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8 个结果
  • 简介:半干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服务系统是以提高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贯彻中国气象局开展研究型业务的精神,尽快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和业务能力,在已有农田优化灌溉预报模型和雨养农业区农田干旱监预测方法等科研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完善构建了半干旱区水资源综合利用系统,形成既可对主要灌区进行灌溉预报,又可对旱作区进行土壤水分监测和干旱监测的综合服务系统。

  • 标签: 水资源 灌溉预报 服务系统
  • 简介:2011-2012年冬季欧洲的严寒再次提醒人们出现寒冷气候的可能性。因此,近年来太阳活动的减弱尤为引人注意。Solanki等指出,从2008年开始的太阳活动11a周期第24周,可能与1913年开始的第15周到23周不同,特别与第20周大为不同。图1给出沃尔夫数(黄色)及群太阳黑子数(蓝色)。

  • 标签: 太阳活动 极小 太阳黑子数 寒冷气候 严寒
  • 简介:利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对延河流域1952—2008年降水量与甘谷驿站径流量进行分析,并以1952—1994年为基准期,定量分析1995—2008年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57年来延河流域正常降水发生概率达80.7%,径流年型以偏枯和枯水年为主;年降水量和径流量均呈减少趋势,突变分别发生在1995和2005年;与1952—1994年相比,1995—2008年的降水量和径流量较基准期分别减少11.1%和27.3%;降水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46.2%和53.8%。

  • 标签: 延河流域 径流 降水 人类活动 影响
  • 简介:全球气象合作活动已有400多年的历史,这种合作,实际上从气象科学诞生之初就已经开始,就像是大气层呵护我们的地球家园那样,为人类的幸福安康起到了重要的保驾护航作用。有组织的国家问气象活动,起源于闻名的1853年布鲁塞尔气象会议及随后的国际气象组织(IMO)开展的全球气象协调合作。IMO更是将早期的气象合作引向极致,并最终促成政府间的国际组织——世界气象组织(WMO)的诞生,并成为世界科学和技术合作和应用的典范。本讲综合介绍WMO成立前的国际主要气象活动

  • 标签: 气象科学 协调合作 国际组织 WMO 世界气象组织 框架
  • 简介:利用应用气候经验公式,分别计算内蒙古地区各代表站与旅游活动有关的风寒指数、温湿指数和避暑旅游气候指数,分析主要气候因子气温、相对湿度、日照与客流量的关系,找出各地适宜旅游季节,计算结果表明自治区适宜旅游季节在夏季,是夏季旅游气候舒适地区.

  • 标签: 内蒙古 旅游活动 风寒指数 避暑旅游气候指数 气温 相对湿度
  • 简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第三版《联合国世界水资源开发报告》于2009年3月12日在纽约正式发布。报告指出,由于人口增长和人口流动、消费方式的转变、能源需求的不断扩大等造成的水资源需求增加,以及全球性气候变化,水资源所遭受的压力正变得越来越大。报告全文于3月16—22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五届世界水论坛上面向公众发表。

  • 标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全球水资源 压力 世界水论坛 告警 水资源开发
  • 简介:1引言水的短缺问题已在我国乃至全球日益突出,进入70年代后由于我国连续少雨,许多城市不同程度地发生水荒,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水已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如同能源一样,甚至更严重地出现了危机。水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来,我省特别是东部地区由于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为此,本文主要从降水、蒸发和气温等气象因子的角度出发,讨论分析我省东部地区的水资源状况和解决此地区春季干旱的对策,即实施人工增雨的

  • 标签: 东部地区 水资源状况 人工增雨 相对变率 青海省 立方米
  • 简介:处于黄土高原中心地区的庆阳市水资源十分缺乏,水资源总量严重不足,现有的水资源在开采方面又存在很大的难度,可利用水资源极其缺乏,严重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该水资源总量、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结合当地的地理和经济特点,分析水资源在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根本对策.

  • 标签: 黄土高原中心地区 水资源利用现状 可持续利用
  • 简介:1会议概况第11届气象学习创建活动(CALMer)国际研讨会于2015年9月7-11日在韩国首尔举办。32名参会代表来自世界气象组织(WMO)、气象业务和教育与培训合作项目(COM—ET)、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欧洲气象卫星组织(EUMET—SAT)等国际气象专业组织以及全球16个国家的气象相关部门、高校和研究机构(图1)。

  • 标签: 世界气象组织 国际研讨会 学习 中期天气预报 会议概况 合作项目
  • 简介:利用甘肃中部地区和浙江地区的闪电定位资料,研究了闪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面和探空资料,分析了兰州和杭州附近地区在有闪电活动时闪频数与大气不稳定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2地区的地面相对湿度、沙氏指数、对流有效位能和对流抑制能量与其地闪频数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杭州地区地闪频数与对流抑制能量的相关性较大,而兰州地区地面相对湿度对闪电活动的影响更为明显。

  • 标签: 兰州和杭州地区 闪电特征 大气不稳定参数
  • 简介:为揭示吉林省的太阳能资源变化规律,利用线性回归分析和线性相关分析及M—K检验法对1960年以来长春、延吉代表站的太阳总辐射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的年平均太阳总辐射为4787.4MJ/m^2·a,夏季太阳总辐射最大,春季次之,冬季最小。吉林省年平均太阳总辐射在波动中下降,且下降趋势不显著,20世纪60年代太阳总辐射较高,80年代达到最低值,90年代以后小幅度回升。春、秋、冬季的太阳总辐射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冬季太阳总辐射下降趋势显著,夏季呈显著增加。吉林省年日照时数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由西向东逐渐减少的地域分布差异;而在时间上也呈现出由春季到冬季依次减少的分布特征。吉林省的太阳能资源总量丰富,变化趋势不显著,这对于利用太阳能资源是十分有利的。

  • 标签: 太阳总辐射 变化规律 太阳能利用 吉林
  • 简介:蝴蝶兰、仙客来、一品红、大花蕙兰等花卉品种在平原地区越夏时会因受到高温干旱的影响,而导致生长不良或出现休眠现象,极难培养,移入山区或半山区进行夏季保养是一较好途径.本文对萧山山地气候资源和花卉山区越夏生长性状进行试验评估,提出了合理利用夏季高山温凉多光照的气候优势的建议,可以有效改变目前花卉远途输送、异地越夏的现状,提高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山地气候资料 花卉 越夏 花卉品种 气候资源 越夏
  • 简介:通过定点试验和大范围的调查研究,对晋冀蒙毗邻旱作区的农业、牧业、林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和研究.针对这些地区的气候资源、生产水平及经济状况,分析了农业发展的可行性,并且提出此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必由之路是优化种养业结构.同时运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得出作物的生产潜力.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优化种养业结构的具体方案及对策.

  • 标签: 气候资源 旱作区 农业 牧业 林业 产业结构
  • 简介:试从气象角度出发,对位于昆山市北部及南部的阳澄湖旅游度假区和淀山湖旅游度假区的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客流量预报作初步探讨。

  • 标签: 旅游 气候资源 客流量预报
  • 简介:应用kriging空间插值法、多元线性回归模式法、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式法通过拟合及模拟效果检验.对青海高原气温、积温热量资源要素进行了空间栅格化。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模式对气温拟合度可达到0.898.模式残差均值达到一0.029℃.残差均方差为1.009,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式三项指标分别为0.895℃、-0.175℃、1.150℃。多元线性回归拟合积温中三项指标分别是0.955、-62.4℃、175.4℃,三维二次趋势面法分别是0.969℃、-37.0℃、164.6℃。对检验站资料的分析表明,三种方法对气温的模拟绝对误差平均是1.9℃、0.9℃、0.8℃,相对误差平均值是15.2%、6.7%、6.0%。从分析中可知,kriging空间插值法可以模拟青海高原热量资源的分布趋势,操作简单,但精度稍差,可适用于下垫面均一,范围较小区域。三维二次趋势面模式法模拟结果要略优于多元线性回归模式,两种方法模拟精度差异较小,高原地区应用两种方法均可获得高分辨率的栅格化热量资源资料。

  • 标签: 栅格化:空间插值 多元线性回归 三维二次趋势面
  • 简介:2012年3月31日,全球的"环保家"们在繁星点点的夜幕之下与地球母亲共享一小时的宁静,与此同时,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发动全体员工、家人及其朋友熄灭灯光,点亮烛火,用照片记录下属于这60分钟的宁静,并将其上传至微博,

  • 标签: 小时 地球 中国 日产 色号 宁静
  • 简介: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青海省气象局在国庆即将到来之际,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暨青海省气象局成立55周年职工文艺汇演”、

  • 标签: 气象局 青海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 瞬间
  • 简介:温带气旋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重要系统,对东亚区域气旋活动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有助于加深东亚地区天气气候变化机理的认识。本文回顾了东亚气旋的识别方法、变化规律及气候效应的研究,主要进展如下:(1)1990年代以后,自动识别方法逐步替代了人工识别,各类算法对天气尺度气旋表达较好,但对多中心结构的温带气旋以及中小尺度气旋的识别和追踪能力还有待提高;(2)东亚气旋的尺度、性质、路径具有明显的多样性,气旋活动过程中的性质转变以及多尺度相互作用等方面近年来受到明显重视;(3)东亚气旋活动与区域气候异常以及伴随的强降水、大风等灾害性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有密切联系,气旋区的识别和追踪有助于定量研究气旋演变与极端天气事件之间的局地联系。

  • 标签: 温带气旋 自动识别 灾害性天气