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四肢皮肤撕脱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撕脱的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打纱包固定修复创面。结果通过对51例患者的治疗,均在3~4周内愈合。结论对四肢皮肤撕脱无血运的皮肤切取后,制成中厚或全厚皮片原位植皮修复创面行之有效、治疗时间短,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标签: 四肢皮肤撕脱 中厚或全厚皮片 原位植皮 纱包固定
  • 简介:手、手指皮瓣带蒂移植术是目前治疗手外伤可靠而有效的方法之一,我科2003年1月-2005年1月,施行该项手术治疗46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 标签: 手指 腹部带蒂皮瓣
  • 简介:异长春花碱(诺维本,NVB)是法国皮尔法伯药厂生产的抗癌新药,在治疗非细胞肺癌中收到较好的疗效,但静脉滴注后对血管局部刺激较大,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痛苦.我科于1999年7月发生一例应用诺维本静脉滴注后致皮肤坏死经及时处理治愈,现将病例介绍如下.

  • 标签: 例护理 坏死例 异长春花碱
  • 简介:目的皮肤试验抑制指数(SkinTestInhibitionIndex,STII)是评价抗组胺药疗效的一个药效学指标,本试验以阿伐斯汀为例应用STII方法评价抗组胺药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方法选择27例花粉症病人,分为阿伐斯汀组(24例)和安慰剂组(3例),并分别于服药前及服药30、90min后观察受试者的过敏原皮试反应,计算STII值,并将STII达到10的时间定为起效时间.结果安慰剂组前后过敏原皮试风团无显著差异,而阿伐斯汀组30、90min后,STII值分别为22.2、237.7.故可初步认为阿伐斯汀的起效时间小于30min.结论STII可做为评价抗组胺药起效时间的客观指标之一.

  • 标签: 皮肤试验抑制指数 阿伐斯汀 起效时间 抗组胺药 药效学
  • 简介:目的:分析重庆市某三甲医院皮肤科门诊H1受体阻断剂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该院2009年皮肤科门诊处方,统计所用H1受体阻断剂的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均费用(DDC)及药物利用指数(DUI)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在皮肤科门诊抽查的3586张处方中,H1受体阻断剂使用率为32.46%,应用最多的是第2代H1受体阻断剂,DDDs排序前3位的依次是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结论:该院皮肤科门诊H1受体阻断剂的应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大剂量、高频次用药、处方书写欠规范等现象,合理用药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皮肤科 H1受体阻断剂 处方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观察动物皮肤重复接触1%双氯灭痛乳胶剂后,机体所产生的刺激反应情况和机体免疫系统在皮肤上的反应.为本制剂的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双氯灭痛乳胶剂作了动物皮肤刺激试验和过敏试验.结果:经皮肤刺激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无刺激性;皮肤过敏反应评分标准评分为弱致敏性.结论:正常皮肤多次、反复使用1%双氯灭痛乳胶剂后,皮肤对其耐受性良好,无刺激性.对机体的致敏性弱.是一个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外用消炎镇痛药物.

  • 标签: 1%双氯灭痛乳胶剂 动物皮肤刺激试验 动物皮肤过敏试验
  • 简介:目的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对皮肤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常规的超声检查能够感知识别身体颜色病变但无法检测组织病变类型.这种体系能够评估肿瘤的存在,渗透程度和在此种程度上肿瘤的类型以及扩张强度.高分辨率的超声检查能够识别有斑点和达到深度1.5cm的模块色素病变.结果成像诊断是对皮肤和其具体状况的一个很有价值的评估判断方法.结论高频率的皮肤超声检查在色素病变危险决断的筛查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贡献.

  • 标签: 超声检查 高分辨率 皮肤 皮肤色素肿瘤
  • 简介:将不同剂量氯倍霜一次或多次涂于受试动物脱毛区,与空白基质对照,观察急性毒性、皮肤刺激性反应。结果发现,本品大小剂量均未产生急性毒性反应;对完整皮肤无刺激性(平均反应分值小于0.5),对破损皮肤有轻度刺激性(1h和24h后平均反应分值均高于0.5,但低于2.99),但给药后72h,这种刺激性消失。

  • 标签: 氯倍霜 动物实验 安全性
  • 简介:目的分析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肤坏死的围手术期相关因素,探求引起皮缘坏死的原因,以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方法对22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分析其临床操作技术和围手术期的处理技术。结果足底皮肤和外侧皮肤交界处和弧形转角处皮缘小范围坏死2例,坏死率为9.1%。结论积极进行围手术期的处理及正确规范的手术操作,可以降低皮缘坏死发生率。

  • 标签: 跟骨骨折 内固定 皮肤 坏死
  • 简介:随着中药材开发利用的速度加快,中药、中成药的研究更加深入,各类中药的外用愈来愈多的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对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更大贡献。中药类外用药作局部皮肤刺激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局部敷药对皮肤表面的刺激,了解人体对药物的吸收效果和对人体的作用,掌握该类药临床应用的安全性,从而达到该类药品对人体无毒性、无刺激、无过敏的效果。

  • 标签: 中药类外用药 皮肤刺激性实验 临床治疗效果 实验药理学
  • 简介:2002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成立药品不良反应(ADR)机构后,全年度共收集上报的ADR有效报告表298份,其中涉及引起药物性皮肤损害的有110例,比例高达36.9%,为ADR报告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此将该年度本院收集的ADR涉及皮肤损害的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回顾性分析,在ADR监测及临床工作中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皮肤损害 药品 不良反应
  • 简介:皮肤和人的其他器官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发生老化,表现为皮肤变薄、干燥、皱纹增多、弹性下降、失去光泽,并出现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等.老年皮肤病患者常见一人多病的现象,累及多个系统、脏器或同一系统发生多种疾病,并常因慢性病而需长期服用多种药物.然而与成年人相比,老年人存在胃排空时间延长、血浆蛋白减少、肝体积和血流量减少、肾体积缩小等生理变化特点,且老年人的靶器官有时表现出对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因此老年皮肤病患者合理用药尤为重要[1].药物咨询是干预老年皮肤病患者合理用药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皮肤病 老年 用药咨询
  • 简介: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是由噬菌体Ⅱ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一种皮肤感染性疾病。噬菌体Ⅱ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红疹毒素和剥脱毒素可使皮肤出现广泛红斑、松弛性大疱及大片表皮剥脱。起病急,触痛显著,伴发热及其他全身症状,感染灶以体表化脓性感染多见,偶见于成年人。病情集中,病死率高,护理难度大。我科于2009年8月13日收治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患儿1例,现将护理报道如下。

  • 标签: 皮肤综合征 烫伤样 葡萄球菌性 护理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因腹痛于2007年9月12日来院就诊,诊断为尿道炎、盆腔炎,开口服药热淋清颗粒(贵州威门药业,批号061101)、盐酸洛美沙星分散片(赤峰维康生化药业,批号070505)。9月12日晚服2袋热淋清颗粒,9月13日服热淋清颗粒(每次2袋,每天3次),中午服2片洛美沙星(每次2片,每天1次),9月14日全身、四肢、腋窝出现水肿性红斑,怀疑洛美沙星引起过敏,停用两种药物2d,水肿性红斑消失,

  • 标签: 热淋清颗粒 水肿性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皮肤瘙痒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以来我院就医的100名皮肤瘙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根据中医辨证理论对患者进行了分型和分组处理,共分组了三组,第一组为“血热风燥形”,共有40名患者,第二组为“湿热内蕴型”,共45名患者,第三组为“血虚肝旺型”,共15名患者。之后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对其采用了相对应的治疗措施。最后对各组患者的实际治疗效果进行了量化对比。结果:100名患者共接受了4个疗程的治疗,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7.00%。治疗后患者的皮肤瘙痒症状评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托中医辨证分型理论来治疗皮肤瘙痒症可以在原有基础上提高治疗效果。后续临床工作中,应当立足于患者的实际病情来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应用实践,进而帮助存在这类病症的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皮肤瘙痒症患者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贝复新凝胶联合微波进行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20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132名我院中资料,登记有效的皮肤慢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组内设置66名患者开展对照研究。对照组患者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药物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贝复新凝胶联合微波进行治疗。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4(96.97%),数据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78.79%),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进行皮肤慢性溃疡患者的临床治疗时,选择贝复新凝胶联合微波治疗方案,能够使患者的溃疡快速愈合,有助于保障患者的预后恢复以及生活质量,临床可应用价值良好,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贝复新凝胶 微波治疗 皮肤慢性溃疡 皮肤类型 临床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