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重复启动范式和词汇判断任务考察了汉英双语英语复合词的词汇通达机制。结果表明,在语义透明的英语复合词词汇通达中词素和整词均有促进作用,首、尾词素的促进作用相同但弱于整词的促进作用;在语义不透明的英语复合词词汇通达中词素和整词均有影响,首、尾词素起相同的抑制作用,整词产生促进作用;词素在英语复合词词汇通达中起作用并与整词作用于词汇通达的同一阶段。本研究结果初步表明,英语复合词中词素义与整词义的相关程度(语义透明度)是影响其词汇通达的重要因素,语义透明复合词中词素与整词的连接是兴奋性的.语义不透明复合词中词素与整词的连接是抑制性的。本研究结果支持词汇通达的IIC模型和心理词典的混合存储观。

  • 标签: 重复启动 英语复合词 词汇通达 透明度
  • 简介:智能手机成瘾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以往研究结果在该影响是否取决于实验刺激与成瘾物的相关性上存在不一致,研究关注心智游移在其中的作用。采取《大学生智能手机成瘾量表》筛选被试90人分为成瘾组和非成瘾组。实验一采用反应的持续注意任务考察不同水平智能手机成瘾的心智游移特点,采用《白日梦量表》辅助研究,结果发现智能手机成瘾被试量表得分显著更高,在实验中更多地评估任务表现,且其心智游移与偶然性的任务疏忽、一般性任务疏忽以及反应分离状态有关。实验二采用AX版本的持续操作任务探究智能手机成瘾的注意执行控制功能中心智游移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高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比低频心智游移的智能手机成瘾维持目标更困难。研究对于理解智能手机成瘾对个体认知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大学生 智能手机成瘾 执行控制 心智游移 任务无关想法
  • 简介:<正>理性问题历来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又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深层次问题。西方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法兰克福学派,突出理性问题及其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对实证的理性、实证性思维方式、科学与实证的思维方式、肯定的理性、肯定文化、同一性思维方式、单向度思想.进行了广泛的、尖锐的批判;对否定的理性、否定性思维、辩证的理性、否定的哲学、否定的辩证法,进行了大力的、反复的张扬。其中.霍克海默、马尔库塞、阿多

  • 标签: 法兰克福学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 黑格尔辩证法 合理性 马尔库塞 形式逻辑
  • 简介:一、引言在讲无穷递缩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时,有位教师设计了如下游戏情境:叫一个学生到黑板前,让他从离门三米远处笔直地走向门边,并要求他第一步走一米,第二步走1/2米。

  • 标签: 接受学习 先行组织者 有意义学习 心理实验
  • 简介:本文旨在揭示儿童对人类的心理与对超自然实体的心理的理解之间的联系,探讨儿童究竞是如何理解各种超自然实体的心理属性的,以及儿童对超自然实体心理的理解是什么时候发展的。本研究采用两个经过改进的心理理论的实验任务。实验一是对观点采择任务和表面一真实任务的改进,称为“暗盒子任务”。实验二为“密封盒子”任务。首先对儿童进行语言测试和真主认识测试,通过测验的儿童进行正式实验。两个实验任务中都要求儿童对三类代表(女孩、超人、真主)能否正确完成实验任务进行判断,并且要求儿童解释为什么代表能或不能正确回答的原因。结果显示,儿童对人类心理理解的能力随年龄增长不断地提高,4岁是儿童理解人类感知觉局限的转折点;3岁的儿童认为人类能看见暗盒子和密封盒子里的东西,4~5岁的儿童认为人类看不见;儿童区别人类和超自然的关键年龄是4岁。3岁的儿童认为人类、神、超人都能正确回答,不会犯错。4—5岁的儿童认为人类更有可能犯错,而仍然认为超人和真主具有正确的信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将超凡能力归于超自然的能力在不断增强。4岁以前,大部分儿童对超自然能正确回答的归因主要是基于事实或无法提供理由的。4—5岁的大部分儿童能够将超自然的正确回答归因于他们的超凡心理特性;5岁的儿童已经能够正确归因,认为超人是因为拥有超常视觉而能正确回答;神具有超常的心理能力因而能正确回答。

  • 标签: 穆斯林 儿童 真主认知 心理理论 宗教认知发展 宗教认知科学
  • 简介:主持寄语自“梦想成真”栏目与广大读者见面后,我们收到了许多来信。有的读者在信中谈到了他的独特构想,有的读者畅谈了对本栏目的建议与期待。也有读者在信中对我们倾诉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不平与逆境,也有身患疾病希望得到名医良药的帮助,有求师若渴,有求经寻法。一封封真诚的来信使我们深受感动,特别是对于上期本栏目徐永亮先生文章反响之强烈更出人意料。截至发稿时,本刊已收到全国各地捐款近五千元。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一封封朴实无华的来信,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读者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人心向善,这个世界就充满希望。我们相信只要有广大读者的支持,有一颗

  • 标签: 梦想成真 徐永 向善 残疾者 徐家 《心经》
  • 简介:康拉德在他的"丛林小说"中,描写了一些"本我失控"的西方殖民形象。其中最突出的是《黑暗的心》中的库尔兹。库尔兹受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影响,在非洲丛林中靠武力镇压掠夺殖民地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他从一个"文明的"西方人变成了一个只承认"丛林法则"的杀人恶魔。他的"本我失控"的过程,既暴露了西方殖民进程的残忍与罪恶,也揭示了西方殖民主义话语的恶劣影响。

  • 标签: 丛林 本我 西方殖民主义 康拉德小说
  • 简介:后马克思主义与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拉康的"他"概念直接促成了拉克劳、墨菲"对抗"概念的形成。"他"与"主体"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或者说大写他对主体的压迫,形成了他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对抗概念的提出,使得拉克劳、墨菲得以扬弃黑格尔著名的主—奴关系的矛盾辩证法,进入到他与主体之间的对抗关系之中。对抗既不是对立,也不是矛盾。对抗关系的形成使得对抗中的主体不得不变换自己的位置和身份,于是矛盾关系中的主体就转变成了对抗关系中的主体身份。同时,对抗是在他与主体之间差异的、附属性的关系消失,并转化为压迫性的关系的情形下,才能形成真正的对抗。因此,不同主体身份之间的等同替换就成为了对抗出现的条件。这一点凸显了后马克思主义的在近代哲学的主体问题上的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不仅如此,从"他"到"对抗"的转换,以及其中所突显出的"主体"的地位及其变化,也折射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意识形态化的特征。从此,主体不再是近代哲学那个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的个体,而是逐渐转换成了一个具有"意识形态"的对抗特征的,被误认的个体。所以,从近代哲学的"主体性",到拉康的"他",再到拉克劳、墨菲的"社会对抗",这一理论进路既是主体逐渐丧失其独立性和自明性的过程,也是主体在现代意识形态的基础上获得社会认同,重塑自我的社会历程。

  • 标签: 他者 主体 主体身份 对抗 从属关系:压迫关系
  • 简介:2004年3月4日中新网发表了法门寺佛指舍利将赴香港巡礼供香港各界瞻礼的消息。中新社的消息还说,香港佛教暨各界迎请佛指舍利瞻礼祈福大会筹委会大会主席、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一行专程来到西安,与陕西省有关方面的负责人就佛指舍利赴港瞻奉一系列准备工作进行了会谈。而且,法门寺出土的相关文物也将随佛指舍利一同赴港巡礼。据史料记

  • 标签: 佛教 佛指舍利 香港 宗教事务
  • 简介:李达选择了“专做理论的研究与传播”的马克思主义角色,在中国孜孜不倦且卓有成效地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一工作极大地影响着中国马克思主义学说体系的建构和学术特色的形成。

  • 标签: 李达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
  • 简介:生态社会主义(即生态运动中的“红绿派”),在苏东剧变前不要说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就是在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也不占主导地位,那时主宰生态运动理论阵营的是生态主义(即生态运动内部的“绿绿派”)。苏东剧变后,生态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它不但后来居上,影响超越了生态运动理论阵营内部的生态主义,而且在整个西方思想理论界声誉大振,一跃而成当今西方思想理论界最引人瞩目的思潮之一。

  • 标签: 生态社会主义 当代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者 运动理论 西方思想 苏东剧变
  • 简介:选取24名日-汉和24名汉-日双语.采用EyeLink2000眼动仪.探讨日-汉和汉-日双语阅读有词切分线索的日语文本的眼动特征,研究词切分线索对日-汉和汉-日双语日语句子阅读的影响。研究包括两个实验。实验一采用三种词切分方式:正常条件、词间空格条件和非词条件。为了确保三种词切分条件下旬子的空间分布一致,实验二采用灰条标记作为词或非词的边界。结果表明,日语文本中加入词间空格促进汉-日双语日语文本的阅读。

  • 标签: 词切分 日-汉双语者 汉-日双语者 日语 眼动.
  • 简介:做牧人不易,做善牧更不易。这是我离开母校在牧场工作至今的深深体会。从最基层的农村教会到城市教会16年的侍奉中,虽然有失败,有软弱,有亏欠,但是,更多的还是“以便以谢”的神一直在保守着我,使我常求于圣经真理的教导,乐于基层生活的体验,谨于属灵内室的祈祷,勤于探访交通的分享,静于默想生活的思考,谧于时刻自牧的反省,提醒自己做主忠仆,战战兢兢学像基督,学做羊群的善牧人。

  • 标签: 农村教会 不易 生活 侍奉 软弱 真理
  • 简介:采用"人肉搜索结果期待问卷"对225位"人肉搜索"参与进行在线问卷调查,运用Ulehla&Adams构建的信号检测模式进行数据分析,以期探讨参与的社会认知辨别力(SocialCognitiveDiscriminability,SCD)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参与群体具有一定的SCD(d′=0.61±0.44),即对公权信息和私权信息具有一定的区分能力,且反应偏向β适中(1.24±0.39);(2)性别、受教育程度、月收入和上网时长对SCD及各分测量指标的影响均不显著,而不同居住地参与的SCD差异边缘性显著,且在"自我体验"分测量指标上差异显著;(3)在"搜集信息"和"社会参与"上具有不同活动倾向的参与,其SCD具有显著差异,且在"自我体验"和"同伴认同"分测量指标上也有显著差异。可见,SCD主要受参与上网活动倾向的影响。

  • 标签: 人肉搜索 信号检测模式 SCD 上网活动倾向
  • 简介:采用EyelinkⅡ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在移动窗口条件下不同工作记忆容量读者的阅读差异。实验为5(窗口大小:1个字、3个字、5个字、7个字、4×25个字)×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混合设计。结果表明:随着窗口大小的增加,阅读时间、注视次数、眼跳次数显著减少,阅读速度显著加快,眼跳幅度显著增加。与低工作记忆容量被试相比,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能够更好地整合文章信息,进行更有效的阅读。

  • 标签: 工作记忆 移动窗口 眼动
  • 简介:本文作者首先探讨人间佛教的思想渊源,直接追溯到太虚大师提倡的“人生佛教”。继而说到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其对人间佛教主旨的讨论,引向了整个佛教对人类和生态的关怀。这种关怀,体现在净土思想的终极关怀上,从“庄严净土”流衍出“人菩萨行”的理论。太虚和印顺的人间行菩萨道,也在大陆佛教界得到了积极的回应。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和真禅法师这样一些佛教大师都对于“人间佛教”作出了思想内容和实践方面的发展。真禅法师对太虚大师所提倡的“人间佛教”和“人间净土”思想有其独到的体悟,并进行了诠释。具体而言,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说明:首先,真禅法师解释“人间佛教”的思想内容说是“一个人觉悟了佛法原理,把佛教作为思想信仰的中心,并以此为出发点,去实行救世救人,建设人类的新道德和新秩序,从而使国家富强,人民安乐”(《论人间净土》)其次,“人间佛教”与“人间净土”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为一个佛教徒,

  • 标签: “人间佛教” 净土思想 太虚大师 终极关怀 中国佛教协会
  • 简介:本文在文化混搭与文化适应的理论框架下设计调查问卷,以期揭示汉语二语(CSL)学习在华适应压力的群体特征、心理成因与缓解途径。研究1报告了一起心理危机个案并通过访谈分析其文化休克的表现;研究2随机调查了52名在广州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结果显示,CSL学习的文化适应遵循U形变化规律,思乡情感和与中国文化的焦虑型依恋关系是适应压力形成的主要原因;研究3通过网络平台随机抽样了110名在北京和广州学习的留学生并分析其文化适应的影响和缓解途径,结果表明思乡情感造成了CSL学习对中国文化的焦虑,进而形成文化适应压力,并进一步对学习的文化探索行为、文化承诺、学习满意度带来影响,然而这种压力可以通过与中国文化的交际经验来缓解。

  • 标签: 汉语二语者 文化混搭 文化适应 跨文化交际
  • 简介:本文用一些著作来探究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实践,思考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将怎样发展。这些由我们所继承的西方化的经典著作所体现的价值观,可能对资本主义的某些缺陷负有责任。在经济权力正从不久前还处于支配地位的市场转移时,我们对21世纪全球资本主义经典的寻求可以有助于形成我们期望未来资本主义能够体现和实现的价值观。

  • 标签: 经济伦理 企业社会责任 批判理论 经济学 新兴市场 可持续发展
  • 简介:G.A.科恩在建构社会主义平等理论的过程中,批判了推崇自我所有原则的自由意志主义。他先反驳了推崇自由、反对平等的右翼自由意志主义诺齐克;而后又重审了为平等留有余地的左翼自由意志主义斯坦纳的构想。在协调'自我所有'与平等无果的情况下,他提出了在次富裕社会施行'自愿平等'的策略,并得出'平等主义必须摒弃自我所有原则'的结论。科恩的研究不光为其平等理论奠定了基础,也为回应自由主义的攻击提供了思想后盾。

  • 标签: 自我所有 自由意志主义 诺齐克 斯坦纳 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