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年间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征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10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确诊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住院患者的一般资料、疾病相关信息及影像学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即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前5年组)和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后5年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致伤原因、骨折Evans分型、合并疾病、住院天数及是否手术治疗。结果共纳入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 125例,男2 664例,女3461例;男、女比例为0.77∶1。高发年龄段男性为70~79岁,女性为80~89岁。前5年组2 314例,男、女比为0.91∶1;后5年组3 811例,男、女比例为0.70∶1。两组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65,P<0.05)。前5年组高发年龄段为70~80岁(31.9%,739/2 314),后5年组高发年龄段为80~90岁(34.5%,1 313/3 811)。两组70~79岁年龄段性别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024,P<0.05)。6 125例患者有明确致伤原因,其中83.9%(5 140/6 125)为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致骨折,前5年组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致骨折的比例75.4%(1 745/2 314)较后5年组89.1%(3 395/3 811)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63,P<0.05)。共调取3 560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X线或CT检查,其中高发骨折类型为EvansⅡ、Ⅲ型。前5年组Ⅱ型骨折占比最高(38.1%,239/628),后5年组Ⅲ型骨折占比最高(39.5%,1 159/2 932);两组骨折分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569,P<0.05)。6 125例骨折中,4 846例合并其他内科疾病,占79.1%。前、后5年组合并内科疾病种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16,P<0.05)。手术治疗患者共5 184例,前5年组为1 925例,后5年组为3 259例;患者住院时间中位数分别为14 d和12 d;四分位数间距均为8 d。两组手术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909,P<0.001)。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特征变化趋势为女性多于男性,跌倒和室内活动损伤为最常见致伤原因,好发骨折类型为Evans Ⅱ、Ⅲ型,有老龄化趋势,合并内科疾病明显增多,但住院总天数有下降趋势。

  • 标签: 股骨骨折 病例管理 回顾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核病性胸腔积液患者血清与积液中多项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特征.方法临床纳入我院收治的胸腔积液患者76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48例,癌性胸腔积液28例.对两组患者血清以及积液中的白介素-8(IL-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的差异.结果结核组血清IL-8、VEGF、CRP、TNF-α、INF-γ水平分别为(35.0±6.7)μg/L、(0.1±0.1)μg/L、(42.1±11.3)mg/L、(0.7±0.5)pg/L、(0.6±0.4)pg/L,恶性组分别为(50.2±5.5)μg/L、(0.3±0.1)μg/L、(24.3±13.2)mg/L、(0.3±0.2)pg/L、(0.1±0.1)p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核组胸腔积液IL-8、VEGF、CRP、TNF-α、INF-γ水平分别为(96.3±7.3)μg/L、(0.2±0.1)μg/L、(25.3±9.5)mg/L、(1.9±1.7)pg/L、(1.1±0.5)pg/L,恶性组分别为(80.2±7.7)μg/L、(2.7±0.8)μg/L、(12.2±8.4)mg/L、(1.1±0.2)pg/L、(0.2±0.1)pg/L,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IL-8、VEGF、CRP、TNF-α、INF-γ等细胞因子水平在诊断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中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单用时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理想,应进行联合检查.关键词结核;肿瘤;胸腔积液;细胞因子;特征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VariousCytokineLevelinSerumandPleuralofPatientswithTBPleuralEffusionAbstractObjectiveTodiscussthevariationcharacteristicsofvariouscytokinelevelinserumandpleuralofpatientswithTBpleuraleffusion.Method76casesofpatientswithpleuraleffusion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48caseswereTBpleuraleffusion,and28caseswerecancerouspleuraleffusion.TheIL-8,VEGF,CRP,TNF-α,andINF-γlevelsofserumandpleuralofbothgroupswereobservedandcompared.ResultTheIL-8,VEGF,CRP,TNF-α,andINF-γoftheTBgroupwere(35.0±6.7)μg/L,(0.1±0.1)μg/L,(42.1±11.3)mg/L,(0.7±0.5)pg/L,and(0.6±0.4)pg/L,while(50.2±5.5)μg/L,(0.3±0.1)μg/L,(24.3±13.2)mg/L,(0.3±0.2)pg/L,and(0.1±0.1)pg/Lforthecancerous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ThepleuralIL-8,VEGF,CRP,TNF-α,andINF-γoftheTBgroupwere(96.3±7.3)μg/L(0.2±0.1)μg/L,((25.3±9.5)mg/L,(1.9±1.7)pg/L,and(1.1±0.5)pg/L,while(80.2±7.7)μg/L,(2.7±0.8)μg/L,((12.2±8.4)mg/L(1.1±0.2)pg/L,and(0.2±0.1)pg/Lforthecancerousgroup.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5);ConcluGsionThecytokinelevelofIL-8,VEGF,CRP,TNF-α,andINF-γhavesomeapplicationvalueinthediagnosisofTBpleuraleffusionandcancerouspleuraleffusioKne.yHwoowrdesver,thesensibilityandspecificityofthesinglemethodisnotideal,whichmeanscombinationexaminationissuggested.TB,Tumor;Pleuraleffusion;Cytokines;Characteristics中图分类号R246.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521-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慢性心衰疾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特征分析及舒适护理措施。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6例高龄慢性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研究组(n=33)与常规组(n=33),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之上应用舒适护理,采用SF-36健康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结果入院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入院时,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但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幅度明显更优于常规组,组间结果对比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高龄慢性心衰患者提供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舒适护理 慢性心衰 高龄患者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及时间分布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15年6月至2020年3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接受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的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短期高眼压定义为术后1周至3个月眼压升高至21 mmHg(1 mmHg=0.133 kPa),并在随后的3个月内下降至21 mmHg以内且保持稳定。观察手术前后眼压、降眼压药物用药数量、短期高眼压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主要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统计学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Q1,Q3)表示。结果研究期间共277例(315只眼)患者行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其中299只眼(94.9%)完成术后6个月随访,34只眼(10.8%)术后眼压持续升高,判定为手术失败,最终纳入234例(265只眼)患者,其中男性161例(184只眼)、女性73例(81只眼),年龄为42(26,54)岁,术前眼压为(37.7±11.1)mmHg,使用降眼压药物3(2,4)种。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率为43.0%(114/26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育性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42.7%(35/82)、37.8%(17/45)、27.7%(13/47)和53.8%(49/91)。其中91.2%(104/114)术眼术后短期高眼压时间集中发生在术后第1~4周,88.6%(101/114)术眼眼压峰值发生在术后1~5周内,眼压峰值为(32.4±8.2)mmHg(21.3~54.8 mmHg)。69.3%(79/114)术眼术后高眼压持续时间≤4周。结论穿透性Schlemm管成形术后短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可达40%以上,其中继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较高,发育性青光眼患者的发生率相对较低。术后短期高眼压发生时间和峰值多出现在术后1~4周。

  • 标签: 青光眼 Schlemm管 小梁切除术 高眼压 发病率 时间
  • 作者: 梁冬青 刘玉燕 董益 王莹 韩泉洪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眼底病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天津医科大学临床学院 300020,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 天津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天津市眼科研究所 300020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手术前后微视野、OCT血管成像(OCTA)微血管变化特征,初步探讨其与视力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并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或不联合内界膜(ILM)翻瓣治疗的IMH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8只眼,女性33例33只眼。平均年龄(64.02±6.46)岁。平均病程(7.00±8.85)个月。均行BCVA、微视野、OCT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采用黄斑完整性评估仪测量双眼黄斑10°视网膜敏感度(RMS)和黄斑中心凹2°固视率(P1 )、二元等高线椭圆面积(63%BCEA )。采用OCTA仪测量双眼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RT)、脉络膜层血流面积(CFA )、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浅层及深层血流密度(FSVD、FDVD )、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及FAZ 300 μm宽度内的血流密度(FD-300 )。患眼均行25G标准三切口经睫状体平坦部PPV,其中联合或不联合ILM翻瓣分别为21、19只眼。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行配对t检验;logMAR视力与微视野变量、OCTA变量的相关性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前后患眼与对侧眼之间成对比较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手术后6个月,与手术前比较,患眼logMAR视力(t=-12.33)、RMS (t=7.94)、P1 (t=3.21)、63%BCEA(t=-3.98)、CRT (t=-9.17)、CFA (t=8.14)、FSVD (t=3.75)、FDVD (t=3.88)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Z面积(t=-1.40)、FD-300 (t =1.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后6个月logMAR视力与手术前logMAR视力、裂孔最小直径、RMS、P1、63%BCEA、FSVD、FDVD、FAZ相关(r=0.432、0.527、-0.410、-0.383、0.349、-0.406、-0.373、0.407 ,P<0.05)。手术后6个月患眼各指标均较手术前明显改善,但较对侧眼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PV治疗IMH可有效提高患眼视力,改善视网膜功能和中心凹微血管循环状态;视网膜功能及血液循环变化对手术后视力有显著影响。

  • 标签: 视网膜穿孔/外科学 视野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 作者: 乔娟 阎锐 陈瑜 史家波 王心怡 姚志剑 卢青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南京 210029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东方医院精神科,徐州 221004,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南京 210029,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儿童发展与学习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96,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精神科,南京 210029 南京大学医学院,南京 21009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焦虑性抑郁症(anxious depression,AD)患者与非焦虑性抑郁症(non anxious depression,NAD)患者大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的差异,及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2014年9月至2018年10月招募抑郁症患者150例,同时招募性别、年龄与之匹配的健康对照者62例。使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17,HAMD-17)评估抑郁症患者的严重程度,按照HAMD-17的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是否≥7分,将抑郁症患者分为AD组(n=80)与NAD组(n=70)。对所有被试进行3.0 T静息态结构磁共振扫描。通过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分析(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对结构磁共振数据进行预处理,使用rest工具包计算三组被试脑灰质体积的差异,在SPSS 19.0软件中使用post-hoc t test进行组间事后比较。对AD组与NAD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脑区的脑灰质体积与焦虑/躯体化因子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与NAD组比较,AD组右侧额中回(MNI:x=28.5,y=21.0,z=48.0,t=-4.83,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P<0.05/3)、左背外侧额上回(MNI:x=-18.0,y=27.0,z=43.5,t=-6.08,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P<0.05/3)灰质体积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AD患者右侧额中回体积与焦虑/躯体化因子分的自知力评分呈负相关(r=-0.36,P=0.001,Bon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结论与NAD相比,AD患者的前额叶体积下降,与AD患者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其中右侧额中回体积减小可以作为自知力受损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学标记。

  • 标签: 焦虑性抑郁 灰质体积 结构磁共振成像 前额叶 相关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岛市城阳区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疫情变化趋势及流行特征,为制定科学防控布病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青岛市城阳区的布病确诊病例及临床诊断病例资料,对人间布病疫情变化趋势、三间分布、临床特征、病例就诊及疾病转归情况、流行病学史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016 - 2020年青岛市城阳区人间布病发病23例,年均发病率为0.52/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χ2趋势 = 7.83,P = 0.005)。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其中春季(3 - 5月分别1、5、5例)占47.83%(11/23),夏季(6 - 8月分别1、4、1例)占26.09%(6/23)。男性13例、女性10例,男女性别比为1.30 ∶ 1.00;发病年龄为(52.52 ± 14.67)岁,以40 ~ 65岁为主,占65.22%(15/23);发病职业以农民最多,占69.57%(16/23)。报告发病例数最多的是城阳街道(6例),其次为夏庄街道(4例)和流亭街道(4例),共占60.87%(14/23)。病例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21例,91.30%),其次为肌肉关节酸痛(18例,78.26%),乏力(18例,78.26%),多汗(15例,65.22%)。发病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为27 d,82.61%(19/23)的病例处于急性期即被诊断为布病。经随访,21例(91.30%)病例达到痊愈标准,2例(8.70%)病例病情出现好转。经流调核实,23例人间布病病例有多重感染途径,主要感染方式为直接接触,包括饲养可疑病畜(8例,34.78%),接触可疑病畜的尿、粪等排泄物(8例,34.78%),为可疑病畜接产/处理流产物(5例,21.74%),屠宰/接触生羊肉(4例,17.39%)。结论2016 - 2020年青岛市城阳区人间布病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春夏季多发,以中老年男性农民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有多重感染途径。建议多措并举,加强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以及定期监测。

  • 标签: 布鲁杆菌病 疫情分析 流行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检测妊娠期高血压孕妇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妊娠晚期妊娠高血压孕妇35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时间为2018年3月-2019年2月,选取同时期的健康孕妇3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孕妇在分娩前一周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胎儿UA、RA血流参数中的PI值与S/D值与对照组胎儿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MCA血流参数中的PI值与S/D值与对照组胎儿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DV血流参数中的PI值与S/D值与对照组胎儿对比,数据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胎儿在1min和5min时Apgar评分<7分的例数,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实施超声检测,可以掌握胎儿的发育情况。

  • 标签: 超声 妊娠期高血压 孕妇 胎儿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检索并筛选出1999年至2018年间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AP病因分析的54篇文献、42 777例患者,分析AP酒精病因构成比变化特征。结果显示,近20年我国AP酒精病因构成比为10.9%(95% CI8.9%~12.8%),显著低于国外的30.2%(95%CI27.2%~33.4%);我国AP酒精病因构成比从前10年的9.4%(95%CI7.2%~11.7%)显著上升到后10年的12.8%(95%CI9.3%~1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01)。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病因 酒精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研究髓过氧化物酶(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和临床预后。方法618例经冠脉造影术后患者分为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组、稳定性心绞痛组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于入院当天抽血测MPO含量。随访6个月,分别在第1、3、6个月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率。结果(1)急性冠脉综合征血清中MPO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稳定性心绞痛组。(2)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中,当肌钙蛋白Ⅰ〈0.05μg/L,MPO对急性冠脉综合症的预测显著高于肌钙蛋白I和C反应蛋白。(3)卡卜兰-迈尔图显示,MPO水平≥62.9AUU/L组的6个月随访终点事件的累计发生率显著高于MPO水平〈62.9AUU/L。结论MPO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预测及危险分层是一个新颖的指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在没有急性心肌缺血和坏死的情况下。

  • 标签: 过氧化物酶 肌钙蛋白I C反应蛋白 冠状动脉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联合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尿微量蛋白、心肌酶结果变化特征,为手足口病的患儿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儿科就诊并住院观察的205例手足口病患儿,回顾性分析其血常规中的白细胞计数值、尿液中微量蛋白浓度和血生化检查的心肌酶结果变化。并选择同期50例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结果205例手足口病患儿中26例尿中有微量蛋白;112例血常规检测中的白细胞数计数增高;生化检测中的心肌酶谱中16例AST升高,189例LDH升高,172例HBDB升高,29例CK升高27例CK-MB升高。结论4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者,患儿常合并有心肌损伤,并发肾小管损害,联合检测手足口病患儿的白细胞计数、尿微量蛋白、心肌酶结果变化特征有利患儿治疗的监测,有利于早期心肌损伤、早期肾脏损伤提供评估依据,为临床的诊断、治疗、并发症的预防提供及时可靠的参考数据。

  • 标签: 白细胞计数 尿微量蛋白 LDH CK-MB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肌梗死大鼠使用前炎症细胞抑制剂己酮可可碱后行为学特征变化,为研究心肌梗死后抑郁的发生机制及心脑与神志的关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作心肌梗死大鼠模型,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浓度;采用旷场实验和强迫游泳实验观察心肌梗死大鼠使用己酮可可碱后的行为学变化特征。结果大鼠心肌梗死后4周,与模型组相比,己酮可可碱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明显降低,活动总路程、总时间、直立次数、爬壁次数均明显增多,不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结论己酮可可碱可以阻断心肌梗死后所诱导的炎症反应;心肌梗死后大鼠出现活动度下降,对新鲜环境的好奇程度下降及行为绝望等行为学改变。提示心肌梗死后大鼠存在抑郁症状,心与神志在病理上存在一定联系。使用己酮可可碱后大鼠的抑郁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提示急性心肌梗死后抑郁与炎症反应相关。

  • 标签: 心肌梗死 己酮可可碱 抑郁 炎症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影像组学技术结合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量化分析左心室肌CT影像组学特征在心动周期中的变化情况,为基于心电门控4DCT进行心脏功能动态评估提供可行方法。方法将14例患者的4DCT强化扫描图像以心动周期5%为间隔,重建0%~95% 20个时相的图像。分别在单个时相勾画左心室肌(LVM),并在左心室心腔造影剂充盈完好区域勾画直径为13 mm的球体[心腔感兴趣区(ROI)]。利用3DSlicer软件对所有勾画的92个特征进行提取,分析CT值在心腔ROI和LVM上的分布情况,基于心腔ROI进行初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稳定特征,再利用稳定特征对LVM进一步筛选(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到有差异特征,然后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量化分析特征在心跳周期中随心跳的变化情况。结果心跳周期中心腔ROI的平均CT值变化率小于LVM,变化率分别为9.23%、17.88%。有36个稳定特征在心腔ROI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36个稳定特征中,对LVM分析得到20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F=1.641~6.206,P<0.05),且平均变化率达到98.63%,其中Firstorder矩阵:中值(-103.96%)、均值(123.67%);GLDM矩阵:灰度非均匀性(99.81%)等变化率达到了99%以上,且不同心动周期中的最大值、最小值之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921~-3.173,P<0.05)。结论通过结合影像组学技术和心电门控4DCT强化扫描图像可以放大心动周期中CT图像的微观变化,可为左心室肌功能的变化评估提供一个新方法,Firstorder矩阵的均值等特征更具应用潜力。

  • 标签: 心动周期 心肌功能 评估 影像组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MRI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的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07-2020.07的120例颅内结核患者,按照颅内结核类型分为脑实质型、脑膜型及混合型颅内结核,对不同类型颅内结核的MRI影像学特征情况进行分析;同时收集患者的脑脊液标本,进行脑脊液生化检查,对抗结核治疗中脑脊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在120例患者中,由于受到失访以及病情变化等原因的影响,一共有76例患者完成治疗后1周、1个月的动态随访。结果:经临床影像学诊断,120例颅内结核患者中,脑实质型54例(45.00%)、脑膜型21例(17.50%)混合型45例(37.50%)。在54例脑实质型颅内结核患者中,可见病灶呈粟粒、结节样,MRI的信号特征为:病灶信号均匀,呈T1WI稍低或等信号、T2WI高或稍高信号;病灶信号不均匀,中心呈T1WI低或等信号、T2WI高信号,边缘呈T1WI稍低、T2WI稍高或两等信号。21例脑膜型患者MRI表现为结节、脑回样T2WI高信号、T1WI等或低信号,增强后可见脑膜呈放射状强化,以鞍上池、环池及四叠体池脑膜强化为主。45例混合型颅内结核患者MRI表现具有脑实质型及脑膜型颅内结核MRI的征象。76例动态随访患者中,治疗前的葡萄糖及氯水平低于治疗后1周、1个月,(P<0.05);治疗前的乳酸脱氢酶、腺苷脱氨酶及蛋白水平高于治疗后1周、1个月,(P<0.05)。结论:类型不同的颅内结核有显著的MRI特征,明确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MRI影像学特征及脑脊液生化变化,对于临床预估及预测抗结核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标签: 抗结核治疗 MRI影像学特征 脑脊液生化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