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药源性皮肤病(drug-inducedskindiseases)又称为药物皮肤反应(skinreactionstodrugs),也就是药物不良反应的皮肤表现.药源性皮肤病在药物反应占有重要地位,一则是因为它发生于皮肤黏膜表面易引起注意,二则它也可能是全身性严重反应的外在表现.

  • 标签: 药源性皮肤病 药物变态反应 临床表现 发病机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住院药房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自2019年8月开展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分别在2019年8月前后一年间抽取200例患者,其中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开展前的200例患者为对照组,开展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后的200例患者为观察组。结果 对选取患者的药品购买差错情况及护理满意情况进行统计,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均具有明显优势,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药品合理分类 药品监管制度 医院住院药房管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院西药房管理引入药品合理分类于药品监管制度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西药房于2019年7月开始引入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于前后一年各选取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施前、后分别设为对照组与研究组,观察两组管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比,研究组药品发放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患者有更高的药事服务满意度,P

  • 标签: 药品合理分类 药品监管 医院西药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医院西药房管理采用药物合理分类以及监管制度可以发会的管理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到2022年10月于我院就西医寻求医疗措施的患者200例作为本次研究涉及到的观察对象,将患者按照药方管理阶段、人数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对照组代表医院采用传统形式的西药管理;观察组代表医院的药房采用的管理方式是药物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统计、对比两阶段药房给予药物的出错率、患者等待药物时间。结果:观察组阶段的患者反应的结果显示,该阶段患者药物的出错率较之于对照组阶段明显更低;同时,该阶段患者等待药物时间较之于对照组阶段也明显更低,P<0.05。结论:结合医院实际管理状况执行药物合理分类以及监管制度,可以在西药管理下发挥良好管理效果,一方面为患者节省拿去药物所需耗费的时间,同时减少药物供给出错的风险,因此可在医院药房推广使用这一套管理方案。

  • 标签: 西药房 药房管理 监管制度 管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基层妇幼保健产科护理的风险护理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产科收治的112例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参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且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基层妇幼保健产科护理,护理组在风险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护理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在未来临床医学发展应该将风险护理与基层妇幼保健患者护理结合,以此提升患者护理水平。

  • 标签: 风险护理 基层妇幼保健院 产科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急性心肌梗死前急救时采用个性化护理并观察其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时间段设置为2019年4月--2021年4月,选择观察患者为我胸痛中心的急性心肌梗死76例,选择的分组方法为随机分成个性组与常规组,选择的护理方法分别是个性化护理和基础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个性组和常规组急救时间、入院时间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前急救时应用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 标签: 院前急救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个性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之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根据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前急诊护理,实验组患者行个性化前急诊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急诊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前急救领域当中喉罩置管与可视喉镜下插管的临床急救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展开前急救的危重症患者共60人,按照患者气道开放与管理的急救技术手段差别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人,其中观察组采用喉罩置管技术进行救护,对照组采用可视喉镜下插管技术进行救护,针对两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率以及气道建立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采用喉罩置管技术进行救护的观察组患者在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率以及气道建立时间等指标层面显著优于采用可视喉镜下插管技术进行救护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针对呼吸道梗阻或存在呼吸道分泌物潴留现象的危重症患者开展前急救工作的过程当中运用喉罩置管技术能够有效减少气道建立过程对患者感官层面产生的刺激,有效加快前急救效率,在临床急救当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 标签: 院前急救 喉罩置管 可视喉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诊护理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方法:择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本收治的60例心肌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研究期间设立两个小组,即研究组、参照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入两组,分别使用个性化护理方法和常规护理,每个小组有30名护生,对护理后的整体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出诊、入院和急救时间短于参照组,急救成功率、急救诊断率和转运成功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采用个性化护理进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前急诊护理,可缩短远期急救时间,促进急救成功率提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院前急诊护理 效果
  • 简介:中国天津市中医药研究,是1987年由国家国务批准的全国六大行政区6所中医药研究之一,为华北地区唯一的中医药科研基地,是以中医药科研为重点科研、医疗、教学相结合高层次的机构:

  • 标签: 天津市 中国 科研基地 行政
  • 简介:目的:分析某医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方法:对该院5年来(2000-2004年)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消耗金额、用药频度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中成药的DDDs及总金额均有上升,居前3位的是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通天口服液;用药金额排序居前两位的是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结论:该院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以复方丹参滴丸、步长脑心通等最常见,但影响该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因素较多,应提倡合理用药.

  • 标签: 心脑血管疾病 中成药 用药频度 用药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掌握某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某《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的原始数据资料,用Exeel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7年在2006年基础上,某抗茵药物的使用频度在增加,总零售金额和日治疗费用在上升,使用频度居前3位的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个别药品使用频度的起伏变化较大。结论:某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结构基本合理,个别品种的应用缺乏合理性,还需进一步加强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 标签: 抗菌药物 用药频度 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某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院内感染的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某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重症监护病房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到596株病原菌,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革兰阳性球菌。检出的前三位是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类药物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及复方制剂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在内的多种药物耐药率大于60%,多重耐药和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十分严重。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近100%耐药,70%以上耐甲氧西林,对利福平、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敏感性很高。结论:某重症监护病房病原菌分布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性较高。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 简介:不同的求助方式对前急救护理救治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成功率有较大影响,院外发病由医院出诊救治者的抢救成功率明显优于在院外发病后由家属直接送入或自行入院的急救者。前急救能使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提高了救治的成功率。

  • 标签: 心肌梗塞院前急救护理
  • 简介:丹东市各医疗单位:《丹东医药》杂志经过编委会讨论同意,从第二期(总第93期)开始增设丹东名、丹东名医及打造特色优势明显的重点专科专题栏目。如有需要刊登的(不接受广告)医疗单位请与《丹东医药》编辑部联系。

  • 标签: 名医 名院 栏目 名科 医疗单位 重点专科
  • 简介: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是心脑血管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的并发症脑卒中、心脏病及肾脏病严重危害我国人民健康,致死、致残率高,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因此前高血压病治疗至关重要,现本人就前高血压病治疗的常见误区做初步的总结和思考。

  • 标签: 高血压病治疗 院前 防治 心脑血管疾病 危险因素 人民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