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他汀类降脂药物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脑梗死患者106例,连续给予他汀类降脂药物3个月,分析服药前后血清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固醇(high-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tein cholesterol,LDL-C)的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其ApoE基因的多态,比较不同疗效患者的基因型分布。结果在106例患者中,E2/E2、E2/E3、E3/E3、E2/E4、E3/E4基因型的检出率分别为0.94%、11.32%、63.21%、1.89%、22.64%;E2、E3、E4等位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7.55%、80.19%、12.26%。患者按生化表型分为E2型13例(12.26%)、E3型69例(65.09%)、E4型24例(22.65%)。服药前E2型TG、TC最高(P<0.05),3种表型的HDL-C、LDL-C无差异(P>0.05),服药后TG、TC、LDL-C均下降,而HDL-C水平升高,且E2型的HDL-C最高,E4型的TC、LDL-C最高(P<0.05);低效组入院时ApoE分型中E3/E3的比例低于高效组,E3/E4的比例高于高效组(P<0.05),低效组E3等位基因的比例低于高效组,E4等位基因的比例高于高效组(P<0.05)。结论ApoE基因多态与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他汀类药物降脂效果有密切关系,其中E2、E3基因携带者血脂下调效果显著,E4基因携带者降脂效果差,应采取个体化给药方案。

  • 标签: ApoE基因多态性 缺血性脑梗死 他汀类降脂药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手术室精细化护理对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9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治疗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9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进行干预,观察组则使用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进行干预,通过对比两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来判断其应用效果。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长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3.12±4.37)min、(6.37±2.08)、(44.73±6.35)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对应指标,且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满意度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8%。以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术室精细化护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运动疗法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制定为研究时间,以2型糖尿病患者制定为研究对象,共计60例,电脑抽号法将其分为2组,研究组:30例、运动疗法及护理干预;常规组:30例、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生活质量均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运动疗法及护理干预临床效果更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2型糖尿病 运动疗法 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目标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带教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至2021年在我院实习的60名心血管内科实习生,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名护理实习生采用传统教学法带教,实验组30名护理实习生采用目标教学法联合案例教学法带教,并在培训结束前进行专业评估。结果:实验组的综合护理技能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目标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心血管内科 护理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HBeAg阳性且HBV DNA高水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治疗并随访的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为对象,回顾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治疗前和治疗1年时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根据患者服药种类不同分为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夫酯片(TDF)治疗组和丙酚替诺福韦(TAF)治疗组,分析和比较两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和HBsAg定量水平的改变情况。结果共纳入38例患者,其中TDF组16例,TAF组22例;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基线HBV DNA水平和HBsAg定量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年的抗病毒治疗,60.5%(23/38)的患者获得了病毒学应答。尽管TAF组较TDF组可以实现更高的血清HBV DNA低于检测值下限率[68.2%(15/22)比50.0%(8/16),P=0.258]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18.2%(4/22)比6.3%(1/16),P=0.374],但二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DF和TAF治疗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血清HBsAg定量水平。此外,TAF治疗组患者出现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的情况低于TDF治疗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抗病毒治疗获得病毒学应答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丙氨酸转氨酶正常的HBeAg阳性且HBV DNA水平高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TDF和TAF治疗均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丙氨酸转氨酶 乙型肝炎e抗原 慢性乙型肝炎 免疫耐受 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