2组在测试成绩和自我评价得分中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数字技术运用到正颌外科及创伤外科的实践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 标签: 数字化技术 正颌外科 创伤外科 口腔医学教育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视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在颞下颌关节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七年制本科生28人,随机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可视教学+传统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SPSS14.0软件包对2组的教学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理论考试结果显示,2组平均成绩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能力考核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可视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医学思维方式。结论:可视教学结合传统教学法可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可视化 LBL CBL 教学模式
  • 简介:目的:明确牙本质非胶原蛋白(dentinnon—collagenousproteins,dNCPs)对人牙髓干细胞(humandentalpulpstemcells,hDPSCs)增殖及矿能力的影响。方法:通过细胞活性噻唑蓝(MTT)比色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茜素红钙化结节染色和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定量分析钙离子浓度,检测10¨g/mLdNCPs对hDPSCs增殖和矿能力的影响。结果:dNCPs分别诱导1、3、5、7、9d,人牙髓干细胞增殖活性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诱导3、5、7d时,人牙髓干细胞ALP活性明显上调,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诱导2周后,茜素红染色显示10μg/mLdNCPs组出现较大钙化结节,定量分析显示,其形成钙化结节的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10μ∥mLdNCPs可明显促进人牙髓干细胞的矿能力,对其增殖活性的影响则不明显。

  • 标签: 牙本质非胶原蛋白 人牙髓干细胞 增殖 矿化
  • 简介:牙拔除术是口腔颌面外科最基础、最常用的手术,也是口腔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根据牙齿拔除时的难度,可以分为普通牙拔除术、复杂牙拔除术和阻生牙拔除术。其中复杂牙拔除术是指拔牙前需要切开软组织、翻瓣、去骨和/或分割牙齿,然后再将牙齿拔出的外科技术。根据我国《住院医师规范培训标准细则(试行)》,复杂牙拔除是参加口腔住院医师规范培训学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表1)。

  • 标签: 牙拔除术 规范化培训 住院医师 教学指导 口腔颌面外科 临床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程序牙周基础治疗对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龈沟液(GCF)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蛋白(OPG)系统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海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合并继发性咬合创伤患者21例纳入研究,分层区组随机分为A、B两组。研究结束时1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A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9颗前牙及9颗前磨牙;B组9例,咬合创伤牙位共计18颗,包括7颗前牙及11颗前磨牙。基线时,A组先实施全口龈下刮治术+根面平整(SRP)治疗,B组实施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第28天,A组接受咬合创伤牙位咬合调整治疗,B组接受全口SRP治疗。其中,咬合调整治疗在T-ScanⅢ型咬合分析系统指导下完成。采用ELISA法检测两组基线、第28天和第56天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两组组内SRP治疗前后、咬合调整前后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RANKL、OPG水平变化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在第28、56天时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结果SRP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降低,RANKL/OPG比值升高,与SRP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咬合调整治疗后两组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RANKL/OPG比值降低,与咬合调整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咬合调整治疗可降低慢性牙周炎伴继发性咬合创伤牙位GCF中IL-1β水平及RANKL/OPG比值,提示咬合调整治疗可能有助于抑制牙周骨组织破坏。

  • 标签: 牙周炎 牙周基础治疗 咬合创伤 白细胞介素-1β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骨保护蛋白
  • 简介:目的:评估紫外线照射效应对微弧氧化纯钛诱导磷灰石形成及细胞矿的影响。方法Ⅱ级商用纯钛片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记为MAO;微弧氧化结合紫外线(UV)照射处理2h的钛片作为实验组,记为MAO+UV2h。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浸泡在DMEM/F12培养液中材料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将钛片与大鼠脂肪间质干细胞矿诱导条件下共培养,观察细胞矿情况。结果浸泡在培养液中21d后,MAO组仅在SEM高倍镜下见少量散在微小磷灰石结晶颗粒;MAO+UV2h组颗粒明显增大增多且叠层沉积,除微弧氧化形成的孔径外周高点外,氧化膜层几乎全部被磷灰石晶体层覆盖,且孔径内沉积大量晶体使孔径明显缩小。SEM观察细胞矿物的形成情况,发现MAO组未见明显矿物形成,但MAO+UV2h组细胞材料表面可见较多针状结晶,能谱分析(EDS)提示为磷灰石结晶。结论紫外线照射可增强微弧氧化纯钛表面在体外诱导磷灰石沉积的能力且促进脂肪间质干细胞的体外矿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微弧氧化 磷灰石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 简介:该文旨在比较喉全切加术后放疗与保留喉的放疗患者的长期生存质量。应用调查问卷对67例喉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喉全切的患者术后置入发音装置。结果,非手术组在机体、社会及功能方面优于手术组,总生存质量评分非手术组高于手术组,差别显著。手术组往往存在睡眠障碍、呼吸困难及疼痛,并在感知、社会交往、语言方面更加困难,但非手术组也存在口干、唾液黏稠等较大问题。结论:喉癌患者非手术组的生存质量优于手术组,主要是由于非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躯体、社会功能,较轻的呼吸睡眠及语言障碍。

  • 标签: 生存质量评分 术后放疗 放疗患者 喉全切 非手术患者 喉癌患者
  • 简介:目的:探讨唾液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cysticcarcinoma,ACC)细胞系中CDH13、RASSF2A、TFPI-2、hMLH-1、MyoD1基因的甲基及其与mRNA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甲基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PCR,MSP)法检测ACC细胞系ACC-2、ACC-3、ACC—M中CDH13、RASSF2A、TFPI-2、hMLH—1、MyoD1基因的甲基:RT—PCR及荧光实时定量PCR对存在甲基的基因进行mRNA水平的检测。结果:3个细胞系中均存在CDH13、RASSF2A、TFPI-2基因的甲基和未甲基,只存在MyoD1基因的甲基和hMLH-1基因的未甲基:ACC-2中CDH13基因mRNA水平的表达显著高于ACC—M,ACC-3中RASSF2A的表达显著高于ACC-2、ACC—M,3个细胞系中均未检测到MyoD1基因的表达。结论:ACC细胞系中,CDH13、RASSF2A、TFPI-2、MyoD1基因的甲基化为常见事件,甲基可能为MvoD1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CDH13基因的表达可能与ACC的转移相关.

  • 标签: 唾液腺腺样囊性癌 DNA甲基化 CDH13 RASSF2A TFPI-2 hMLH-1
  • 简介:目的:研究个性牙龈塑形与美观基台的种植修复应用,提高前牙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方法:75例患者96颗植体牙龈应用高频电刀个性牙龈塑形、树脂冠压迫塑形,CAD/CAM设计制作美观基台修复前牙缺损,并进行半年以上随访观察.结果:96颗修复体,91颗牙龈塑形效果满意,3颗较满意,2颗欠佳,成功率为:94.7%.结论:个性牙龈塑形能形成与同名牙相近的牙龈形态,美观基台具有牙龈塑形、穿龈愈合、维持牙龈乳头形态的作用.进一步提高了前牙种植修复的红色美学效果.

  • 标签: 个性化牙龈塑形 美观基台 种植修复 红色美学
  • 简介:目的:通过口腔鳞癌组织和细胞学的研究,初步探讨O-糖基和口腔鳞状细胞癌关系。方法:对30例口腔鳞状细胞癌和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O位N-乙酰葡萄糖胺(O-linkedN-acetylglucosamine,O-Glc-NAc)、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O-GlcNActransferase,OGT)和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O-GlcNAcase,OGA)的表达,用免疫荧光、Westernblotting检测在糖基增强剂(transglycosylation,TG)和糖基抑制剂(deoxynorleucine,DON)作用下舌鳞状细胞癌TCA8113细胞的增殖。结果:O-GlcNAc和OGT在正常口腔黏膜组织和口腔鳞癌组织中存在表达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增高,呈现表达升高的趋势。OGA的表达和O-GlcNAc、OGT均不同,从正常到鳞癌中表达呈增高趋势,但在不同分化鳞癌组内表达差异不明显。TG可促进TCA8113的增殖和O-GlcNAc、OGT的表达,DON可抑制TCA8113的增殖和O-GlcNAc、OGT的表达。结论:O-糖基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增高,在舌鳞癌细胞系中活化,抑制剂DON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 标签: O位N-乙酰葡萄糖胺 N-乙酰氨基葡萄糖转移酶 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 口腔鳞状细胞癌 糖基化增强剂 糖基化抑制剂
  • 简介:目的:建立我国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教学切片数据库,规范和提高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水平。方法:根据全国统编教材内容和要求,使用NanoZoomer2.0-HT扫描系统,挑选典型的口腔组织病理学教学切片进行单层和分层扫描。结果:完成78张教学切片的扫描,其中磨片10张,软组织和软硬组织联合切片68张,初步建立了能满足基本教学要求的切片数据库。结论:口腔组织病理学数字教学切片数据库的建立和推广使用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和学习效率,并推动教学改革及信息进程。

  • 标签: 口腔组织病理学 数字切片
  • 简介: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growthfactor,HGF)对体外培养的根尖牙乳头干细胞(stemcellsfromapicalpapilla,SCAP)增殖和矿能力的影响。方法:将SCAP细胞分别在标准培养液、含有10ng/mlHGF的培养液以及矿诱导培养液中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HGF组、矿诱导组和HGF+矿诱导组。通过MTF法、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otase,ALP)活性检测、茜素红染色和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定量检测SCAP细胞增殖和矿能力的改变。结果:MTT结果显示,HGF可以侧进矿诱导下的SCAP细胞的增殖能力(P〈0.005)。与其他组相比较,HGF+矿诱导组SCAP细胞的ALP活性明显上调,矿能力显著提高(P〈0.005)。结论:10ng/mlHGF可明显促进SCAP细胞的增殖和矿能力。

  • 标签: 肝细胞生长因子 根尖牙乳头干细胞 增殖 矿化
  • 简介:2014年10月24-26日,第1届国际龋病分类与管理系统应用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召开。研讨会期间,来自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吉林大学、遵义医学院、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10余所国内知名高校口腔医学院的龋病防治专家齐聚一堂,就“龋病分类和管理”及“我国龋病防治实践”两个主题,特别是国际龋病分类与管理系统及其他相关龋病指数在我国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和交流,并对我国龋病风险评估与管理指南进行讨论,提出进一步修改完善意见。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管理系统 龋病 分类 应用 国际
  • 简介: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在人牙髓细胞(dentalpulpcells,DPCs)和牙周韧带细胞(periodontalligamentcells,PDLCs)向成牙本质/成骨样细胞分化及组织损伤修复中的调控作用。方法酶消化法分离培养DPCs和PDLCs,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Notch1、Notch2、DLL1和DLL3mRNA在DPCs和PDLCs矿诱导过程中表达水平变化;建立大鼠牙髓和牙周联合损伤动物模型,观察4周后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及牙周附着装置修复情况,免疫组织荧光染色检测Notch1在牙髓和牙周联合损伤修复动物体内模型的表达和分布。结果DPCs和PDLCs经矿诱导,Notch1、Notch2、DLL1mRNA表达均上调,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LL3mRNA表达上调,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示Notch1蛋白在损伤处的新生牙髓及牙周韧带组织细胞浆强表达,而在正常牙髓及牙周韧带组织基本无表达。结论在DPCs和PDLCs诱导成牙本质/成骨分化的过程中,Notch1、Notch2、DLL1呈现相似的表达变化趋势上调,Notch1信号在牙髓及牙周损伤修复的新生组织明显激活,提示Notch信号通路参与DPCs和PDLCs成牙本质/成骨分化,且在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和牙周附着装置的损伤修复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

  • 标签: 牙髓细胞 牙周韧带细胞 NOTCH信号 成牙本质/成骨分化 损伤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