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建立了策划药物亚甲基二氧吡咯戊酮(MDPV)的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联用、液相色谱一质谱(LC—MS)联用分析方法。利用GC—MS联用、LC—MS联用分析技术对MDPV进行分析,得到MDPV的GC—MS分析主要特征离子及LC—MS联用分析分子离子峰、二级质谱碎片峰、三级质谱碎片峰,并对各特征离子及碎片峰进行了归属研究,得到了MDPV的GC—MS联用、LC—MS联用分析的质谱裂解规律及特征离子。

  • 标签: 气相色谱-质谱 液相色谱-质谱 MDPV 策划药物
  • 简介:肌酸是一种普遍流行的能量增强剂。尽管短期服用肌酸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但长期使用肌酸的安全性逐渐为人们所关注。本实验以研究肌酸的副面效应为出发点,建立大鼠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清中SSAO活性以及各项生理指标来验证肌酸是否具有毒性伤害。结果表明外源性肌酸的摄入,会引起大鼠体内血清SSAO活性的升高,肌酸与X共同作用,可明显降低血清中SSAO活性。且长期服用肌酸可能会引发肾功能的轻微损伤以及肝脏的炎症。313swiss细胞与不同浓度肌酸共培养后,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初步证明了长期大量服用肌酸会造成一定的毒性伤害,对口服肌酸的长期毒性给予了肯定的评价。

  • 标签: 肌酸 肌酐 SSAO 细胞毒性
  • 简介:多年来,药物开发的瓶颈一直是在合成这个步骤上,其原因在于用以驱使合成反应的方式一直是传统的热力加热.而最新技术的开发让微波成为加热反应更有效的方法.那些本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天才能完成的合成反应现在只需几分钟,因而让有机化学家们有更多的时间用以分析和优化他们的反应,使他们更有创造性.微波合成包括很多有优点,例如反应速率的提升,产率的提高和"更干净"的化学.由CEM所开发的新型微波环形单膜腔把所有传统合成设备的优点以及微波瞬间加热的能力结合于一个简洁但具有强大作用的仪器上.Abbott实验室(芝加哥、伊利诺斯)使用此仪器执行了针对药物开发的合成反应.化学家们发现环形单膜腔辅助有机合成的好处是在传统方法和从前的微波方法上的大量改良.

  • 标签: 微波辅助化学 有机合成化学 药物开发 微波加热
  • 简介:【摘要】生猪养殖中,猪附红细胞体病本质上是寄生虫病的范畴,有较强传染性,多个年龄段的生猪均会被感染。要想提高治疗效果,应关注药物的有效筛选,缩短治疗时间,避免损失养殖户的效益。本文从砷制剂药物的应用、抗血液原虫类药物的应用、抗生素药物的应用、中药制剂的应用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目的是给相关研究带来条件支持。

  • 标签: 附红细胞体病 治疗药物 有效筛选
  • 简介: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技术是从数量庞大的候选化合物中筛选理想的抗肿瘤药物的重要手段。本文综述了各种抗肿瘤药物体外筛选技术的原理、操作要点和各自的优缺点,并简要介绍了各技术的实际应用,旨在为开发抗肿瘤药物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学指导。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体外筛选 细胞生长
  • 简介: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心血管疾病,引起广泛重视。常用的治疗药物以降低血脂、抗氧化以及抗血小板聚集为主。随着对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一些新型药物已陆续上市,如枯草溶菌素转换酶9抑制剂、微粒体转运蛋白抑制剂以及基因治疗药物等。此外,一系列具有血脂调节功能的新型药物目前已处于临床二期或三期的研究当中。本文对目前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物 调血脂类药物
  • 简介: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新型高效液相色谱(HPLC)仪器及其部件的研制、发展以及在药物毒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概况。对于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的一些新型检测器如二极管阵列紫外检测器,红外检测器,核磁共振检测器,质谱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及激光小角度散射检测器等的研制与发展进行了阐述。对于高效液相色谱新技术及其制剂分析、在中草药及其制剂分析、在临床体液中分析、在毒物分析方面的应用进展进行了论述。

  • 标签: 药物毒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 检测器
  • 简介:基于配体和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通常在方法设计上存在共同的理论基础。本文通过对基于格点能量计算、特征、类似物、知识以及分子对接等方面的方法进行总结,探讨了基于配体和受体在药物设计中的对应关系,并对今后药物设计的发展提出建议。

  • 标签: 基于受体的药物设计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 对应性
  • 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普遍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人脑黑质区多巴胺(DA)能神经元的进行性变性、死亡.帕金森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虽然至今未明,但氧化应激是主要因素.DA作为脑内主要神经递质,也是一种神经毒素.我们的研究中采用DA作为氧化应激诱导剂,观察了6种神经保护剂的作用效果.MTT分析其存活率、荧光双染色法观察其形态变化以及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DA诱导后细胞存活率随浓度、时间进行式降低,而6种保护剂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保护效果.

  • 标签: 多巴胺 SH-SY5Y神经元 细胞毒性 神经保护 帕金森病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应用价值并予以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7年10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病毒性脑炎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监测、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以及脑脊液检查。分别比较两组脑电图异常率情况以及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情况。此外,根据患者是否为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分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40例,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70例。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测方式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敏感度、特异性以及准确度。结果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轻度异常率为0.00%(0/110),明显低于常规脑电图组的10.91%(12/110),而脑电图重度异常率与癫痫样放电现象发生率分别为46.36%(51/110)、56.36%(62/110),均明显高于常规电脑组的25.45%(28/110)、16.36%(18/11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常规脑电图监测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真阳性以及真阴性人数占比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以脑脊液检查为金标准,常规脑电图诊断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灵敏度、特异性以及准确性分别为57.50%、60.00%、59.09%,均明显低于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的85.00%、84.29%、84.5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应用于病毒性脑炎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有利于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可作为临床治疗预后的指标,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脑炎 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颅内电极脑电图 脑电图异常
  • 简介: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糖尿病的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建立并优化小鼠脂肪细胞糖尿病药物筛选模型,然后使用临床抗糖尿病药物对该模型进行考察,并对海糖平(H)和杉糖平(S)两种降糖新药进行了筛选。通过Westem-blot法检测GLUT4(葡萄糖转运蛋白4)以确定药物的药效。结果表明,用临床抗糖尿病药物考察模型能客观反映该药物药效。在此模型上,对杉糖平和海糖平的各个馏分进行初步筛选,发现两种药物的一些有效成分。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GLUT4 WESTERN BLOT 药物筛选
  • 简介:一种新型可生物降解聚合物1(chitosan—g—PEI—g—PEG—OH)通过壳聚糖、聚乙烯亚胺以及聚乙二醇的接枝反应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氢核磁共振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该接枝聚合物具有双亲性特征,在水溶液中可以自组装形成壳核结构的胶束,经扫描电镜观察该纳米粒子粒径在30—50nm。该聚合物具有非病毒性和可生物降解性,是一种潜在的基因传输载体。

  • 标签: 壳聚糖 聚乙烯亚胺 聚乙二醇
  • 简介:针对鱼类养殖过程中药物残留量快速检测需求,设计了拉曼快速检测系统.该系统以微型拉曼光纤光谱仪为核心检测部件,结合785nm激光光源、非浸入式拉曼探头、高精度样品调高载物台以及计算机等模块.实验分别采集了磺胺二甲基嘧啶、氯霉素、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四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拉曼光谱,并对其在大黄鱼中的残留量进行快速检测和定性分析.

  • 标签: 拉曼光谱 鱼抗菌药物残留 定性检测
  • 简介:本文采用分散固相萃取技术作为前处理手段,结合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优势,建立了一种水产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的检测方法。实验探讨和优化了以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样液过程中的提取条件、固体吸附剂的用量等。并优化检测方法的色谱、质谱条件,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对目标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目标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的检出限为0.07~0.10μg·kg^-1。对样品进行三个水平加标实验,目标化合物的回收率为88.81%~102.89%,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2.30%~4.87%。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灵敏度高,有效去除基质干扰,适用于水产品中氯霉素类药物残留量的定性、定量分析。

  • 标签: 分散固相萃取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水产品 氯霉素类药物
  • 简介: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在临床使用中会引起许多毒副作用,开发低毒和具有靶向性的新型紫杉烷类药物制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探索多西紫杉醇与人血清白蛋白化学交联药物的合成,试验将多西紫杉醇的2’羟基位与人血清白蛋白的34位半胱氨酸上的巯基处通过10-十一烯酸进行精确的共价交联。合成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使用了质谱进行了鉴定和表征。测定结果证实了抗癌药物多西紫杉醇可通过10-十一烯酸与人血清白蛋白进行化学交联并能生成1:1的交联产物。本研究的结果对于进一步开发新型的紫杉烷类白蛋白化学共价交联药物制剂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 标签: 多西紫杉醇 人血清白蛋白 10-十一烯酸 化学交联药物
  • 简介:在临床和法庭毒物学领域,广泛范围药物筛选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常被忽视的工作。这项工作的侧重点是所有毒物学相关的物质,无论其结构或极性如何,都能被分离、检测和鉴定。近几年来,我们已尝试建立一个系统的固相提取方法,能够有效地从生物检材中分离出药物,并已经建立了利用单根Bond—ElutCertify固相柱提取的步骤。虽然这个步骤适用

  • 标签: 药物筛选 固相提取 Bond-Elut Certif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