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愈率并降低其复发率,现归纳临床中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回顾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来我院儿科就诊的103例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病例资料,归纳患儿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病程、病因及有无先天因素,得出该病的准确诊断指标和治疗方案。结果2岁以下的婴幼儿好发毛细支气管炎,尤其多见于1—6个月的婴幼儿,喘憋是该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大多数患儿出现发热,另外咳嗽、呕吐和腹泻也是常见的临床表现。结论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作为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治疗方法除对症治疗缓解症状外,还应注意可能引发的多种并发症。

  • 标签: 婴幼儿 毛细支气管炎 临床表现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吴茱萸结合酚妥拉明治疗婴幼儿肺炎合并腹胀的治疗效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90例肺炎合并腹胀患儿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5例采用腹部外敷吴茱萸结合酚妥拉明静脉用药治疗,对照组45例只采用静脉使用酚妥拉明治疗。结果两组治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结合酚妥拉明治疗比单纯静脉使用酚妥拉明能更快达到减轻腹胀症状,未发现不良反应。

  • 标签: 吴茱萸 酚妥拉明 婴幼儿肺炎 腹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婴幼儿股静脉采血中的优缺点与现用的一次性注射器婴幼儿股静脉采血进行对比,找出较好的方法。方法将2012年6月-2012年10月同期应用一次性注射器进行股静脉采血的56例婴幼儿及其标本作为A组,应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股静脉采血的95例婴幼儿及其标本作为B组,分析一次性注射器及一次性静脉采血针在股静脉采血中的优缺点及不良后果。结果A组发生标本溶血5例,凝血4例,发生职业暴露2例,局部皮下瘀血1例;B组发生标本溶血2例,凝血0例,发生职业暴露0例,发生一次性采血针与采血管连脱落1例,发生不良后果的比例分别为21.4%和3.1%。结论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婴幼儿股静脉采血可以降低采血标本发生不良后果的发生率,能有效降低血标本溶血、血标本污染及职业暴露;但应注意使用一次性静脉采血针进行股静脉采血时注意进针角度及采血针与采血管、培养瓶之间的联接。

  • 标签: 两种婴幼儿股静脉采血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泪囊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门诊152例180眼婴幼儿泪囊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82眼进行泪道加压冲洗,观察组98眼经泪道加压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并结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82眼进行泪道加压冲洗,24眼治愈,治愈率29.27%,观察组98眼经泪道加压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有94眼治愈,治愈率95.92%,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明显优于单纯的泪道加压冲洗法。结论泪道冲洗联合探通术是治疗婴幼儿泪囊炎的有效途经,术前家长的心理护理,术中头部固定及熟练的操作技巧是探通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婴幼儿泪囊炎 泪道冲洗 探通术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将无痛注射技术用于治疗幼儿期患儿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在我院医治的120例幼儿期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运用无痛注射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显效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幼儿期患儿来说,使用无痛注射技术治疗患儿的效果好,能明显改善幼儿期患儿的症状,不良反应少,运用此方法治疗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通过对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血管的选择、留置针的维护、如何延长留置针保留时间、提高护士的穿刺成功率等几方面因素的探讨,并提出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使浅静脉穿刺置管术在儿科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及家属的认可。

  • 标签: 浅静脉穿刺置管术 婴幼儿 要点 护理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综合探讨儿童保健门诊中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以及婴幼儿贫血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我中心自2012年—2013年间儿童保健门诊中的150例婴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定期血常规检查,同时观察婴幼儿贫血的发生情况。结果发现5个月—1岁的儿童贫血发生率远远高于1—2岁的婴幼儿,结果发现150例婴幼儿中有115例婴幼儿患有贫血,其中5个月—1岁的婴幼儿占95例,1岁—2岁患儿20例。经过调查分析属于人工喂养、育儿指导不正确、流动人口、以及为婴幼儿添加辅食延迟都是产生贫血的主要危险因素。经治疗后,115例患儿网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在4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家属要定期对婴幼儿进行合理检查,及时掌握婴幼儿的身体情况,以便尽早发现病情尽早治疗。同时应从饮食基础入手,加强对婴幼儿的喂养指导和保健宣传。

  • 标签: 儿童门诊 婴幼儿 营养缺失 贫血 预防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集2005年1月-2012年5月来我院就诊1426例5岁以下腹泻儿童的粪便。对免疫胶体金技术确诊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和分析,总结其临床及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1426例腹泻儿童中,确诊为轮状病毒感染的患者420例,占29.45%。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腹泻。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2-36月龄婴幼儿,占96.91%。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2月为高发期。由轮状病毒腹泻引起的并发症发病率为21.1%,呼吸系统并发症所占比例最高。结论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最明显的特点是年龄性和季节性,患者主要是3岁以下婴幼儿,冬春季节是发病高峰期,应针对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采取有效地治疗和预防措施。

  • 标签: 婴幼儿 轮状病毒 腹泻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计算机X线摄影(CR)系统床边摄影在婴幼儿胸部摄影的价值。方法实现了普通X线摄影数字化,使传统的X线摄影模拟信息转换为数字信息,突破了传统摄影技术的固有局限性。胸部X线检查是诊断患儿胸部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1张优质的胸片能给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信息。0~2岁的婴幼儿多采用床边胸部摄影。通过对100例有呼吸道病变的0~2岁婴幼儿采用此方法检查,报告如下。

  • 标签: 计算机X线摄影(CR) 婴幼儿 床旁胸部摄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婴幼儿患者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方法对本中心急诊室200例静脉输液患儿按时间顺序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头部低于双肩位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头位进行头皮静脉穿刺,对其成功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提高。结论头部低于双肩位头皮静脉穿刺成功率高于常规头位头皮静脉穿刺。

  • 标签: 婴幼儿 头皮静脉穿刺 2种不同头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测定位法在婴幼儿股静脉穿刺采血的效果。方法将200例需股静脉采血的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观察组采用目测法定位穿刺采血,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扪股动脉搏动定位穿刺采血。结果观察组一次性采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P<0.05。结论目测定位法操作方便快捷,提高采血成功率,节约了人力和物力。

  • 标签: 婴幼儿 股静脉 采血
  • 简介:摘要目的微量元素缺乏是儿科门诊中常见的慢性营养障碍性疾病,而微量元素中又以钙、铁和锌的缺乏现象在儿童中最为普遍,患儿常因食欲不振,纳差、生长迟滞、身材矮小、免疫功能差、易反复多次感染或感冒而就诊。为了解本县婴幼儿体内微量元素含量情况,我院对近一年来院门诊健康检查微量元素的6月-3岁125例婴幼儿进行检测分析。方法采用济宁东盛电子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DS微量元素分析仪,检查孩子末梢血中铁、锌、钙、铜、镁、铅的含量。结果婴幼儿缺钙、缺铁和缺锌的普遍存在,缺铜及缺镁几乎没有。结论婴幼儿体内微量元素紊乱比较普遍,及时合理地添加辅食、平衡膳食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检测儿童微量元素含量对及时合理地补充微量元素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婴幼儿 微量元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更有效的固定留置针的方法,减少松脱,降低意外脱管率。方法将患儿600例按入院住院号进行分组,单号为对照组286例,双号为观察组314例。两组均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GBDY留置针。观察组穿刺消毒前用75%酒精反复涂擦两次,再按常规方法进行穿刺点局部皮肤消毒,穿刺后用无菌敷贴固定。结果对照组留置针敷贴松脱48例,意外脱管18例。观察组留置针敷贴松脱32例,意外脱管8例。结论75%酒精涂擦可有效降低婴幼儿留置针敷贴松脱和意外脱管,方法简单,取材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酒精 婴幼儿 留置针 敷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在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分为试验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两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及拔管时间。结果试验组术后24h引流量、总引流量和拔管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使用可吸收止血膜可明显减少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引流量,止血效果明确安全,有利于患儿术后康复。

  • 标签: 体外循环 婴幼儿 可吸收止血膜 止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精补血素口服液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儿科门诊就诊并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的6个月~5岁儿童1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观察两组患儿血红蛋白上升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治疗时间及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成药肝精补血素治疗婴幼儿缺铁性贫血疗效显著,价格低廉,经济实惠,方便易行,适合贫困山区儿童口服应用。

  • 标签: 肝精补血素 婴幼儿 缺铁性贫血
  • 简介:目的探讨干扰素雾化吸入对婴幼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作用。方法(1)采用开放对照研究的方法,对100例婴幼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雾化吸入组和肌内注射组进行对照研究。(2)50例雾化吸入组的婴幼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7d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治疗结果与干扰素肌内注射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雾化吸入组患儿1~7d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气喘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或哮鸣音消失时间均优于肌内注射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雾化吸入能快速控制临床症状,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小,治疗效果好,可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肺炎 药物疗法 干扰素 治疗应用 呼吸系统疾病 儿童 学龄前
  • 简介:目的评价兰州地区婴幼儿维生素D(VitD)营养状况,为合理补充VitD提供依据。方法以兰州地区住院婴幼儿为研究对象,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问卷调查VitD缺乏的相关因素,并行Logistic回归分析VitD缺乏的危险因素。结果374名住院婴幼儿进入分析,其中男227名,女147名。①平均25-(OH)D水平为(30.40±14.88)ng·mL^-1,73名(19.5%)25-(OH)D水平〈20ng·mL^-1(VitD缺乏),即使近3个月补充过VitD,仍有13名(10.2%)VitD缺乏。②VitD缺乏有明显季节差异(P=0.04),春季最高(29.2%,21/72名),秋季最低(13.1%,16/122名)。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6月龄(OR=3.67,95%CI:1.25-10.76)、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儿(OR=40.94,95%CI:5.07-330.36)、部分母乳喂养儿(OR=12.21,95%CI:1.41-105.65)、未补充VitD(OR=5.21,95%CI:2.48-10.97)易出现VitD缺乏。结论兰州地区住院婴幼儿VitD营养状况有待改善,≤6月龄婴儿是VitD缺乏的高危人群。冬春季应加强婴幼儿VitD的补充,应鼓励婴幼儿坚持户外活动及补充VitD。

  • 标签: 维生素D 补充 婴幼儿 缺乏 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