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基里科作为西方现代艺术史上举足轻重的艺术大师,其 30 岁之前的艺术履历光鲜亮丽受人景仰,然而,基里科而立之年以后的故事却鲜有问津——他为何急转直下去捯饬古典,是否为后人所言是一场不 可理喻的悲剧?本文尝试剖析其看似不可理喻的举止背后所生发的内在逻辑依据,为今后对基里科的艺术形态建构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阐释路径。

  • 标签: 基里科 艺术形态 逻辑依据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走进吴观真的画展空间,我还以为是到一个古墓发掘现场。它让我的思绪一下子飞到汉代。那个时候,漆器的价值昂贵,堪比黄金,只有贵族才配得上用它们。观真选择用这样的方式展出它的作品,突出了漆艺术的历史性,营造了一个让我们欣赏漆艺术的良好氛围,这是我以前在参观漆画展览时从未有过的体验。

  • 标签: 漆画艺术 价值昂贵 艺术审美 壁画艺术 装饰画 绘画形式
  • 简介:作品的成功就是如何超越感受的真诚。现代艺术的精髓就在与它是一场通过观念变革和感情创造在精神文化领域中的行为解放。这样.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群体规范的颠覆才具有广泛的超越形式变革的自身含义。

  • 标签: 超写实油画 文化画语 技术画语 审美情趣 绘画技法
  • 简介:我的住处离云龙湖很近,不需出门,站在窗前就能欣赏到湖光山色的美景。都说水能养人,我就给我的书房起了个斋号-“望湖轩”,还请一位朋友刻了一块方印章,作画题款时总会带上这三个字。其实我很少在家画画,我的画室在另外一处住地.离云龙湖也很近,只是看不到真切的湖水。“望湖轩”是一个斋号,没什么特殊含义。甚至这湖能不能“望见”,也不是那么重要,正如很多事情看到了未必就是存在,而禾见之物却可能长存于心。我想看画的人,不会探究你的作品是在哪里画的.他们关注的是画的本身。

  • 标签: 特殊含义 艺术家 艺术圈 审美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艺术
  • 创建时间:2019-06-16
  • 简介:现代漆画艺术还是在不断的创新中求发展,形成漆画艺术多元化发展的新局面,  [关键词]漆画艺术语言华夏文化创新多元化    现代漆画作为一个新兴画种

  • 标签: 发展创新 漆画发展
  • 简介:艺术学与心理学的结合最早在西方被研究,理论比较成熟。漆画从属于艺术的门类,那么漆画的创作也会有一定的心理反应。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漆画艺术,对现代漆画创作意识层面进行探析,从而找出现代漆画艺术家的创作心理。这样的研究将有利于现代漆画的创作与发展,并推动漆画领域内心理现象的研究。关键词漆画创作过程心理中图分类号J23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09)12-人们对美的渴求,对内心的释放与表达、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一直不断向前发展着。潜心解读漆画和漆语言深刻的内涵,以及漆画创作过程中寻求心理指导也成为一种必然。漆画属于艺术范畴,漆画的创作也和其他艺术的创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但是漆画的创作过程又有着与大范围的艺术创作有着不同之处。漆画是“漆”和“画”相结合的画种,这是它的特殊性。“漆”有着更多的传统的底蕴和意味,而“画”则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二者在传统和不断变化的“现代”中产生冲突。这种冲突引起创作者矛盾心理的凸显。由于漆画是工艺性和绘画性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这就决定了漆画创作的特殊心理和复杂性,因此漆画的创作过程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也相当复杂。一、创作准备阶段——顾虑重重创作之前的准备阶段,需要考虑作品需要通过漆画的哪些语言来表达;表达什么样的内涵;怎么画;运用哪些材质来表达;预期的效果会怎样等等一系列问题。还有目前漆画市场的状况也会影响创作者的动机。对这些问题的思考过程本身就存在一个心理活动。漆画创作前,主体在心里充满期待的同时,也包含这对漆画能否达到最终效果表现出担心。“意”可以认为是作者的一种创作意图以及对画画效果的控制和预见性。作为一个创作较成熟的艺术家,抛开即兴等因素,几乎在创作之前就能预料到作品完成后的大概效果。可是漆画就不同了,它的不可预见性已成为掌控画面效果的关键因素。其实,把它当成一把双刃剑也未尝不可。对于初学者,往往打破了其内心的预期效果,苦恼由此产生。这是对绘画整体性的把握能力的缺失,忽视了画面所营造的整体观念的结果。对于一些较成熟的作者,在宏观的意境基本得到预期实现的同时,不可预见的因素也会对画面整体产生作用。“意”的另一方面,对于漆画创作的坚定意志力。由于创作者有了创作的需要和表达艺术情感的需要,而产生了创作的意志,最后付诸于行动。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并感到有一定需要的时候,就会组织自己的行动去改变客观现实,以满足自己的需要。完成一幅漆画需要一定的意志才能完成。这个意志来源于对漆画的追求,和合乎目的性行为的动力所在。同时也是伴随着克服一定的困难而出现的。具体情况有三点。第一,漆画创作周期长,一般完成一幅画少则需要一两个月,多则达一年半载。具体的漆画制作工艺要求非常严格,从制板、刮灰、裱布、刷底到绘制,直至打磨的全过程,需要作者具有极大的耐心。没有一定坚强的意志作为后盾,很难顺利完成漆画的创作。第二,漆画是“依事而行”,充满了变数,创作者常常会因为这种变化性脱离了自己的意愿而选择放弃。这就需要意志来抗击困难。第三,漆画目前的境况不适令人担忧,市场状况不景气,漆画还处于大美术边缘。所以,从事漆画创作这一行为本身就是意志的一个表现。二、漆画创作阶段——边走边看(一)从众心理现代漆画要求创作者在题材形式以及内容上进行不断更新,以适应大美术的需要。但是,在漆画界,漆画的传统因素一直在起作用。比如漆画制作的工序性问题上,始终都是束缚漆画创新的首要环节。“刷底一刮灰一裱布一刮灰一刷漆一研磨”这个程序一直没有被颠覆,这就是完全从众的反应,为了摆脱被漆画圈偏离的恐惧心理,漆画创作者无一例外地从众。这样心理定势一旦形成,就很难在漆画的内容和精神层面上得以提高。首先是由于漆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了传统的心理定势。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会被排斥于漆画的边缘。其次,漆画权威者的要求就成了一盏导航灯,这是舆论的导航,也是漆画的导航。例如第七、八届全国美展的漆画参展作品题材进行了一些限制,导致漆画创作难以与传统剥离。另外,对于漆画的品评标准也受到“平、光、亮”因素的影响,导致漆画的航向只能沿袭古人古法。这就造成创新者强烈的心里不适与烦躁情绪,最后还会因此而丧失了革新的勇气和斗志。所以只能选择从众,以得到漆画界的认同,获得安全感。(二)恐惧心理不管是采用原汁原味的大漆还是采用经过加工的化学合成漆都会有这样心理现象的发生。(1)大漆大漆作为漆画中最重要的材料,由于它会对人体的表层——与大漆接触的部位会产生过敏现象。这种过敏范围可以说占所接触人群的99.5%。而过敏程度令人急剧担心。支林教授在创作他的一幅漆画时就出现了严重的过敏现象——手面上出现象带状疱疹一样的颗粒,其痒无比,甚至连脸上也出现了严重的浮肿这一明显的表征,所以漆画界有“谈漆色变”的说法。这样的心理特征是其他艺术门类中所不具备的,具有特殊性。(2)采用现代聚氨酯等合成化学漆,由于强烈而刺鼻化学气味令人深感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对身体的损害程度也相当大。乔十光在《是聚氨酯夺走了我的健康》一文中说“虽然我一向用天然漆作画,却也接触过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的聚氨酪,这对健康肯定是有害的,但尚不敢断言。这是造成我帕金森的原因,因为目前学术上对帕金森的起因还没有定论。而合成漆是导致我哮喘病的罪魁祸首,却有千真万确的铁证……”①所以,不管采用哪种漆媒都会有恐惧心理的发生。它严重影响了创作的激情,甚至干扰了漆画的创作。而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去创作漆画,这种恐惧在所难免。(三)焦虑心理漆画家乔十光说“人画一半、天画一半”的技法,即一些人工和天工巧妙地结合的因素造成了漆画的朦胧之美。可是这却给漆画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的同时,也让创作者难以捉摸漆画的特性与最终完成效果。所以,漆画创作过程只能是“走一步看一步”,依据每一步的具体情况来做出判断,从开始漆画的制作一直到完成。每一步都让作者难以把持。预想的效果是否能到达,最终的创作意境能否让自己满意,这些疑虑、困惑、担忧等等复杂的心态伴随着创作的全过程。(四)喜悦的情感在漆画制作过程中除了以上心理以外,还会伴随喜悦的情感。这个现象的出现有多种因素导致。首先是漆画中传统工艺性有很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在创作过程中工艺性所带来的快感让很多漆艺家醉心,喜悦的心情难以抑制。其次漆画材质的运用也会给创作者带来喜悦的心情。这同时也成为漆画家漫无边际炫耀的资本,因为这是国、油、版、雕所望尘莫及的。比如,原生态大漆的棕红色具有半透明性,含蓄而深沉,使得创作者感到怡悦甚至是兴奋,是形式的、兼具内涵的美感给漆画创作者带来的切身感受。三、漆画创作完成阶段——喜忧均等由于漆画创作的变化性非常大,即使在前期的工序跟自己的预想相吻合,到了最后打磨的工序上也会导致色彩、机理、图形等跟预想的不一样,甚至与创作者所预想的结果大相径庭。那么,这样就会由于漆画的“边走边看”产生两种结果。一是比预想的结果要好,这样就会在情绪上产生愉悦甚至兴奋的快感。同时会伴随创作者因喜不自胜而手舞足蹈行为的跟进。二是比自己预想的要差,怨恨、懊恼、愤怒甚至悲痛的情绪由此产生。当然也会出现相应的行为特征。这两种结果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跟创作者的预期结果偏离。那么,会不会出现一种结果正好跟自己的期望相吻合呢?不会!预期的结果是恒定的,但是漆画所有的创作过程和程序都会产生一个变数。这个变数想要达到一个恒定的结果本身就很难,概率几乎为零,这有点类似于国画当中的写意和水彩画。这是漆画的特色,同时也会成为导致漆画不能快速跟进大美术步伐的绊脚石。除了上述心理因素以外,整个创作过程还包含着很多的其他心理现象。第一,情感因素。首先是对生活的热情。漆画的创作是带着对生活所激发的炽热情感从事创作的,作品也是反映作者的修养、经历、知识、生活、技巧,是漆画家的人生观、艺术观、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在作品中的总和体现。生活是艺术的源泉,是艺术表达的对象。“创作传达就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及其形态构成,来体现构思所酝酿成熟的意象或情景体系,使其从停留在主体内心生活投射到现实界,化为外在的事实,成为可以欣赏的审美对象。”②第二,能力因素。对漆画的认知能力、艺术的造型、想象能力、对漆材的运用和把握能力、黑格尔说“艺术家构造形象的能力不仅是一种认识性的想象力、幻想力和感觉力,而且是一种实践性的感觉力,即实际完成作品的能力。这两方面在真正的艺术家身上是结合在一起的。……按照艺术的概念,心里的构思与作品的完成(或传达)是携手并进的。”③能力要素对于漆画的创作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心理调适。整个一幅漆画创作过程中,有喜、怒、忧虑等心理现象的出现。如果长期从事漆画创作而又不能及时配合以心理调适的话,恐怕后果也是难以预料的。最起码扣上一个“疯癫”的帽子应该不成问题。对于长期从事漆画创作的人来说需要运动、倾诉和倾听、回归大自然等方法,进行一定心理调整,使自己始终纳入“正常人”的范围,并保持强盛的创作精力为漆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艺术是将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相结合。漆画要想在当今艺术领域里获得独立的艺术面貌和学术价值,必须就增加漆画语言的表现、突出艺术的内涵和创作者的内心表达,重现生命体验,寻求非现实的精神空间和心理感受。将漆画演绎成表达观点和视觉符号的一种手段,从漆画当中探寻再次进行心里的创造。在这些方面需要深入发掘和探索。而心理要素时时刻刻参与漆画创作的每一项活动本身。漆画的纯粹“漆”性和“独得之乐”的心里定势,需要一次彻底的裂变才能使得漆画在当下的大艺术中得以更好的发展。漆画的复杂性决定了创作过程思维的复杂性。注释①乔十光.谈漆论画乔十光文集.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版.第216页.②钱谷融、鲁枢元.文学心理学教程.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87年版.第161页.③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第363页.参考文献1章志光等.社会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2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公共必修心理学教研室.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3乔十光.中国艺术教育大系·美术卷.漆艺.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4童庆柄.胸次淡泊与美的发现—谈审美虚静.文史知识.1989(7).基金项目江西省社科规划项目(05SH2205WX21)

  • 标签:
  • 简介:漆画艺术是乌兹别克斯坦传统实用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4—17世纪曾一度繁荣和广泛流传,它与中亚细密画艺术一脉相承,同时受到了东西方绘画的影响。到19世纪末,这种艺术在乌兹别克斯坦最终绝迹。20世纪70年代以来,乌兹别克斯坦的艺术家们再度赋予了这种艺术以新的生命力。

  • 标签: 中亚 乌兹别克斯坦 漆画艺术 细密画 影响
  • 简介:江西漆画是我国漆画艺术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江西漆画从产生到广为人知,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它在丰富我国近代以来的漆画工艺领域方面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而,探究江西漆画的审美流变历程,研究漆画从装饰性美学到时代性美学的发展工艺,是更好地欣赏漆画艺术,并发展漆画艺术的必经环节。一、引言漆画具有独特的东方韵味,因其超凡脱俗、清新别致、典雅、富丽、神奇而广为美术爱好者称赞。我国

  • 标签: 审美流变 漆画 江西 近代以来 超凡脱俗 艺术
  • 简介:摘要我国漆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继承和传承漆画艺术,在吸取传统精髓的同时,更应该不断开拓创新、多元发展。当代漆画探索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息息相关,吸收祖先留下的传统漆艺术材质美、技艺美等独特的视觉语言,并且结合当代艺术表现方法,不断创新,才能融入到当代艺术中去。本文对漆画传承创新必然性分析,并阐述了漆画创作创新策略。

  • 标签: 漆画 传承 创新
  • 简介:现代漆画脱胎于传统漆器,由为满足人的实用性需求的工艺美术领域走向满足人类精神需要的纯绘画艺术殿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国人制作漆器的历史久远,而以独立画面出现的漆画始创于20世纪30、40年代,确立于20世纪80年代,兴盛于21世纪。通过对现代漆画历史演进的归纳与分析,探讨现代漆画独立的自主性概念,思考现代漆画创作的方向。

  • 标签: 现代漆画 走出漆器 工艺图式 纯绘画性 创作观念转变 语言形态完善
  • 简介:摘要:阳江漆艺已是我国的非物质遗传文化,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本文研究了阳江漆画的背景、文化底蕴、艺术特点等。

  • 标签: 非遗 阳江漆画 传统工艺
  • 简介:摘要:阳江漆艺已是我国的非物质遗传文化,随着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本文研究了阳江漆画的背景、文化底蕴、艺术特点等。

  • 标签: 非遗 阳江漆画 传统工艺
  • 简介:摘要:在运用大漆作画的过程中,运用瓦灰起底施以薄漆,并结合箔料,可以营造一种更为丰富多变、虚实结合的画面效果。打破漆艺作品边线刻板的故有画面效果,可更好地营造飘逸自在的写意画面。关键词:大漆工艺,瓦灰,虚实结合 

  • 标签:
  • 简介:传统漆画注重工艺性,长期以来"唯材料论"、"唯技艺论"似乎成了漆画艺术绕不开的宿命。如同每一门学问、每一门功课、每一个细微专注的研究都会通向更多的疑问和不确定性,漆画发展到今天更多的不确定性变成了一把双刃剑,在传统漆画工艺技法形成一个又一个套路后,作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漆艺专业主任、副教授、漆画艺术家的程向君将视角聚焦到漆画的艺术表现和绘画性上面来。他认为,漆画艺术是开放的、多元的,重构漆画艺术的表现语言,已经不仅仅是技术应用上的改变与否,它涉及到漆画艺术的评判标准问题。一幅漆画作品不仅要因为漆工艺而变得完美,更要从绘画本质上提升它的审美品格。程向君像是一个苦行僧一样带领着他的学生为漆画艺术的发展孜孜前行,漆画艺术中的绘画本质也因这一次次的探索和实践而渐次凸显开来。

  • 标签: 漆画艺术 专业学科建设 审美品格 变涂 现代漆画 学习过程
  • 简介:讨论一个画家,着眼其绘画艺术,探寻画家的艺术旨趣和绘画技法,是画论写作的一个维度.但从社会文化与画家艺术创作的互动关系的维度写作画论,同样是一必不可忽视的方向.本文试从文化的角度探悉著名国画家谈士屺先生的绘画语之文化内涵.

  • 标签: 国画家 谈士屺 绘画语言 绘画技法 绘画艺术 文化内涵
  • 简介:乔治·莫兰迪与克里斯托弗·伊沃雷这两位艺术家,在木木美术馆内产生跨时空的交流。他们的作品创作于不同时代不同地理位置,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哲学精神和绘画语。本文通过物体是描绘对象作品回归语言本身、形式相似性、时间与空间的无限延展这三个方面对他们的绘画语进行比较。

  • 标签: 乔治·莫兰迪 克里斯托弗·伊沃雷 形而上学
  • 简介:摘要瓦西里·康定斯基1866年12月4日出生于俄罗斯的画家与美术家,是现代抽象主义绘画创始人之一。是一位自觉意识到色彩与音乐之间关联性的画家,在他的艺术实践中,人们能“聆听”绘画,“描绘”音乐,在康定斯基的绘画中,我能从中感受到绘画符号与音乐符号的同时存在,康定斯基本人也在寻找绘画与音乐的共通性,他认为艺术必须关心精神方面的问题,而不是物质方面的问题,康定斯基绘画理论的提出,在现代艺术中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 标签: 康定斯基 绘画符号 音乐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