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者病理条件下按照自身的程序结束其生存,是由基因决定的自动结束生命的主动过程,是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胚胎发育、维持器官组织细胞数目相对平衡、自我平衡的保护以及抵御外界因素的干扰有着重要意义。阐述观察放线菌素D诱导HeLa细胞凋亡形态的方法和观察结果,以及对结果的分析讨论。

  • 标签: 放线菌素D 细胞凋亡 HELA细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肿瘤MRI形态表现在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99例患者回顾性分析MRI特征,明确良、恶性乳腺病灶在MRI下的影像特点,并加以鉴别。结果99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结果相比,乳腺MRI发现恶性肿瘤54例,良性肿瘤43例,误诊2例,诊断率为98%。结论乳腺MRI能够检出乳腺X线摄影及临床上隐匿性的早期和小乳腺癌,是乳腺检查的重要补充。

  • 标签: 乳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细胞形态检验在发热患者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4 年 7 月 ~2016 年 3 月期间收治的 120 例发热患者和同期于我院接受体检的 120 例健康者分别为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接受血常规检查和血细胞形态检验,比较两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情况,对比各项血细胞检查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受检者的血细胞形态异常检出率( 45.83% < 0.25% )相对更高,对比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 < 0.05 )。观察组受检者的 Hct[ ( 44.22±3.92 ) % >( 35.4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淋巴浆细胞淋巴瘤/华氏巨球蛋白血症 (LPL/WM)骨髓细胞形态主要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我院 2011一 2017年确诊 LPL患者 15例的骨髓增生程度,淋巴样浆细胞 (LPC)比例及分布,浆细胞比例,骨髓活检免疫标记,免疫球蛋白等指标。结果 LPL骨髓有核细胞增生较活跃占 66.6% (10/ 15),极度活跃 13.3% (2/ 15);淋巴样浆细胞可见集簇分布患者占 86.7% (13/ 15),骨髓浆细胞占肿瘤细胞比例平均为 9%; IgM免疫球蛋白升高占 93%( 14/15)。结论 LPL/WM是一种少见的惰性淋巴系统肿瘤, LPL患者骨髓细胞形态有独特的特征,系统掌握 LPL临床、骨髓形态特征可以快速、准确诊断。

  • 标签: 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骨髓形态学 免疫球蛋白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单个氨基酸对白念珠菌形态的影响。方法用0.67%的酵母氮源基础培养基和2%葡萄糖配制成SD合成培养基,37%恒温摇床培养,研究单个天然氨基酸对白念珠菌形态的影响,并分别通过不添加碳源和厌氧条件下培养观察对精氨酸诱导的菌丝的影响。结果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大量的菌丝。在含10mmol/L的L一半胱氨酸、L.苏氨酸、L-缬氨酸和L-色氨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典型的酵母细胞,未见菌丝。在含10mmol/L的其他单个氨基酸的SD液体培养基中可见混合的酵母和菌丝结构。在不含氨基酸或含各种天然氨基酸的SD固体培养基上,白念珠菌的菌落均光滑。但在含10mmol/L的L-精氨酸固体培养基上,光滑的菌落周围可见小的突起,镜下可见菌丝。无氧条件下,无论有无碳源,含精氨酸的SD培养液中白念珠菌只能形成酵母细胞,生长部分受到抑制。结论精氨酸可以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厌氧条件下精氨酸不能诱导白念珠菌菌丝形成。

  • 标签: 氨基酸 白念珠菌 酵母 菌丝 厌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和研究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中机械感受器的形态、分布,为急性踝关节扭伤及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征本体感觉缺失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形态资料。方法对8具新鲜冷冻尸体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标本进行取材,并运用氯化金特殊染色、组织切片等方法对韧带内神经感受器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在大多数韧带中可以观察到三种“经典类型”(鲁菲尼小体、帕西尼小体、高尔基腱器官)的机械感受器,但它们与“经典”的形态有所区别。结论踝关节内侧韧带中存在三种“经典类型”的机械感受器,但它们从形态与“经典类型”有所区别,其本体感觉功能可能更加复杂。

  • 标签: 踝关节 三角韧带 机械感受器 形态学 本体感觉
  • 简介:文章针对钻石式琢型人工宝石结构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形态的人工宝石自动计数方法。利用宝石成像的几何形状特征,找出单粒宝石的标准面积,自适应地计算宝石直径,通过采用与宝石直径相关的圆形结构元素进行快速的形态腐蚀分离粘连的宝石并完成计数。此方法相对简单,计算量小,实验结果显示可以满足大批量人工宝石自动准确快速计数的要求。

  • 标签: 人工宝石 钻石式琢型 图像处理 形态学 计数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所参加的全国寄生虫形态间质评误报原因分析,找出对寄生虫形态识别能力的薄弱点,并针对性的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的识别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漏诊、误诊,为临床对寄生虫疾病的诊治提供准确的诊断信息,为本地区消灭寄生虫病做出应有的贡献。方法对2002~2014年(除2003年和2004年)所参与的全国寄生虫形态室间质评回报成绩进行回顾分析,利用EXCEL表格对11年的135幅寄生虫图片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其误报原因。结果本实验室11年中参评的135幅全国寄生虫形态室间质评图片中,124幅与参考答案一致,11幅与参考答案不符合,正确率为91.85%误报率为8.15%。结论从事寄生虫形态的工作人员对各类人体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鉴别能力不足,尤其对少见、罕见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较差,是导致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熟练掌握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特点、生活习性,并结合临床及流行病资料,逐步提高对各类寄生虫及其虫卵形态的识别能力,才能为临床提供重要的病原诊断依据。

  • 标签: 寄生虫 室间质评 回顾性分析
  • 简介:阐述基础医学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发展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在教学中的优劣势,并根据医学院校形态实验室常见情况,提出对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的相关建议,供医学形态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参考。

  • 标签: 虚拟仿真实验室 实验教学 医学形态学
  • 简介:摘要多媒体教学有许多优势,也存在很多不足。以动物形态教学为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从其产生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存在的盲目性、局限性等多方面阐述和论证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黑板教学相比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了将二者有机整合的对策。

  • 标签: 多媒体 教学质量 负面影响 解决对策
  • 简介:形态内容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形态教学模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影响师生的互动交流。显微数码互动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设备,可以连续动态地显示显微镜下有形成分,其真实性、高清晰、动态化的特点能够保障形态内容"教、、做、评"一体化的实施,直观生动地提供丰富的图像信息,有利于师生之间互动沟通,提高实践教学效率,还有助于建立更为便捷、高效的实训考核方式,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本功的医学检验人才的需要。

  • 标签: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 形态学 教学改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形态检查用于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价值及检验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3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85例为研究对象,开展对比性诊断研究,取分段随机化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3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血常规检验,观察组行血常规、形态联合检验。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差异。结果:经比较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后可知,对照组EO、MO阳性检出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WBC、PLT、NE、LY阳性检出率组间对比结果无统计差异(P>0.05)。结论: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联合应用,可在全自动血常规检验阳性报警基础上经人工镜检,提升血常规检验结果可参考性,为患者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可参考的完善检验依据。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在儿科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本院125例接受血常规检查患儿,收治时间2020年12月-2021年12月,125例患儿均接受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查,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对125例患儿展开血液细胞形态检查,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 125例患儿中有97例患儿的检验结果出现异常,占比为77.60%,分析其异常情况发现有35例为红细胞形态异常,有32例为白细胞形态异常,有30例为血小板计数异常;97例患儿的疾病诊断结果为有6例为血液系统疾病,有17例为传染系统疾病,有25例为消化系统疾病,有45例为呼吸系统疾病,有4例为其他疾病;17例传染系统疾病中有3例为手足口病,有4例为肺炎,有3例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7例为流行性感冒。 结论 在儿科诊断中应用血液细胞形态检查能够显著提升诊断效果,准确鉴别患儿疾病类型,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血液细胞形态学 儿科 诊断
  • 简介:摘要:骨髓血细胞形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的难点,在临床工作中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如何提高骨髓血细胞形态的教学效率是相关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将微课运用于血细胞形态教学中是一个重大的教学改革。文章探究了微课骨髓血细胞形态教学中的应用意义,并讨论了应用的效果。

  • 标签: 微课 骨髓血细胞形态学 教学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临床检验中实施血细胞形态检验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将随机选择的77例自2021年7月~2021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发热患者归入研究组,将随机选择的85例同期在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体检查归入对照组,比较两组受检者血细胞形态检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MCV、MCHC、RDW-SD及HCT检验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能够为临床进行病情诊断提供参考,同时也能够反映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可为临床制定病情干预方案提供指导。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形态检查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组资料在院时间2021年2月-2022年2月期间,共有血常规检验复检患者198例,将198位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结果:数据汇总可知,白血病患者占比2.02%,白血病疑似或MDS患者占比2.02%;异型淋巴细胞>10%占比4.55%;嗜碱粒细胞升高占比6.06%;伴有核红细胞占比10.10%;血小板假性异常占比3.03%;单核细胞升高占比6.57%;淋巴细胞升高占比10.10%;中性粒细胞毒性变化20.20%;中性粒细胞右移3.03%;中性粒细胞左移12.63%;中性粒细胞缺乏占比4.04%;红细胞伴有形态变化占比13.64%;其他性占比2.02%。结论:形态检查可应用于血常规的检查中,对符合镜检标准的标本给予镜检,以此来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形态学检查 血常规检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细胞形态检验应用于临床检验的必要性。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收治的血液检测出现异常的患者共72例为研究组,另选取72例同时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开展对比实验。同进行血细胞形态检验,并比较结果。结果:研究组人员的红细胞压积为(37.49±2.41)%、平均红细胞体积为(81.93±2.24)%、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为(13.94±2.19)%,而同时期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的三项指标的数值分别为(38.94±1.65)%、(82.57±3.59)%、(14.86±2.22)%,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血细胞阳性率为91.67%,显著的高于健康体检人群的对照组,对照组数值为9.72%,两项指标均存在明显差异。结论:血细胞形态检验能够提升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对于疾病的辅助诊断有重要的意义,存在临床普及的必要性。

  • 标签: 临床检验 血细胞形态学 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