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普遍采用蓝光照射,通过光照的作用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但传统长时间的蓝光照射容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临床上关于蓝光照射治疗的时间与次数存在较大争议,为了探讨不同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及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选取新生儿黄疸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对比观察传统连续蓝光照射和短时多次蓝光照射的临床疗效。

  • 标签: 新生儿黄疸 蓝光照射 血清胆红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过敏性鼻炎(季节性)患者对其呼吸道NO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100例进行分组研究,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NO浓度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观察组取得90%的治疗总有效率;对照组取得73.3%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χ2=12.484)。两组患者治疗前鼻呼出NO浓度均大于正常值,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O浓度较之对照组更趋近与正常值,效果显著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讨论采取鼻用皮质类固醇治疗季节过敏性鼻炎,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降低患者的上呼吸道NO浓度水平,其短期疗效十分可观,适合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但同时,鼻用皮质类固醇对于炎症反应的药理作用甚微,应结合其他药物治疗。

  • 标签: 鼻用皮质类固醇 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呼吸道氧化钠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氨氯地平对合并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患者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26例合并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患者为本研究对象,对比合用氨氯地平前后他克莫司剂量与血药浓度和血压变化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结果合用氨氯地平前克莫司剂量与血药浓度与合用后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氨氯地平前患者舒张压、收缩压与合用后对比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用氨氯地平后1周、4周患者血肌酐、白蛋白、24h尿蛋白虽然有所下降,但下降不明显,与用药前对比无显著差异,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可以更好的控制合并高血压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压,既可维持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又可降低药物用量,值得临推广。

  • 标签: 氨氯地平 高血压肾病综合征 他克莫司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中对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范围限定在我院20151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甲组患者0.4ng/ml、乙组患者0.5ng/ml、丙组患者0.6ng/ml不同靶控浓度舒芬太尼,比较三组患者在T1(麻醉前)、T2(患者意识消失时)、T3(气管插管时)、T4(插管后1分钟)、T5(插管后5分钟)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射血分数的差异。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患者在T1、T2、T3、T5各时间点心率、射血分数、平均动脉压无明显差异(P>0.05),在T4时间段三组患者上述指标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患者在插管中应用0.4-0.6ng/ml靶控浓度舒芬太尼能够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但不同靶控浓度对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有差别。

  • 标签: 全麻诱导气管插管 不同靶控浓度 舒芬太尼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女性患者行股骨头置换时布比卡因的最佳药物浓度。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我院因股骨头坏死和股骨颈骨折行股骨头置换的女性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Ⅰ组0.25%盐酸布比卡因1.8mL,Ⅱ组0.375%盐酸布比卡因1.2mL,对比两组手术的效果以及循环稳定性。结果Ⅱ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收缩压下降例数少,与Ⅰ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omage评分及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女性患者股骨头置换术采用轻比重布比卡因,血流动力学比较稳定,镇痛效果可靠,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盐酸布比卡因 麻醉 老年人 女性 麻醉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氧浓度对人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stemcells,HSCs)凋亡情况的影响,及HSCs诱导分化为人软骨细胞(Humanchondrocyte)的情况。方法将HSCs分别在不同氧浓度下培养分为4个组3%氧气浓度组、5%氧气浓度组、15%氧气浓度组、20%氧气浓度组(作为对照组)。分别培养6小时、12小时、24小时,观察HSCs细胞凋亡情况,并成功将HSCs体外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结果HSCs培养6小时,5%氧气浓度组的HSCs凋亡率最低,3%和5%氧气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s培养12小时,5%氧气浓度组的HSCs凋亡率最低,5%和15%氧气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s培养24小时,5%氧气浓度组的HSCs凋亡率最低,3%和5%氧气浓度组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小时、12小时、24小时,氧浓度变化与流式细胞仪检测HSCs凋亡率均具有相关性(P﹤0.01)。HSCs在体外成功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结论不同氧浓度对HSCs的凋亡有影响。5%氧浓度能抑制HSCs的凋亡。在特定条件下,HSCs在体外可定向诱导分化为软骨细胞。

  • 标签: 人造血干细胞 氧浓度 凋亡 人软骨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浓度对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6例肩部或上臂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应用罗哌卡因,将其分为A组(0.250%浓度35例)B组(0.375%浓度)36例以及C组(0.500%浓度)35例,比较各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罗哌卡因的浓度越高,麻醉用药后的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更强,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相对更长。结论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合理控制罗哌卡因的浓度和剂量,可以获得更好的麻醉效果。

  • 标签: 罗哌卡因 不同浓度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时采取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104例进行上肢手术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3%的罗哌卡因作为低浓度组,另52例患者采取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作为高浓度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以及不同位置神经阻滞情况看出,高浓度组麻醉起效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少,但是高浓度组镇痛保持时间以及运动阻滞恢复时间比低浓度组时间长;且高浓度组患者各位置神经阻滞率比低浓度组阻滞率高,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均具有一定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浓度为0.5%的罗哌卡因效果更好,麻醉起效时间快,镇痛保持时间较长,但是同时延长患者运动阻滞时间。

  • 标签: 罗哌卡因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不同浓度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7年9月上肢手术患者120例,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分为低浓度组和中度浓度组(各60例)。其中低浓度组患者给予浓度为30mL0.3%的罗哌卡因麻醉,中浓度组患者给予浓度为30mL0.5%的罗哌卡因麻醉,然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满意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罗哌卡因麻醉后,中浓度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神经阻滞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结论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有显著的麻醉效果且无不良反应,浓度越高麻醉效果和神经阻滞满意度越高。

  • 标签: 罗哌卡因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美罗培南加用乌司他丁在治疗重症感染患者时,对患者血清的PCT及hs-CRP浓度的影响。方法我科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筛选出130例病患,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的75例患者以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治疗药物;研究组的75例患者给予用美罗培南加用乌司他丁,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PCT及hs-CRP浓度、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血清PCT及hs-CRP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罗培南加用乌司他丁,能有效改善患者生命体特征,减少患者不良事件发生,减轻感染对患者身体的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美罗培南 乌司他丁 重症感染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不同浓度(20μg/mL、35μg/mL、50μg/mL)臭氧关节腔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炎症因子的影响,筛选出适合临床应用的最佳浓度,为膝骨性关节炎提供更加经济安全、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90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20μg/mL、35μg/mL和50μg/mL浓度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每周1次,总疗程为5周。结果35μg/mL浓度臭氧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5μg/mL和50μg/mL浓度臭氧关节腔注射后的KOA患者关节腔滑液中IL-1和IL-6含量明显低于20μg/mL浓度臭氧注射组(P〈0.05),且35μg/mL较50μg/mL的降低幅度更大;不同浓度臭氧关节腔注射后,KOA患者血清IL-1和IL-6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但结果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浓度臭氧关节腔注射对膝骨性关节炎均具有治疗作用,但35μg/mL在改善临床症状和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方面的作用更佳,且安全性较高,适合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膝骨关节炎 不同浓度 臭氧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呼出一氧化氮浓度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72例,为急性发作组;临床缓解期患者36例,为临床缓解组;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将三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急性发作期病情的严重程度,进一步划分为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并且检测78名研究对象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肺功能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细胞(EOS)计数,将收集的全部计数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急性发作组的肺功能、FeNO指标,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预估百分比(FEV1/pred)、呼气流量峰值(PEF)、外周血EOS和对照组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与FeNO/外周血EOS呈正相关关系,三组间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均低于临床组FeNO、外周血EOS(P<0.05),有统计学意义,同时,FEV1/pred、PEF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研究得出FeNO水平与外周血EOS均呈正相关,但与FEV1、PEF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呼出的一氧化氮浓度都明显升高,可用于监测急性发作期病情严重程度的参照,以及指导缓解期治疗。

  • 标签: 急性支气管哮喘 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 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颈椎手术麻醉中经鼻清醒气管插管采取不同靶控浓度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的方法以及麻醉效果,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所收治的接受颈椎手术患者资料90例,依照瑞芬太尼靶控浓度的不同将90例患者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剂量为1.5ng/ml,B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剂量2.0ng/ml,C组患者使用瑞芬太尼剂量2.5ng/ml,三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之上进行右美托咪定治疗,剂量为1μg/kg,统计三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MAP、RP、HR以及SPO2数值,同时对比插管成功率、出现呛咳、呼吸抑制和肢体运动抑制等。结果和进入手术室时比较,A组患者在气管导管通过鼻咽即刻、气管导管过声门即刻的MAP显著升高,HR显著增快,B组和C组患者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和进入手术室时对比,C组患者在导管套囊充气即刻以及气管导管过声门即刻时的SPO2显著降低,其余时间段患者的RP显著减慢,A组和B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A组患者出现呛咳以及肢体运动出现几率显著高于另外两组;A组和B组患者出现呼吸抑制现象显著低于B组。结论采取靶控浓度2.0ng/ml瑞芬太尼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显著抑制患者在插管时出现的应激反应,降低呼吸抑制的出现,在颈椎手术经鼻清醒气管插管麻醉中适用。

  • 标签: 瑞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颈椎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剖宫产手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选择在本院接受剖宫产手术的产妇96例作为研究资料,随机分组,各48例,均采用经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A组采用0.5%罗哌卡因麻醉,B组采用0.75%罗哌卡因麻醉,观察麻醉效果及安全性。结果A组麻醉优良率83.33%和不良反应率6.25均低于B组97.71%、22.92%,P<0.05;两组产妇运动阻滞、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在剖宫产手术中可获得更加强烈的麻醉效果,但易出现不良反应,而低浓度安全性较高,且满足麻醉需求。

  • 标签: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剖宫产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ALL低危和中、高危组使用不同剂量MTX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HD-MTX化疗72小时血药浓度与其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4年6月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血液病区住院应用HD-MTX+CF方案化疗的ALL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低危组MTX3g/m2和中、高危组MTX5g/m2化疗后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过敏、继发感染、粘膜损害、肝功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少见不良反应有心肌、神经系统、肾脏功能损害、非感染性体温一过性升高。两种剂量MTX化疗常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皮肤过敏、粘膜损害、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的发生率与MTX72小时血药浓度有关,继发感染、肝功损害的发生率与72小时血药浓度无关。结论HD-MTX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个体差异较大,常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MTX化疗剂量无关,部分不良反应与MTX72小时血药浓度有关。足量的水化、碱化,MTX血药浓度监测基础上适时适量CF解救,认真的皮肤、口腔护理,止吐及护肝药物的应用对有效预防或减少MTX不良反应的发生至关重要。

  • 标签: 甲氨蝶呤 白血病 儿童 不良反应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米非司酮与妈富隆治疗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性激素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E2(雌二醇)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3月~2014年4月期间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98例,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给予妈富隆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并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清性激素FSH、LH、E2浓度。结果观察组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及FSH、LH、E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内膜厚度(0.38±0.13)cm,优于对照组的(0.65±0.52)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围绝经期 功能性子宫出血 妈富隆 血清性激素浓度
  •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冠状动脉(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的AMI患者72例为AMI组,另选取30名同期行健康查体者为对照组。动态检测两组血压并计算其白天、夜间和24h的舒张压变异性(dDSD、nDSD、24hDSD)及白天、夜间和24h收缩压变异性(dSSD、nSSD、24hSSD),酶比色法检测两组血尿酸浓度,采用冠脉造影检查所得的Gen-sini积分评价其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并统计AMI组28d病死率。比较Gensini积分〈30分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以及不同预后情况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MI组的BPV及血尿酸浓度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28d病死率、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和Gensini积分≥30分患者比例分别为15.28%、55.56%和44.44%,且死亡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存活患者高,Gensini积分≥30分患者的BPV和血尿酸浓度均较Gensini积分〈30分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BPV和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结论BPV及血尿酸浓度联合预测AMI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价值良好,联合检测血BPV及血尿酸可能作为其病情和近期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病变 血压变异性 血尿酸 联合 预测
  • 简介:基于京津冀地区80个环境监测站PM2.5浓度逐时监测资料和气象观测资料,以2016年12月16—21日和2017年1月1—7日雾和霾天气为例,分析PM2.5浓度演变的气象条件。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在北京地区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北京地区12月19—20日PM2.5浓度出现爆发性增长,小时浓度在8h内上升201μg·m~(-3),主要是边界层南风分量由地面增厚至700m,700m以上弱下沉抑制作用,结合地面辐合线维持所致;20—21日北京地区PM2.5浓度维持高值且无日变化,是由于低空1.5km出现弱回暖,逆温层显著增厚增强且无明显日变化,导致高浓度气溶胶无法有效扩散。综合来看,2016年12月16—21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的原因以外源性污染物输送为主;2017年1月3—4日污染物浓度爆发性增长原因与局地极端不利扩散条件及污染排放等其他因素有关。

  • 标签: 重污染 爆发性增长 边界层南风分量厚度 地面辐合线 逆温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血钾浓度与冠状动脉造影相关血管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93例,其中早期血钾浓度正常的有46例,设为对照组,早期血钾浓度过低的有47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相关血管及室性心律失常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左前降支病变、右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左回旋支病变的概率分别为53.19%、63.83%、85.98%和65.96%,均明显比对照组患者对应项目的发生率更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的血钾浓度越低,发生冠状动脉造影相关血管病变及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越高,呈负相关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造影 室性心律失常 早期血钾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