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骨折闭合复位锁定板固定与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预后。方法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选择接受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接受切开治疗7例为对照组,接受闭合复位式固定者11例为观察组。两组实施相应的手术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并对比两组手术情况、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eer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评分。观察组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闭合复位锁定板固定式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被临床推荐。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台市人民医院骨科2012—2014年收治的胫骨Pilon骨折患者8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固定,研究组患者采用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限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和切开复位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患者临床疗效相当,需根据患者病情选取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严格遵循手术治疗原则,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胫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固定术 治疗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外视神经管减压手术的配合.方法:护士认真熟悉每一操作程序,密切配合手术医师止血,认真传递手术器械.结果:手术配合35例,术后效果好.结论:经鼻外视神经管减压,是目前较先进的治疗视神经骨管段外伤的手术,手术密切配合非常重要.

  • 标签: 筛窦 蝶窦 视神经管减压术
  • 简介:目的综合探讨死后家兔玻璃体内羟丁酸脱氢酶(HBDH)、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四种酶的活性及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interval,PMI)之间的相关性,寻求一种较准确的推断PMI的方法。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两组温度下(25—30℃;10—15℃)家兔死后0~54h玻璃体液四种酶失活情况以及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家兔10—15℃下死后0—72h角膜上皮细胞DNA降解情况。结果四种酶的活性在死后一定时间内各出现一个平台期,平台期后活性迅速下降。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也随时间发生明显降解。死后玻璃体内四种酶活性及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与PMI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死后家兔眼球多种生化变化与PMI的多元回归方程可较准确地推断PMI。

  • 标签: 死后经过时间 玻璃体液酶活性 角膜 DNA含量 眼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收治的7例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患儿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年龄4~9岁,平均6.2岁。左侧4例,右侧3例。SeinsheimerⅡA型1例,ⅡB型3例,ⅡC型1例,ⅢA型2例。7例患儿均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行闭合复位后,使用弹性髓内钉固定。观察闭合复位成功率,以及手术时间、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4周根据Beaty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末次随访时依据Flynn评分标准评价术后患肢功能。结果本组7例患儿应用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均获得满意效果,并顺利置入弹性髓内钉,骨折固定稳定。手术时间28~55 min,平均36 min;中出血量5~15 mL,平均8 mL;住院时间3~5 d ,平均4 d。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8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10周,平均7.2周。术后4周根据Beaty影像学标准评定早期疗效:7例患儿均为满意。末次随访时按Flynn评分标准评价患肢功能:优6例,良1例。结论股骨骨折复位器闭合复位弹性髓内钉固定治疗儿童股骨转子下骨折,操作简便,闭合复位成功率和复位质量高,固定稳定且可有效维持骨折对位,并可减少者放射暴露时间。

  • 标签: 股骨骨折 股骨转子下骨折 儿童 复位器 骨折固定术,髓内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切开复位固定和撬拨复位固定对于跟骨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跟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固定,观察组采用撬拨复位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术后BÖhler角和Gissane角纠正情况、Maryland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测量结果,P<0.01,说明两组手术治疗均使患者的BÖhler角和Gissane角得到显著纠正;两组治疗后Maryland足功能评分,对照组优16例,良11例,可3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1.6±17.8;观察组优20例,良8例,可2例,差0例,平均功能评分85.1±29.5。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跟痛2例,切口异常3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20%;观察组跟痛1例,切口异常0例,创伤性关节炎1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者需要结合患者跟骨骨折损伤情况,结合不同疗法的优缺点,制定适宜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 标签: 跟骨粉碎性骨折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 撬拨复位内固定。
  • 简介:目的观察闭合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ENA)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9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PFNA固定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PFN)固定进行治疗,通过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随访1年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同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3%高于对照组的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及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使用闭合复位PENA固定,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及并发症,加快骨折愈合,操作简便,临床治疗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合复位 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肋骨骨折固定的更准确的手术时机,为未来肋骨骨折手术治疗时机选择提供更为可靠的理论依据,从而提高肋骨固定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7年 8月 1至 2018年 7月 31日我科收治的 32例行肋骨骨折手术治疗的肋骨骨折患者,根据伤后手术时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实验组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住监护室天数均低于对照组( P< 0.05),其 ADL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且实验组发生感染、肺不张、胸廓畸形等并发症的几率及呼吸机使用率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于伤后 3d对肋骨骨折患者实施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可显著缩短患者康复进程,改善患者劳动能力及生活能力,预后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手术时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经尺骨鹰嘴粉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16例经尺骨鹰嘴粉碎骨折脱位的患者中肘关节前脱位11例;后脱位5例,均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9例取自体髂骨重建鹰嘴。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均甲级愈合,无神经损伤发生。术后随访8~40个月,平均24个月。所有骨折均一期愈合,3例患者有创伤性关节炎表现,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1例患者有肘关节不稳定表现。根据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4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为87.5%。结论经尺骨鹰嘴骨折脱位的治疗复杂、预后较差,行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治疗此类骨折脱位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中对明显骨缺损需采用自体髂骨植骨重建鹰嘴。

  • 标签: 经尺骨鹰嘴骨折脱位 髂骨植骨 钢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重症胸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4例重症胸外伤、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2例给予切开固定治疗,对照组32例给予保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镇痛药物量、住院时间、肺部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能有效治疗重症胸外伤,可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重症胸外伤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治疗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2月至2021年7月来我院骨科就诊的掌指关节周围骨折患者为调查目标,统计出50例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钢丝固定,观察组实施切开复位微型钢板固定,对比两组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手部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显著比对照组高,其手术时间比对照组长,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切开复位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 掌指关节周围骨折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将康复护理应用于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围手术期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纳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同期入院的80例并分组行护理措施的多发肋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措施针对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研究组40例)与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参照组40例),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通过护理后的心理状态、 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利用统计学分析后对护理作用予以判定。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属研究组分值更具优势,同时研究组采用的护理方式更能得到患者的认可,两组数据通过统计学方法处理后显示有意义P<0.05。结论 多发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围手术期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可更好改善患者心理不良情绪及疼痛感,同时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多发肋骨骨折中,应用切开复位固定与非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近1年收治的50例多发肋骨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基于手术方法不同分组,行切开复位固定的为观察组,行非手术治疗的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镇痛时间均更短,其观察组疼痛评分也更低,比较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数据结果分别为16.00%和4.00%,其中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在多发肋骨骨折治疗中,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效果显著优于非手术治疗。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非手术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肱骨远端骨折患者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筛选2021.01-2021.12于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肱骨远端骨折患者(70例),采取随机数原则分组,观察组(35例,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对照组(35例,切开复位解剖型钢板固定),对比分析两组愈合率、关节恢复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愈合率、肘伸直角度、肘屈曲角度更高(P<0.05)。结论:在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行切开复位双钢板固定治疗发挥理想效果,可提升愈合率,促进关节状况恢复,安全性较高,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切开复位双钢板内固定术 肱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术后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价值探讨。方法:选择自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因胫腓骨骨折而住院的50例患者,经病情评估后均对其将其进行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手术后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25人,对照组25人。对实验组进行住院期间全方位护理计划的实行,对照组则实施基础护理措施。结果:实验组病人的精神卫生状况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心理状态较对照组有显著提高(P

  • 标签: 胫腓骨 骨折 复位 内固定术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胸外伤应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6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70例重症胸外伤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5)与观察组(n=35),对照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观察组患者行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围期指标恢复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胸外伤患者来说,采用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固定治疗的方式,可以缩短术后恢复时间,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与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胸外伤 肋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