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4 个结果
  • 简介:随着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发展,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具有突破性进展。简要介绍蛋白质组学分类,概括5种蛋白质组学技术,综合分析极端微生物、放线菌、病原菌以及群体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研究应用最新进展。

  • 标签: 蛋白质组学 极端微生物 放线菌 病原菌 群体微生物
  • 简介:将木霉(Trichodermaspp.)菌株Tr14、Tr25、Tr85分别制成含2×10^8g^-1孢子单菌株、双菌株(Tr14+Tr25;Tr14+Tr85;Tr25+Tr85)或三菌株(Tr14+Tr25+Tr85,TM3)复合可湿性粉剂(WP),用于防治草莓枯萎病(Fusariumoxysporumf.sp.fra-gariae)室内药效生测试验。结果表明:经TM3WP200倍,30%精甲?噁霉灵WP1500倍以及Tr14+Tr85双菌株复合WP处理草莓苗,发病率(IOD,%)防治效果(ERDC,%)上,无显著差异,但它们(IDO/ERDC)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单菌株200倍、其他双菌株复合WP2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草莓苗。继续将TM3WP分别用于2016、2017年上海、北京、福建和重庆两年四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经TM3WP100、200倍、以及30%精甲?噁霉灵1500倍处理草莓苗,其两年四地IOD值ERDC值,都显著地低于(P≤0.05)或高于(P≤0.05)经TM3WP400倍、枯草芽孢杆菌1000倍、以及空白对照处理草莓苗。

  • 标签: 木霉菌 草莓枯萎病 生物防治 防治效果
  • 简介:针对内生真菌生物防治,重点阐述了中草药提取物杀虫活性、植物抗线虫基因发现以及植物防御系统激发最新研究。植物源提取物作为潜在线虫杀虫剂,为生物源农药开发利用提供思路。同时,对于今后线虫杀虫剂开发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就其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 标签: 根结线虫 线虫杀虫剂 sa途径 ja途径
  • 简介:为了对江西烤烟进行综合评价,利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软件对江西烤烟71个烟叶样本香气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按累积贡献率79.60%提取前7个主成分,计算综合得分,并将综合得分以卡方距离衡量样本间品质差异指标,运用离差平方法进行聚类分析,将71个样本分为4类。从第1类到第4类,评吸总分香气指数B值逐渐降低。

  • 标签: 烤烟 香味物质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 简介:荆州古城墙我国重点保护历史文物,近年来,构树荆州古城墙入侵,对古城墙植被古城墙保护造成了影响。为了解构树种群基本特征,荆州古城墙上选择大小2222m样地个,对样地上野生构树种群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构树种群存活曲线呈Deevey-Ⅲ型,构树幼苗库量大,但幼苗死亡率高;构树种群年龄结构呈非典型金字塔型分布,构树种群增长型种群;6种聚集强度参数计算表明,构树种群分布格局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较高,这与样地坡度较大、构树果实被鸟传播等因素有关。构树种群良好更新机制其成功入侵荆州古城墙重要原因之

  • 标签: 构树 分布格局 静态生命表 荆州古城墙
  • 简介:试验通过用60%吡虫啉悬浮拌种剂(高巧)等药剂进行拌种,考究其对水稻飞虱、稻蓟马、恶苗病防治以及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锯齿叶矮缩病等病毒病预防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高巧种子处理剂对防治水稻秧苗期稻飞虱预防"南矮"发生有较好作用,且对水稻体质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促进叶片根系生长,进而促进植株分蘖数、株高、地上地下部分鲜重、茎基宽和产量结构提高,最终提高水稻产量。

  • 标签: 稻飞虱 水稻病毒病 防控效果
  • 简介:通过对佳木斯地区园林绿化树种杏树主要虫害杏毛球坚蚧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进行采样调查,初步掌握杏毛球坚蚧发生特点,结合其天敌昆虫黑缘红瓢虫生物防治情况,提出针对防治杏毛球坚蚧具体防治措施,有效防治杏毛球坚蚧这种杏树重要害虫提供技术支持。

  • 标签: 杏毛球坚蚧 发生规律 防治 杏树
  • 简介:从毛竹林土壤中分离得到9株木霉菌株,采用平板对峙法评估了9株木霉菌对4种柑橘产后病害病原菌抑制效果,并利用ITS及rpb2基因序列分析鉴定木霉菌株。结果发现:(1)9株木霉对柑橘青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效果,对峙培养7d抑制率均达到100%;9株木霉对其它3种柑橘产后病害抑制率不同,其中菌株T2对柑橘黑腐病抑菌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584%;菌株T3T8对柑橘酸腐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100%;菌株T3、T5T6对柑橘绿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达80%。(2)共鉴定木霉菌3种,其中哈茨木霉(Trichodermaharzianum)6株(T1、T3、T5、T7、T8T9),优势种;绿木霉(Trichodermaviride)2株(T2T4);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ens)1株(T6)。

  • 标签: 生物防治 木霉菌 拮抗 柑橘采后病害
  • 简介:为了探讨干旱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影响,采用浓度水平分别为5%、10%、15%、20%25%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进行干旱胁迫,研究胁迫对芸豆种子萌发幼苗生理特性影响。结果表明:同对照相比,种子发芽进程、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轻度胁迫时(5%)均无明显变化;但随着胁迫程度加剧,萌发指标开始下降,且胁迫程度越大,降幅越大。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胁迫增大而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SODCAT酶活性15%浓度PEG处理时达最高值,而POD酶活性10%浓度时最高;丙二醛含量变化则呈逐渐递增趋势。

  • 标签: 芸豆 水分胁迫 发芽指数 活力指数 保护酶 丙二醛
  • 简介:介绍山苍子油提取方法主要成分柠檬醛分离方法,阐述山苍子油及柠檬醛抑菌、抗氧化作用等活性研究现状;并对柠檬醛抗菌作用机制进行总结分析,植物源抗菌剂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山苍子油 柠檬醛 提取分离 抑菌活性 抑菌机制
  • 简介:二化螟水稻茭白上重要害虫,明确其越冬代田间发生时间,对于准确进行预测预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茭白种群材料,通过采集水稻田茭白田越冬幼虫,观察自然条件下其化蛹及羽化时间来明确两种群越冬代田间发生时间。结果表明:武汉地区二化螟茭白种群越冬代化蛹时间羽化时间显著早于水稻种群,茭白种群第二个化蛹高峰羽化高峰分别水稻种群化蛹高峰个羽化高峰重叠。研究结果明确武汉地区二化螟水稻种群茭白种群越冬代发生时间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

  • 标签: 二化螟 水稻种群 茭白种群 越冬代 发生时间
  • 简介:鄱阳湖平原直播季晚稻田间开展3个不同播种期二代二化螟发生为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水稻不同播栽期(播种期、移栽期)影响水稻危险生育期(分蘖期、孕穗至抽穗期)二化螟卵孵盛期是否相吻合及吻合时间长短;季晚稻播栽期推后,二代二化螟枯心株率明显降低。

  • 标签: 一季晚稻 播栽期 二代二化螟 危险生育期 避害控虫
  • 简介:介绍某些农药隐性成分分析方法。剖析时主要使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气相色谱仪,并给出8个剖析实例。农药隐性成分剖析应和使用农药经验丰富者相结合,这样可大大缩小分析范围。

  • 标签: 农药 定量分析 隐性成分 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本文对中国1975年以来研究利用捕食螨情况进行综述。据粗略统计,自1976年以来15年间,中国共发表有关捕食螨研究及利用论文180余篇,这些论文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中国捕食螨区系分类.约60余篇.

  • 标签: 捕食螨 捕食性 大田防治 捕食功能反应 小面积试验 抗性品系
  • 简介:从土壤筛选经抑菌实验证明对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f.sp.nelumbicola)有拮抗作用细菌3-b,测定其不同培养基、培养温度pH条件得到发酵液对镰刀菌抑菌效果结果表明:32℃pH7条件下用PDB培养液培养得到发酵液抑菌效果最好,抑菌直径18mm。该培养条件获得步开发防治白莲腐败病生防菌剂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镰刀菌 生防菌 培养条件 筛选
  • 简介:采用聚集指标法测得防治适期二化螟枯鞘株田间分布型属于聚集分布,经频次分布检验,基本符合核心分却嵌纹分布。五种抽样方法田间取样对比结果表明:Z字形样行式分行取样式比五点、单对角线、棋盘式取样误差率小。

  • 标签: 二化螟 枯鞘株 分布型
  • 简介:芝麻茎点枯病芝麻主要病害。探讨该病田间抽样方法,提高调查病株率准确性,笔者于1990年进行该病田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现将结果整理于下。研究方法1.芝麻成熟期,该病病情稳定,选择不同品种、不同发病程度类型田7块,每块田调查250~310个样点,每个样点10株,记载各样点病株数,绘出田间分布实况图。

  • 标签: 芝麻茎点枯病 抽样技术 分布型 发病程度 聚集分布 抽样方法
  • 简介:关于水稻二化螟为害后补偿能力,国内外已有研究报道。这些报道指出,水稻受二化螟为害后补偿能力依地区、品种施肥水平不同而变。明确我省大面积种植几个主要水稻品种(或杂交稻组合)对二化螟为害补偿能力,

  • 标签: 水稻分蘖期 补偿能力 杂交稻组合 杂交早稻 补偿率 防治指标
  • 简介:采用梯度稀释法从土壤中分离出放线菌G5。该菌株对苹果轮纹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等多种农业致病真菌有很强抑制作用。用16SrDNA序列分析法对G5进行序列分析,该菌株16SrDNA序列链霉菌属13个放线菌同源性99%。用传统细菌学方法对G5菌株进行鉴定,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链霉菌特征特性相致,表明该菌株属于链霉菌。

  • 标签: 拮抗作用 放线菌 鉴定 分离 链霉菌
  • 简介:"闽抗330"1982年省农科院植保所薯病组从"闽抗329"变异株中选育而成抗瘟新品种。1983~1987年经省甘薯育种攻关协作抗瘟组本所薯病组在室内安溪、惠安、仙游、罗源、宁德、福鼎、龙岩等35个县(市)以及浙江庆元县,江西省宜春市等田间多点试验、示范。1987年面积达10万余亩(其中安溪县37000亩)结果:抗

  • 标签: 甘薯品种 罗源 江西省宜春市 农科院植保所 多点试验 异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