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增强现实(AR)技术辅助下,在3D打印的儿童上颈椎模型椎弓根植入螺钉模拟内固定技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方法随机调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在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因颈椎疾病行手术治疗的8例患儿和2例颈椎正常患儿的颈椎CT资料,根据颈椎CT资料3D打印制备实体颈椎模型。并将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模拟重建3D模型并设计进针点及针道。AR设备辅助下在10具3D打印颈椎模型双侧C1~C2椎弓根植入螺钉模拟内固定操作。术后行CT扫描,采用Gertzbein-Robbins分级标准评估螺钉植入的准确性(A级和B级为准确植入)。结果共植入40枚椎弓根螺钉,螺钉植入的准确率为100%。螺钉植入后CT扫描显示螺钉位置均良好,完全在椎弓内部,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37枚,B级3枚。3枚螺钉穿破椎弓根(均<2.0 mm),其中穿破内侧壁1枚,穿破下内侧壁1枚,穿破下外侧壁1枚。8具有颈椎病变的颈椎模型共植入32枚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30枚;2具正常颈椎模型共植入8枚螺钉,其中Gertzbein-Robbins分级A级7枚,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8)。结论AR技术辅助3D打印儿童上颈椎模型椎弓根植入螺钉模拟内固定操作技术的成功率和植入准确性均高,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还有待于进一步临床研究证实。

  • 标签: 颈椎 儿童 增强现实 椎弓根螺钉固定术 模型
  • 简介:摘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作为一门发展迅速的二级临床学科,具有专业性强,解剖组织结构复杂精细的特点,理论概念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学习。近年来3D打印技术进步明显,在医学领域里的应用也随之更加广泛。本文就3D打印技术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中的作用进行阐述。

  • 标签: 医院,教学 耳鼻咽喉科学 成像,三维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辅助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切除术(Lap-S8)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例肝癌(7例肝细胞癌、1例肝内胆管细胞癌)行3D打印技术辅助Lap-S8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为56.5岁,年龄范围为49.0~80.0岁。8例肝癌病人中,6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全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腹侧亚段切除术,1例行腹腔镜解剖性肝Ⅷ段背侧亚段切除术。8例病人均采用3D打印技术辅助术前评估和术中导航。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互联网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病人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8例病人均顺利完成3D打印技术辅助Lap-S8,无中转开腹。8例病人手术时间为(216±41)min,肝门阻断时间为(56±11)min,术中出血量为75 mL(50~300 mL)。8例病人无术中输血,手术切缘均为阴性。(2)术后情况:8例病人术后住院时间为(9±3d。8例病人均未发生术后出血、胆瘘、肝脓肿和腹腔感染等并发症。(3)随访情况:8例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0~24.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2.5个月。随访期间,8例病人中,1例术前诊断为复发性肝细胞癌病人于术后5个月发生肿瘤复发,病人再次行腹腔镜手术,并采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和靶向治疗后带瘤生存;其余7例病人无肿瘤复发。结论3D打印技术辅助Lap-S8安全、可行。

  • 标签: 肝肿瘤 解剖性肝段切除术 肝Ⅷ段 3D打印技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3D生物打印可以快速生产替代患者缺损的组织结构,可以使所需组织的各个要素之间的空间关系更加精确。本综述讨论了合成聚合物在胸外科特别是肺、食管、气管的替代应用的研究进展并显示了迄今为止有关该主题的优势和局限性,此外,还提及许多依赖于3D打印的聚合物支架,这些支架可以转换为生物打印,其结果适用于未来生物打印的扩展。未来仍然需要更多的临床应用研究,朝着更加实用化的方向发展。

  • 标签: 胸外科 组织工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运用3D打印镜像技术术前精确设计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外伤性重度虎口挛缩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我科收治外伤后重度虎口挛缩患者11例,虎口角平均(20.5±3.5)°,虎口宽度平均(2.5±0.3)cm,术前画出患侧手术切口线,根据体表标志在健侧相对位置画出切口线,根据健侧虎口设计图形,通过3D镜像技术直接打印出患侧开大至正常后的虎口创面的形状及大小,根据样布设计皮瓣,术前B超探查股前外侧区域穿支口径及位置,以直径在0.8 mm以上穿支为皮瓣供血动脉,术前即可设计画线,术中彻底松解挛缩虎口,采用对侧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切取游离皮瓣面积为9.0 cm×4.5 cm~11.0 cm×6.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采用医用高分子夹板固定拇指于外展对掌位4周,行系统康复理疗。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存活,无血管危象,供区均Ⅰ期愈合,随访5~14个月,平均10个月,虎口外形明显改善,两点分辨觉10~15 mm,虎口角平均(89.5±3.5)°,虎口宽度平均(5.9±0.8) cm,拇对掌、对指及其内收、外展活动良好。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可明显缩短术中皮瓣设计时间,设计也更加精确,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虎口挛缩创面临床效果良好,能有效防止术后虎口再度挛缩。

  • 标签: 外科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虎口挛缩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组织学分析、免疫荧光染色、电生理检测和感觉运动功能评价等实验方法,探讨3D打印水凝胶支架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促进脊髓损伤功能恢复的有效性。方法将10%的GelMA水凝胶和106 U的BMSCs悬液配置成的生物墨水,通过3D打印平台组建仿生脊髓支架,置入培养基中并在37 ℃的CO2培养箱环境培养。通过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微观结构,大体观察BMSC在支架中的分布;利用CAM/PI染色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细胞在支架中的存活,测定支架的生物相容性;将支架植入大鼠背部皮下组织,利用HE染色测定皮下组织以检测支架的免疫原性;制备大鼠脊髓损伤半切模型,移植支架进行治疗,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评估脊髓损伤局部的神经元和轴突的再生情况;采用BBB评分进行运动功能评价;机械疼痛评分进行感觉功能评价;表面电极检测法评价电生理恢复效果。结果支架内部呈现网状疏松结构,长梭形的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内外均匀分布;支架生物相容性良好,制备的支架在打印24 h后细胞存活率达到96%;皮下移植支架28 d后,免疫排斥反应轻微,免疫原性低;脊髓移植支架28 d后,通过HE染色观察到,与损伤组相比,治疗组的再生脊髓组织明显增多,其中广泛分布着细胞,通过免疫组化染色证实再生细胞部分为神经元;免疫荧光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与损伤组对比,支架治疗组损伤部位的再生神经元和轴突明显增多。BBB评分中,支架治疗组第一周10分,损伤组仅1分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治疗组第4周为17分,损伤组仅恢复至4分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斜板支撑角度恢复至40°,而损伤组仅恢复至22°;治疗组的疼痛阈值降至18.5分,与损伤组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电生理的潜伏期恢复效果同假手术组,优于损伤组。结论3D打印水凝胶支架具有疏松网状结构适宜细胞存活增殖、生物性良好、细胞毒性低、免疫原性低等优良特性,促进损伤局部的神经元再生并伸出轴突,从而有效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功功能、感觉功能和神经电信号传导速率的恢复。

  • 标签: 组织工程 干细胞移植 脊髓损伤 间质干细胞 组织学技术
  • 简介:摘要:新型建筑技术日新月异,现依托上海崇明“第十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园区建设项目(03-04竹藤馆),针对异形结构,3D打印模板+喷射混凝土施工如何在一个建筑项目中得到充分有机融合进行了研究,站在监管角度,归纳完整施工工艺及难点、应对措施,提出针对这项新工艺的施工措施和技术设计。

  • 标签: 3D打印模板 喷射混凝土 UHDC
  • 简介:摘要:在高中2017版课标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 和“信息责任”四个方面。将信息技术教学的内容进一步扩大,以3D打印、程序编制、算法设计等一系列STEAM式的教学内容的引入,强调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必然会引发初中信息技术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新的关注,“计算思维”与“数字化学习”在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促进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笔者通过课外兴趣辅导的形式,以3D打印为教学内容进行了初步实验,并将思考内容总结成文,期盼更多的老师关注。

  • 标签: 3D打印 初中 思维 创客
  • 简介:摘 要: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走进大众的视野,研究人员也在不断考虑3D打印应该如何应用于生产、生活中。本文介绍了两种在工业生产中应用较为成熟的3D打印工艺,阐述了其成型原理及在生产过程中的特点 ,分析了3D打印在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汽车行业”的国内外生产应用现状,并探索了3D打印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

  • 标签: 3D打印 汽车 零件
  • 简介:【摘要】 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各专业课程改革的新趋势,专业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本文主要针对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建设基础进行了分析,阐明“3D打印与增材制造技术”这门课程的思政内容,以及通过教学实践检验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效果。

  • 标签: 3D打印 课程思政 思政元素 专业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NB)精准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11例腹膜后NB患儿,患儿术前均行全腹部平扫+增强CT扫描,将原始数据导入mimics 20软件进行处理,使用多层编辑、阈值调节、区域增长、3D编辑等命令重建出肿瘤及周围重要血管,输出标准化的3D打印stl格式文件,通过3D打印打印出肿瘤模型。根据3D重建结果进行精准手术规划,确定最佳手术方案。回顾性分析全部患儿资料,对患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例患儿均在3D打印技术规划下完成手术,其中9例患儿实现肿瘤精准完整切除,2例患儿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时间为140~750 min,平均210 min,出血量为100~1 500 mL,平均240 mL。术后病理报告示NB 9例,节细胞NB 2例,无围术期死亡病例。术后并发症2例,包括1例严重腹泻合并乳糜漏,予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等对症治疗后缓解,1例左髂动脉吻合后左下肢负重困难,予康复理疗后好转。术后随访时间为1~30个月,2例出现原手术区域复发,其中1例化疗后接受再次手术、1例继续化疗中,2例姑息性切除患儿予化疗带瘤生存。应用3D模型病情沟通后患儿家长对疾病、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等知晓率明显高于CT交代病情。结论3D打印技术能准确评估儿童腹膜后NB与周围重要血管的结构关系,有助于提高患儿家长对手术方式的认知程度,有利于筛选最佳手术方案,实现肿瘤精准切除。

  • 标签: 3D打印技术 神经母细胞瘤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3D打印技术在住院医师经皮精准活检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方法将参加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22名,分为创新教学法组和传统教学法组,每组11人。两组医师均接受经皮活检流程的规范化培训,操作中创新教学组给予3D打印模板结合引导操作,而传统教学组采用徒手操作;比较两组医师穿刺活检术所用时间、活检针调整次数、术中CT扫描次数、取材阳性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在经皮肺活检中,两组医师操作时间[(22.34±3.12)vs. (23.56±4.21)]、取材阳性率(72.73% vs. 90.9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活检针调整次数[(2.11±0.67)vs.(1.02±0.93)]、术中CT扫描次数[(4.35±0.76)vs.(3.12±0.84)]、并发症发生率(54.55% vs. 27.2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皮腹腔脏器活检中,两组医师操作时间[(16.25±2.89)vs. (15.12±2.59)]、术中CT扫描次数[(3.45±0.79)vs.(2.98±0.23)]、取材阳性率(78.57% vs. 88.24%)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活检针调整次数[(2.43±0.43)vs.(1.84±0.89)]、并发症发生率(35.71% vs. 5.8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结合三维引导支架教学,可以使经皮活检技术流程化、规范化,对规范操作、提高医疗质量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教学工作中推广。

  • 标签: 3D打印技术 规范化培训 精准活检
  • 简介:摘要:传统的工程测量把构筑物从图纸上各种尺寸放样到实际地形中,需要大量的图纸和信息,对测量人员的要求较高,特别在复杂的构筑物和工程量计算上,操作复杂,计算不精确,只能平面二维化,无法形成三维模型直观化,如今AutoCAD Civil 3D软件打破传统的操作方法,操作简单,计算精确,直观美化,给工程测量带来了新的时代。

  • 标签: AutoCAD Civil 3D 土石方计算 三维地形 建模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脸识别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如门禁控制、 边境管制、电子护照和签证、公共安全等,而传统的人脸识别方法是基于二维图像分析的理论进行人脸的表示、分析、提取特征并进行分类识别。虽然基于二维图像的人脸识别算法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过程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研究表明,基于二维图像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受到诸如光照、姿态、表情等成像条件的影响较大。本文所研究的3D人脸检测与识别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是使用三维数据对人脸进行识别,与二维数据相比,三维数据包含了人脸的空间信息,是人脸本身固有的信息,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具有很好鲁棒性,采集获得的脸部三维形状数据不随光照、视图的变化而变化,且化妆等附属物对三维数据影响不明显;而且三维数据在信息量上比二维图像丰富,三维数据具有显式的空间形状信息,避免了二维图像投影过程中识别信息损失过多的缺点,从而保证了3D人脸检测与识别的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3D数字化自动摊铺控制系统在市场中应用的越来越多,它的的优势显得更加明显,但是每一种新系统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在路面实际施工过程中,激光发射系统数据传输方式易受人、机等遮挡,导致信号传输中断,进而影响摊铺的高程精度。经过前期的应用,并与传统施工方法进行对比,科研小组探讨新的方法,寻求可以解决难题的其他路径,本文提出一种可以解决此类问题的相关理论,为提升摊铺作业效率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3D数字化自动摊铺 控制 效率 新系统
  • 简介:摘要:创意是指创造的意识,是一种创造新事物的能力。现如今,创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兴技术尤甚,在这些技术当中,3D动画的教学和创作也都离不开“创意”。所以本文从“创意”和“3D动画”的定义引入,然后着手介绍3D动画教学中创意运用的现状,最后提出创意在3D动画教学当中应用的发展方向,旨在提高国内关于3D动画教学的水准,加强3D动画行业的发展。

  • 标签: 创意,3D动画,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骨盆截骨及3D打印导板用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受计算机辅助骨盆Salter截骨术的DDH患儿(计算机辅助截骨组)18例及接受常规骨盆Salter截骨术的DDH患儿(常规截骨组)25例。男11例,女32例,年龄(3.2±2.5)岁(范围1~11岁);国际髋关节发育不良研究所(International Hip Dysplasia Institute,IHDI)分型1型20例、2型9例、3型12例、4型2例;均为单侧脱位,左侧18例、右侧25例。计算机辅助截骨组依据CT片上髋臼旋转角(acetabular tilt angle,ATA)和骨性髋臼指数(bony acetabular index,BAI)制订截骨方案,使用Mimics软件模拟操作并制作3D打印导板。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髋关节评分。于末次随访X线片上比较两组的髋臼指数(acetabular index,AI)、中心边缘(central edge,CE)角及头臼指数(acetabulum head index,AHI),在三维CT片上比较手术前后计算机辅助截骨组ATA的变化。结果计算机辅助截骨组随访(2.3±0.2)年(范围2.0~2.5年)、常规截骨组随访(2.8±0.15)年(范围2.5~3.0年)。计算机辅助截骨组手术时间为(127±20.6) min,较常规截骨组的(103±13.2) min长(t=4.657,P<0.001);计算机辅助截骨组术中出血量为(157±17.5) ml、常规截骨组为(151±15.3) m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5,P=0.239)。术后2年计算机辅助截骨组髋关节JOA评分为(86.7±8.5)分,常规截骨组为(84.8±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28,P=0.533)。末次随访时计算机辅助截骨组CE角为36.8°±5.2°,大于常规截骨组的31.8°±4.4°(t=3.414,P<0.001);AI为23.5°±5.5°,与常规截骨组(25.2°±4.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P=0.257);AHI为85.8%±6.6%,大于常规截骨组的80.4%±8.3%(t=2.284,P=0.028);患侧ATA为12.3°±1.4°,与健侧(11.8°±2.8°)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14,P=0.547)。结论基于特定解剖参数的计算机辅助术前规划可直观模拟截骨过程,并制造个体化3D打印导板。与常规骨盆Salter截骨术相比,对DDH患儿采用计算机辅助骨盆截骨可以达到更精准的影像学矫正,进而获得更佳的头臼匹配关系。

  • 标签: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 骨盆 截骨术 髋臼 髋脱位,先天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耳显微手术中的应用及重建个性化乳突气房结构、精准修复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行显微乳突手术治疗的患者1名,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HRCT)数据导入Mimics 21.0,获得模拟颞骨皮质骨与乳突气房一体的个性化三维模型,导入3-matic 12.0,将其转化为表面积(SA)、体积(V)和SA/V达到参考值范围的网格支架形成气房,输入3D打印设备使用相应材料快速成型。结果①依据模拟轮廓化乳突腔三维模型设计的孔径分别为0.5、1.0、1.5、2.0、2.5、3.0 mm的重建气房支架中,所有孔径支架SA、V均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1.0、1.5、2.0 mm的支架SA/V在95%参考值范围内;孔径为0.5 mm的支架SA/V超出95%参考值范围上限1.7888mm-1;孔径为2.5、3.0 mm的支架SA/V未能达到95%参考值范围下限0.8308mm-1;孔径为1.0 mm的支架SA/V为1.3856 mm-1,在所有不同孔径支架中最接近前期研究SA/V平均值1.3098 mm-1。②树脂光固化成型的孔径为1.0 mm的个性化重建乳突气房支架形态还原好,重建皮质骨及气房支架硬度还原可。结论通过显微解剖结构数字重建,3D打印乳突模型不仅可辅助耳显微手术设计,更是一种实现精准修复缺损、个性化治疗胆脂瘤的可行途径。

  • 标签: 乳突气房 3D打印 耳显微外科 三维重建 快速成型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心血管介入专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培)学员对心脏超声教学的个性化需求,构建超声数据源的仿生3D打印模型,并探讨其在超声教学及模拟演练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超声影像科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心血管内科专业学员60名作为教学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实验组采用超声仿生3D打印心脏模型联合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对照组采用传统多媒体PPT教学联合PBL教学法。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调查问卷,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理论考试成绩分别为(81.4±8.2)分和(74.8±9.4)分,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9.1±5.6)分和(71.5±8.8)分,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P<0.001)。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在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心脏超声学习体验、学习兴趣、学习效率、对介入心脏病的理解、介入操作技能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的反馈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仿生3D打印联合PBL法有助于加强心脏解剖知识的掌握、提升心脏超声的学习体验、提高介入操作技能,教学效果明显,学员满意度高。

  • 标签: 3D打印 超声 心血管介入 教学
  • 简介:摘要:科学技术在快速向前发展,3D打印技术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3D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3D打印技术在医学、军事、建筑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上也逐渐显露其优势,成为教育发展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篇文章对3D打印技术的类型以及具体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3D打印技术在中小学教育领域当中的重要性,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用策略,可以推动中小学创客教育以及各学科教育的发展。

  • 标签: 3D打印技术 中小学教育 教育应用 创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